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 120 公裡,海拔2154.9米。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古代中國心臟地區,古稱「天府之國」的長安關中地區進出中原的門戶,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1982年,華山以陝西華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的,它的歷史衍化可追溯到1.2 億年前,據《山海經》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裡。」
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裡」,人稱「天外三峰」。還有雲臺、玉女二峰相輔於側, 36 小峰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謂的西京王氣之所系。
華山的主要景點
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210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西嶽廟
西嶽廟始建於漢代,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的要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嶽廟佔地12萬平方米,始建於漢武帝元光初年(前134年),為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祭祀西嶽華山神少昊的場所。歷代均有修葺、建設,尤以明清為甚,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形成現今重城式結構六進院落的規模格局,系西北地區現存最大的明清風格皇家宮殿御苑式古建園林群落。其規模宏偉,布局嚴謹,形似北京故宮,素有"陝西故宮"之譽。因在五嶽廟中建置最早、面積最大,被稱為"五嶽第一廟"。
金鎖關
金鎖關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是經五雲峰通往東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鎖關後則無路可通。杜甫《望嶽》詩中"箭通天有一門"就是指的這裡。道家認為,華嶽為仙鄉神府,只有過了通天門,才算進入仙境。所以有"過了金鎖關,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謠。
蒼龍嶺
蒼龍嶺是華山著名險道之一,其位於救苦臺南、五雲峰下,以其蒼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懸龍般的地勢而得名。其如履薄刃,絕壑千尺的地勢使得很多遊客膽戰心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愈大哭投書求助的故事並引發了大量的相關典故和考證,而該處也因此留下了"韓退之投書處"的文化遺產。
長空棧道
長空棧道位於南天門外,是華山著名險道之首。棧道分三段:
南天門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鑿出,長20米,寬二尺許,為上段。
折而下,崖隙橫貫鐵棍,形如凌空懸梯,遊人須挽索逐級而下,稱之"雞下架",是為中段。
再西折為下段,築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石孔,楔進石樁,石樁之間架木椽三根,遊人至此,須面壁貼腹,腳踏木椽橫向移動前行。
千尺幢
千尺幢位於回心石之上,是華山第一險境。山幢壁直立,其間僅容二人上下穿行。兩邊鐵鏈垂直下垂,坡度為70°。從上到下共有370多個臺階,皆不滿足寬。
百尺峽
百尺峽位於千尺幢北,是登華山的第二個險境。
鷂子翻身
鷂子翻身位於華山東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為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其路鑿於東峰的倒坎懸崖上,下視唯見寒索垂於凌空,不見路徑。遊人至此,須面壁挽索,以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身體才可通過,故名"鷂子翻身"。
老君犁溝
老君犁溝位於群仙觀上方,據傳這裡原來沒有路,是老子李耳駕青牛用鐵犁開的,形如耕地時留下的犁溝,故被稱為"老君犁溝"。當初,人們上下華山便是從犁溝兩旁的石窩爬行的,至今人們還可看到犁溝兩旁的石窩。當地流傳說:"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慢慢爬。"
天下第一洞房
"洞房花燭夜"中"洞房"一詞就源於華山西峰。過去,由於華山路險難於攀登,一般人望而卻步,這就為早期一些要隱蔽修行的人提供了絕好的去處。而在山上難以找到築觀蓋廟的材料,隱士們就鑿石洞而居,修行悟道。
毛女洞
"毛女洞"是"毛女洞下院"的簡稱,位於毛女峰下,因毛女而得名。
全真巖
全真巖是華山著名人文景觀,屬華山十大未解之謎之一。為松檜峰頂向南懸空傾伸的一面巨大巖石。出南天棧道可到達巖下,巖腹間有賀老石室,是元代初年全真派道士賀志真開闢的修身之地。
真武殿
為供奉鎮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