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國產自然風光紀錄片,媲美BBC,就是生不逢時

2020-11-18 Figure

提到自然紀錄片,一般人會想到「BBC出品,必屬精品」。但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國內紀錄片人的作品正在肉眼可見地進步。海洋紀錄片《蔚藍之境》無論是攝影、剪輯還是文案,皆是一流。如果不是因為上線時間過於「特殊」——2020年1月24日至29日(大年除夕至初五),當時全國的目光都聚焦於一座傷城——或許,這部紀錄片不至於如此默默無聞。

撰稿|王布布

編輯|鮮 於

校對|許 靜

出品|Figure · 紀錄片

人所共知,BBC是自然紀錄片的行業天花板,其出品的《地球脈動》《冰凍星球》《藍色星球》《王朝》《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等等,豆瓣評分都在9.5以上,部部神作。

看這些紀錄片,會為自然的壯美神秘而震撼,為生靈的頑強有趣而感動,為不同文化的智慧和多樣性而驚嘆……作為華夏文明的繼承人,當我們跟隨影像的腳步遍覽世界之後,會更想了解腳下這片土地,了解生於斯長於斯的祖國。

國內的紀錄片人一直在為此努力。2019年,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記錄了一粒種子的花開,《我們的動物鄰居》書寫著鋼筋水泥城市中的人與動物的溫情;今年年初,《蔚藍之境》首次把目光對準了浩瀚無垠、神秘莫測的海洋。

這是中國的紀錄片團隊第一次以自然紀錄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拍攝海洋的故事,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內容最為全面的海洋拍攝行動。

海洋拍攝向來難度高、風險大、對技術和耐心的考驗極高。國內紀錄片很少踏足這個領域,但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不凡。

《蔚藍之境》共有6集,攝製組花了4年時間,從季節、潮流、濱海溼地、海島、海灣、生存挑戰6個角度,踏遍中國4大海域,拍攝了120個物種,體型龐大的布氏鯨、抹香鯨,到比恐龍更早的古老物種中國鱟,再到微小的珊瑚卵團、浮遊生物,涵蓋多個生物種類,生命的奇蹟與自然的奇觀爭相上演,精彩紛呈,美不勝收。

布氏鯨遊弋

無怪乎許多人感嘆「一流水準」「不輸BBC」「這次厲害了我的國!」

豆瓣評分9.3分,國產自然紀錄片當之無愧最高。

除此之外,《蔚藍之境》還紀錄了被傷害的這片深藍。

隱秘的角落

渤海遼東灣的冰面上,一隻斑海豹媽媽帶著剛出生的幼崽在學遊泳。小斑海豹必須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學會各種生存技能,然後離開媽媽獨自生活。

遊啊遊,小斑海豹精疲力盡,幾次想爬到媽媽身上休息。但媽媽一時也沒找到可休息的浮冰,只能帶著幼崽一直往前遊。

《蔚藍之境》導演以一個蠢萌可愛的斑海豹寶寶學遊泳、媽媽被雄性不懈追求的故事來開頭,讓觀眾捧腹大笑的同時,也在她們心下隱隱留下一點擔憂。

遼東灣結冰區是世界上斑海豹八個繁殖區中最南端的一個,海域每年冬季有近4個月的冰封期,今年氣溫偏高,海冰融化比預想得早,往來的船隻將浮冰切割開,斑海豹的生存變得更困難了。

我國海域內斑海豹的歷史最高記錄是8000頭左右,然而,漁民曾經的大肆捕殺、圍海造田、過度捕撈、航道破冰、資源開發、氣候變暖……各種因素影響下,現今國內斑海豹的數量已不足2000頭。

等小斑海豹長大,繁育後代、教育遊泳時,也許浮冰面積會更小,要花更久的時間找到落腳地。

《蔚藍之境》中,充滿了類似的「套路」感。

導演們用4K超高清技術,配合高超的鏡頭語言,把大自然的美呈現得淋漓盡致:

冰封千裡的海面,
壯美濃烈的翅鹼蓬,
寧靜蔚藍的深海……

同時,他們也用海洋生物或搞笑、或感人的故事,引人共情:

腿受傷的丹頂鶴在鶴群中格外落寞,等到同伴飛走了,它無助地在原地哀鳴,最後拖著斷腿掙紮起飛;

色彩豔麗的法螺整個冬天不吃不喝,守護著2萬顆卵;

一頭雌性抹香鯨和族群走散了,進入淺海區,救援船在引導她入海,但它已經耗盡力氣了,最後孤獨地結束了生命的徵程。

沉默的真相

畫面是精美的,故事毋庸置疑是引人入勝的,但全片的落點不僅在於全方位無死角地呈現海洋景觀上,《蔚藍之境》還關注著那些正在消失的東西,譬如海冰,譬如珊瑚,譬如紅樹林……

一枚微小光滑的卵團旋轉著從珊瑚母體中噴出來,周圍幾十種珊瑚也排出各自的卵,海洋生物紛紛趕來,享受這場饕餮盛宴。

珊瑚串連著海中幾十種生物,它的好壞與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然而,過去30年中,中國東南沿海岸礁上的珊瑚豐度減少了80%以上,南海島礁的平均珊瑚覆蓋也在15年內從60%減少到了20%。如今,海底每年只能生長1cm的珊瑚礁。

與國外珊瑚礁被破壞的大部分原因是氣候變化不同,中國珊瑚面臨的主要威脅是人類破壞,汙水排放、潛水踩踏、開採燒制石灰等。數千年漫長的時光裡,珊瑚緩慢積累形成了珊瑚礁,而把這一切毀掉,只需要幾十年,甚至1分鐘。

海南三亞,是旅遊勝地。1950年代後的幾十年間,三亞從2000人的漁村發展為60萬人口的旅遊都市,擴建港口、新建酒店、人工島時排放的廢水,幾乎毀滅了三亞周邊所有珊瑚礁。

良好生態為經濟發展讓了路,只是當稀有的、最具吸引力的海洋價值被消耗光時,它憑什麼吸引更多遊客?

同樣在大量消失的,還有與珊瑚礁同為「三大海洋生態系統」的紅樹林。它生長在海水中,根系發達,足以抵抗強烈的風暴和海浪。

我國海域中紅樹林面積在歷史上曾達25萬公頃,也是自1950年代以來,歷經圍海造田、圍塘養殖、港口碼頭及開發區建設,現在紅樹林的面積僅有2.2萬公頃,不及世界紅樹林面積的千分之一。

每一片土地的破壞,每一個生態的失衡,對生活於其中的海洋生物來說無異於是滅頂之災。或大或小的生物,在天災之外的人禍中掙扎,背負著本不該如此的命運,2006年有400種海洋生物在瀕危狀態,如今數量已大大增加。

一切都在為發展的渴望和無盡的貪婪讓步,即使圍海造田、開發土地並沒有帶來相應回報,但許多海洋生物已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平凡的榮耀

導演、攝製組是帶著希冀,隱晦而克制地在每一集裡表達著自己的憂慮。

事實上,海洋生態問題遠比暴露在外的更嚴重。

比恐龍還早的古老生物中國鱟數量在過去數十年間,呈指數下滑,廣西北部灣鱟的數量從1990年代前的60萬至70萬對,驟降為2010年的約30萬對,2019年已銳減至約4萬對;

濱海溼地棲息的鳥類種類超過250種,約佔中國總水鳥種類的80%,數量高達數百萬隻,而過去半個世紀裡,中國已累計損失約57%的濱海溼地;

2016年長江向海洋投入的塑料垃圾總量約33.3萬噸;2018年中國向沿海水域傾倒了總計2.007億立方米的廢物,比上年增長27%,是至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至2018年底,中國共建立各類海洋保護區271處,總面積為12.4萬平方公裡,佔主張管轄海域面積的4.1%,而美國海洋保護區總面積約為514萬平方千米,覆蓋美國海域42%的面積……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科技進步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同樣也改變了動物們的生活,共存於同一個大自然的我們,變成了它們的敵人。

但與自然為敵,是一個愚蠢的選擇,這個道理古時候的人都知道。

中國的環保問題一直很嚴峻,還好,近些年來,我們也意識到了這種缺失,慢慢把眼光投向海洋生態保護。2017年農業部發布通告,要求各海區休漁期普遍延長1個月;2018年撥出70億用於清理汙染最嚴重的海域渤海灣;2019年3月中國鱟被列入「瀕危」等級,保護力度升級;截至2019年紅樹林面積增加了7000公頃……

如果說以上這些還是政策性的自上而下,希望《蔚藍之境》能成為大眾意識的一個開端。

渤海遼東灣、山東榮成、廣東深圳灣、廣東大亞灣、中國臺灣島、上海崇明島、渤海遼東灣、江蘇大豐溼地、海口東寨港、廣西北部灣、廣東小梅沙灣、萬山群島、海南陵水半島……

今年十一,恰逢國慶、中秋雙節同慶,如果你厭煩了去人山人海的景點,不如考慮去下《蔚藍之境》拍到人跡罕至的這些地方,看看浩瀚的海洋、壯美的溼地,觀察動物們悠然刺激的生活。

更建議你在旅途之餘,對這片腳下土地更加敬畏,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用平凡的舉動給大自然更多關愛和回饋:不隨便扔垃圾,不汙染身邊的水域;愛護和避讓海洋生物,而不是一味入侵它們的家園……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每個人的一股小力量足以匯成江河。

我們生活在這裡,無論是腳下的土地,還是遠方的蔚藍,都與你我有關。

資料參考

《環保部:2018年中國海洋垃圾激增27%》

《我國紅樹林生態系的現狀、保護和未來》

《海洋生態保護警鐘長鳴:全球海洋治理中國在行動》

《從愛知到昆明|中國從美國海洋保護區中能學到什麼》

- END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這部國產自然風光紀錄片,媲美BBC,就是生不逢時
    但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國內紀錄片人的作品正在肉眼可見地進步。海洋紀錄片《蔚藍之境》無論是攝影、剪輯還是文案,皆是一流。如果不是因為上線時間過於「特殊」——2020年1月24日至29日(大年除夕至初五),當時全國的目光都聚焦於一座傷城——或許,這部紀錄片不至於如此默默無聞。
  • 論18年前國產超級大片《英雄》的「生不逢時」和「應運而生」
    這部作品誕生於18年前,由國內最偉大的導演之一張藝謀執導,這部電影便是當年家喻戶曉的國產商業巨製《英雄》。在網絡和手機還不十分普及的年代,《英雄》的營銷力度可謂是空前的。在影片上映前的幾個月時間裡,這部影片通過雜誌在很多沒有進過電影院的群眾中打響了「知名度」。
  • 這部耗時四年的BBC式的紀錄片,看完才知道是國產的!
    這部在2020年1月24日上線的國產海洋紀錄片《蔚藍之境》,因為疫情等各方面原因,沒有做大規模的宣傳,卻悄悄地在豆瓣上刷出了9.3的高分,雖然比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低了0.1分,卻給了廣大網友超越味覺的生命體驗。
  • 豆瓣9.3分,這部國產良心紀錄片,比肩BBC水平
    小美上一期跟大家安利了一部致富紀錄片,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定要去看哦,祝你早日將手裡的100塊變成一百萬吧,這期小美帶大家進入美妙的深海世界,講述在中國海域上面海島或者海洋的故事。這部國產精品紀錄片《蔚藍之境》講述了中國從北邊的渤海到南方的南海,跟海洋有著莫大關係的動物們。
  • 厲害了,這部國產紀錄片刷新了我對「中國原創」的印象
    很多人其實沒有意識到,看紀錄片已經成了一種年輕人的風潮。在很多視頻平臺,甚至是只有年輕人喜歡的二次元平臺,都開闢了紀錄片專區。不過提到紀錄片,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英國的 BBC 和美國國家地理、Discovery 這三大廠的精美自然科學紀錄片。但提到中國優秀的紀錄片,大多數人首先能想到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人生一串》這樣的美食紀錄片。
  • 紀錄片《紫蓬山》榮獲2019年度全省優秀國產紀錄片
    《天下徽商》、《紫蓬山》等8部紀錄片榮獲2019年度全省優秀國產紀錄片>▲《魅力紫蓬山》攝影:許暉全片共五集,分為《出山》、《故園》、《文傳》、《叢林》和《樂山》,融歷史、文化和自然為一體,既記錄了紫蓬山區四季的風光,又首次披露了這裡鮮為人知的人文故事
  • 8部國產紀錄片,帶著孩子一起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國美
    在片中不光能夠看到自然風光的美,還能感受到一段厚重的歷史。絲綢之路起源漢朝,紀錄片裡也還原了漢朝使節張騫出使西域的場景,貫穿古今,橫跨兩千年歷史。在感受河西走廊獨特風貌的同時,更能夠明白它對中國歷史和文明進程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 英國小說家們的自述 BBC紀錄片
    這部BBC紀錄片一共三集,包含了上個世紀英國作家的眾多寶貴視頻資料,包括伍爾芙、託爾金、拉什迪、艾麗絲·默多克、伊恩·麥克尤恩等等
  • 《末代皇帝》「生不逢時」
    時隔兩年 終於重刷了二遍真實的讓人心酸,生不逢時 可憐可嘆可惜...我平時是很少看這種純歷史的影片,對國家的歷史也從來沒有認真的去了解過 很感謝自己當時無意間點開了這個電影 因為這部電影 我重新去了解了這段歷史 因為尊龍先生 重新去了解了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還有屬於那個時期的故事!
  • 《八佰》真的是生不逢時嗎?
    如果說最近什麼電影最火,那當然就是管虎導演的《八佰》了。畢竟它從兩個方面來講,無愧是當前市場上最火的中國電影。 一是「疫情」過後首部重磅國產大片,擔當著「救市」的重任。 二是這部電影本來去年要上映,結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撤檔了。
  • 永遠的鄉愁|BBC 紀錄片《中國新年:全球最大慶典》
    今天伊秋水來介紹一部紀錄片,這是一群被中國春節震驚的老外的誠意之作,非常值得一看!★紀錄片2分鐘介紹連結:http://www.liontv.com/Our-Work/Specialist-Factual/Chinese-New-Year
  • 用鏡頭還原自然 讓藝術解讀生態 ——將樂縣龍棲山自然風光宣傳片...
    紅色紀錄片導演周永旗、製片主任筷子帶隊的攝製團隊,將在這裡拍攝為期一年的自然風光宣傳片。 副導演易鳴   據了解,該宣傳片是由將樂縣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投資拍攝,導演團隊以紀錄片的手法,記錄和演繹龍棲山一年四季的自然風光。
  • 這部四年BBC的紀錄片,看完之後,我知道他是中國製造的
    這部國產海洋紀錄片《蔚藍之境》於推出,由於疫情等原因,並未進行大規模宣傳,卻在豆瓣上悄然獲得9.3分的高分,雖然比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低了0.1分,卻給了網友一種超乎口味的生活體驗。「中國版的《海洋脈動》!
  • 這部BBC的紀錄片,讓人懷念那些倒閉的街角小店
    但有一天家裡停電,走到小區便利店去買蠟燭,看見空蕩蕩的店鋪和反著光的玻璃時,還是滋味複雜。這些不起眼的小店,就像生活裡的各種毛細血管,也曾給人說不出的安全感。BBC在今年新出了一個紀錄片,講的也是街角小店的故事。
  • BBC紀錄片:《攝影藝術百年史》 (全集)
    BBC紀錄片:《攝影藝術百年史》(高清中字三集)導演
  • 超大福利|你最想要的BBC紀錄片資源
    網站:https://www.laojilu.com/category/bbc 看完四集之後你會感嘆自然之間的競爭同樣也是如此殘忍,物競天擇優勝略汰永遠是不變的主題。 ,在BBC宗教系列裡面我覺得這部是比較易懂的,當然對宗教不感冒的同學就不推薦了。
  • 電影《無人區》生不逢時,卻也正當時!
    生不逢時的電影《無人區》,掩不住導演寧浩的才氣跟思考!眾所周知,《無人區》2009年出品,遲遲沒有過審,2013的12月才正式公映,整整四年的時間,不止寧浩「少年白頭」,主演徐崢的頭髮,自《無人區》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呵呵,玩笑!
  • 《戰狼2》與《八佰》證明:一部電影「生不逢時」是多麼的悲哀
    一是「疫情」過後首部重磅國產大片,擔當著「救市」的重任。二是這部電影本來去年要上映,結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撤檔了。那就是一部電影「生不逢時」到底是多麼的悲慘?結果就是再先進的電影工業,最終取代不了其它國家的精神文化。《戰狼2》出現時中國是什麼情況?這個國家的觀眾是什麼樣的精神需求?美國電影哪怕是闡述了人類起源的奧秘,解釋了宇宙大爆炸的真相。中國觀眾get不到。這部電影的票房它就是高不了。
  • BBC紀錄片《現代藝術大師 —— 達利》
    導演: Louise Hooper編劇: Alastair Sooke主演: 阿拉斯泰爾·蘇克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www.bbc.co.uk/programmes/b00rrbdj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0-05-02(英國)集數: 4單集片長: 60分鐘又名:
  • 多部國產自然題材紀錄片上映 將鏡頭對準美麗中國
    在第27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前後,多部國產自然題材紀錄片上映,引起關注——             將鏡頭對準美麗中國5月22日,我們迎來了第27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近期,《天行情歌》《岷山秘境——王朗》《方舟·東黑冠長臂猿》等多部國產自然題材紀錄片紛紛上線,在疫情期間為人們提供了重新思考和審視自身與大自然關係的窗口。前不久,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B站)聯合在線發布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自然紀錄片是近年來國際傳播的「硬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