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比蔣介石還毒辣,製造了「白色恐怖」,最後在臺灣成孤魂

2020-12-23 騰訊網

白崇禧製造了「白(白崇禧)色恐怖」,他的軍隊被稱為白匪。屠殺共產黨他最先動手,「圍剿」紅軍他積極;打內戰他當急先鋒。一個不折不扣中共的死對頭。

白崇禧和毛主席同歲,同出生於1893年,白是新桂系軍閥二號人物。這個人滿腹經綸,胸藏韜略。從一個少尉一路攀升至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陸軍一級上將。

白先後畢業於廣西陸軍小學和保定軍校第3期步科。在左江流域剿匪、百色禁菸行動中,軍事才華與膽識魄力初步展現。1923年5月,李宗仁、白崇禧等歸附了孫中山領導的廣州革命政府。1925年1月,由李、白率領的「定桂討賊軍」東徵西討、浴血苦戰,在柳州、桂林、全州等幾場規模較大的惡戰中,白崇禧運籌帷幄、指揮出色,「小諸葛」的美譽從此揚名天下。李、白佔了廣西,新桂系取代舊桂系。

1926年初,廣東革命政府與新桂系談判,兩廣實現統一。北伐開始後,蔣介石任命白崇禧為參謀部次長,代行總司令部參謀長要職。白崇禧運籌帷幄,指揮著名的汀泗橋血戰、南昌攻堅戰,殲滅孫傳芳在江西的19餘萬大軍。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大上海。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就是白崇禧給蔣介石撐腰發動的。大屠殺之前,蔣介石十分猶豫,要不要明目張胆的和共產黨翻臉。因為和共產黨翻臉勢必牽扯到共產國際,勢必影響蘇俄對中國北伐的武器和資金的支持援助,所以蔣介石不好下這個決心。最後「勉強聽取了白(白崇禧)兄的意見」。就是說,白崇禧力主跟共產黨翻臉,堅決要屠殺共產黨人。他為蔣介石出力最大,是這起事變為虎作倀始作俑者。

白崇禧任「淞滬戒嚴司令部」司令後,在得到英、美、法、日、意五國領事的支持後,在上海報紙上大肆渲染:打倒反對三民主義的反革命分子!加強真正的國民黨黨權!打倒篡黨篡權的陰謀分子!打倒在後方製造混亂的破壞分子!為兇殘的血腥剿殺造勢。「白色恐怖」黑雲壓城。

12日凌晨,杜月笙的青紅幫15000名全副武裝,在26軍配合下,向上海總工會糾察隊的駐地發起攻擊,全部收繳工人糾察隊的武裝,搶奪工會糾察隊有物品。白崇禧以戒嚴司令名義發布布告,將事變稱之為「武裝工友的衝突」,採取「攻敵於不備」,「滅敵於瞬間」,解除工人武裝。用機槍向工人隊伍掃射。

14日,白崇禧以「市政府組織人員中混有共產分子」為藉口,下令封閉上海特別臨時市政府。各革命的工會組織概被查封,工人集會和罷工概被以「反革命」論罪,凡佩戴上海總工會符號的工人一律拘捕判罪。

3天內,上海被屠殺的共產黨人300餘人,被拘捕的1000多人,流亡失蹤者5000多人。中共上海區工人領袖陳延年、趙世炎等被害。一時血雨腥風,共產黨人頭落地,瞿秋白形容此事件「殺人如草不聞聲」。

上海的「白(白崇禧)色恐怖」席捲全國各地,粵、閩、浙、江等及四川的反共分子也紛紛出動。白崇禧的老巢廣西絕對不能落後,也大肆搜捕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李宗仁自己說,當時的國民黨「左傾」省委委員和各級黨部的共產黨員都被槍殺,他的一個表弟是共產黨員,也掉了腦袋。

莫斯科舉行了百萬人大遊行抗議,醒目的「白」字下面,特地註明是白崇禧。白崇禧對共產黨下手十分狠毒,他的軍隊是「白匪」、「白軍」的代名詞。白崇禧導演的這場反革命大屠殺,使中國大革命受到嚴重的摧殘,宣告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失敗。國共對立,水火不容的國內戰爭從此開始。

1934年10月,白崇禧坐鎮桂林,指揮桂系最精銳的7軍在全州、興安一帶布防。湘江血戰中,桂軍、湘軍、蔣嫡系部隊聯手進攻紅軍,致其數萬人傷亡、失蹤,損失慘重。紅軍從江西出發時有8萬餘人,強渡湘江後僅餘4萬左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促進全民族抗戰。在淞滬會戰中,白參與了指揮。桂系最勇悍善戰的「鋼七軍」在淞滬會戰中犧牲慘烈。1938年3月,白崇禧協助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了著名的臺兒莊戰役。臺兒莊大捷後,武漢、成都、桂林等地都舉行過數萬人的大遊行,有民眾抬著李宗仁、白崇禧的巨幅畫像。7月,白崇禧代理李宗仁的第5戰區司令長官之職,指揮了武漢會戰。會戰期間,白崇禧殫精竭慮,表現出一位中國軍人為國盡忠的品質和精神。應該說,他為取得全民族抗戰的最終勝利做了一個中國人該做的。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前,國民黨軍政部在商討如何「處置」新四軍時,提出了甲、乙兩個方案:甲案主張明令撤銷新四軍番號;乙案主張暫不撤銷番號,任其渡江北上,觀其動態再作處理。白崇禧極力主張採用甲案。在屠殺共產黨方面,白崇禧一直就是急先鋒。

解放戰爭期間,白自恃手中40萬雄兵,西南、西北半壁江山,想「奮戰求和」。他堅信美國會發動第3次世界大戰,不識時務頑固堅持「共軍可以政治過江,但軍事不可過江」。

1949年10月初,衡寶戰役打響,桂系主力7軍、48軍遭重創,白崇禧率30萬敗軍倉皇退回廣西境內,號召廣西民眾「保鄉衛國」。12月初,桂軍在四野的猛烈攻擊下支離破碎,叱吒民國20餘年的桂系徹底灰飛煙滅。白崇禧在海口得到自己的子弟兵全軍覆沒的消息後,流下渾濁的老淚。昔日八面威風的「小諸葛」被拍在沙灘上。

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飛到臺北,進了蔣介石的籠中,再也掙脫不出來了。晚年的白崇禧受制於蔣,沒有自由。

1965年,李宗仁抵達北京,受到中共很高禮遇。李回大陸對在臺灣的白崇禧是致命的一擊。蔣介石利用白崇禧牽制李宗仁的價值頓時清零,老蔣遷怒於白崇禧,令對白制裁。白崇禧痛苦地對身邊的人說:「德鄰(李宗仁字)投匪,我今後在臺灣,更沒有臉見人了。」

白崇禧素有「小諸葛」「白狐狸」「當代張良」等雅號,日本人稱之為「戰神」,其軍事才能有目共睹。但他在政治上鼠目寸光。他的愚蠢表現在,自己多次倒蔣迫使老蔣下野,明明和蔣介石不是一路人,明明不為蔣介石信任,還跑到臺灣鑽到蔣介石的籠中去,最後殘生幽度。

「白頗自負,其實在政治上無遠見。」這是李宗仁對其評價。說其看事情太天真,只看眼前。周總理也說,「有軍事指揮才能,沒有政治上的遠見。」

白崇禧很佩服周恩來的恢宏氣魄、淵博學識和政治經驗。周恩來也欣賞白崇禧的抗日主戰立場和指揮才能,共產黨曾動用各種力量說服白崇禧起義。只要他起義,地位不會低於北平起義的傅作義。傅作義也有幾十萬軍隊,但他知道,不能雞蛋碰石頭。傅起義得到了共產黨的優厚待遇。但白崇禧政治視野十分短淺,他最後被困廣西時,還自欺欺人想在廣西成獨立王國,始終在做割據廣西的白日夢,最終只能雞飛蛋打。

1966年12月1日,73歲的白崇禧口吐白沫,暴斃。他的墓地方向朝著大陸。

相關焦點

  • 他是最狡猾的軍閥,「白色恐怖」「白匪」代名詞,最後暴斃於臺灣
    因為和共產黨翻臉勢必牽扯到共產國際,勢必影響蘇俄對中國北伐的武器和資金的支持援助,所以蔣介石不好下這個決心。最後「勉強聽取了白(白崇禧)兄的意見」。就是說,白崇禧力主跟共產黨翻臉,堅決要屠殺共產黨人。他為蔣介石出力最大,是這起事變為虎作倀始作俑者。白崇禧任「淞滬戒嚴司令部」司令後,在得到英、美、法、日、意五國領事的支持後,在上海報紙上大肆渲染:打倒反對三民主義的反革命分子!加強真正的國民黨黨權!
  • 白崇禧與蔣介石|三策智庫
    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從海南島敗退到臺灣,1966年12月2日因冠狀動脈梗塞病逝臺北家中。他56歲抵臺,73歲過世,在臺灣度過了艱難的十七載。白崇禧軍階為陸軍四星上將,那是終身職,但是他在臺灣,既無兵權,亦無政權,最後的職位是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白崇禧英雄一世,卻死于美人裙下,其實都是被蔣介石逼的
    在廣州,白崇禧曾經有過去臺灣的想法,但是李宗仁勸他說:「健生,不要忘了張漢卿啊!」 這句話,讓白崇禧打消了這個念頭,那麼,白崇禧後來為什麼還是去了臺灣呢?
  • 臺灣「白色恐怖」到底有多恐怖
    當年臺灣的「白色恐怖」緣何而生,又究竟有多恐怖?一、「白色恐怖」與蔣介石去臺後的反思有極大關係有一種意見認為,臺灣的「白色恐怖」,是國民黨為防範大陸武力攻臺及保衛臺灣的不得已手段。這種意見的對錯姑且不論,但至少可以說:臺灣的「白色恐怖」,實與蔣介石對國民黨丟失大陸的反思,有極大的關係。
  • 白先勇說其父白崇禧曾被臺灣人視為「大恩人」 你造嗎
    他知道父親去了臺灣,但並不知道他去做什麼。1950年代舉家遷往臺灣後,有許多臺籍人悄悄地告訴他,父親曾救過很多臺人的性命。1966年父親過世,許多不相識的臺人自發前來悼念,還有人會悄悄獻上五百塊奠儀,留下一封感謝信默默離開。直到近些年白先勇開始整理關於父親白崇禧的史料,他才兀然發現,「二二八事件」之後,其父被蔣介石派往臺灣宣慰十六天,不僅影響了臺灣的未來,還改變了許多家庭的命運。
  • 白崇禧自詡精明,卻在一事上犯糊塗,李宗仁評價:自負而無遠見
    在中國近代史上,桂系佔有舉足親重的地位,在近代各地諸多軍閥之中,除了北方閻錫山所部外,就只有桂系常年居於中樞位置,甚至能與蔣介石平分秋色,1948年4月前方戰事不利之機,桂系還能通過選舉堂而皇之的與蔣介石硬碰硬,李宗仁本人還被當選為副總統,而時任華中剿總司令的白崇禧甚至多次為李宗仁公開發聲演講,為李宗仁順利當選立下汗馬功勞。
  • 李宗仁、白崇禧本是親密搭檔,可後期白屢屢背叛,導致李黯然離去
    當然,蔣介石怎麼可能把權交出來,蔣明確說:還想要這,要那,什麼都沒有。另外,想轟我出國,我死也不會出國,想都不要想。逐蔣不成,桂系陣營內部也出現分歧,李宗仁在猶豫不決之時,派人去武漢找白崇禧回來商量。於是,李緊急召開了一個「和與戰」的討論會,會上主要代表「和」一方的民主人士李仁任先生,代表「戰」一方的是白的親信李品仙將軍,兩方爭執十分激烈。
  • 父親白崇禧、摯友王國祥:白先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為父親著書立傳,正名於天下,成了白先勇這些年除了宣傳崑曲以外最主要的工作。幾年前,他就寫過長文《養虎遺患——父親的憾恨》,講述白崇禧將軍與四平街之戰。四平街之戰,白崇禧擊敗林彪軍隊,蔣介石卻反對乘勝追擊,林彪軍隊因此有了喘息和壯大的機會,從而一舉反擊,成為國共勝負的轉折點。這場戰役,是白崇禧晚年居住在臺灣小島還念念不忘、杜鵑啼血一樣反覆對兒女絮叨的一場戰役。
  • 深度解讀|臺灣白色恐怖時,有多少人死在國民黨屠刀之下
    提示摘要:上個世紀50年代,臺灣經歷了一場不堪回首的「白色恐怖」時代。
  • 他曾3次逼迫蔣介石下臺,日本人稱之為「戰神」,晚年結局如何?
    最後這場解放戰爭才打了3年多,國民黨大部分主力就遭到我們解放軍的殲滅,而蔣介石最後無奈地逃到了臺灣紮根,真的是丟人啊!其實國民黨內部腐敗確實是很大的問題,再者國民黨的內部並非是團結一致,內部派系太多了,比如什麼陳誠的土木系,李宗仁的桂系、蔣介石的中央軍、張學良的東北軍、馮玉祥的西北軍、閻錫山的晉綏軍。
  • 真實版「中國戰神」:日本人懼他三分,蔣介石視他如虎
    1944年10月底,2萬名桂軍及廣西民團在缺乏重兵器支援的苦境下,在桂柳會戰中,單憑輕兵器擊斃1.6萬名日軍,製造日軍侵華作戰平均單日最高戰亡兵數紀錄。白崇禧還是遊擊戰的擁躉。指揮長沙會戰時,他曾組織大批遊擊支隊活躍在敵後方,斷絕日軍的交通線。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北伐戰中,張發奎首當其衝,接連打了好幾場勝仗,這很快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一場場的勝仗讓張發奎麾下的第四軍在國民黨中威名漸高,他本人更是成了不少年輕將領的偶像,威望與日俱增。
  • 他是蔣介石得力戰將,曾打敗20萬日軍,退回臺灣為何淪為乞丐?
    蔣介石的國民黨雖然在解放戰爭中被我們解放軍徹底擊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國民黨軍隊中確實也是有著許多非常厲害的戰將,比如大名鼎鼎的「小諸葛」白崇禧、杜聿明、黃維、張靈甫、薛嶽等等,這些名字在近代戰爭史上絕對都是鼎鼎大名的存在。
  • 【閒聊歷史】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26天
    此時, 蔣介石已經打算把臺灣作為他最後的落腳點。早在1948年6月20日, 蔣經國就致電蔣介石:「我政府確已面臨空前之危機, 且有崩潰之可能, 除設法挽回危局之外, 似不可不做後退之準備, 兒絕非因消極或悲觀而出此言, 即所謂退者亦即以退為進之意也。
  • 國民黨逃往臺灣時,本有機會擊落蔣介石專機,為何手下留情?
    他在書中寫道:這些飛行員,只有三人對他們有指揮權,分別是衣復恩、蔣經國 和蔣介石,並且蔣介石經常私下召見黑獵中隊成員。不僅如此,還對他們所秘密拍攝的大陸照片進行研究。每次完成任務返航時,美軍派遣的專用飛機都會在基地守候,並將飛機上的電子監聽設備帶回美國,供美方進行研究。
  • 毛澤東爭取李宗仁、白崇禧:李的地位可以談,白先生可當個大統帥
    毛澤東為爭取李宗仁白崇禧留下,設想了很多方案,誠意滿滿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在人民解放戰爭的沉重打擊下,不得不宣告「引退」。次日,出任代總統的李宗仁即致電毛澤東。要求人民解放軍停止過江,舉行和平談判。
  • 從1925到1949,桂系憑什麼抗衡蔣介石24年
    新桂系的勢力從廣西擴展到了兩湖,因為與當時粵系的首領李濟深是盟友關係,新桂系的勢力還進入了廣東。新桂系的勢力一時風頭無二。1927年的年底,兩廣戰爭爆發。1928年初,兩廣戰爭以桂系軍閥的獲勝結束。 1928年初,蔣介石抓住桂繫到處樹敵之機,順利復出。1928年4月,李宗仁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兼武漢政治分會主席。
  • 怒海孤魂——青年軍往事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是一群參軍救國的知識青年,在國共大決戰時刻,受命從臺灣出發,北上救援,守衛北平,卻不幸陷入國共、蔣介石與傅作義、蔣介石同孫立人的政治軍事鬥爭中蔣介石抽調駐防臺灣的青年軍31軍北上的目的在於,用一支政治上絕對忠誠於黨國的軍隊,加強對傅作義的監督和牽制。戰場1948年十月中旬,青年軍31軍官兵從臺灣出發,前往大陸戰場。按照戰事需要,31軍分成兩支,204師開往青島,205師開赴塘沽登陸。
  • 白崇禧瞞天過海成功偷襲本溪,飄飄然起來:林彪也不過如此
    這次,林彪面臨的對手,就是在湘江未能「謀面」的國民黨軍「小諸葛」、桂系軍事領袖——白崇禧。 1946 年1月初,國共兩黨籤訂了停戰協定。然而,墨跡未乾,蔣介石就出爾反爾,大舉向東北增兵,進攻東北民主聯軍。蔣介石同時電令原東北軍第107師師長劉翰東,要他趕快派兵進入四平,並任命他為遼北省主席,省府設在四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