1、《背靠背,臉對臉》;先不說鮮明的中國特色、官場甄嬛這些,兩個多小時的劇本的紮實程度,碾壓現在奧斯卡。東方紅太陽升當作開場的背景音樂,已經足夠諷刺且說明問題,20幾年後的今天,敢問哪部影視作品還有如此膽量?
2、《黑樓孤魂》;80年代的中國社會,人們反感大字報,反感人與人之間互相舉報,反感不學無術只會喊口號的人,反感隱瞞欺騙,崇尚實事求是,追根溯源。所以即便是一部「恐怖片」亦有反思,那個黑屋裡被翻舊帳,寫黑材料,虐死的冤魂無論是否存在,作惡者必有報應,這是就是人心,80年代甦醒後的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朝氣蓬勃,奮發向上。
3、《萬箭穿心》;可憐天下父母心,再苦再累為了孩子也願意去承受,老公出軌考慮到孩子她沒有去鬧,沒成想她老公想不開卻跳了江,她一個人為了兒子跳起了扁擔,兒子考上了大學本以為苦日子到頭,最後兒子卻要和她斷絕母子關係,兒子把父親的死全怪了她的身上,死腦筋的兒子,自己的老公出軌對女人傷害多大他完全忽略掉了,當真是萬箭穿心,很有深意的電影,對人生的啟迪很有幫助。
4、《村戲》;個體在集體面前是如何的被撕裂,如何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許多橋段的隱喻,質感直逼鬼子來了。導演能像這樣直面歷史、反思歷史,不斷的對火紅年代的人性進行拷問,辛辣的筆觸在瘋子身上沉澱、積蓄、爆發,最終關於彩雲的蒙太奇段落,每每想起都讓人潸然淚下。這是我繼五代後看過的最傑出的文ge電影。
5、《獨自等待》;「火車是不會等人的」。看完整片有種龐大的失落感,很多身邊的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你已習慣了他們的存在,當他們離開時,一個個與你告別,或者沒有告別,像一艘起航就不再歸岸的船,你能做的只有獨自等待。太好看了。
6、《夜盜珍妃墓》;劇情上表演上都沒啥好事的,最愚昧的就只能是動作戲了,真難看。其中最高潮莫不是陳寶國他們去盜墓,其中李一光盜墓的手段還真是像摸金校尉,此處贊了。說句題外話,上次看紀錄片,說珍妃墓冰沒有被盜,而是一座其它的妃陵被盜了。
7、《孝子賢孫伺候著》;一個看似是喜劇的影片,內含著很多諷刺的東西。一個因人死到底是土葬還是火葬的紛爭,把中國人幾千年以來的封建愚昧無知的奴性文化引爆了出來。幾千年的土葬說不讓你做你就不能做,同樣繁瑣的陋習封建迷信,老百姓活著被薅羊毛,還要鋪張浪費的去搞繁瑣的死人事,一切從簡這句話一直在講,但什麼時候有做到了?
8、《光棍兒》;結尾處,老楊被俏三打了之後,跑到六軟家避難,兩個老光棍躺在床上的時候,背景是電視中胡錦濤會見法國總統,的確這是低到塵埃裡的渺小人生,如果不是影片,很難理解現實生活中這批農村底層的存在方式,這是影片的意義之一。
9、《三峽好人》;雖然留白和沉默的確是必要的,但我還是覺得中間有些cut不是很平滑,可能也是由於自身的思想閹割懷疑是被刪減,即使得知是導演刻意為之依然難以釋懷。影片本身,導演想說的想恨的想愛的我都能感受到,足夠了。
10、《Hello!樹先生》;有好多解讀,但我還是更喜歡夢境與現實的這個說法。這樣就沒那麼難受了,因為是夢,所以未來可能更壞,但也有可能會變好。而且我喜歡睡覺的原因是我能隨心所欲地做夢······小時候還打算看這部片子來著,因為看到是寶強主演,海報也有喜感,所以以為是部喜劇,現在來看,啊,太壓抑太難受了。最後來豆瓣一搜,才發現何潔是小護士,王大治是大哥,我居然都沒發現,只是覺得眼熟。片子監製是賈樟柯。導演第二部長篇就這麼精彩,真好。
每部都被低估,這些電影沒被「禁」真是奇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