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
這是一個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主要講述了過去30年臺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鋼筆或汽水瓶都有可能是炸彈
1987年以前,臺灣在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下,經歷了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可謂「世界之最」。這個戒嚴令正式的名稱叫《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布告戒字第壹號》,簡稱臺灣省戒嚴令。
在臺灣頒布這個戒嚴令,等於宣布臺灣這個小島也處於如戰爭般的緊急狀態。另一方面,這個效力超過憲法之上的「戒嚴令」,也成為國民政府統治臺灣的重要法律基礎。
常常與戒嚴令被同時提起的還有《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以國民黨統治者的立場,《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效力在憲法之上,再加上戒嚴令有許多模糊而又特殊的地方,等於也為他們的許多統治手段開了方便大門。
中國臺灣作家 廖信忠(資料圖)
「戒嚴令」與《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就好像兩尊門神,一左一右,緊緊保護著國民黨政權免於任何被顛覆的可能性。
在戒嚴的幾十年裡,臺灣的民眾習慣於一種說法——「亂世用重典」,所以也很少去思考戒嚴是不是真的有必要。「政府」會說「這個戒嚴是對付敵人的,不是對付同胞的」「就像金屬探測器只會對金屬起反應,桃木劍只會讓妖精頭痛一樣,如果不是敵人,戒嚴令就影響不了他」。這種說法看起來似乎沒什麼錯,而且其實,幾十年來,一般百姓的日子該怎麼過就怎麼過,照理說,戒嚴令應該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在社會上,當時處處強調: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不過很少有人真正看過「匪諜」的樣子。
問題就在於,國民黨當局總是在四處找敵人,縱容情治單位機關鷹犬介入所有人民的活動。對「敵人」的認定標準從寬,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個,這種肅殺的氣氛無形中就給民眾一些壓力。
臺灣人現在會稱那段時期為白色恐怖時期,不管你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在那個時代,一不小心,有意或無意,都會被捲入那種恐怖的旋渦當中。
「二二八」事件
在臺灣,白色恐怖始於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這原本是一次查緝私菸的行動,卻意外地引爆了本省人對國民黨統治的不滿,接下來則是一連串恐怖的肅殺及清鄉事件,這也讓許多臺灣本省人就此閉口不談政治,好長一段時間對政治冷感。
所以,在這幾十年間,臺灣的政治基本是穩定的(因為也沒人敢自找麻煩),社會經濟發展歸發展,現在看來卻是一種很畸形的發展。明明沒有戰爭,但在長期的「戒嚴令」統治下,大家都避免去想那些越想自己就越覺得可怕的事,只一心想去賺錢,賺了錢又可以過上好日子,吃喝玩樂。在這種情況下,大腦活動好像都停止了一樣。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思想活動啦!因為大家都很習慣去接受官方的思想,民間的思想活動一脫離官方思想的標準,就會被指說「有偏差」「不穩定」之類的,只要一被扣上這個大帽子,情治單位就像神創造天地一樣,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陶大偉與兒子陶喆
話說當年陶喆他老爸陶大偉也曾被「有關單位」抓去過,原來陶大偉年輕的時候也是個憤青,性格很搖很滾,愛搞樂團。而他的父親呢,也就是陶喆的祖父陶一珊,這位軍統出身的將軍在「警總」裡當司令。陶爸爸怎麼看都覺得這個兒子太不像話了,在那個時代搞樂團簡直就是離經叛道。有一天,陶爸爸的理智終於「啪」的一聲斷弦,派了一大群「憲警」衝進陶大偉的演唱會場,連人帶樂器一起架到警總裡「跟司令喝茶」。
唉,「警總」業務包山包海,就連家庭失和都能當作秘密武器來用,真是妙用無窮,更別提如何用它來打擊異己了。對於老百姓來說真是苦哈哈,雖然日子是一天天在過,守自己的本分,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做了一件自己都不知道的錯事,就被「警總」請去「喝茶」。這個能不能做, 那個能不能想,在說話和行動之前都要在心裡先自我審查一番,就好像「警總」在心中也有一個分部一樣。
【往期故事】
來聽!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
蔣經國力排眾議推動「十大建設」
就在這一年,「反攻大陸」已經成為笑話
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大審與林宅血案
童年的美好十月
1982年,萬人空巷《楚留香》
臺灣的族群及「外省人」
我,是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裡成長的
爺爺的葬禮
1984年,小朋友在學校見到蔣介石銅像要鞠躬
現在臺灣的綜藝大佬,以前哪個沒跑過龍套?
80年代臺灣流行樂壇,他們叱吒風雲!
80年代初,這四個人全臺灣無人不知!
1989年「愛到最高點」
臺灣有線電視臺,在這個時候有了雛形
這一年,「小虎隊」爆紅,「小貓隊」沒火起來
1989年,這兩部電影受到臺灣人瘋狂喜愛
好心疼小學時的衛生股長…
國民黨當局的「黑名單」
為什麼棒球成為臺灣唯一能夠超越族群黨派的運動?
1990年,在飛機上第一次接觸大陸人
90年代初臺灣課本:「待『光復』大陸後,予以調整」
2004年,陳水扁挨了一槍,有人歡喜有人愁
1994年,陳水扁靠什麼當選臺北市長?
1998年臺北市長之戰:馬英九陳水扁正面交鋒
20世紀90年代初,臺灣掀起港星「入侵」新高潮
這一年,臺灣掀起「上海熱」
臺灣二十幾年來最大的政治懸案
在臺灣,入伍新兵要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它
2002年,臺灣來了一次高水平的「選戰」
1995年,臺當局因為這件事大受打擊!
這一年,昔日的「政治金童」就此結束了30幾年的從政生涯
8死1重傷,至今未破案,當年這起慘案震驚臺灣!
這個案件,達到了臺灣媒體「新聞娛樂化」的極點
自此,臺灣牽出無數弊案直指「陳水扁一家」
20世紀90年代,李登輝從《聖經》中尋求到了力量
主播
ETtoday東森新聞雲
黃凱翊
京彩臺灣
親人,你來了,我的心就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