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的小明星秦霄賢家裡不差錢,開著瑪莎拉蒂來上班,自己花錢做了一件刺繡團龍的大褂上臺,大家想想,這可能嗎?
雖然郭德綱說對大褂沒有硬性規定,德雲社的十大班規裡,也沒有對大褂的限制。雖然「餅四」兩人還為此和粉絲們互懟。但這是印在人們心裡實實在在的規矩,還非要明說出來嗎?
難道師父站著和你講話時,你就賴在那裡不起來嗎,難道師父下場的時候,你不應該起來幫師父拿衣服嗎?這些相聲圈內師徒間的規矩,是根本不用人去提醒的。
德雲社的大褂都是由德雲華服定製的,在北京就有門店。最普通的大褂都是2000以上的價格。你作為德雲社新來的學員,到店裡說要定一件張雲雷那種雙排扣的大褂,你看人家給不給你做?
像德雲班主郭德綱和相聲皇后于謙,身穿一件全刺繡大褂,那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這一點毋庸置疑。作為德雲社的創始人,作為相聲界是最大的角兒,郭德綱和于謙當然有資格穿這樣的服裝。
而嶽雲鵬和孫越二人,不光是在德雲社裡的名氣最大,粉絲眾多,更因為他們對德雲社做出過突出的貢獻。當年德雲社人員流失,郭德綱面臨獨木難支的局面時,正是嶽雲鵬和孫越的挺身而出,緩解了當時的窘境,保住了「德雲社」這塊金字招牌。
當然,也可以說是郭德綱力捧的結果。但不能否認的是,嶽雲鵬和孫越的一鳴驚人,為德雲社贏得了發展的時間,為之後張雲雷,張鶴倫以及孟鶴堂等人的橫空出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德雲社的棟梁,身穿一件半刺繡的大褂,也是名副其實的。
高峰和欒雲平二人按照郭德綱的話說,是「直眉瞪眼奔老藝術家去的」。因此,他們二人的服飾最為樸實,無論深淺,顏色都以單色為主。或許質地不錯,價格不菲,但卻從不張揚。
對於大褂的要求最高的,還是張雲雷。2018年的演出中,他終於穿上了心儀已久的雙排扣的大褂。但這還是在徵得郭德綱同意後,才敢訂做的。這種要求,從前是不行的,只能自己的身份到了一定程度上,才可以有這樣的特權。
張雲雷的幾件雙排扣大褂,樣式美觀,質地優良,價格至少達到數萬。當然,演員到了一定高度後,自己的收入也水漲船高,如果是普通學員的話,僅靠每場200塊錢的收入,也是負擔得不起的。
壯壯閻鶴翔曾說過,「開始學的時候,你只能做黑色,藍色和灰色三種顏色的大褂,最樸素的那種,這樣才能讓觀眾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你說的話上面來,因為咱是靠這張嘴吃飯的,除了這張嘴你什麼都不是賣的。」
現在德雲社的青年隊中,基本上就像壯壯說的,以簡單的藍色大褂為主了。不過也有很多演員,思想更為開放,當他們真正到了小劇場演出的時候,也願意做一些更為鮮豔的大褂,這樣可以把觀眾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自己身上。
當年的張雲雷就有橘紅色和綠色的的大褂,可一旦這些年輕的演員成了角兒,能夠開自己的專場,就逐漸換上深顏色等看上去更穩重一些的色調了,也就更願意向宗師方面發展了。
就像郭德綱說的,「這大褂穿上它說相聲,不穿它也同樣說相聲。」因此,不管大褂是什麼顏色,什麼款式,能把相聲說好才是第一位的,大家說,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