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簡歷】
高洋(529—559年),字子進,於晉陽,一名晉陽樂。北齊開國皇帝,齊文宣帝,550-559年在位。他是東魏權臣、北齊神武皇帝高歡次子、北齊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親為婁氏。出生時有異兆,相貌奇特。幼時其貌不揚,沉默寡言,其實大智若愚,聰慧過人,有大度。雖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但其才能甚得父親欣賞。
【歷史功過】
高洋在位前期勤於政事,以法馭下,並能任用等人,勤於武備,徵伐四克。後來神智昏亂,猜忌殘暴,虐殺兄弟,飲酒無節制,最後因飲酒過量無法飲食。天保十年(559年),高洋去世,時年僅31歲。
【成語典故】
快刀斬亂麻
高歡為了考查他幾個兒子的智力,命人取出幾團亂麻,扔在每個人的面前,當別人手忙腳亂整理頭緒的時候,高洋卻拔出刀來將麻線一刀斬斷,還惡狠狠地嚷道:「亂者須斬」,高歡十分賞識這個兒子。
【生平大事】
忍辱負重,高洋稱帝
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少不了要運用「捭闔」之術,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味地進攻,也不可能一味地防守,有做到捭闔有度、攻守兼備,才可能在不利的情況下不受到傷害,甚或說是少受傷害。
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捭闔術」時,關鍵要掌握恰當的時機,切不可亂用或錯用,否則也只能是自取其辱或自惹其禍。
高洋,北齊的開國皇帝,是東魏權臣高歡的次子。
東魏權臣高歡在朝中擁有很大實力,兼任東魏大丞相和齊王二職,戰功赫赫,連東魏開國皇帝都是高家一手扶持起來的。在這樣一個權勢膨脹的家族裡,高洋卻只能屈居二等公民。
高家帥哥如雲,卻唯獨高洋相貌醜陋。處在一群帥哥的包圍下,高洋如同雞立鶴群,無形之中就被孤立了。高歡對長子高澄倒是竭力栽培,先是通過自己的關係讓他入朝為政,並在後期的內外鬥爭中讓高澄打頭陣,進而樹立了高澄在朝廷中的威望。
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坐鎮晉陽;高洋則被封為京畿大都督,僅僅在鄴都輔佐朝政。
高澄仗著自己的權勢狂傲不羈,兇橫暴烈,處處鋒芒畢露,總攬朝政,不可一世。不但是朝臣,連皇帝都懼怕他三分。
相反,高洋則處處表現得溫文爾雅,愚鈍憨直,訥言少語,對國家大事也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文武大臣都以為高洋是一個弱小書生,不足畏懼,素來看不起他。而高洋在兄長高澄面前也是從來百依百順,他為夫人購置的一點好的服飾,高澄看上了就硬是當眾據為己有。高洋勸夫人不要氣惱,改天一定給她買一件更好的,實際上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把衣服再搶回來。自己的美妾多次被高澄調戲,高洋也佯裝不知。
三弟高浚(異母)也不甘示弱,常常指桑罵槐,斥責高洋左右:「為什麼不替二哥擦鼻子!」完全把他看作兒了。
高澄對這個醜弟弟更是不屑一顧,常常對著群臣摸著高洋的頭說:「此人亦得富貴,相法亦何由得解?」說完,群臣鬨笑散去。
退朝後,高洋常常一個人閉門靜坐,茶飯不進,妻妾都以為他沒有食慾。高洋有時在大冬天赤著腳,光著脊梁,在院子裡不停地奔跑。殊不知,高洋正是通過這樣獨特的方式在鞭策自己,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等待合適的時機。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洋平時韜光養晦積蓄的能量,終於在關鍵時刻爆發出來。
高澄野心勃勃,對皇位垂涎已久,一直想把皇帝元善趕出皇宮,自己登上皇帝寶座。一天,高澄急匆匆地趕到鄴都,與幾個心腹密謀廢帝之事。不想被旁邊的家奴聽到,而這個家奴又是死心塌地地擁護元善。因此,當他聽到高澄欲廢帝後,馬上召集附近的幾個家奴,帶上切菜刀,聲稱為國家除此賊。
平時高澄飛揚跋扈,當眾肆意調戲婦女,頗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早已引起周圍人的反感。再加上高澄對家奴戒心不足,不一會就被這幾個家奴結束了性命。
高澄被刺殺,事出突然,內外震驚,大臣們不知所措,高家的命運以及東魏的命運都懸在一刻。
元善以為高澄一死,高家群龍無首,政權要回歸了。試想,如果皇帝真的掌握了政權,第一個要收拾的肯定是高家了;當然,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再出現第二個高歡,結果也是免不了要血洗一下高家;東魏發生內亂,旁邊的西魏南邊的大梁肯定要趁火打劫。
這個時候,高洋處變不驚,是他站了出來拯救了高家。他冷靜地指揮部下剿滅亂黨,而後從容宣布:「家奴反了,大將軍受傷,不過沒有大問題。」然後,他連忙趕回晉陽,調親信把持各州兵權。
高洋回晉陽後,當即召集群臣布置政事,推行新法,革除弊政。不到一年,晉陽治理得井井有條,欣欣向榮,百官驚嘆不已。高洋見內外安定,這才宣布高澄去世,並為其兄發喪。元善認為他毫無野心,便晉封他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齊王。
數月後,高洋率兵抵達鄴都,逼元善帝禪位。元善聞知,驚得目瞪口呆,只好交出玉璽。
公元550年,高洋登臺面南,改國號齊,北齊建立。
韜光養晦,是一種隱藏才智,不露真心,蟄收鋒芒,待時而動的謀略。高洋正是採取這種謀略,忍辱負重,以退為進,在別人的譏笑聲中默默積蓄能量,待時機成熟後大鵬展翅,成就帝王霸業。
【秘聞軼事】
測字皇帝
北齊文宣帝高洋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並沒啥名氣,但他卻是個名符其實的測字皇帝,其測字的技巧確實達到了出神入化,令人簡直難以置信的程度。公元550年,高洋廢東魏,建立了北齊。開國皇帝高洋當然要給自己創建的王朝起個大吉大利的新年號,他讓大臣們議一議。有人提議名叫天保,讓老天爺保佑北齊萬年萬年萬萬年吧。眾人齊聲叫好。高洋卻說道,好是好,可這「天保」兩字拆開來不就是「一大人只十」嗎,你們是笑我在位只有十年啊。高洋一向喜怒無常,荒淫殘暴,平時他就常將煮殺人的大鍋,肢解人的長鋸、銼、礁等刑具擺在庭中,喝醉了酒之後,就以殺人取樂。左右大臣無故慘遭屠殺的有多人。有一次,就連丞相楊愔也差點被他用刀捅去上腹的皮。這時眾大臣都嚇得跪地求饒,誰知高洋卻哈哈大笑說,沒事,沒事,這是天意,不怪你們。我有十年皇帝做就不錯了。
有意思的是,高洋不但知道自己在位幾年,甚至連何年何月何日要壽終正寢也曉得。有一年,高洋帶著美若天仙的皇后李祖娥上泰山,在岱廟的天向老道問卦。高洋問,你看我有多少年的天子位可坐?老道不假思索地說,三十。高洋面露喜色地對皇后說,你看,老道也說我只有十年的時間了。皇后不解道,老道不是說三十嗎?高洋解釋道,這三十是指十年十月,三個十加起來不就是三十嗎。後來,高洋果然在天保(559)十年十月得了暴病,食不能下咽,餓了三天,就在十日這一天病逝。
更有意思的是,當太子高殷將入學時,高洋特請國子監士邢子才替他起個字號。邢子才思索再三,得意地說,字正道,人間正道是滄桑嘛。誰知高洋一聽大叫,糟了,正字是一止,我兒子恐怕很難繼承大統了。邢子才嚇得魂不附體,慌忙懇求重新起字號。高洋喟然長嘆,不用了,這是天意,就是改了也枉然。高洋環視眾臣對他的同母弟常山王高演說,阿演仔,我要是現在殺了你,師出無名,反而落個千古罵名。只求你日後手下留情,要篡位就篡位,可不要亂殺無辜啊。高演一聽跪在地上磕頭不止,連說,不敢,不敢。高洋死後,高演位至太師,矯詔殺了他的侄子,年僅十七歲的高殷和尚書令楊愔,果然如高洋所料。
話說侯景在梁朝作亂失敗後,將傳國玉璽交給侍中趙思賢讓他轉交自己的屬下,趙思賢見侯景東山再起無望,便將玉璽送給新主子北齊南兗州刺史郭元振作為投靠的見面禮,郭元振又上交頂頭上司辛術,幾經周轉玉璽終於落到了高洋的手中。一日,高洋問眾大臣,你們說說看,為何侯景已經得到了傳世玉璽結果還是保不住天子的寶座?諸臣無言以答。高洋破解道,侯景曾對他的部下說過,你們要知道我侯姓的人字旁不是作人看,要作人主看。不錯,侯景確實是當上了天子,可他忘了不能光看侯姓還要同名字景連在一起看,侯景兩字拆開來就是「小人百日天子」。所以他的天子寶座屁股還沒坐熱就滾下臺了。我算了一下,他以辛未年十一月十九日攻破建康,篡位成功,到壬申年三月十九日兵敗,總共是一百二十日。而侯景在三月一日便離宮前往姑孰,剛好在宮殿只住了滿百日。眾臣聽了無不欽佩高洋的神機妙算。
由於高洋出生年529年實際為己酉年,屬雞,所以,所謂「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應當有誤。
暴君瘋子
假使世界上有瘋子集團建立的國家,北齊帝國就是了。
高洋在金鑾殿上設有一口鍋和一把鋸,每逢喝醉了酒,必須殺人才能快樂。而他從早到晚都在喝醉,所以他必須從早到晚不停地殺人。宮女宦官和親信每天都有人慘死在他的盛怒之下。最後遂由司法部門把判決死刑的囚犯,送到皇宮,供高洋殺人時之用,後來殺得太多,死囚不夠供應,就把拘留所裡正在審訊中的被告充數,稱為「供御囚」。不但送到皇宮,即令高洋出巡時,供御囚也跟著高洋的屁股,只要三個月不死,即作為無罪釋放。當高洋幼年時,宰相高隆之對他曾經不太禮貌,現在記起前恨,下令把高隆之殺掉。忽然更恨起來,把高隆之二十多個兒子喚到馬前,馬鞭在馬鞍上輕輕一扣,衛士群刀齊下,人頭同時落地。高洋的侄女樂安公主(高澄之女)嫁給了上述右僕射崔暹的兒子。一次公主回宮,高陽問及公主的生活,公主回答說:「一家人都極尊重我,只有婆婆不怎麼喜歡我。」恰好當時崔暹因病去世,高洋直接跑到崔暹家中,問崔暹的妻子李氏是否想念故去的丈夫。李氏回答說:「結髮夫妻,哪會不想念呢。」高洋聽了之後,默不作聲地抽出佩刀,說:「既然想念,何不一起去陪他?」說完便一刀砍下李氏的頭,扔到牆外。高洋非常寵愛一位歌妓出身的薛貴嬪,又跟她的姊姊私通。有一天,到她姊姊家吃酒,姊姊仗著高洋的寵愛,求高洋讓她的父親當上司徒,高洋大怒,說:「司徒是朝中的重要官職,哪是你想求便能求到的?」說完便親自動手用鋸子將她鋸死。之後,高洋又懷疑薛氏跟高嶽之前不清白,便用毒酒毒死了高嶽,接著又砍下薛氏的頭,把血淋淋的人頭藏到懷裡參加宴會,在宴會高潮時掏出來拋到桌子上,全席大驚失色。高洋又把她的屍體肢解,用腿骨做一個琵琶,一面彈一面唱:「佳人難再得。」出葬時,高洋跟隨在後面,蓬頭垢面,大聲哭號。
高洋兇性發作時,對親娘也一樣看待,有一次曾把他母親婁太后坐的小矮凳(胡床)推翻,使老太婆跌傷。又有一次他大發脾氣,宣稱要把母親嫁給鮮卑家奴。高洋到嶽母家,一箭射中嶽母的面頰,吼叫說:「我喝醉了連親娘都不認識,你算什麼東西。」再把已滿臉流血的嶽母打一百鞭。高洋把平日經常規勸他的兩個弟弟高浚和高渙,囚到地窖鐵籠之中,高洋親自去看他們,縱聲高歌,命二人相和,二人既懼又悲,唱出歌聲,聲音顫抖。高洋聽了,不禁流下眼淚,然後提起鐵矛,向二人猛刺。衛士們群矛齊下,兩個弟弟用手抓住鐵矛掙扎,號哭震天,不久就被刺成一團肉醬。最後連同鐵籠,一齊燒毀。高洋最後做的一件事是,把北魏帝國元姓皇族,全部屠殺,嬰兒們則拋到空中,用鐵矛承接,一一刺穿。
高洋的女人,只有一個沒有受到他的欺侮,那就是皇后李氏。李氏是漢人,才色俱美,高洋為太原公時娶她為妻,當上皇帝後立她為皇后,高洋對后妃雖喜怒無常,厭煩了就殺掉,但對李氏卻以禮相待;至於對李氏的母親和姐姐,他就另眼相看了。一次酒後,高洋闖進嶽母家中,見嶽母一副養尊處優的樣子,發起無名之火。他從隨從手裡拿過弓箭,一箭射中嶽母的臉,並對流血如注的嶽母說:「我打過母后,還沒有打過你,這不公平,我還要打你一頓才好。」於是又命令手下抽了嶽母一百馬鞭才罷休。
李皇后的姐姐是魏親王元昂的妻子,長得香豔迷人。高洋早就對她垂涎欲滴,於是故伎重演,藉口到元昂家飲酒,酒後裝瘋,同李姐調情。他故意把酒灑在自己身上,讓李姐為他擦拭,趁機在李姐身上摸摸捏捏。他甚至將酒吐在襠處,要李姐清理。正當李姐把手伸過去,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時,高洋突然一把把李姐抱住。元昂和李姐不受辱,面呈不快之色,高洋雖慾火中燒,卻無從下手。
為了得到李姐,高洋想將她納入宮中當三昭儀,但又怕她留戀丈夫,便心生一計,找個藉口,召元昂進宮,用亂箭射死。李姐設置靈堂,祭奠元昂,高洋假裝前往祭祀。慾火攻心的高洋就在元昂靈前把李姐姦污了。朝廷命官嚇得從此不敢蓄美納豔,有了美女也只送往宮中。
一天早晨,住在北齊皇宮附近的一戶李姓居民,起床後忽然發現屋簷下有一群蓬頭垢面、赤身露體的男人。他趕忙向官府作了報告。地方官帶著兵役趕來捉拿這幫人時,看見其中一人正在姦污李氏的女兒。小女呼天搶地地哀嚎著,施暴者卻哈哈大笑,連地方官到了面前都視若不見。地方官不禁大怒,心想這畜生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強姦幼女,正要喝令拿下。誰知「拿」字還未出口,這地方官已嚇得屁滾尿流,慌忙俯伏在地,口稱「死罪」。原來那個姦淫幼女的人,正是當今皇上高洋。
到了三十歲,高洋已經不能吃飯了,每天只靠幾碗酒度日,最後終於死在昏醉之中。
砍下寵愛女人的頭,用大腿做成琵琶
高洋可稱為歷史上最癲狂的一位皇帝,估計也是有史以來酒精攝入量最高的一位皇帝。高洋殺人的花樣已臻至境,達到了為殺人而殺人的「最高境界」。他的傳記中大部分篇幅都是記載他怎麼殺人、怎么喝酒,可以說,他的一生都無怨無悔地投入到殺人和喝酒的事業中去了,最後終於死於酒精中毒。這位暴君有明顯的精神疾病,是一個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病人,但他卻掌握了帝國的最高權力。
他的感情世界也狂亂晦澀,時常爆發出野蠻的獸性。他寵愛一位薛姓歌妓,把她納入後宮,封為貴嬪,後來偶然想起她跟別的男人睡過覺,就忽然發難,把這個不幸女人的腦袋砍下來,揣在懷裡,外出赴宴。宴會上,大家喝得正高興,他忽然從懷裡掏出血淋淋的人頭,扔到桌子上,所有人無不變色。高洋把薛貴嬪的屍體大卸八塊,用腿骨做了一把琵琶。曾是自己懷中歡愛情濃的女人,如今變做了手中的琵琶,此情此景,宛如魔鬼傳說中的陰暗情節。
為了女兒,殺死親家婆
《北齊書》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雷人的事情。高洋的侄女樂安公主嫁給了僕射崔暹的兒子,高洋曾問過樂安公主過得怎麼樣,那頭對她好不好。
樂安說:都挺好的,就是婆婆對自己不好。
高洋說:這老不死的,看叔怎麼收拾她。
崔暹病故,高洋去祭弔親家,看到了崔暹老婆李氏,遺恨頓時湧上心頭,繼而獰笑著問她:想念你家的老崔頭兒不?
李氏說:結髮夫妻,怎麼不想念?
高洋說:既然這麼想他,你還愣著幹啥?跟他一塊去了得了。抽出,就把親家母的腦袋砍下來,隨手扔到牆外,然後揚長而去。殺人簡直就是兒戲。
【名人評說】
高洋給人最深的印象是從一個英明神武的開國君主直接墮落為荒淫無度、冷血殘暴的血腥魔頭。他的前後行為舉止判若兩人,以致於很多人猜測此公患上精神分裂症。
柏楊先生指責北齊皇室,是禽獸家族。
【歷史遺蹟】
磁縣北齊高洋武寧陵
鄴城的西北郊丘冢林立,是東魏北齊時期的陵墓區,位於灣漳村的北齊壁畫墓便是其中的一座。
該墓原有25米高的墳丘,1958年村民們大量取土,墳丘被夷為平地,墓頂遭到破壞,墓室暴露了出來。由於墓室內有很深的積水,人們以為是口古井。便把墓頂整修成一個簡易的井臺,用墓室裡的水來澆灌附近的菜地。後來,村民們在它的東、西、南三側建了住宅,其中有三戶住宅坐落在了墓道上。
結合鄴城研究的大課題,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1987年至1989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組建的鄴城考古隊,對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這是一座總長52米,深12米的大墓,墓道兩側以及墓室的四壁上都繪滿了壁畫,墓道的地面上還繪有纏枝忍冬以及蓮花紋圖案。經勘探發現,在墓室的正南方有一條270米長的神道,神道兩側站立有高大的石刻人像。
墓中沒有發現墓誌。因為依據當時的禮儀制度,皇帝陵墓不入葬墓誌,而是使用皇帝專用的玉或金制哀冊,但這些東西因該墓多次被盜早已不知去向,墓主人姓甚名誰一時成了一個謎!
考古學家通過對墓葬的形制、結構、壁畫內容以及隨葬品的類別等,再結合文獻資料分析和推測,最終認為墓主人只能是北齊的高洋皇帝,此墓便是文獻中記載的武寧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