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不僅僅是部爛電影,更是中國的文人精神!(附高清圖卷)

2021-02-21 畫理畫外

《富春山居圖》與中國文人精神

如果西方藝術是一個爆發力很強的百米短跑,分秒必爭,那麼東方藝術則是馬拉松,不跑到最後,不知道誰贏。《富春山居圖》可能是東方藝術非常典型的代表,西方幾乎沒有這樣的繪畫形式,這麼長的長卷,七百釐米長,一段段看下去,等同於看人生裡的每個段落。

生命有很漫長的路要走,而年輕時的張揚、狂躁的那條路,恰恰好要一生才能慢慢修行到讓自己安靜下來。因此我覺得文人的藝術,可能從這樣的部分來切入,讓大家可以了解什麼叫做「文人」,黃公望即是個文人。詩人王維走在陝西藍田時,把所有的功名全部忘掉,留下最動人的句子,就是那十個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生命絕望之處,坐下來看雲一片片地升起。「行」是「人動」、「坐」是「人靜」,如果生命中過動了,你能夠有機會靜下來看雲,發現雲跟水是同樣的東西。王維在這十個字中,講到了生命裡的一種循環。這時我們說王維是文人,他們寫詩、畫畫、彈琴,在自己的生活裡完成自己。文人最重要的不是畫畫,而是生命的完成,黃公望完成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件作品即《富春山居圖》,這有點像《紅樓夢》,是東方藝術的長跑,不在意作品有多少,在意的是能否在作品裡,把一生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部傳達出來。

 文化是傳承的,源遠流長。《富春山居圖》這張畫距離我們已有六百多年了,而漫長的歷史,全部記在這張畫上。傳承文化需要耐心,20多歲時喜歡梵谷的濃烈,年紀大了才體會出《富春山居圖》的平淡之美。如果把西方藝術比喻成短跑,激烈、分秒必爭,那麼東方藝術則是馬拉松,寂寞、不辨輸贏。正如,齊白石最好的畫全在70歲以後,80歲以後登峰造極,90歲爐火純青,每一次讀他的傳記就想說,相信不相信活到90歲——也就是生命到最後——歷練出最驚人的力量。

因此,年輕時好好愛西方的東西,像貝多芬交響曲裡狂放的因子。要能夠喜歡一首古琴的幽蘭,大概都要到五十歲以後,因為裡面的「此時無聲勝有聲」不是年輕時會懂的。

黃公望的三次選擇

奠定文人的基礎

黃公望本名陸堅,因家窮被當地備受尊敬的黃樂老先生收養,改名「黃公望」,號「子久」,寓意黃公望子久矣。

黃公望生於南宋,從小聰明伶俐,卻經歷國破家亡,在鄙視知識分子與漢族的元朝,屈辱中求生活。而他的一生中三個重要的決定也更幫助我們去理解《富春山居圖》。

第一個選擇,考取「神童科」,成為江南一帶底層公務員。在40至50歲時,受長官牽連遭受牢獄之災。出獄後經受打擊不再做官,師從趙孟頫學畫。趙孟頫是元朝第一代的大畫家,也是一個文人。歷史上很多文人看起來非常柔弱,但在一個戰亂、悲劇的時代中,文人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傳遞文化的角色。

第二個選擇,賣卜維生。黃公望在50歲至70歲間都在松江賣卜維生。元朝的知識分子不受重視,但他們非常有節氣,大都隱居山中或以算命為生。即「退隱」「隱居」,將自己隱藏於天地、山水之間。

 

第三個選擇,加入全真教。翻閱歷史,全真教藏龍臥虎。丘處機曾是忽必烈身邊的軍師。全真派隱藏著許多能人,期望用文人的方式影響元朝皇帝,減少屠殺甚至反元復漢。全真派的經歷也為黃公望奠定了後來文人的基礎。

你真的看懂《富春山居圖》了嗎?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八十高齡才開始提筆繪寫富春江疊峰山巒四季變化的長卷大作。

黃公望與西方天才型畫者梵谷不同,在七十歲前,他從未想當個畫家。正如所有宋元明清的中國文人,黃公望幼年書讀得好,一心只想參加科舉考試進府做官。四十歲之前,他追求的是身份地位,這位了不得的巨人曾一度被擺在難以想像的乏味官職,杭州官府專收田糧賦稅小官。

改變他人生境遇的不是任何大時代的文化潮流,而是被長官牽連下獄,牢坐了十年,罪名也不如蘇東坡令人同情,而是頗不高尚的貪腐之罪。五十歲黃公望出獄,轉身成了道士;隱居民間長達三十多年。松花江畔一位後代才知曉的偉大畫家日日擺攤,幹一個一點也不體面的職業,賣卜為生。

從《富春山居圖》完成的那一刻起,精通卜卦的黃公望已預言此畫未來命運將「巧取豪奪」。黃公望為完成此作,在富春江待了五至六年左右;八旬的黃公望業已領悟人生縱有迴蕩,但勿須執著;從起始至死亡終結,一段因緣罷了。

黃公望接近完圖時,將此畫贈與師弟,號「無用」,他則自稱「大痴」。師弟無用看透不了人生,急著想取歷史巨作。無用師弟一毛錢沒付取得了《富春山居圖》,死後他的後代將之變賣。《富春山居圖》走入明代,名氣愈來愈大;歷經多位大畫家收藏,也從此開啟世界繪畫史上少見坎坷傳奇的收藏故事。

《富春山居圖》(局部)

畫卷在數百年流傳中飽經滄桑,至明成化年間,由沈周收藏。沈周自從得到這件寶貝,就愛不釋手,把它掛在牆上,反覆欣賞、臨摹,看出畫上沒有名人題跋,便請朋友題跋,一朋友兒子見畫得這麼好就產生歹念把畫偷偷賣掉,還愣說畫是被人偷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沈周在畫攤上見到了《富春山居圖》,興奮異常,連忙跑回家籌錢買畫。當他籌集到錢,返回畫攤時,畫已經被人買走了。沈周捶胸頓足,放聲大哭,可是後悔已經晚矣。千辛萬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圖》,如今只剩下留在頭腦中的記憶了。沈周愣是憑藉著記憶,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圖》一卷以慰情思。

明  沈周 《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多年以後,《富春山居圖》成為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收藏,但董晚年時又將其賣給了吳洪裕的爺爺吳正志。清順治年間,吳洪裕繼承了《富春山居圖》,而吳洪裕晚年病危之時,想效仿唐太宗把畫帶到來生去,就在畫即將付之一炬的危急時刻,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將投入火中的畫救了出來,並以偷梁換柱的方法用另外一幅畫換成了《富春山居圖》。

但救下畫作已被燒出連珠洞,斷為一大一小兩段,至此稀世畫作《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1652年,吳家子弟吳寄谷得到此圖後,將小段燒焦部分揭下,重新細心裝裱後,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而且幾乎看不出經剪裁過的痕跡。從此,大段部分被稱為《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小段的部分人們稱之為《剩山圖》。

《剩山圖卷》縱32釐米,橫51.5釐米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圖》被徵入宮,乾隆皇帝見到後愛不釋手,把它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來欣賞,並且在6米長卷的留白處賦詩題詞,加蓋玉璽。

第二年,乾隆十一年的冬天,《富春山居》無用師捲來到了弘曆面前。他一邊堅定地宣布無用師卷是贗品,一邊又以不菲的價格將這幅所謂的贗品買下。理由是,這幅畫雖不是真跡,但畫得還不錯。

為此他還特意請大臣來,在兩卷《富春山居圖》上題跋留念。來觀畫的大臣無一例外地歌頌了皇帝熱愛藝術、不拘泥真偽的廣闊胸懷,可誰也不敢點破:這幅畫它本來就是真跡。

 《無用師卷》縱33釐米,橫637釐米

時代變遷,幾經輾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真跡在清宮裡靜靜安放了187年。直到1933年,日軍攻佔了山海關。故宮博物院決定將館藏精品轉移,以避戰火浩劫。自此之後的15年中,《富春山居圖》與近百萬件故宮文物一起,歷盡艱辛坎坷,行程數萬公裡,由北京經南京輾轉運抵四川、貴州,至抗戰結束後,陸續運回南京。又於1948年底,被運至臺灣。

而那曾被火燒壞的前半截《富春山居圖》,尚存尺五六寸,「山水一丘一壑之景,全不似裁切者」,清初由吳其貞持有,命名為《剩山圖》。後流入遼陽人王廷賓手中,收入他的《三朝寶繪圖》。

有一位程正揆曾經天真地求當時持有《富春山居圖》的季寓庸「為破鏡之合」,當然被拒絕了。然而自此之後,《剩山圖》始終「絕跡江湖」。

直到20世紀30年代,王廷賓的《三朝寶繪圖》流入江陰一戶陳姓人家,為上海汲古閣的曹友卿得到,拆開分售,找到的買家是吳湖帆。吳湖帆是用了家藏的古銅器商彝才換來了這幅殘卷。他找到了這戶陳姓人家,撿回了被當作廢紙的王廷賓的題跋,又與沈尹默一同去比對了「無用師卷」,這才確定此乃真跡。

因此興奮地在1944年的《古今》雜誌上發表《富春山居圖燼餘本》一文,大捧「無用師卷」是「痴翁生平第一傑作,抑亦古今藝林神品之冠冕」,而他自己的梅景書屋也有了「大痴富春山圖一角人家」這麼個新名字。20世紀50年代,經沙孟海牽線,以5000元巨款賣給浙江博物館。

李敖說富春山居圖給了我們三個啟示:

第一個啟示,是離合的啟示,人間難免有悲歡離合。離合的情況有三種,第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離合,第二種人與物品之間的離合,第三種,物品與物品之間的聚散。富春山居圖為什麼引起我們的興趣呢?因為這個圖在六百六十一年前出現,可是三百年前分離了,結果到了現在,再重新又聚合在一起……

黃公望的《九峰雪霽》留白之美

黃公望從70歲開始習畫,傳世作品僅有《天池石壁》《九珠峰翠》《九峰雪霽》和《富春山居圖》,卻位居「元四大家」之首。要了解《富春山居圖》就要從他的美學精神開始。

80歲的時候,黃公望創作了《九峰雪霽》,可以看到他如何表達好幾天連續下雪,而雪忽然停了,我們叫做「雪霽」,在九峰這個地方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雪,忽然停了之後,整個山被掩埋的白。這種白不是用顏料去加的,而是用淡淡的墨掃過,讓它出現不同層次的白,最白的部分根本不畫,完全沒有處理,就是空白,而空白是最大的白。

留白是西方人很難聽懂的詞,留白是說「為生命留下一個空間」,不要都塞滿,我們叫做「餘地」。記得小時候媽媽常說:「你不走的路,要留三條給人家走。」我想那都有民間的智慧,相信東方哲學裡面有一種天網恢恢。

黃公望用減少的方式來體現繁複,這種美學手法與賈伯斯有異曲同工之妙。賈伯斯創造了APPLE,也是美學上的主導者。他最後的家空無一物,一件家具都沒有,你無法想像連桌子、椅子什麼都沒有,都是空的,這時你會想到「空」的基礎是什麼?賈伯斯最後可以在他的產品裡面創造出極簡主義,也就是不斷減少,我覺得賈伯斯是黃公望的知己,如果他站在《九峰雪霽》前,會懂這張畫。

大家看一下《九峰雪霽》,我特別要提到這一些點,最難畫的就是這些點。這些點是什麼東西?如果面對一片蒼茫的雪山,就會看到那個點就是生命存在的狀態。一棵植物夏天枝葉茂密,入秋以後,就看到葉子變黃、變紅,然後全部掉落。我們知道植物在脫落葉子時,知道接下來有一個很難過的冬天,因為養分不夠,所以必須儲蓄它的生命,因此把可以割捨的東西全部割捨掉,最後剩下一個光禿禿的枯枝,但裡面蘊藏了下一個春天再發芽的力量,這是黃公望在講的東西。

因此,《九峰雪霽》可能不僅僅是一張風景畫,而是經過南宋亡國,漢族受屈辱的過程中,他講一個民族的復興,這裡有非常動人的力量,我想這也是文人的隱喻。

         《富春山居圖》的故事:文人入世與出世的茫然

黃公望在至正七年(1347年)時開始畫《富春山居圖》這幅畫,三年以後即至正十年,我們過去用天幹地支,也就是庚寅年,這一年是1350年,他已經82歲。這張畫是其生命歷練到最後的領悟,我們未必急著當下就可以看懂,因為跟西方藝術、美學都不一樣,它有沉得住氣、來日方長的祝福在內。

富春江大概是中國最美麗的一個地方,這裡沒有殘酷的政治鬥爭。東漢皇帝劉秀,當時他有一個很有名的同學莊子陵,莊子陵一生做了一件事,就是幫助劉秀打天下,幫助劉秀在公元1世紀初建立了東漢,幫助劉秀登基做了皇帝,成為漢光武皇帝。而莊子陵卻就此消失,劉秀因想念他,命名太子「劉莊」,並派人四處尋找莊子陵。直至其晚年,獲知在富春江邊釣魚者就是莊子陵。莊子陵沒有選擇高官厚祿,卻選擇在富春江邊垂釣一生。 宋朝範仲淹作詩: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看到的這片風景不是風景,而是一個人的品格。

黃公望是在畫風景或者是畫莊子陵釣魚。莊子陵早就把功名看破,深知伴君如伴虎,他很清楚君臣的關係,因此他就選擇了隱退。釣魚是其生命的另外一種選擇,這時看到對於空白這件事的領悟及繪畫中的淡泊,「淡」字並不是那麼容易了解,宋朝人開始談「淡」這個字,酸、甜、苦、辣、鹹之五味經過以後,大概才能體會到「淡」的味覺,「淡」是一種回甘,就是淡淡地在口腔裡,味蕾上留的一種清香。

一代代的文人到過這裡,駱賓王、李白、蘇東坡都來過,因此黃公望來這裡畫這張畫的時候,其實是把一代代的故事全部畫出來,像吳均寫:「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他坐在船上,他覺得富春江給他一個沒有目的性的快樂跟自由,他可以坐在一個船上,隨著水流飄蕩,隨便到東或到西,這都是寫富春江最美的句子,黃公望試圖在他的畫裡,把這樣的情感傳達出來。

蘇東坡到這裡感嘆,覺得莊子陵怎麼那麼厲害,可以跟皇帝成為好朋友,所以就寫了:「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那是蘇軾下放時看的風景,有很大的領悟。

黃公望這張畫裡,其實是所有文人的共同聲音,那種糾纏,那種既要入又要出世的茫然與徘徊。

東方的詩和畫講的是意境,如何把濃、淡、幹、溼、輕、重、頓、挫畫出來。比如:我們毛筆寫字的時候有頓、挫,會發現頓、挫是生命裡的困頓跟挫折,因此這一支毛筆的線條在運動時,有時流暢、有時順利、有時困頓、有時挫折,裡面都在傳達情緒,因此文人畫的基礎是書法,是那支毛筆的線條,本身有節奏的感覺。

回到畫本身,可以看到《富春山居圖》的水光是非常淡的墨掃過,並不是技巧的難度,而是敢這樣畫,上下富春江,他讀了跟所有富春江的文學之後,他心裡有一條江水,要把這個江水的意境畫出來。

《富春山居圖》的人:峰迴路轉的人生

這張畫裡面的人物有八個,有一眼看到的划船的漁家、釣魚者,有很難辨識的隱藏深山的樵夫,非常有趣,就像有時是人生的高峰,好像人生到最好狀態時,有一種峰迴路轉,這裡有一條路;放大看,可以看到筆觸的風與水波的感覺。西方的人是徵服山水,元朝開始領悟,你無法徵服山水,你只能在山水裡非常謙卑地存在。

莊子的哲學一直講如何達到天人合一,如何感覺你跟山、水的對話關係,因此並不是徵服性的,所以會把人做這樣的形式處理。

科技可以高像素放大畫卷,可以看到《富春山居圖》中哪裡有人,其實古代就講人、生命的存在是「渺滄海之一粟」,蘇軾《前赤壁賦》裡的句子,我們不過是大海當中一粒小米一樣,我們的存在本來就是這樣的狀態,所以黃公望用這樣的方式,處理人在自然中的一種處境。

我剛剛講到《富春山居圖》裡有八個人,不要完全相信,未必是對的,因為長卷的時間不一定是同一個時間,有可能剛剛的漁夫,現在移動了位置。西方的觀點是一張畫裡只有一個時間,東方的長卷可以延續時間,因此大家可以看到《韓熙載夜宴圖》裡,韓熙載重複五次出現,是在不同的時間出現。  

畫中人也許是移動的空間,也許是不同時間的同一個人到另外一個地方,越到後面,人物的處理方法像動漫一樣,兩筆就畫完了。

畫中有一個人在過橋,可以看到所有的人,八個裡面有五個都從右往左走,到剛剛的兩艘船,是從左往右回去,長卷拉開是直線的,捲起來是一個圓,因此這些人開始的時候往左走,結束的時候往回頭走,其實是圓形的概念。

我們叫做「周而復始」。

《富春山居圖》(高清圖卷)

相關焦點

  • 名畫賞析丨《富春山居圖》的「天機」
    有關對她參演電影的評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天機·富春山居圖》,豆瓣評分僅2.9。這個水平相信可以很有把握地入圍豆瓣最低評分電影的排行榜了。雖然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飽受觀眾詬病,但是作為故事線索的由黃公望繪製的《富春山居圖》,卻價值連城。而有關傳世之畫《富川山居圖》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
  • 你真的看懂《富春山居圖》了嗎?
    —— 蘇軾《行香子·過七裡瀨》 3D動畫寫實《富春山居圖境》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八十高齡才開始提筆繪寫富春江疊峰山巒四季變化的長卷大作。
  • 【佳片推薦】天機·富春山居圖
    △《天機·富春山居圖》電影主題曲△《天機·富春山居圖》電影片尾曲
  • 《天機·富春山居圖》:中國電影的一部「神作」
    《天機·富春山居圖》:中國電影的一部「神作」2013年暑期檔上映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在中國電影歷史上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
  • 國產動作電影《富春山居圖》電影解說文案
    等眾多成為爆款的要素於一身並且上映前號稱自己要打造中國的007但上映之後口碑就一直處於被按在地板上摩擦的狀態到目前為止豆瓣評分2.9可以說是被釘在了恥辱柱上那這部片子到底怎麼個爛法呢下面我們就聊聊這部爛片界難以逾越的高峰《天機·富春山居圖》在吐槽之前呢先給你們鋪墊一下故事背景
  • 《天機·富春山居圖》一部2.9分的大片,還沒畫出彩
    《天機·富春山居圖》是我見過被罵得最狠的一部電影。目前影片豆瓣評分2.9,這片大概是中國電影發展過程中的一朵奇葩,一部口碑之爛,爛到所有人看過之後都在拼命吐槽的電影,卻在上映短短九天內收穫了2.38億,可謂是黑紅的典範。成為當之無愧的「國產保護月」冠軍。
  • 真實的《富春山居圖》遠比電影傳奇,沈周得而復失,黃公望一語成畿
    如今,我們站在新落成的公望美術館裡,聆聽著中國美院張捷教授講述著沈周與《富春山居圖》的情緣,似乎能觸摸到人們對偉大山水傳統的歡喜與敬畏,穿越千百年,未曾改變。沈周又是為何要背臨《富春山居圖》呢?沈周,明代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雖出身於世宦之家,卻一生過著平民生活。他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明代成化年間,《富春山居圖》的珍藏者正是沈周。沈周對黃公望十分景仰,對這幅傑作的藝術價值更是欽佩不已。自從得到這件寶貝,沈周就愛不釋手,把它掛在牆上,反覆欣賞。
  • 假作真時真亦假,《富春山居圖》是偽作還是真跡?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的巨作, 寬33釐米, 長636.9釐米, 成於1347年。元代畫家開始以紙為畫本, 元畫靈動松秀的筆墨已然初具, 而黃公望享年85歲, 至其晚年則紙本水墨的技法已經爐火純青。其《富春山居圖》, 可以說是代表其晚年風格的經典之作。
  • 秋秋電影推薦之爛片系列1-4—《富春山居圖》,現象級低分代表
    富春山居圖電影全名《天機·富春山居圖》,講的是一副被譽為「中國時代傳世名畫之一」的元代畫作《富春山居圖》,由於種種原因,被分成兩卷分處海峽兩岸,可是在兩卷有機會合璧展出之前,兩卷之一的「無用師卷」就驟然失竊,使得原本就心存覬覦的各路人馬紛紛按捺不住,相繼登場。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大家幾乎都知道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這幅有我國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於1350年的紙本水墨畫是我國國寶級文物,可惜的是後半卷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而浙江博物館只有上半卷。《富春山居圖》中描繪的富春江兩岸的千年煙雲,層巒疊嶂,水天山色,閒翁垂釣等景色,讓富春江名噪一時,在畫被推崇至最高位置的同時,也讓富春江這個有著江南風情的河流成為了人們心中最美的山水風景。
  • 《天機·富春山居圖》這電影看得我從頭到尾一臉懵:他們在幹啥
    《天機·富春山居圖》是第一部獲準在杜拜的帆船酒店內拍攝的電影,此前帆船酒店拒絕了40部電影的拍攝申請,由劉德華、林志玲、張靜初、佟大為、斯琴高娃參演的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籌備3年,投資高達1.6億元,33個國家的工作人員參與創作。
  • 《富春山居圖》累積1.8億 《逆光飛翔》收300萬
    《天機-富春山居圖》公映4天收穫票房1.8億元。2013年第23周6月3日——6月9日(單位:萬元)  時光網訊 上周是2013年第23周,新片乏力和沒有休息日兩大殺手合力圍剿內地電影市場,周票房只得2.4億,為今年的最低點。上周國產新片有七部之多,其中三部還是話題之作,但除單天拿到5160萬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其餘都沒能打響。
  • 《天機:富春山居圖》耗資1.6億 改編自真實事件
    由劉德華、佟大為、張靜初、林志玲、斯琴高娃主演的動作冒險片《天機:富春山居圖》(簡稱《天機》)今日起在全國公映,這部電影被看作今年6月電影市場中最有實力的一部國產片,有望掀起觀影熱潮。而這種電影生產方式,在中國並不多見,或許,它將引領一種新類型電影在中國的發展。  電影背景  取材真實事件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元朝名畫,為著名畫家黃公望所繪,畫面以浙江富春江一帶的山水為背景,淡雅精緻,變化豐富,被後人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富春山居圖》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富春山居圖》,號稱中國影史最爛電影,這部電影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其實人不是生來就拍爛片的,從劇情來看電影導演的原始的想法是這樣的——一部中國版的《007》或《碟中諜》。他們這天接了一個大任務就是護送杭州的《富春山居圖》到臺北完成合璧大展。
  • 跟著《天機·富春山居圖》陶醉山水遊富陽
    曲徑通幽處,不得不說黃老先生很會選地方,站在南樓往外望,荷花池邊一片片的名貴植物群,鳥語花香,形成一個天然氧吧。就是在這,鑄就了一代名畫。其實來黃公望景區看的不僅是富春山水和電影情節,更是人對黃公望和自然的崇敬。
  • 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第一價值連城!
    《富春山居圖》,縱33釐米,橫636.9釐米,紙本,水墨。始畫於至正七年,於至正十年完成。這卷名畫歷盡滄桑,在解放前夕運往臺灣,歸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第一價值連城!4.趙幹《江行初雪圖》,全卷描寫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表現出江南初冬漁民和旅行的生活情況,繪景畫人均極為傳神。
  • 《富春山居圖》那麼爛,為什麼劉德華還要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這麼些年,劉德華拍了不少爛片,但是最爛的大概還是2013年他拍的這一部《富春山居圖》。在2012年的時候,韓三平帶著導演孫健君來找劉德華幫忙拍一部片子,對於不認識的孫健君,劉德華可以不給面子。但是對於掌握內地電影市場的老大哥韓三平,劉德華即便根本就沒有拒絕的餘地,況且韓三平之前也幫過劉德華不少忙,所以劉德華沒怎麼想就答應了下來。第二年,劉德華挺忙的,又在拍電影《盲探》,又在拍《富春山居圖》。
  • 豆瓣評分最低的十大影片,富春山居圖上榜
    豆瓣評分最低的十大影片,富春山居圖上榜 隨著影視業的高速發展,各式各樣的影片進入了觀眾的視線。任何事情,有好就有壞,電影也是一樣。一件事情發生,就有人去評價,電影的出現,同樣滋生了許多電影評價機構。
  • 富陽亞運射擊射箭現代五項館裡藏著「活的」富春山居圖
    杭州市富陽區以富春山居圖聞名,想看到這幅巨作,不用去博物館,因為富陽亞運射擊射箭現代五項館將有「活的」富春山居圖。能欣賞富春山居圖還能觀看亞運比賽,視覺盛宴雙滿足。效果圖富陽亞運射擊射箭現代五項館是杭州亞運會的12個新建場館之一。
  • 譚松韻居然演過《天機·富春山居圖》,而且還和羅雲熙演過情侶
    譚松韻居然演過《天機·富春山居圖》,在影片裡飾演雙子座魔女,一位心狠手辣的殺手,身穿銀色短裙,短髮娃娃臉,面對目標時乾脆利落刀刀致命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由北京派格太合泛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裁孫健君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