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臺灣:留島?不留人?

2021-02-21 僵小詩

那個贏得高雄「大選」的國民黨黑馬韓國瑜說,臺灣是個正妹,美日和大陸都在追求,怎麼談戀愛都可以,但是不能結婚……

臺灣「papi醬

在我國臺灣省,有一個小有名氣的青年,名叫侯漢廷,號稱「臺灣papi醬」。他老早就來了新浪微博,現在有將近三十萬的粉絲了,可能有些讀者朋友們知道這個人。在近日臺灣舉行的「九合一選舉」中,侯漢廷當選為臺北市的「議員」。

最開始注意到這個人是兩年多以前,侯漢廷有一個題為「鬼島那些事」的視頻系列,流傳於微博上,以嬉笑怒罵的方式懟「臺毒」,諷刺民進黨。視頻的鏡頭切換、加速播放等方式,乍看起來就覺得有點眼熟,跟papi醬做的視頻很像。

後來看到報導,侯漢廷自己果然說,他是受到了papi醬的啟發,模仿著她的風格來做的視頻。

形式是模仿的,但內容還是有獨特性的,papi醬聊的都是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侯漢廷談的是政治。

那一系列的視頻給侯漢廷帶去了不小的影響力,他很快轉入政界,成為一顆「新星」,在臺灣新黨內擔任了職務,還在2016年中期隨臺灣統派團體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大陸,受到了最高領導人的接見。

「鬼島那些事」更新了一段以後,就沒有了,這是可以理解的,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不過,後來在內地的一些活動和央視的節目上都出現過侯漢廷的身影。

從政治觀點上看,侯漢廷屬於統派,這是他能在內地火起來,並且被最高領導人接見的原因。可是,我有一個猜想:作為統派的侯漢廷,是否會發自內心地支持國家統一?

這個疑問也適用於其他跟侯漢廷情況類似的臺灣統派,比如經常在央視露臉評論的邱毅等等。

提出這個疑問的邏輯很簡單:「臺灣papi醬」侯漢廷來了內地,所到之處都是座上賓,還被最高領導人接見,而正版papi醬呢,不過就是個網紅,掙點錢而已,現在看起來還有點過氣了。【如果有人拿周小平抬槓,我也沒辦法啊。】

如果國家本來就處於統一狀態,侯漢廷可能連個網紅都混不上,網上藏龍臥虎,比他厲害的人多了,他也不可能獲得話題上的優勢。

對臺灣的統派而言,不獨不統的現狀對他們的個人利益而言是最佳的。到了國家統一的那天,他們便泯然眾人矣。

所以,他們會真的支持國家統一嗎?我們提出這樣的疑問,難道完全是誅心之論嗎?

統戰政策的空子

在臺灣,何以只要做個統派就會有好處呢?這是因為我們這邊的統戰政策提供了這樣的縫隙。

只有有空子,就有人會鑽,統戰政策甚至憑空催生出了一些原本不存在的統派來。李敖的兒子李戡就說,在臺灣有不少人吃上這碗飯了,搞一個只包括自己家幾口人的統派團體,就能夠來大陸騙吃騙喝。

在這樣的關係中,臺灣的「統派」佔到了好處,負責統戰工作的人有了政績,兩廂歡喜。唯一受到傷害的,就是國家統一的進程了。

這個道理不僅對浮在水面上的「統派」適用,對於廣大普通臺灣人也適用。

在「爭取臺灣民心」的旗號下,大陸多年來實行了無以計算的惠臺政策,臺灣的水果一滯銷,內地就組織人去高價採購,甚至把海南水果的市場都給搶了。然而效果如何呢?大家自有公論。

為什麼政策沒少給,錢沒少花,卻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道理一想就明白,只有在現狀之下,臺灣才能得到這樣力度的扶持,如果兩岸統一了,臺灣作為富裕省份,反而要擔負起支援西部落後身份的責任。且不論臺灣南部的果農們政治意識如何,僅此現實利益的角度,他們也不會因為買了他們的水果就支持統一的。

從人的角度下功夫,花費的力氣大,成本高,收到的回報小,弄不好還被人鑽了空子,錢沒少花,得到的效果卻是負的。

其實在對臺思路中,還有一個角度,那就是著眼於領土,忽略掉人的因素。

留島?留人?

近日在網上看到閻學通教授的一段演講視頻,演講並不是新的,好像是十幾年前的了,可惜才看到。

閻學通的說法很有啟發性,他說我們國家制定了《反分裂國家法》,這個法為什麼不叫「國家統一法」什麼的呢?因為,統一是指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而反分裂是針對領土而言的。我們不指望有些臺灣人會想當中國人,他們不想當中國人也可以,那是他們的權利,他們想獨立也沒有問題,也可以,但是我們不允許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獨立,他們愛去哪裡建國就去哪裡,東京、紐約、倫敦都行,但在臺灣不行。

這種看法的依據是國際法,不懂國際法的人想不到這種角度,聽到一時也不容易理解,但聽明白了,再稍加思索,也就懂了。

的確,要解決國家統一問題,只要盯住領土主權就可以了。至於人,爭取民心的工作應該做,但也沒必要花太大力氣,抱太大的期望。

有些根本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人,無論怎麼感化也是沒有用的,那麼就放棄治療吧,他們想做日本人,就讓他們去做日本人,他們想做美國人,就讓他們去做美國人。只要他們不把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臺灣分裂出去,就可以了。

在香港回歸前,不是有很多香港人搬走了,選擇了去當外國人嗎?內地不是也有很多人移民出去了嗎?對此,難道我們有什麼要反對的嗎?沒有,根本沒有必要反對,唯有祝福。

綜合以上所言,我們有兩種對臺思路,一種是針對人的,「爭取臺灣民心」的統戰思維,一種是針對領土的,決不允許任何人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這兩種思路其實互相併不構成矛盾,可以並行不悖。我們當然捍衛領土主權完整,之所以沒有啟動《反分裂國家法》,是因為臺毒勢力還沒有踩紅線,與此同時,針對人的工作也一直在做。

我們的誤區是,對人的工作做得有點過頭了,過於迷信臺灣民心是可以爭取的,爭取到了臺灣民心就可以實現國家統一這樣的邏輯了。事實上,這方面的工作如果弄不好的話,會有兩個方面的負面效應。

一是,對於死硬的毒派,對於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那部分臺灣人,爭取是無意義的,好處他們會照單全收,然後還嘲笑你人傻錢多,不拿白不拿。那些貨,畏威而不懷德,打痛他們遠比餵飽他們更有效。

二是,對於一些本來就不多的「統派」來說,如上文所言,利益給多了,他們就有可能出於個人利益的考量,變得不真正支持統一了,不獨不統才最好賺錢。真正支持國家統一的愛國者,是不需要收買的。

我們應該重新評估對臺方針,綜合考慮兩種對臺思路,選擇更有效的政策組合。

大陸=「凱子」?

這個事情有現實的緊迫性。這是因為,這次「九合一」國民黨又翻身了,而這就意味著那幫廢物又要拿著「九二共識」來大陸騙錢了。

看看韓國瑜是怎麼說的,臺灣是個正妹,美日和大陸都在追求,怎麼談戀愛都可以,但是不能結婚……

這話講的,不能再直白了吧?擺明了就是要拿大陸當凱子嘛。吃完喝完,他們能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口頭講一句認同九二共識了。

所以,我們要選擇更有效的政策了。而當務之急就是放棄對國民黨的幻想,防止國民黨再來騙錢。

微信號:JXS2028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的思想

相關焦點

  • 鐵桿「臺獨」終於自己說出「留島不留人」 他們心裡肯定害怕極了
    重點是,現在島內政壇身居要職的鐵桿「臺獨」分子遊錫堃,終於自己說出了那句話——「留島不留人」。 遊錫堃說的大意是,中大陸「一直企圖拿下臺灣,拿香港就是『留港不留人』,拿臺灣一定也是『留島不留人』,所以臺灣「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保護自己」。 這是典型的「臺獨」話術,妖魔化大陸,抹黑「一國兩制」,升高兩岸對立,在島內營造「恐慌」氛圍。
  • 2022國民黨穩了?臺灣人:期待國民黨
    而中國國民黨為了萊豬問題一直奔波在抗議的路上,但是民進黨當局始終未能就萊豬事件給出明確的答覆。近日,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部門」丟豬內臟的行為引起了熱議,臺灣網友對此行為褒貶不一,但是更多的還是點讚國民黨為民眾出氣。臺灣《中時電子報》發布了一則消息,稱民進黨當局發布了一則黨內民調結果,被臺灣網民反酸:2022國民黨穩了。
  • 國民黨與臺灣
    這兩天是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投票日了,我們來說說臺灣問題。每個系統地在大陸地區受過公立教育的人,都知道一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而近年來我們對臺灣地區的政治解讀和走勢分析、未來推演無一不需要深入涉及臺灣地區的經濟情況。那麼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首到底還會好嗎?
  • 臺灣學者:國民黨全名叫「中國國民黨」,為何不敢強調中國?
    島內「反中」氛圍濃厚,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日前說臺灣不是「國家」,卻遭到輿論圍剿,如解讀這現像? 對此,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國民黨的問題在於沒有中心思想,不要說九二共識,「憲法」就是「一中憲法」的原則,黨的全名就叫做中國國民黨,為何不敢強調中國?是為了選票?
  • 國民黨光復臺灣的那些塵封往事
    但現在一些明獨、暗獨分子企圖歪曲光復的涵意,它們只強調臺灣擺脫了日本殖民統治,絕口不提臺灣回歸中國這一鐵一般的事實。民進黨當局連「光復節」都極力淡化,國民黨這邊則說什麼臺灣回歸的是「中華民國」,迴避中國兩字,再引申到「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荒唐邏輯。如果不承認祖國統一,不追求祖國統一,那國民黨紀念「光復節」又有何意義?
  • 臺灣與國民黨的那些事
    蔣介石到達臺灣如此龐大的移民,讓臺灣當地人口結構瞬間發生了改變。國民黨和外省人來到臺灣之後,居住上隔離,「搞眷村」,在政治上排擠,「空降戒嚴政府」,在文化上歧視,說「本省人是番薯仔」。比如1956年的臺灣省公務員考試,本省人錄取率卻只有0.061%。在軍隊中國民黨更是防本省人如防共產黨,比如到了60年代,臺灣出生人數佔臺軍尉官的13.8%,校官9.6%和將官1.3%。這還是個數字遊戲,包含了臺灣出生的外省籍人,爹是外省人,在臺灣生了兒子還是外省人。
  • 臺灣國民黨黨主席換人
    臺灣國民黨黨主席換人的事其實6哥早在去年就寫了多個帖子,對臺灣國民黨及其黨主席換人的事進行過分析,當時就給洪秀柱定了性,原話是這樣說的
  • 國民黨主席競選現場| 洪秀柱:「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洪秀柱還說,她熱愛臺灣,熱愛「中華民國」;她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希望國民黨路線不再模糊,應當重新接續蔣經國時期的中國國民黨,重新再成為受人民尊敬的政黨。她也呼籲民眾5月13日一起參加國民黨主辦的「反毒大遊行」,不但飲食沒毒、學校夜店沒有毒,尤其是政治上更不可以有「臺獨」的毒。
  • 國民黨在臺灣為何走向末路?
    國民黨在臺灣的悲慘處境,仿佛又一次回到了1949年在大陸時的光景!而國民黨的兩次慘敗,與開放黨禁報禁不無關係。臺灣的民主改革,是蔣經國生前最偉大的政治舉措,在改革之前,蔣經國不畏懼國民黨內的反對勢力,也不擔心放開黨禁報禁之後會導致天下大亂,乃至不擔心國民黨丟掉政權……若不是有偉人的心胸氣魄、誰敢冒這樣的政治風險? 國民黨內大佬憂心重重,不斷向蔣經國發出警訊,國民黨「國策顧問」沈昌煥甚至當面提醒蔣經國:「這樣做,國民黨將來可能失去政權!
  • 郭臺銘宣布不參選臺灣2020 國民黨回應
    臺灣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昨晚宣布,決定不參與明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 1949年國民黨往臺灣運了多少黃金?
    國民黨潰逃臺灣之時偷運大量黃金一事,現已盡人皆知,但當年搬走國家家底的行動極其隱秘,國民黨究竟運走了多少黃金、又如何在亂世中平安運抵臺灣?諸多細節說法紛紜,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謎。六十多年來,這一直都是兩岸極具爭議性和震撼性的事件。 唯一確定的是,那數百萬兩的黃金被蔣介石視為東山再起的本錢,卻再也挽回不了時代的變局,收買不了時代的人心。
  • 國民黨副秘書長柯志恩:國民黨一向親美,不可能「親中賣臺」
    對此,國民黨副秘書長柯志恩在島內一檔於8月14日晚播出的政論節目中表示,民進黨當局在對美、對陸關係上的不等距導致了如今的結果。不過,她也強調,國民黨一向親美,不可能「親中賣臺」。節目中,主持人及島內多位政客、名嘴談論到阿扎爾稍早前未鬆口承諾供應臺灣地區新冠疫苗一事。
  • 張亞中:要真正做「中國國民黨」,再不能做「美國、臺灣國民黨」
    《環球時報》對他進行專訪,張亞中說,國民黨不應該在像原來那樣是「美國、臺灣國民黨」,而是要真正做「中國國民黨」,他如果能當選的話,願意成為維護和創造和平的使者,跟大陸籤訂「國共兩黨創造兩岸和平的備忘錄」。
  • 國民黨:舉債也要慶祝臺灣光復節 民進黨:國民黨在配合大陸「刻意操作」
    國民黨稱擴大紀念臺灣光復節,是為凸顯臺灣光復節的意義以及國民黨早年建設臺灣的貢獻,國民黨黨秘書長李乾龍昨天受訪指出,紀念活動將正式邀請蔡英文參加。長期以來,民進黨通過課綱調整、政治宣傳等「大內宣」對臺灣年青一代洗腦,似乎讓人提到國民黨,印象中只剩「228事件」、「白色恐怖」等「威權惡政」,彷若國民黨「政權」就是十惡不赦,即使後來8年的馬英九時期,也未還國民黨公平的歷史評價。這種現象顯示,越來越多臺灣民眾的歷史觀遭扭曲,這種扭曲的歷史觀再投射到選舉中,也就是國民黨被打為「外來政權」,日趨弱勢的癥結之一。
  • 國民黨「意淫大陸,手淫臺灣」
    對女人可望而不可即,卻要以意即之,此之謂「意淫」;和「意淫」相對的,可望而不可即,卻要以手即之,此之謂「手淫」。「意淫」是幹過癮,「手淫」是溼過癮;「意淫」是遠在天邊過癮,「手淫」是近在眼前過癮;「意淫」是閉著眼因人成事過癮,「手淫」是關著門自我取材過癮。大體上,力所未逮而淫之,謂之「意淫」;力所有逮但所逮僅限於自己地盤者而淫之,謂之「手淫」。
  • 解讀:臺灣年輕人為何不喜歡國民黨?趙少康說出殘忍真相
    編輯:星辰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國民黨在失敗後吳敦義敗選負責而辭職。國民黨黨主席補選將在3月7日進行。到目前為止表態且領表參選的有前副主席郝龍斌、"立委"江啟臣。他們被視為有實力的中青世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就直言,最近兩次選舉蔡英文都獲得了勝利,分析其原因就是因為國民黨已經失去了年輕人,如果國民黨主席候選人不把國民黨發展年輕人問題說明白,那麼無論誰當選,國民黨未來的選舉道路也會非常的艱難。趙少康曾經被視為"政治金童"。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和陳水扁幾乎同時成為"立委"。趙少康在任職期間曾大力呼籲讓國民黨赴臺老兵回家鄉探親。
  • 深度解讀|臺灣白色恐怖時,有多少人死在國民黨屠刀之下
    敗退臺灣的國民黨當局大肆捕殺在臺潛伏的共產黨員,據不完全統計,「白色恐怖」期間,在臺灣犧牲的中共地下黨員有上千人之多。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緩和,這段被忽略的歷史在有識之士的推動和努力下,終於進入了大陸人民的視野,更多歷史真相也漸漸浮出水面。李坤龍,臺灣雲林人,現任「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秘書長,當年「白色恐怖」的罹難者家屬。
  • 臺灣解嚴三十年 孤舟搖曳的國民黨
    國民黨內的派繫結構,是臺灣政治轉型的產物。威權時代,強人領袖說一不二,不允許黨內派系的公開和正常運作。經過1950年代初的黨務改造運動,國民黨構建了從中央到省、縣、區、分區直至黨小組的等級制組織體系。兩蔣時期,由於「政治強人」掌控掌權,各派系雖山頭林立,也只能在隱性狀態下運作。
  • RCEP籤署,國民黨批民進黨當局讓臺灣變「經濟邊緣人」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6日訊 歷經8年時間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正式籤署。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15日批評民進黨當局只想抓著美國,不管亞太,讓臺灣變成「經濟邊緣人」,呼籲蔡英文緊急召開高層會議,針對RCEP正式成形後對臺經貿衝擊進行全方位評估,提出因應之道。
  • 丟了大陸丟了臺灣丟了高雄,國民黨為何這麼丟人?
    國民黨敗退到臺灣後,至此才真正實現「統一」。以前的廣東人、四川人、湖南人、廣西人、山西人,現在統統都是外省人。不過,臺灣本省人和外省人的情意結,直到幾十年後,還被政客們用來反覆做議題操縱。這已是後話。就像一家公司,創業時的企業文化一旦成型,日後想更改,極難。國民黨這家百年老字號,就經常被這種奇葩的企業文化所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