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追星二字,到底有多重要?願你在文章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2020-12-24 阿斌的糖果屋

文|阿斌的糖果屋

「追星」二字,它一直是人們口中最常討論的話題。

時間在流逝,環境在改變,可是追星的現象,始終是存在著,而且一直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話題之一。

「追星」二字看似簡單,但卻藏匿一層又一層的「誤解」。不管是追星的人,還是作為旁觀者看著身邊的人追星,似乎從以前到現在,他們都一直理解錯了。

追星的人,總是被人誤解。而不追星的人,也總是看不起追星的人。似乎總是在無形中,「追星」二字,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其實追星本身並沒有任何錯,而錯就錯在人們對 它的理解上。所以正確看待「追星」二字,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人生的指路牌,只有在正確理解的情況下,才能夠走得越來越遙遠。

對於「追星」二字,它的創造是源於當年的「小虎隊」。在網絡上,對於追星二字的解釋其實很簡單,就是說:它是指崇拜明星並跟隨與其有關事物的一群人。

既然是以「崇拜」為目的,那麼對方一定是特別優秀,才會讓自己會習慣性的跟隨對方的步伐。

「崇拜」的背後,更多是想要以對方為目標,並通過自己的努力靠近對方,讓自己也成為向他一樣優秀的人。

其實對於「追星」二字真正的理解,它從一開始就已經被解釋得很清楚。只不過隨著時間的變化,時代的進步,它變得逐漸複雜化。

回到文章的開始,我曾提到:為何追星的人,總是會被誤解呢?

問題的回答,其實很簡單。之所以被誤解,是因為大多數他們,將「追星」當做了自己的全部,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自己仍舊在原地踏步。

在追星的人群中,大多是青少年。而反對他們的追星的人,大多是他們的父母。父母們反對的理由其實很簡單,是怕他們再重蹈覆轍。

對於父母輩最好的一個例子,莫過於就是當年「追星狂魔」楊麗娟。她為了追星,曾經做出了很多的傻事,以至於讓自己的父親搭上了性命。

楊麗娟追星劉德華的事情,一直是一個反面教材。尤其是對於父母教育孩子來說,它是最適用的例子。

誠然,楊麗娟的事件著實是一個值得我們引以為戒的例子。她不但是一個反面教材,同時也是對「追星」二字理解有誤的最好例子。

楊麗娟的追星,是將自己的所有時間以及財富,全部都給了自己的偶像。

她的所做所為,對她個人而言沒有任何的幫助和提升,反而是越來越走火入魔,以至於到最後完全迷失了自己。

其實楊麗娟只是成千上萬追星人群中的一個縮影,只不過被無限放大了。她之所以被無限放大,與她本身對「追星」二字的誤解有著很大的關係。

那麼應該怎樣去理解所有的「追星」呢?如果硬是要對它理解通透的話,我想是非常有必要談一談偶像與粉絲的關係。

「追星」二字是偶像與粉絲之間的橋梁,它似乎在無形中成為形容偶像與粉絲距離的最好代名詞。

在大多數人的心裡,粉絲與偶像之間似乎自始自終就錯在著一個距離,而且這種距離是特別遙不可及的。

就好比小時候的我,也曾追過星。那個時候看到電視裡屏幕的偶像,總感覺距離特別的遙遠,也總是覺得他們是遙不可及的人物。

可是越是長大,才越發現:原來他們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神秘,他們其實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遙遠。

小時候喜歡一個偶像,是因為他身上的品質,是我想要去學習的。所以便會跟在他們的身後,一點點地模仿並學習,然後不斷成就更好的自己。

長大後對偶像的喜歡,是因為他們對工作的認真態度,也是因為他們身上的性格特點會在不經意間給我樹立榜樣。

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會因為再感覺與他們的距離很遙遠,只是逐漸明白:他們同我們都是一樣的人,都是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只不過彼此的職業不同。

說到這裡,讓我想到了之前在看綜藝《朋友請聽好》。在這檔綜藝裡,有一個千紙鶴給千璽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莫過於就是:「你追世界,我們追你背影」。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偶像與粉絲該有的距離關係:各自為夢想發光,我們都在追逐的路上,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讀完這封信以後,《朋友請聽好》的錄製嘉賓們,探討起了關於偶像與粉絲之間的關係。在他們討論的話語中,何老師說的一段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他說到:「我老覺得喜歡一個人或者欣賞一個人,是叫很美好的事情。但我不支持,盲目地覺得自己可以為這個人做很多的事情。因為這個人是要自己努力的,你的偶像也是要自己努力的。他不是靠你喜歡他變得更好,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變得更好。

粉絲這個詞,它本身是不應該和偶像之間是有著高低關係,大家是平等的。更重要的是,粉絲因為人群多的關係,它有可能是一個更偉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應該是加到自己的身上或者社會的身上,而不是加在偶像的身上。偶像與粉絲之間是有距離的,他是一顆星,而你卻是自己的太陽」。這段很很好的詮釋了偶像與粉絲之間的關係,更很好地解釋了到底該如何正確「追星」。

其實就像撒貝寧說得那樣,追星其實就是在追自己。在追星的過程中,應該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讓自己在旅途中迷失了方向。

追星本身是真的沒有任何錯,錯的就是人們對它的理解上,有著很大的誤解。

如果正確理解它的含義,其實真的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就好比王俊凱追星周杰倫,是圈子裡大夥都知道的事。他是周杰倫的忠實粉絲,喜歡到每年都會準時準點地為周杰倫慶生,喜歡到一提到偶像的名字就會不知覺地揚起微笑。

他因為喜歡周杰倫,而愛上了音樂。因為周杰倫,他學習到了堅持和努力。所以才會在機會降臨在他面前時,他牢牢地抓住了。

他在追星周杰倫的過程中,他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他和周杰倫一起同臺演出,一起喝奶茶,一起閒聊。

只有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所謂的「追星」才會變得更加有意義。

結尾的最後:

「追星」本就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在追逐他們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是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而不是努力去改變他們的生活。

只有正確看待追星,才能夠成就更好的自己,才能夠與他們的距離越來越近。

願看完文章的你,能夠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和疑惑。

——今日話題:

你喜歡的偶像是誰?他對你來說有著怎樣的意義?

留言或者評論,說出你的故事吧。

相關焦點

  • 寫一手好字有多重要!答案是很重要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電腦用得越來越多,寫一手好字能有什麼用?其實不然,孩子能寫出一手漂亮整潔的字,帶來的不僅僅是卷面分數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字會跟隨孩子一生,是一生的財富。作為一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深知孩子字體寫得好,有多麼佔優勢。
  • 孩子追星太沉迷,家長要重視,給孩子樹立正確追星的觀念
    其實小張一開始是不怎麼管自己孩子追星的,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自己憧憬和嚮往的人,但是小張發現孩子用於追星的時間越來越多了,每天都在刷微博。如果不是小張給孩子設定了每個月的零花錢,小張的孩子可能會將零花錢全都花在追星上面。當了孩子也因為整天沉迷於追星,每天一回家就是捧著個手機。
  • 徐崢成「寵女」狂魔,在線幫女兒追星王俊凱:看見孩子的需求,到底有多重要?
    ▲圖片來源於微博媽媽陶虹在談女兒追星時也表示支持,稱每個孩子在青春期都有自己的偶像,在追星過程中建立的友誼、社交,是很棒的一件事。面對女兒的追星,徐崢和陶虹一直都是非常支持的,還積極創造條件去滿足女兒。
  • 學生追星有錯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表妹可是有追求了,但把小姨給愁壞了,作為一個馬上就要中考的初中生,天天不追求分數去追明星,這可怎麼得了。青少年追星在社會上早就不是一件稀奇事了,孩子們對偶像的崇拜也是成長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大多數的青少年,每天活在父母殷切的期望之中,面對繁重的學業和功課,時常會感到壓抑和束縛,而明星一般較為灑脫、開放,代表著一種他們所嚮往的蓬勃向上、自由自在的生存狀態,再加上傳媒的推波助瀾,使得追星一族日益強大。關於青少年追星這一現象,心理學家曾做出過很多分析。他們認為少男少女追星主要有以下幾種心態:第一,感情需要。
  • 百家號文章如何獲得更多推薦量?3000字百家號運營攻略給你答案!
    第三條尤為重要,信用分一旦下降,多少都會影響到帳號被推薦!4. 百家號文章一般寫多少字比較好?是否有標準?你知道嗎?合理使用評論區功能,可有助你文章二次推薦!只要你能做到以下這五點,對你的帳號幫助大大的哦!(1)請用心回復每一條評論,如果評論過多也要挑選重要的評論進行回復,總之要回複評論!(2)文章評論越多,文章分發量越好(3)當出現有意思的熱評時,請使用置頂功能,適當的置頂評論功能也能吸引更多的人評論,增加帳號活躍度,提升文章分發量。
  • 如何正確看待高敏感型人格的特質
    被稱為「高敏感型人格」,或許會被別人當成一個顯眼的標籤,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合理地看待這個問題更為妥當,是否貼標籤,在於自己如何看待標籤,以及如何理解你面前的這個東西。這樣的標籤是用於認識自己的一個歸納的概念,只要以客觀的態度看待,它就不會給你帶來幹擾。在我看來,這樣的標籤,是我們所具有的屬性,而不是我們心裡對自己本身強化的一個固定概念。
  • 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
    當你問到自己這個問題,你就會知道,事情不是單一的因素。這時你就要嘗試著去看多因素分解,問問自己,還有什麼被我忽視的重要但不顯著因素嗎?如此一來,你就來到了WHY(為什麼?)這個步驟,這樣你就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和獨立的判斷。那麼接下來就是HOW(怎麼做?)的問題了。
  • 明知道追星是在自割韭菜,你為什麼停不下來丨談正確的追星姿勢
    「追星」好像總是與「盲目」一起,以消極的姿態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可是追星這件事就一定是負面的嗎?段家寶是最近剛剛完結的網劇《二十不惑》中的女主之一。追星是她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她的身邊經常出現和愛豆有關的應援物。
  • 明星粉絲舉報AO3惹眾怒:孩子,理性追星,三觀比五官更重要!(轉給孩子)
    不過,這件事也提醒著老師和家長,要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學會理性追星,不要因自己的追星行為破壞公共秩序而被眾人譴責。下面,讓我們結合本次疫情,使孩子明白:明星演技再好,顏值再高,都不如培養正確的三觀重要。而真正值得追的,應該是這三種精神與品德,這樣的星才是我們學習效仿的榜樣。
  • 理智看待SCI文章,正確認知諾貝爾醫學獎!
    首先說明一下:筆者並非看不起誰,但有想法確實是件好事情。有歌詞為證: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蹟。前段時間筆者的QQ號康復類社群就來一位年輕有為的治療師,年紀卻只有26歲。認識了一位到導師(筆者從截圖內容猜的),導師告訴這位年輕有為的治療師:「我相信下屆的諾獎必然非你莫屬」(如下圖所示)。筆者才疏學淺,被簡化的諾獎是啥筆者真的不知道。所以接下來筆者還是重複問了一遍是不是傳說中的諾貝爾醫學獎。這位年輕有為的治療師給予了肯定的答覆(如下圖所示)。
  • 聊聊信耶穌,對我到底有什麼好處
    夜已經深了,還是從床上爬起來寫下這篇文章,因為知道從感覺來說,我是比較懶的,但是我想要寫下這篇文章,其實前面幾天就想要寫的,只是兒子這兩天生病,一直吐,低燒,我也請假在家照顧他,明天準備帶他去看看醫生,現在他正在我旁邊酣睡,剛剛幫他拍死了兩隻蚊子。今晚聊聊信耶穌對我到底有什麼好處吧。
  • 在力量訓練中,正確的動作有多重要?如何練才不傷身體?
    如果你的訓練計劃中有力量訓練動作,無論是自由重量訓練、器械訓練還是你自己的重量訓練,使用正確的運動形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健身大神都知道,在力量訓練中,正確的動作非常重要,但如何練才不傷身體?這些你要知道!
  • 《學會提問》:比知道答案更重要
    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呢?我們應該根據過去的經驗來做判斷,如果自己沒有相關經驗,也可以聽從專家的意見,或者身邊的過來人也可以給我們可靠的建議,實在不行,我們還可以求助於搜尋引擎。以上這些做法真的可靠嗎?恐怕未必。無論是自己的經驗、專家說法、朋友的建議還是網絡上的答案,都有可能把我們帶入誤區,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
  • 姨粉教你正確追星
    這種感情其實在少女時代也曾有過,那時候沒有網絡,只能買喜歡的明星不乾膠,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各種貼,每天晚上總是幻想著能在某個偶然,能和某個明星有個某次偶遇的相見,然後酣然入睡,甚是美好。那時看到報導說某某某為了追星,萬事皆能拋下,追著明星全國跑,以致最後傾家蕩產,當時也挺佩服他們的勇氣但不是很認同那樣的做法。
  • 粉絲版《見字如面》,帶你看看正確的追星方式
    參與節目錄製的名人並不是鮮肉演員或是頂流明星,而是那些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榜樣們。脫口秀女王、著名動物保育人士、女權主義者,政治活動家、知名導演、體操皇后等等。名氣固然重要,但人物帶來的影響力才是節目組最看重的一點。
  • 聽阿冗的《你的答案》,你是否找到了你的答案
    最近網絡上有一首歌特別火,聽著聽著就感覺心中充滿著力量。正是這首由阿冗帶來的《你的答案》讓很多人開始思考了這個問題。我們是為了什麼而努力呢?為父母,為朋友,還是為了自己?很多人經常為此感到十分迷惑,也經常會問身邊的朋友,當然結果也不盡相同,總不是心中理想的那個答案。
  • 在愛情中誰先認真誰就輸了,你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說:「在愛情世界裡誰先認真,誰就輸了,沒錯,但是在真正的愛情中哪怕是輸,我也要認真,這才是真正的愛情。」在現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去詢問,是不是在愛情裡面,誰先認真誰就輸了,你又是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吶!
  • 【飯圈不能圈一切】如何正確追星?
    ,我不知道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圈子。這明顯的數據表明大部分人還是比較理智的,認為自己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粉絲喜歡偶像,完全是自發行為,所以你自己犯錯了,憑什麼讓別人為你承擔,一定程度上你還拖累你的偶像,敗壞了他的名聲。所以人最重要的是先管好自己,不然你連喜歡一個人都會拖累別人,愛人的前提是愛己。
  • 東北話裡的「整」字到底有多野?
    想像一下,「你這咋整的?」「剛才嘚瑟,卡禿嚕皮了」,如果要用普通話表達,這要多說多少字?跟東北人說話,不必費那麼多勁想詞,一個「整」字全通用,然後,你就會發現,一些和東北人說話的外省人,為了說話省力,都紛紛整起東北腔。「整」僅一個字,就帶著一種東北人的霸氣。
  • 孩子到底該不該追星?明星也追星,鹿晗得到偶像貝克漢姆的祝福
    當今時代,追星是一個非常值得商榷的問題。自古以來,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說追星可以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有人說追星會讓孩子們完全失去自我,許多孩子甚至因為追星誤入歧途。的確,追星是把雙刃劍,他可以幫助一個人堅定不移的成長,也可以毀掉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想當年,那位痴迷於追星劉德華的女生,最後導致家破人亡,永遠失去了親生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