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摘要:上個世紀50年代,臺灣經歷了一場不堪回首的「白色恐怖」時代。敗退臺灣的國民黨當局大肆捕殺在臺潛伏的共產黨員,據不完全統計,「白色恐怖」期間,在臺灣犧牲的中共地下黨員有上千人之多。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緩和,這段被忽略的歷史在有識之士的推動和努力下,終於進入了大陸人民的視野,更多歷史真相也漸漸浮出水面。
李坤龍,臺灣雲林人,現任「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秘書長,當年「白色恐怖」的罹難者家屬。他的父親於1952年被國民黨當局殺害,當時他年僅4個月。李坤龍深知失去家人的痛苦,2005年起,在另一位受難者後人郭素貞的提議下,李坤龍開始義務收集所有政治罹難者的檔案。為了能讓這些當年為了信仰和理想失去生命的年輕人遺靈重返家鄉,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做了大量收集工作,目前已整理出1300多案、涉及5500多罹難者的檔案。
李坤龍說,「很簡單地講,臺灣白色恐怖就是蔣介石國民黨政權利用了他權勢的末梢神經對於百姓欺壓的一種行為。國民黨所謂的『末梢神經』,我指的是它的情報單位,情報局、調查局、警察局等。當時的國民黨政權就是透過這樣的單位來執行對老百姓的各方面監控,這種行為在臺灣被稱為「白色恐怖。那段「白色恐怖」的歷史不堪回首,有大量的中共地下黨和進步人士遭到牽連,那麼究竟有多少人受到了國民黨當局的審判並被殺害?李坤龍對此表示,「我所經手或聽到的,倒是沒有一個確定的數字,但相對來說,有5000多人確定當時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受到了政治上的裁判,這當中有的是沒有真正投入革命鬥爭,只是參加讀書會而被迫害的臺灣人,當然也有一些從祖國大陸派到臺灣去執行工作而犧牲的,這些人就是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的犧牲的烈士』。根據我的調查,這個比例大約是45:55」。
談到這裡李坤龍的情緒有些激動,他表示,罹難者家屬都同樣受過或多或少的迫害,這是在所難免的,我在上小學到初中這個年齡段,那時候國民黨對保密防諜宣傳得如火如荼,上學、放學途中同學會朝你扔石頭,說你是「匪諜」的兒子,難免會跟同學之間起衝突,打完架回到家裡還不敢向媽媽說,因為媽媽也會傷心。
■上世紀五十年代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綠島監獄的政治犯
李坤龍接著回憶道,「我當兵時幾乎沒站過衛兵,是一個文書官,從父親的資料掀開以後我就要卸下我的職務,開始站衛兵。當完兵回來就業不到10天,國民黨的情知單位就來了,來了以後就問,『平常看哪些書?』『您當兵那段時間閒暇之餘做些什麼事?』不僅如此,還讓我寫下10位最好的親朋好友。」「我當時心裡一想,糟糕!這一寫,這10位肯定要被調查,但不得不寫,所以還是寫了。我知道有這樣的背景,國民黨不可能那麼輕易地放過我」,李坤龍無奈的敘述著當時的心理獨白。
■吳石將軍副官聶曦英勇就義
當記者問到國民黨當局是什麼時候解除了對他的監視時,李坤龍回憶說,「不記得哪一年了,好象也是在解嚴之前大概一兩年的時間。當時國民黨當局派了人來,對我說,『李坤龍,以後你想做什麼事,你就做吧,以後不再監視你了。』我覺得心裡很難過,今天你大可不必大費周章跟我談這些,如果你真的放過我的話,你就不應該來了。」接著,李坤龍向記者回憶起了九十年代初期的一段經歷,「我當時在公司服務,奉派到印尼,有一年復活節,公司叫我回臺灣。因為復活節的關係。我買不到機票,所以只好分段走,到了香港住了兩個晚上輾轉才回臺灣。因為行程上經過香港,當時香港對於臺灣是極端敏感的地帶,所以回去就被約談了」。「李坤龍這兩天你上哪兒去了?」「見過誰了?」那些場景、那些質疑對李坤龍來說依然歷歷在目。回憶起當時的心情,李坤龍說到,「我無形中感覺到國民黨特務分子真的是無所不在」。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本文改編自環球網
(長按二維碼,關注《國家記憶》,精彩節目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