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在我的友鄰圈爭議還挺大的,有一部分好友力挺這部電影,說很精彩很感動;另一部分好友則非常討厭這部電影,說很矯情很平庸。。
觀察了一下,還都是真心的。
不過,以我個人的觀感,我是屬於後者。
在電影《無問西東》裡面有這麼一句臺詞,黃曉明的角色衝著另一個我忘記名字的角色大喊:
「你怪她沒有對你真實?那你給她對你真實的力量了嗎!」
看到這裡,我大概就知道自己為什麼一直看不下去這部電影了。
說到底,還是矯情。這種臺灣八點檔的對白,真喊出來,怎麼聽都有些彆扭。而在本片中,這種特別矯情的對白和情緒發洩,其實還挺多的。
當然,這不是《無問西東》唯一的問題。
不過,我們先來糾正一個誤解。
上面這張海報,是影片《無問西東》官方正式海報,幾個角色明顯是從劇照中直接摳出來的,再P到藍天高山上面。非常粗糙,也非常隨意。在網上看到一群網友在吐槽。
因為上次看到這麼隨意的摳圖P海報,還是《鄉村愛情》
當然,如果僅是從那款海報去吐槽《無問西東》,還是有失偏頗。
據我了解,之所以片方會搞出這麼醜一版P圖海報,還是因為片子拖得太久了(好像是五年吧),之前參與影片的演員,甚至連樣子都變了。
已經找不到影片拍攝時期的青春感了
而且他們也沒有檔期專門配合拍攝海報等宣傳物料了。所以,屬於被逼無奈,才P出的這麼low的海報。
片子歸片子,海報歸海報,這個事還是要說清楚的。
好的,還是說說《無問西東》好的地方吧,畢竟有些朋友還真的很喜歡這片。
首先,這部影片拍出了一些青春氣,尤其是,幾個明星演員又在這部幾年前拍攝的電影裡重回青春,讓觀眾看到他們昔日的美好,還是挺讓人欣慰的。
就像這樣的場面,確實是好看,特別嫩,這屬於賞色評分。據說攝影師曹鬱還是用全膠片拍的這部電影,也是難得。
尤其是,這批演員整體的表演也還可以。甚至是黃曉明,雖然算不上演得多好(他的最佳應該還是《中國合伙人》),但愣頭愣腦的樣子,帶著些青澀,起碼不讓人出戲。
至於章子怡的表演更不用多說了。
王力宏的臺詞雖然差一些,但他畢竟不是專業演員,也沒法太高要求。陳楚生戲份太少,沒什麼發揮。至於張震那個故事太糟糕了,也只能看顏了。
同時,影片在結構上,用了跨時空多線敘事,一共四條線,四組年輕人,各自經歷著他們的青春故事。畢竟這種跨時空的多線索敘事,並非主流敘事,在常規院線片中也比較少見,所以,也看到不少稱讚的聲音。
另外,片中還有些很老派的青春與理想的元素,包括老派的抒情方式,可能恰好會讓一些同學有共鳴吧。
可惜,四條時空線,也是影片首先出現問題的地方。
因為,電影空有四條故事線,卻都只是簡單的羅列,很隨意拼合在一起。無論是劇本階段,還是後期剪輯階段,都沒有讓四組故事真正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挺遺憾的。
既然是跨時空,還是平行剪輯,彼此之間總該有更明確的呼應和互動,甚至產生影響。否則,搞這些跨時空的線索又有什麼用呢?
結果,這幾組人也僅是在情節上以非常薄弱的方式互相聯繫,也就只是讓每組人物和上組人物建立關係,卻也不深,更沒有在情節上和情感上更深的互動。
記得之前有評論將本片的多線跨時空敘事比肩格裡菲斯《黨同伐異》,感覺也是喝高了。畢竟,這片連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多線跨時空都比不了。
說到跨時空多線敘事,其實也不算新鮮。前幾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看過一個西班牙電影叫《蛹》,也是跨時空多線敘事,同樣在幾段上有多處呼應,無論是主題的呼應,還是細節的呼應,都非常出色,也很高級,一個細節,甚至會牽扯到另一個時空的細節。
而跨時空多線敘事,更厲害的還有昔日奧斯卡影后的《時時刻刻》等等很多。
基本上,《無問西東》的問題還是幾條線都沒太講好。分開看,幾個故事都很簡單,也很套路,合在一起,也沒有特別好的互動。
相對來講,王力宏、章子怡黃曉明兩部分故事略完整,陳楚生和張震兩個故事則一個簡單一個奇怪。
而且,這部電影用到跨時空多線敘事,應該也不是出於敘事上的考慮,真想要玩敘事花樣什麼的。
感覺這種敘事處理,其實只是想為主題服務,畢竟,這部電影的本質還是清華的宣傳片。
為了展示清華百年精神,就必須在這清華百年裡,截取多個年代片段,才能涵蓋數年業績。出於這種目的,才會有多個時空取材的決定。
試想,如果沒有陳楚生的段落,又怎麼在片尾引出徐志摩、林徽因…… 而沒有王力宏的段落,又怎麼能夠引出聞一多等等。
總之,為了讓這些昔日清華(其實還有北大)的驕傲一一亮相,自然在幾個重要的年代設定故事,以展示百年精神。
但是,創作者又沒有設計好這些故事,使得劇情之間無法產生更深層的聯繫和互動,所謂聯繫,最終只能靠嘴來說。
包括角色設置,除了章子怡的角色相對豐滿,因為這個角色有些變化,包括你能發現她性格中的弱點。
其他很多角色也稍嫌符號,簡單平面到有種看英模人物專題片的錯覺。
當然,一部電影去歌頌、或是去煽情都沒問題。問題還是在於,這部影片的手法不高級,就好像從頭到尾基本沒斷過的配樂一樣,這是硬煽嘛。
煽情的配樂,再有些就義赴死,含冤受屈的情節,會感動一些人很正常的。不過,終歸有點套路。
同時,影片的臺詞也稍微有些問題,一些口號或是特別不接地氣的臺詞,喊出來實在是別捏。
而這種不接地氣,也不光在臺詞上。所以才覺得這個片子有點理想主義的想當然。兩個例子,一個是張震的故事裡,四胞胎的家人,無論是選角的形象還是服裝談吐,都不像一個一晚只能住69塊錢的底層窮苦人。
另一個,章子怡黃曉明的故事裡,老師的媳婦,按設定應該是個大老粗一樣的女人,因為精神層面無法交流而被丈夫冷落。結果,也是從形象到表演都跟角色差得很遠,說的話也很不符合她的角色。
更不要提王力宏故事裡那群一起唱歌的孩子,那場真是怪到不行(還有他們奇怪的妝)。
整部電影都建立在這種理想主義的假想之上,想要做出青年抱負、少年心氣的東西,總是陷入自我情緒的硬煽,少了點真實感。
當然,我倒沒覺得《無問西東》是爛片,只不過真的挺平庸的,挺老套和矯情的,是一種創作者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平庸與遺憾。所以,即便再多人覺得這部電影好,我也很難有共鳴。何況,我的友鄰評分還挺低的。
或者,作為宣傳片是成功的,畢竟,能維繫幾個故事的,大概只有所謂的內在精神力量的傳承了。
啊,還有,必須要糾正自己和所有人,無問西東,不是東西。
讀錯好多回,畢竟自己又不是清華的,也不懂校訓,倒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