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誕生》開播以來每期都有一些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第一期章子怡借表演「怒懟」鄭爽,到了第二期,又提前好久放出預告,來了一波懷舊回憶殺——
我愛我家演員24年後,在與當年相同的布景下重聚。
很多人看到這張圖片就表示「淚目」,確實,《我愛我家》是我國的第一部情景喜劇,也可以算作是最優秀、最成功的情景喜劇,從製作水準和影響力來看,唯有十幾年後的《武林外傳》可以與之媲美。
然而,《我愛我家》其中一個難以企及的特點就是:它影響了幾代人。從70後到95後,幾乎看過《我愛我家》的人都會對這部喜劇讚不絕口,我知道的微博上一個整天「你國你國」掛在嘴邊的人,也只用了兩個字形容這部劇:牛逼。
其實我是在去年才看了這部劇的,但誰知道入坑之後就一發而不可收拾,之後在手機裡下了電視劇的錄音又聽了兩遍,在貼吧裡對這部劇的分析文章又看了好多,如今劇中的有些臺詞我基本上能信手拈來。
1987年,在美國留學的英達學成歸來,看過美國情景喜劇的他立志要做一部中國的情景喜劇,六年之後,他執導的《我愛我家》終於開播。
現在看來,《我愛我家》的布景十分簡陋,也充滿了年代感,但為何這部劇能成為影響好幾代人的神作呢?
首先要說的是細節。
宋丹丹飾演的和萍出身於曲藝世家,在舊社會,從事曲藝的人往往被看低一等,而當時很多所謂「下九流」的人都生活在北京南城,所以,和萍說話也是典型的南城口音,比如如果一個詞的兩個字都是四聲,那前一個字就要讀成二聲。
貌似有好多集,和平女俠都沒穿內衣。
《我愛我家》裡,和萍將大會讀成達會,談戀愛讀成談連愛,還有電(二聲)話,看電(二聲)視等等,從口音上就側面反映出了人物的出身背景。
這比現在有的電視劇,故事發生在上海,劇裡的所有人物卻一嘴京片子,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而在布景上劇組也非常用心,每個布景都有一種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
就拿這張圖來說,大家注意看和萍身後陳列的生活用品。
暖瓶,電飯鍋,窗子後面的笊籬,雪碧瓶(那時候不少人喝完飲料後,用飲料瓶來裝油鹽醬醋),不少人過去的家庭就是這麼布置的,於是一看到這個場景,一種親切感就油然而生。
網際網路普及之前,一家人坐在沙發上圍成一圈看電視的畫面對大多數人來說也並不陌生。
各位演員在表演時對細節的把握也十分考究,比如第一集《發揮餘熱》中,老傅說起了在單位的遭遇,一個到婦聯上訪的女同志對老傅說:別說是傅(副)局長,就是副總理我也不給他看。
老傅回家吐槽道:看她那個鬼樣子嘛,哪個副……願意看她!
這不是老傅在念臺詞時卡殼了,而是國家幹部為尊者諱,說到副總理的時候發現自己失言了,於是話鋒一轉,愣把「總理」兩個字吞了下去。
這是一個混跡官場多年的老幹部才會有的覺悟,所以這個細節也讓老傅的形象生動了很多。
光注重細節當然遠遠不夠,劇本的好壞才決定了這部劇是否好看。
《我愛我家》的劇本高明就在,亦莊亦諧,可嚴肅可搞笑,可高雅可通俗。你要是就把它當成一個單純的喜劇,哈哈一笑,可以;你把它當成正劇,嚴肅解構,也行;你把它當成黑色幽默,細細品讀,越琢磨還越有味道。
比如《滅鼠記》這集,老傅為了評到街道的衛生紅旗,隱瞞了家裡有老鼠的事實,並拒絕外界的幫助,發動全家人在家閉門造車,研究滅鼠的方法,其間研究出了諸如「大盆扣鼠法」,「把黃豆縫到老鼠的屁股裡,讓它們互相撕咬」等一系列不倫不類的方法,全家人苦不堪言。
這次握手只能在另一個世界重現了。
在家裡有老鼠的事實即將露餡的時候,上面政策風向一轉,街道成立了滅鼠辦,把老傅的滅鼠研究當成了正面典型宣傳,不但衛生紅旗沒丟,還成了滅鼠先進典型。
這種辛辣的諷刺,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再比如說《死去活來》,這兩集可以當喜劇看,也可以當正劇或者悲劇看。中年婦女和萍自感時日無多,在臨死前diss了老傅全家(怒懟老傅那段,適合所有撕逼選手學習),其中那句「我為你們家,養老的生小的,縫新的補舊的熬稀的煮幹的呀。我就是個通房大丫頭,晚上還得陪主人睡覺」充分描述出了中年婦女的不甘和憤懣。
不過為了女兒,她還是在死前將丈夫賈志國和鄰居鄭豔紅撮合到一起。
誰知道她假死之後又活了過來,賈家人在高興的勁頭過後,立刻就開始對她進行了反攻倒算,已經做好嫁給賈志國的準備的鄭豔紅都說:「嫂子,你活過來了,我可怎麼辦啊。」
和萍發現自己活過來之後反而不招全家人待見,憤然喝掉了床下的敵敵畏,結果是止咳糖漿。這場鬧劇才在笑聲中結束。
不過笑過之後您仔細琢磨一下,如果和萍喝的是真的敵敵畏呢?那豈不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這兩集的名字改成「中年婦女的最後48小時」,是不就成了描述女性中年危機的經典了?
劇裡邊的臺詞主要有三個來源:毛主席語錄,《紅樓夢》和相聲。
《親家母到俺家》的那集,和萍母親說: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姆們!姆們!姆們!
來自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老傅說和萍母親也是個「六國販駱駝的」。
來自《紅樓夢》。
《愛你得商量》裡老傅為了誘供賈小凡,如此說對第三者的看法:
「這個戀愛自由,婚姻自主,這是我們一貫的政策,有愛的自由,也有不愛的自由,有愛你的自由,也有愛他的自由,有過去愛你現在不愛你的自由,也有過去不愛你現在又愛上你的自由嘛……這個一切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宇宙萬物都在運動在發展在變化嘛,啊辯證法嘛」
複習過考研政治的都知道,這是改編自我黨的宗教政策。
這部片子幾乎濃縮了當時的社會萬象,也描繪出了在革命鬥爭的主流思想逐漸讓位給經濟建設為主的前夕,人們的迷茫和興奮。
按照現在的審查尺度,《我愛我家》根本不可能過審。
第一集《發揮餘熱》裡,老傅為了加速家裡的基礎建設,大拆大辦,拆陽臺,砸衛生間,險些把家毀了,結果在全家人一致表決之下,被撤去了領導職務,轉由小保姆,一個四川人來主持工作。
誰知道一周後,老傅收集了家庭成員的各種黑材料,反攻倒算,再次將家裡大權抓回手中。
這段在影射哪段歷史?
再看老傅的形象:穿著中山裝,梳著大背頭,愛吃紅燒肉。
你會想到誰?
《愛你得商量》裡,全家審訊孟朝輝那段,就是文革扣帽子,搞批鬥的那一套,想要公報私仇,什麼捕風捉影的罪名都往你身上按。
比如:打架鬥毆你沒有,小偷小摸你總有吧?校長室被盜是怎麼回事啊?校辦車間著火又是怎麼回事啊?……咱們教語文的王老師,上班的路上為什麼被小流氓圍攻?教數學的李老師,下班的路上為什麼被小流氓暴打?教地理的彭老師,為什麼他大兒子長得一點都不像他?而且在彭老師支援西藏一年半之後,彭師母怎麼又懷上了?
另外,劇中還提起了張志新、遇羅克等幾位特殊年代的特殊人物(有興趣自行百度)。
在《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一集中,賈志國還對孟朝陽說……,算了,還是不作死了,你們自己看吧。
從客串演員的地位來說,這部劇可以說是星光璀璨。
有突然成為表情包而大火的季春生:
有實力派演員倪大紅:
還有當年憑藉《過把癮》火遍半邊天的「國民cp」——王志文和江珊:
當年王志文的雅痞形象,可是迷倒了不少人
顏值巔峰的江珊,不說了,我舔屏了
當時的蔡明是貨真價實的少女
此外,還有眾多美女和後來的實力明星(濮存希、何冰等)在劇中客串,就不一一列舉了。
對比當今,劇中最讓我感嘆的是劇中人物的塑造。
老傅虛榮、好大喜功,為了保住衛生紅旗,不惜把全家人搞得雞飛狗跳;經常拿出一副教育人的姿態,而到了自己的利益上,又總是能拿出一段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把自己的私利合理化。
賈志國膽小怕事,畏畏縮縮,卻又頻頻精神出軌,杭州出差給女同事寫情書,和創業成功的小學同學眉來眼去,和萍假死前要撮合他和鄰居鄭豔紅的時候,他嘴上一再拒絕,卻隨後又說出了自己比豔紅大「12歲3個月零8天」來。放現在,這是妥妥的渣男。
和萍斤斤計較,永遠把錢看在第一位,走穴掙到錢之後,又一副暴發戶的嘴臉,讓賈志國擔任自己的經紀人加老媽子。愛貪小便宜,為了中獎買了一大堆「使用之前需要軟化十分鐘」的金剛砂牌手紙。怕老傅把婆婆留下的遺產捐給國家,還動了把老傅告上法庭的主意。放現在,這就是個油膩的中年婦女。
賈志新遊手好閒,在家裡蹭吃蹭喝三年,不找工作,四處沾花惹草,女朋友「每周仨倆的往家裡帶」,經常兜裡連一碗餛飩的錢都掏不出來。放現在這就是個吃軟飯的啃老族。
按理說,這幾位主人公都一身缺點,放現在的電視劇裡都會被扣上三觀不正的帽子,但為何我們提起他們都討厭不起來,都是滿心的喜愛呢?
老傅在面對初戀給批文的要求,甚至被拿私生子威脅時,依然不為所動,因為他知道,這是以權謀私;儘管他看對門的老胡一直很不順眼,但反右的時候,依然力保老胡,就因為他覺得老胡是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賈志國雖然一肚子花花腸子,但當和萍被走穴賠錢被扣的時候,最著急的也是他;和萍失憶那一集,為了喚醒妻子的記憶,他甘願陪著和萍從18歲開始回憶,把家裡布置成十幾二十年前的樣子,一演就是一個多月。
和萍雖然庸俗、市儈,但也熱情善良,她願意幫助鄰居老胡解決難題,也對街頭的流浪漢展現出善意(葛大爺那集),當孟朝陽從公園撿來一個孩子時,她也悉心照料,當自己孩子養。
賈志新雖然整天無所事事,但每到關鍵時刻,他總是能挺身而出,第一集的時候為了家不被拆,他一個打七個;他能堅持原則,儘管面對「溜達」小姐的色誘,還是能配合公安機關將盜竊團夥緝拿歸案;他對愛情認真,當面對威逼利誘時,敢對一直愛戀的鄭豔紅說:我就是賣血也養著你!
其實這才是活生生的人,有著一身缺點,也有著一身優點的人,在如今,網絡的普及,讓我們可以和更多的朋友天涯若比鄰,但我們之間的關係真的比以前更親近了嗎?
我們越來越難以忍受別人的缺點,當與別人發生齟齬的時候,我們想的不是如何化幹戈為玉帛,而是一言不合就拉黑。我們太多時候都在無限放大別人身上的缺點,只要對方有一件事做得不對,就將各種標籤、帽子扣在對方頭上。
或許,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想想:那些所謂的「直男癌」就真的毫無優點可言嗎?那些「女權婊」就真的一無是處嗎?我們真的和一些人對立到非要老死不相往來的程度嗎?
說實話,《演員的誕生》裡的這段重聚在之前宣傳了那麼久,我這個幾乎不看綜藝節目的人都特意看了這段,但是卻只合唱了一首歌就匆匆結束,我挺失望的。
宋丹丹主動提出不去演這一段小品,仔細想想,我很理解她的決定。
《我愛我家》雖然美好,但只存在於電視劇中,電視劇外的故事,那是相當的狗血。
宋丹丹的丈夫,也就是導演英達在電視劇拍攝過程中與編劇之一梁歡有染,他和宋丹丹也不久後離婚,離婚一個月,就與梁歡結婚。
此後他再也沒有過問過與宋丹丹的兒子巴圖的生活,宋丹丹還曾經與他隔空撕逼。
而賈志新的扮演者梁天,是梁歡的哥哥,所以當和萍再次見到志新時,我覺得和萍的心裡應該是五味雜陳的。
其實我們也總是這樣,總是緬懷過去的美好,但當有一天和過去產生交集時,卻發現怎麼做都不自在。
曾經的無話不談,肝膽相照的好朋友,在多年未見之後偶然相聚,卻發覺你們已經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的世界你不懂,你的世界他不感興趣,寒暄敘舊之後只剩下無盡的沉默。
曾經朝思暮想的初戀再次聚首,卻發現她早已不是17-8歲青春無敵的模樣,而你也早已挺起了大肚腩,除了那段敢為你對抗全世界的回憶,你倆之間只剩尷尬。
像我在往日還未抽菸
不知你怎麼變遷
似等了一百年 忽已明白
即使再見面
成熟地表演
不如不見
——陳奕迅《不如不見》
也許,屬於1993年的美好,最好就讓它留在1993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