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江茗 這是喬叔的第56篇文章
2013年,樸樹開演唱會的前幾天,他的妻子忽然收到一條簡訊,內容很簡單:「銀行帳號是多少?」
「我們也不知道演唱會的門票是多少,5000元總夠了吧?」77歲的北京大學退休教授濮祖萌有點兒疑惑,當時他怕兒子生氣,不敢直接問他。
曾有人這樣評價樸樹的歌:「總有人興高採烈,總有人面無表情。」
的確,這麼多年來,無論音樂圈如何變化,總有一個位置,專屬於樸樹。
1973年,樸樹出生於南京,但是父母都在北京大學工作,所以樸樹從小在北京長大,童年的時候說著一口純正的京腔。
樸樹小時候
小升初那年,樸樹考了一個173分,與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錄取線173.5分只差0.5分,父親濮祖蔭為此事奔走了一個月,用盡一切自己的人脈,但最終沒有結果,無奈樸樹只能無緣北大附中。
樸樹的父親濮祖蔭是北大的知名教授,隨便搜一下知網,濮祖蔭先生發表的論文就高達270篇,SCI引用達到了2700餘次,並且內容都是和物理學及宇宙學掛鈎,喬叔試著看了看濮祖蔭的論文,確實水平很高。
樸樹父親部分論文
父親是一個工作狂,小時候樸樹幾乎沒有見到過睡覺的父親,因為他最多的印象就是父親伏案學習的場景,他常常半夜醒來就發現父親在工作,父親的世界裡似乎只有科學。
父親是知名教授,樸樹的母親來頭也不小,樸樹的母親叫做劉萍,同樣任教於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代的計算機女工程師。
樸樹一家
出生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對樸樹的期望值肯定超過常人,因為差0.5分和北大附中拜拜,父母還丟下臉面挨個求人,這讓幼小的樸樹感覺到自己真是一個失敗者。
在北大家屬院,每一個孩子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生活質量屬於上層,接觸到的學習資源也是第一手的,孩子們在父母的影響下從小就立志成為科學家,考上北大,出國留學,再回來當一個教授成為了許多孩子的規劃。
然後,樸樹一次一次地接受打擊,從此臉上再也沒有笑容了,就連他的姨媽來家裡做客時都發現:
我怎麼從來都沒見樸樹笑過?
姨媽的話點醒了樸樹的母親,她急衝衝地帶著樸樹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給樸樹做了一套測試題,其中有一題是這樣的:
「如果你死了,你覺得身邊的人會怎麼樣?」
樸樹的答案是「無動於衷」,心理醫生最後給出的結論是,樸樹患有青春期抑鬱症。
這一個結果讓樸樹的母親崩潰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給予了樸樹這麼好的條件,他為什麼還會得抑鬱症呢?
樸樹與小時玩伴(後排右一為樸樹)
樸樹有一個哥哥,叫做濮石,濮石學習成績非常好,也是樸樹父親的驕傲,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給濮石買了一把吉他,濮石由於忙著學習根本就沒有時間玩吉他,不過樸樹對這把吉他愛不釋手,他覺得,這個樂器像黑夜裡的明星。
初中還沒有畢業,樸樹就和父親打起了持久戰。那時候的樸樹心思沒有在學習上,他想去學音樂,他甚至對父親說:「音樂比我的生命還要重要。」
濮教授相當生氣,但是一想著這小子患有抑鬱症,不好就這樣拒絕他,於是出了一招緩兵之計:
「假如你能考上大學,我就同意你去玩你的音樂。」
接到任務後樸樹有點兒興奮,他把父親給他買的遊戲機偷偷地賣掉,去買了一把屬於自己的吉他,父親開始覺得,樸樹這小子是不是玩真的了。
樸樹和家人
樸樹的高中也算混過來的,期間還休學了一年,他叫上一批夥伴組建了自己的樂隊,還煞有介事地在北大大草坪開演唱會。
1993年,樸樹開始感覺到了升學的壓力,於是將吉他封了起來,努力學習了幾個月,終於豁出命一樣考上了首都師範大學,專業是英語系。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樸樹興奮地將通知書掠過頭頂,對父親說:
「大學我是為了你們考的哦,我就不去了啊。」說完就把通知書撕了一個粉碎。
不過,樸樹後來還是硬著頭皮去上學了。
大學時代的樸樹
強扭的瓜並不甜,大學生活對樸樹來說很枯燥,由於學院的女生很多,樸樹基本上每天除了撩妹就是在玩吉他,心裡並沒有放在學習上。
大二那年,樸樹一意孤行要退學。
大學時樸樹
父親怕樸樹沒有學歷到了社會上要吃虧,於是又低聲下氣求了很多人,終於幫樸樹保留了一年的學籍。
退學後的樸樹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與自由,而這時候他的哥哥早已出國留學,攻讀經濟學。
樸樹喜歡跑到家附近的小河邊上,彈著吉他唱著歌,從太陽下山一直唱到深夜,那背影孤單又堅定。
在家很快就混了兩年,吃穿都是用的父母錢,這時,母親開始低聲地問樸樹:「是不是幫你找一個端盤的活,好歹也能鍛鍊一下身體?」
這時,樸樹才後知後覺,自己該出去找個工作,養活自己了。
朋友們知道了樸樹的想法,感覺樸樹在音樂上還有一點兒成績,於是就輾轉找到了同為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高曉松。
高曉松對樸樹的試唱沒有很大的感覺,但是他覺得這個小夥子眼神很堅定,對音樂的熱愛也是有目共睹的,於是就轉手介紹給了剛從美國回來的宋柯。
結果樸樹抱著吉他,唱了一首《那些花兒》,把宋柯哭著眼淚鼻涕直流。三天後,樸樹又唱了一首《白樺樹》,宋柯更是哭了一通。
就這樣,為了將樸樹留下,高曉松決定和宋柯成立一家唱片公司,取名「麥田」。
1996年,樸樹正式成為了麥田公司的籤約歌手,老闆是宋柯。
高曉松和宋柯
有了老闆的支持,加上宋柯對樸樹特別欣賞,一堆的歌就在麥田誕生了,先是《火車開往冬天》,然後是改後的《白樺樹》。
《白樺樹》的誕生很意外,他腦海裡經常想著母親在他小時哼唱的俄羅斯歌曲,自己覺得不錯,就瞎編了一個故事,沒有想到這首歌卻紅到連他自己都無法想像的地步。
1999年,由於政策放開,兩岸的關係更加融洽,一大批港臺歌手開始進入大陸市場,但是這對樸實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
第一張專輯《我去2000》面世後,在唱片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創造了50萬張的銷量。千禧之年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是樸樹的歌聲,人們哼唱著白樺林的憂傷。
《我去2000》專輯磁帶
那時候的MP3不算很普及,很多人手中的MP3容量只有幾十M,但是通常都是下滿了樸樹的歌。網吧的擴音器、KTV的包廂,校園的宿舍,基本都能聽到樸樹的聲音。
樸樹的粉絲似乎都有一個共性:以高中生、大學生為主,女性佔了多數,她們瘋狂中有自律,要到了籤名就站在一旁看著。
直到樸樹取得了這樣的成績,父母才開始對樸樹慢慢改變看法了。
那時候的高曉松評價樸樹是在燃燒自己,他想把自己的最好的一面都呈現給自己的粉絲。
突然的名利讓樸樹失去了思考,他開始在大家呼喊聲中感到無盡的焦慮。
2000年跨世紀晚會,某臺特意邀請了樸樹去當演唱嘉賓,樸樹沒有反對,但是直到彩排時,他發現這個舞臺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於是乎拿上自己的吉他,轉身就離開了,也自己的老闆宋柯也沒能勸過他。
負責人非常生氣,對樸樹劈頭蓋臉地罵,樸樹直接被罵哭了,嚎啕大哭,只能拿著吉他又去了晚會,他後來說特別瞧不起那時候的樸樹。
金錢、美色、名利,這些東西都紛至沓來,樸樹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商演不斷,出場費僅次於孫楠,雖然大把的鈔票進了自己的口袋,五年的時間也把父親一輩子的錢掙到了。
但是此時的樸實並不開心,他常常深夜開車跑去秦皇島,一根又一根地抽菸,往往抽著就到了天明。
樸樹覺得自己不純粹了,他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寫歌。
直到2003,才發行了第二張個人專輯《生如夏花》,這首專輯的名字出自於泰戈爾的《飛鳥集》: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生如夏花》也取得了幾乎完美的成績,打榜無數,拿獎拿到了手軟,樸樹這時候感覺到自己站到了巔峰,但是這種感覺卻讓他感到窒息。
有一次,樸樹回到了家,母親對他說:「我聽了你的歌,這幾年你是不是過得不開心?」樸樹一下子就哭了,趕忙裝作去洗臉,再大大咧咧地走開。
52個城市的巡演徹底壓垮了樸樹,他變得狂躁,他開始拒絕商演,他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於是乎,這個在青春期就叛逆的少年,做了一個讓人驚訝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決定:他選擇了逃離,逃離這個讓他瘋狂的世界。
原本以為是短暫的別離,沒有想到一晃就是十年。
2013年10月26日,樸樹在北京第一次大型演唱會,他排練了大概有20次左右,這是他一貫堅持的風格,然而,這一次演唱會卻沒有颳起多大的風。
2014年,作為新青年的先驅者,韓寒特別欣賞樸樹,他打電話給樸樹,直接了當地對樸樹說你給我寫一首歌吧。
沒想到,樸樹居然同意了,他為韓寒的電影創作了《平凡之路》,電影還沒有上映,這首歌曲在微博上僅用了7小時便打破了汪峰2013年創下的百萬試聽的記錄。
樸樹又流淚了,十年後他再次站上舞臺,他發現自己還有用著無數歌迷,曾經那些粉絲似乎變得更加成熟了,依然有很多的人願意躲在某個角落裡含著眼淚和樸樹一起聲嘶力竭。
娛樂圈是一個日新月異、喜新厭舊的地方,但是對樸樹來說卻特別寬容。
曾經有網友這樣評價樸樹:
十幾歲時覺得樸樹很文藝,喜歡聽著他的歌穿著帆布鞋到處亂跑;後來大一點了,覺得樸樹的歌太過於裝逼,不耐聽;到了現在似乎能聽懂他的執著了,終於懂得了他的純粹。
很多人常用「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來形容樸樹, 對於這種說法,樸樹不以為然,他說:「不是我仍少年,是其他人都選擇過早地老去。」
如果是這個世界什麼讓樸樹最留戀,那一定是音樂,或許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人不是樸樹,而是我們這些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