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醫療題材影視作品或成大勢

2021-03-03 首席娛樂官

 作者 | 一枝春   編輯 | 普天下

近年來,醫患關係越來越被關注,經此疫情之後,毫無疑問,醫護群體會得到更多的重視,這反應在電視行業,便是醫療劇與相關紀錄片的盛行。事實上,醫療劇雖越來越多,但內容上專業性與深刻性卻在不斷消逝,與之相反,醫療類紀錄片雖有限,但質量與口碑卻越來越突出。疫情之前,醫療作品的現狀是怎樣的?疫情之後,醫療類作品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醫生被打、被砍、被殺的新聞不斷引發各界對醫護群體的關心,尤其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更是將這種關心推向了高潮,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醫療物資是否充足、吃住行如何保證等問題一直在各大平臺被熱議,關於協和、金銀潭等醫院的相關話題閱讀量總是破億。

 

居家不外出的網友們除了捐款之外,也將對醫護人員的關注轉移到屏幕上。

 

衛視方面,抗擊疫情、健康養生的特別報導受到關注,收視率最高可達1.7%,至少超越15個省級衛視的黃金檔收視率,其次,那些年熱播的醫療劇,如早在2017年就神預言過冠狀病毒的《急診科醫生》也登上了山東衛視的黃金檔;

 


平臺方面,優愛騰芒狐在推出「戰疫情」特別專題的同時,還免費播放了《急診科醫生》、《急診科故事》、《外科風雲》等醫療劇,除此之外,《中國醫生》、《人間世》等紀錄片被提及的次數也很高。

 

疫情之下,醫療類的內容熱播之勢盡顯,而疫情之後,勢必也會掀起一陣醫療風。


   

已播醫療劇僅20餘部

2020醫療劇市場大有可為

 

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宣部與廣電總局緊急協調向湖北電視臺捐贈10部電視劇版權,其中《急診科醫生》與《外科風雲》既是近年來的熱門醫療劇,也是目前各大網絡平臺的熱播劇,但從播放劇目數量與質量來看,醫療劇市場還需一番掙扎。

 

早在2000年代,大陸醫療劇質量便可以達到一定的高度,如鄭曉龍導演的《永不放棄》,至今在豆瓣仍保持8.0的高分,但醫療劇的最高分保持者是2005年拍攝的《無限生機》,豆瓣評分9.2,至今無醫療劇可以打破。

 

儘管起點不低,但大陸醫療劇的數量卻屈指可數,根據豆瓣醫務類電視劇記錄,從2000年至今,大型國產醫療劇的數目僅20餘部。


2012之前,醫療劇數量雖然不多,但平均評分過8,除了評分最高的《無限生機》外,還有評分8.6的《醫者仁心》、8.4的《最後診斷》。

 

2012年之後,醫療劇漸漸成為一種「流行」。2012年由張嘉譯、吳秀波主演的《心術》在各大衛視掀起了一陣白大褂風,彼時劇集單日最高收視率近1.6%,為同時段第一,截至目前,仍未有醫療劇能打破這個收視紀錄。於是醫療劇項目被看好,SMG尚世影業、完美影視、正午陽光、湖南經視等多家公司開始加入醫療劇的出品行列當中,僅2014年,便有4部醫療劇在各大衛視播出,可以說是醫療劇播出以來的小高峰年。

 

隨著醫療劇的盛行,醫療劇的主題範圍在不斷拓寬,以醫生為主體,尋找細分題材,婦產科、外科、急診科、兒科、青年醫生、實習生等均成為了醫療劇的主體。這些劇集除了講述醫患關係、職業道德、人性的善與惡,同時還加入了科室紛爭與內部政務爭鬥,主題多元化,內容愈加全面。


2014-2017年間,便有10部醫療劇在衛視播放,除了2016年,每年播出醫療劇至少3部,但當醫療劇成為一種追劇新風尚,諸多問題也隨之而來。

 

一方面,多部醫療劇被質疑不專業,尤其是在美劇、日劇的對比下。如由靳東與白百合主演的《外科風雲》就因為醫療操作不規範、醫學內容不專業鬧得「滿城風雨」,劇集官微甚至特意為此寫了一封致歉信。事實上,除了《外科風雲》以外,醫療劇被大面積吐槽是常態。

 

另一方面,演員年輕化,劇本市場化,內容缺少深度,也成了醫療劇的一大缺陷。部分醫療劇僅僅是披著醫療的外衣來談情說愛,比起醫療內容與真正的醫護關懷,感情類內容比例反而更大,這也就是為什麼,如今的醫療劇主演面孔越來越年輕化,市場捧誰,主角就是誰。

 

以上問題還將持續,在2020年的待播劇中,就有很多以醫療之名談戀愛的「偶像劇」。根據已發布的信息,小官整理了2020待播劇中含有醫療元素的劇集,不難發現如果疫情能夠儘早得到控制,下半年可能要迎來一波醫療劇小高潮——9部國產醫療劇待拍待播,而且劇目的主演大部分是流量演員,如楊冪、肖戰、楊紫、黃景瑜、戚薇、張予曦等,這也意味著,大型傳統的醫療劇正在朝偶像醫療劇轉變。

 

經過此次的共克疫情,人們留下了更多共同的回憶,網友對醫療的理解變得更深,對醫護人員更加重視,這種情感聯結可能會投射到劇集上,再加上這些待播醫療劇題材新鮮多樣,醫生並不是唯一的主體,醫生+軍人、醫生+總裁、醫生+大提琴手等混搭成為了主流,醫療劇會更能戳中觀眾的興趣點,因此在疫情之後,偶像風醫療劇或成大勢。


     

疫情之後

會出現一部抗疫情紀錄片嗎?

 

當醫療劇被重新搬回衛視黃金檔的時候,醫療類紀錄片也被部分網友重新回看,成了他們在百無聊賴中的一劑消磨時間與緩解焦慮的良藥。愛奇藝更是藉此時機,推出了紀錄片《中國醫生》,平臺熱度值並不高,僅3505,但也在平臺播放榜上衝進了前五名。截至目前,《中國醫生》發布10天播出4集,豆瓣評分9.2,而相關話題#中國醫生的溫柔細節#、#現實版小說男主#等也很快在微博上建立起來。

 

醫療類紀錄片質量一直很高,據豆瓣記錄,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我國醫療類紀錄片約18部,9分以上的紀錄片佔據了整體數量的一半。醫療類紀錄片的質量之所以一直很給力,是因為幕後有電視臺所「撐腰」,在所統計的18部紀錄片中,有13部就為電視臺所承制,其中,上海廣播電視臺尤其偏愛醫療題材的紀錄片,而且出品質量有保證,目前豆瓣紀錄最高分9.6的保持者《急診室故事》與《人間世》系列,均為上海廣播電視臺系出品。

 

一方面,電視臺擁有天然的資源與信任優勢,能夠最先取得醫院與患者的的信任,為紀錄片選取最佳拍攝地點。央視所出品的《業內人士》就是針對業內最優秀的科室醫生拍出的紀錄片,如果換做一般團隊,則很有可能拍不到這樣的題材。

 

另一方面,電視臺的團隊製作能力也很強,無論在人員數量還是器械安排方面,都有充足的後備力量。如北京衛視的《生命緣》系列,《生命緣》是國內首部將醫療紀實節目的觸角延伸到急診室、搶救室、手術室等科室的片子,它無編劇無導演無作秀,直接採用醫療直升機全景、多角度鏡頭監控與吸盤式攝像機等拍攝方式,僅從所需器材來看,個人或者小公司團隊都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承制這樣一部紀錄片。

 

對比醫療劇質量日漸下滑的態勢不難發現,醫療紀錄片在口碑、專業性、真實性、深刻性等方面都更強。

 

劇集大部分內容均為虛構成分,因為編劇認知能力有限,劇集欠缺專業性的同時,也欠缺對真實生命與人性的思考,但是紀錄片通過全實景的案例呈現,反而可以填補劇集在這一方面的缺失,甚至對觀眾造成精神衝擊。當《產科醫生》、《產科男醫生》、《愛的婦產科》等電視劇講不清楚生育對於女性意味著什麼的時候,紀錄片《生門》便能將其中複雜在你面前血淋淋的剖開,當所有電視劇都無法滿足你對醫學的探究時,紀錄片《手術兩百年》可以從麻醉、解剖講到開頭顱、移植等內容,這樣專業的紀錄片足夠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隨著時間的發展,醫療類紀錄片不僅在題材上更豐富,內容上更深刻,而且越來越具有藝術性。《人間世2》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不再單純地呈現真實的畫面,而是將主人公的「腦補」也呈現出來,在畫面、節奏、配樂上都比較講究。

 

紀錄片在本質上是時間與社會的見證者,它不僅能夠反映當下的社會矛盾,也有記錄歷史的作用。非典過後的十年,鳳凰衛視出品了《非典十年祭》,留下了非典時期的眾生相,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新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之後,《人間世》團隊也有前往武漢進行拍攝的意願,但無疾而終。

 

幸運的是,近年短視頻的盛行與行動網路的普及,讓「隨手拍」遍地開花,疫情之下,重災區武漢誕生了很多vloger,他們以自我視角保留了現在武漢的樣子,合力形成了#武漢vlog#,閱讀量可達3.3億;前方是vlog的真情實景拍攝,後方是剪輯手高能剪輯,博主@孔維w集合了疫情期間各大平臺流行的十幾秒視頻做成了8分鐘的短視頻,微博觀看量達6895萬次,大量網友表示自己看一次哭一次,但哭一次還能看一次。由此看來,繼網絡平臺出品紀錄片之後,短視頻成為紀錄片的素材或許也是一大趨勢。

 

此次疫情是否會有專屬紀錄片暫未可知,但醫護人員在此次疫情中的貢獻眾所周知,受到這種風尚的影響,無論是醫療類紀錄片還是醫療劇,或許都會戳中觀眾的興趣點,形成一波強有力的討論。

相關焦點

  • 疫情當前,醫療影視佳作成「剛需」
    疫情當前,醫療影視佳作成「剛需」 2020-02-20 16:31:01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徐顥哲 | 字號:疫情期間,2017年播出的醫療劇《急診科醫生》由於劇情「神預言」而翻紅,該劇第26、27集,王珞丹飾演的江曉琪接診了兩名有非洲旅行史的病毒感染者,患者有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醫院迅速採取隔離病人、封鎖急診室等措施。與此同時,紀錄片《中國醫生》在豆瓣獲得9.3的高分,2013年的紀錄片《非典十年祭》也成為網友熱議話題。對許多隔離在家的觀眾來說,醫療題材影視作品成了「剛需」。
  • 醫療題材影視作品:幫助理解戰「疫」的艱難時刻
    原標題:醫療題材影視作品:幫助我們理解抗疫的艱難時刻 暴發於今年初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註定會成為當代國人生命歷程中的一次深刻印記。人們不僅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參與到疫情的抗擊中去,同時也切身體會到了疾病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的衝擊,去思考和總結疫情暴露出來的各方面問題和我們的應對經驗。近期,一批膾炙人口的醫療題材中外影視劇和紀錄片作品尤為引人矚目,體現了文藝作品對於人類社會的特殊價值。
  • 醫療題材影視作品:幫助我們理解抗疫的艱難時刻
    近期,一批膾炙人口的醫療題材中外影視劇和紀錄片作品尤為引人矚目,體現了文藝作品對於人類社會的特殊價值。實際上,近年來我國醫療題材影視作品的創作從未間斷。從本世紀初開始,新老文藝工作者就開始關注這一社會生活中重要的領域,用視聽藝術的方式來回應現實生活的焦慮與期待,弘揚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進步。
  • 疫情當前,醫療影視佳作成"剛需"
    原標題:疫情當前,醫療影視佳作成「剛需」 對許多隔離在家的觀眾來說,醫療題材影視作品成了「剛需」。   醫療題材這些年一直在國產劇中保持較高的曝光度。早年由江珊、李幼斌主演的《永不放棄》,王茜、劉鈞主演的《無限生機》都是醫療劇經典之作。國產醫療劇的巔峰是2012年張嘉譯、海清等主演的《心術》。《心術》走紅後,2014年、2015年出現了醫療劇的一輪井噴。
  • 疫情之下,會是醫療題材內容創作的春天嗎?
    點擊播放 GIF 1.8M《急診科醫生》事實上,今年還有多部醫療題材的影視作品待播疫情之下,會是國產醫療題材影視內容的春天嗎?一大批醫療劇正在路上1月24日,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向湖北武漢電視臺捐贈10部優秀電視劇版權,其中兩部是醫療劇,三年前的熱播劇《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廣東衛視、重慶衛視、湖北衛視等五家衛視也都排播了《急診科醫生》。除此之外,優酷開闢了「醫者仁心,為你們加油」的醫療劇專題。
  • 《信念一生》發布終極預告片 疫情當前醫療影視佳作成「剛需」
    根據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專家殷培璞教授真實故事改編的醫療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信念一生》自宣布定檔8月19日以來,各方媒體關注不斷。今日發布終極預告片,曝光了更多關於「信念」的故事線索。電影以殷培璞教授奉獻一生的「地方病戰鬥史」展開,從初來乍到被懷疑到研究成果被銷毀,殷培璞教授和他的醫療團隊在偏僻的農村經歷了什麼?他又是如何帶領醫療團隊矢志不渝堅守醫學信念造福當地百姓的?
  • 醫療相關題材再受關注,精選5部IP推薦給你
    新冠疫情持續,牽動著14億國人的心,特殊時期醫療類影視作品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IP價值官了解到,不少內容行業人士正在尋找醫療相關題材的IP作品,一些影視公司已低調著手創作時下疫情為內容的醫療劇集,以往國內市場表現平平的醫療相關題材內容,憑藉特殊事件再受關注。
  • 【影視題材】九部特洛伊戰爭題材影視作品
    《伊利亞特》中特洛伊王子帕裡斯與斯巴達王后海倫之間的禁忌戀情,以及希臘木馬計智取特洛伊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是被歷代文人所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自然也多次被搬上銀幕,本文今天就來聊聊幾部以特洛伊戰爭為主題的影視作品
  • 醫療題材待播劇一覽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大眼綜合 疫情之下,醫療題材的作品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今年年初,《外科醫生》在抖音播放量突破15億。以抗疫為題材的劇集《在一起》《最美逆行者》上線後均受到廣泛的關注。
  • 《急診科醫生》「翻紅」,疫情下的醫療劇是病毒的「預言家」嗎
    抖音快手上流傳著大量現場醫護人員視頻,騰訊愛奇藝等相繼開發了疫情專題,致敬抗疫前線的「最美逆行者」。#致敬疫情前線醫護人員#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5億,#老婆你的病人交給我請放心#等也一次次牽動著大眾的心。致敬醫者仁心自然也成為影視內容重要議題。
  • 疫情過後,你還會想看醫療劇嗎?
    從年前對暴力傷醫事件的舉國關注,到疫情期間對「白衣天使」的激情禮讚,醫生群體不可避免地成為了近期的熱議焦點,醫療題材的內容也連帶著獲得了更多關注。從觀眾興趣與市場存貨情況看,國產醫療劇在2017年的挫折之後,似乎終於迎來了新拐點。國產醫療劇,究竟差在哪兒?類似於刑偵題材,醫療題材作為職業劇的一個重要分支,在海外已經是相當成熟穩定的劇種。醫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卻又輕易無法了解的行業,以其作為描繪對象,既符合現實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觀眾的窺探心理。
  • 《愛的婦產科》收官 再創醫療題材代表作巔峰
    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之《愛的婦產科》(第二季)於6月29日完美收官,這部關於愛和力量的現代醫療題材作品,在楊陽導演和朱丹、楊祐寧、孫堅、魏千翔等全體主創人員的努力下,成為2015年擁有超高收視率和超高口碑的暖心之作。
  • 這幾部醫療題材紀錄片為何能拿到豆瓣高評分?
    隨著疫情來襲,憑藉真實的一線畫面感與鮮為人知的醫療背後故事,醫療題材紀錄片作品也深受大眾關注,比如在豆瓣上的高分紀錄片《人間世》(9.6)、《生門》(9.5)、《中國醫生》(9.3)、《本草中國》第二季(8.8)、《生命緣·生命的禮物》第三季(8.0),這些作品有哪些創作共性?
  • 深圳題材影視作品:用細節豐富「春天的故事」
    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壯大起來的影視藝術,恰可與時代進步衍生出的社會景觀形成互文式映襯。幾十年間,在眾多區域題材的影視作品中,以深圳為主要敘事背景的影視劇,由於鮮明的時代氣質、濃厚的地域氣質和獨到的審美氣質而持續引人關注,不但成為反映特區發展軌跡和精神面貌的一面鏡子,而且以其飽蘸著人生況味的生存故事、創業故事、拼搏故事,讓觀眾在感動與感懷中心潮澎湃。
  • 疫情之下 優秀影視作品在家看
    原標題:疫情之下 優秀影視作品在家看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了豐富人民群眾在春節期間的文化生活,緩解疫情發展給人們帶來的焦慮情緒,近期,一大批優秀的影視作品集中上線,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開心看大劇。
  • 醫療題材影片|沒有硝煙的戰場——「抗疫」(上)
    醫療題材可以說是全球性的熱門題材,一直都比較受重視。醫療與人類的健康有著直接關係,為創作者提供創作源泉和眾多議題。國內外都有著許多不錯的影視劇作品。進入新世紀,更是湧現出了眾多優秀作品。它們都是從醫療及相關題材中汲取創作靈感,選擇不同角度,不同的講述方式,表現不同側重的內容。
  • 網際網路影視:疫情成彎道超車機遇 政策資本助力精品出圈
    疫情成為彎道超車的機遇 政策資本助力精品出圈網際網路影視:乘風破浪會有時閱讀提示隨著網絡視頻行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國家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網際網路影視產業生態發生深刻變化,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尤其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為產業的飛速發展和彎道超車提供了難得機遇
  • 25年國產醫療劇盤點:高口碑作品斷層,偶像化能成爆款出路嗎?
    作品盤點:2014年數量集中爆發2012年之後再無經典據不完全統計其中2010年之前有11部播出,2011年至今共有19部醫療劇播出。具體來看2010年之前的醫療劇表現,如下圖所示,在數量方面,2005年醫療劇迎來小爆發,有3部作品播出。在口碑方面,除了3部作品沒有豆瓣評分,1部作品評分為6.2分,其餘作品豆瓣評分均在7分以上,甚至有4部作品超過8分,分別為《永不放棄》《無限生機》《生命的顏色》和《醫者仁心》。
  • 銀幕映照現實,影視作品背後的疫情思考
    一場突發的疫情,牽動全世界的心弦。為抗擊疫情,我們傾盡全力。這段時間,隨著全民密切關注疫情,不少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也再次回到公眾的視野,成為人們熱烈討論的對象。回顧這些作品,我們不禁驚嘆,那些曾在銀幕上演繹的故事,竟會那麼真實和震撼。
  • 又一部醫療劇來襲,2019年影視「爆款」將在這裡誕生?
    相較於美國醫療劇在全球的風靡之勢,國內的醫療劇仍顯不足,幸而在中國醫療劇奮力猛追的發展態勢下,我們所創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得觀眾的喜愛,甚至不乏「人氣爆棚」之作。醫療劇是以醫院為背景,以醫生和病人同疾病作鬥爭作為故事主線的一種電視劇類型。早在1963年,美國已經推出了一部影響力巨大的醫療劇《綜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