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去看了第一場《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興奮地在朋友圈分享:「主旋律太好看了!這是我第一次遇到,大家在電影結束後主動起立鼓掌。」
前幾天,王菲柔情演繹的《我和我的祖國》刷屏,雖然引起爭議,主流的觀點卻是:感謝王菲,唱出了我們的時代幸福感。
什麼是我們的時代幸福感,網易雲音樂上,有個評論生動地進行了描述。
安寧,平和,幸福從微笑中溢出。
《我和我的祖國》被稱為最令人期待的獻禮片。因為這是第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獻禮片將視野放在你,我,我們這些普通人身上。開國大典、香港回歸、舉辦奧運這些大事件,只是時間軸上的符號。
影片的主角,或者時代的主角,是7個普通人。
是那個嘔心瀝血多次試驗,只為了讓開國大典的國旗準時升起的工程師林志遠;
是那個在公交車上與戀人擦肩而過,卻裝作不識的科研人員高遠;
是那個圍在黑白電視機前觀看女排比賽,被周圍大人狂熱情緒所感染的懵懂男孩;
是那個為了爭取意義深遠的兩秒,與英國人談判16輪的外交官;
是那個到處顯擺抽獎得到奧運門票,卻又把票讓給別人的普通的哥;
是那個明明最優秀,卻默默作為備胎「護航」的飛行員;
是那個給與流浪少年衣食,引領兩人新生的貧困地區老幹部……
還有你,還有我,還有我們每一個人……
時代不是廟堂之高,而是市井之近。主旋律不是恢弘遙遠,而是溫暖而充滿煙火氣。歷史是千千萬萬個渺小而普通的平凡人來參與,來推動,來創造。
這樣的視角,這樣的情懷,是獨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幸福感。
幸福感指的是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時代幸福感,是身處其中的人對這個時代的集體正向理解。
只有時代滿足絕大多數個體的安全感和自我成就感,才能賦予民眾時代幸福感。
每個好的時代,有著獨特的時代幸福感。
1949年的時代幸福感,是中國人民擺脫了近代史上近百年的屈辱,是天安門城樓上一句振聾發聵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由此開啟。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代幸福感,是祖國正在高速建設,每個人都是祖國這臺發動機上的螺絲釘,按照祖國的安排傾力奉獻。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代幸福感,是祖國進入新的篇章,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
現代中國的幸福感,是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帶來的便捷生活,是祖國日益強大帶來的民族驕傲。
時代幸福感,是所處其中的人時代的最高歸屬感。
知乎上有個高贊的問題是,什麼時候,你覺得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國家很幸福。
有人說,是加班到深夜,在美團上下個訂單,不久會有一份熱騰騰的外賣送到辦公桌前的溫暖。
有人說,有天登記營業執照,突然發現所有事情都可以在網上解決,從此不必來回奔波的輕鬆。
有人說,是孤身留學美國時,膽囊炎發作。預約手術卻被排到兩個月之後。於是果斷買機票回國,第二天就住進醫院,第三天完成手術的慶幸。
有人說,是利比亞撤僑時,從中國的軍艦上下來後,跪下來深深親吻土地的踏實感。
香港回歸、入世成功、航母霸權、一帶一路這樣的大事雖令人激情澎湃,然而,每天伴著朝陽醒來,窗外只有車水馬龍,沒有炮火連天;每天沐浴夜色睡去,也許一身疲憊,卻對明天充滿希望。這樣的小確幸,才讓我們的時代幸福感無比真實。
正如王菲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國》,雖然少了李谷一的恢弘大氣,卻「自在、溫暖、遼闊、祥和」,正如每一個平凡人沐浴在幸福生活中的感覺。
正是這份親切和柔軟,讓這首紅歌被小學生、女職員、水果攤主,執勤人員……輕輕哼唱在祖國每個角落,唱出我們的時代幸福感。
我因祖國而幸福,祖國因我而強大。
無數平凡的我們,正在為祖國而努力。
以非主流著稱的飯圈女孩一夜間長大,以自己的方式守護「阿中哥哥」。
江蘇一個年輕消防員因連續救災數小時,饑渴交加地坐在路邊連吃11個包子。
11年前的汶川地震中被空降兵解救的男孩程強,11年後成為空降兵,走上閱兵場。
貧家女孩張偉麗,刻苦練習散打,以42秒時間擊敗巴西女拳王,成為UFC中國首位冠軍。這是中國、亞洲、乃至黃種人第一次拿冠軍。
星光雖小,眾星會集,就是漫天璀璨。個人雖微,群策群力,就能開創時代。
做好當下,做好自己,是對祖國,對時代最好的回報。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留下一首讚歌。
我和我的祖國,像海和浪花一朵。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
謹以此文,致敬祖國70周年大慶。
(文章原創首發,圖片源於網絡。作者夢舒, 80後職場寶媽,重度結論證患者,名著夾縫讀人生智慧,熱點背後聊意短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