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親愛的自己》,完全是衝著劉詩詩看的,這是她婚後的首部電視作品,也是她事業復出的開始。
這部劇主要講述了三個姐妹面對愛情、面對家庭的故事,同時還有李思雨和袁姐之間的職場競爭,總體來看,還是一部不錯的劇。
今天先略過愛情以及職場部分,咱們來聊一聊,在生活中,受歡迎和不受歡迎的女性,分別是什麼樣子的?
女主李思雨顯然是很受歡迎的類型,她熱心助人,看到實習生有困難,會自己出錢幫她,她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為了籤一個單子,一天之內跑幾個城市,李思雨身上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勁兒,讓人看著覺得很舒服,讓人想和她做朋友。
而劇中的其他女性,比如張芝芝、顧曉菱、袁姐就不那麼受歡迎了,甚至有些人會讓人覺得討厭,生活中也不敢與之成為朋友。
一、「虛榮」的代表:張芝芝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國產劇講述的都是,已婚婦女為了家庭放棄自己,又或者周旋在婆婆與老公之間,還要防著老公外面有其他女人,坦白說,看看就很心累了。
劇中的張芝芝,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她張口閉口都是「為了我們家雨薇,」自從結了婚生了孩子,她生活的全部意義都是圍繞家庭和孩子。
記得其中一幕,她在下班後回到家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就開始在廚房準備晚上的飯菜,做完飯後還要為了孩子到處去求人,這大概也是很多現實女性的寫照。
看到她為了融入高端的圈子,自告奮勇做策劃案,每次聚會明明什麼都沒喝,也要花掉三百多塊錢,過後又心疼好久,被人說穿得寒磣,她也還是不能狠下心來買一套好點的裝備,只能借別人的衣服來穿。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說到底,張芝芝還是太虛榮了,孩子跟誰玩是她自己的選擇,沒必要為了讓她和一些高端家庭的孩子玩,就全力去擠這個並不適合自己的圈子,自己累,別人也累,孩子可能更累。
很多人看到這一段時,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想到《三十而已》中的顧佳,同樣是為了孩子去擠貴太太圈子,為這個太太提鞋子,為那個太太出主意,可最後呢,還是被人家騙了,她最終為自己的「虛榮」而買單。
或許現在生活壓力真的很大,但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要盲目地去攀比,不要有過強的虛榮心,還是可以過得很好的,最怕的就是你有野心,還沒有那個能力,那只能是自己受罪,這也是張芝芝這個人設並不受歡迎的原因。
二、「拜金」的代表:顧曉菱
顧曉菱這種女性,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很多女孩子為了自己的欲望走捷徑,希望能夠找個有錢人,自己後半生衣食無憂。
就拿雷浩文交往的那個女生來說也是如此,她的目標是衝著雷浩文是個「高富帥」,所以才第一次約會,就讓對方給她買包包,為她辦VIP卡,他只有為她花錢,才能證明對她的愛,這樣的女孩就是拜金,哪裡有真愛可言?
顧曉菱也是如此,她借錢去進修藝術史,不是為了提升自己,而是為了能和那些有錢人說得上話,能夠接近他們,讓他們看見自己。
每個女孩都想靠近好的生活,尤其被那些五光十色的奢侈品晃花了眼,但是靠別人不如靠自己,誰知道對方看上的是什麼呢?等你沒有了資本,不再年輕,不再漂亮,愛也就會隨之而散。
別的不說,就拿顧曉菱的前男友來說,就能看出問題,想來顧曉菱也是看上了他的錢,而對方對她也是一時新鮮,等到新鮮勁兒過了,也就恢復了他花花公子的本性,繼續去尋找下一個目標,顧曉菱對她來說根本不重要,不過是玩玩而已,又何必當真。
顧曉菱生氣是因為他欺騙了她的感情嗎?並不是,她只是覺得自己到手的「飯票」飛了,自己還要去尋找下一個,誰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找到呢?
所以,奉勸那些拜金的女孩子,想好自己要的是什麼,別被那些外在的東西迷失了雙眼。
三、「強勢」的代表;袁姐
袁姐是李思雨的上司,兩個人亦師亦友,直到後來兩個人分組競爭,正式成為敵人。
看袁姐帶組員和李思雨帶組員完全是兩種感覺,李思雨完全把同事當人看待,她會和他們推心置腹,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也會給他們加油打氣;而袁姐通常是一通亂罵,對於她來說,同事就是「業績,」沒有其他感情可言。
袁姐這樣的女人太強勢了,我想這也是她離婚的主要原因吧,她的強勢在於,不能夠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而且心裏面也會有很多小心思,從她對待工作,對待同事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為什麼有些男人說,不喜歡強勢的女人?他們害怕的就是袁姐這一類的女人,在她們眼裡,只有工作,沒有家庭,甚至回家也是以命令的口吻指揮老公做事,久而久之,兩個人自然會有矛盾。
最受歡迎的女人是怎樣的?一定是在工作中強勢,回到家裡弱勢,這樣才能平衡好兩者的關係,而不是一味地強,一味地讓身邊有壓力。
《親愛的自己》:最不受歡迎的三種女性,希望沒有你!
不管是張芝芝,還是顧曉菱,亦或袁姐,在現實生活中都不是討喜的那一類,所以我們要避免成為這一類的女性。
還是學學李思雨吧,面對困難也要迎難而上,不服輸不畏難,對待朋友同事又很熱心,哪怕對袁姐這個敵人也是禮讓有加,如果不是袁姐背後搞小動作,相信李思雨還是會和她做朋友。
願我們都能成為受歡迎的女性,願我們都能擁有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