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落戰境系列之蘇芬戰爭——我就是我,不一樣的雪國

2021-02-13 悅讀歷史

      

        斯堪的那威亞半島,生活著一群幸福指數爆表的國家。這些沐浴著北極光的國家,往往都是堅強而樂觀的民族。

芬蘭人就是其中的典型,從不張揚,卻熠熠閃光。

1940年的冬天,芬蘭人用他們的勇氣向世界宣告:我就是我,不一樣的雪國。


圖為芬蘭的秋景,為啥要在樹上用那麼多染料啊?(並不是)

 

大國餐盤上的雪國

1939年8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誕生。納粹主義居然與史達林共產主義締結了婚約。該條約當之無愧獲得「戰前最狗血條約」。在這個條約中,東歐被變成了大國餐盤上的甜點,而芬蘭,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其命運,交到了蘇聯手中。


圖為蘇德在東歐的勢力劃分,波蘭:我用德語和俄語問候你們祖宗十八代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原本就對「腐朽的資本主義世界」心存芥蒂。不論是納粹德國,還是英法美,在蘇聯眼中都是亡我之心不死。

芬蘭與蘇聯有著漫長的國境線,從北極圈到波羅的海。芬蘭以追求「穩穩的幸福」而著稱,但是蘇聯並不信任這個標榜愛好和平的鄰居。


圖為芬蘭軍隊,左邊那個小哥,麻煩你看下鏡頭好伐?

尤其是當這個鄰居的南部國境線距離列寧格勒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公裡時。

現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籤訂了,蘇聯雖然暫時避免了與德國的交鋒,但依然清楚距離產生美。所以蘇聯毫不猶豫,開始延伸自己的邊境線。

說幹就幹,蘇聯先後向東歐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羅馬尼亞以及芬蘭都提出了或多或少的領土要求。

波羅的海三國迫於蘇聯強大的壓力,表示「自願」加入蘇維埃大家庭。

羅馬尼亞經過了一番香菇藍瘦之後,還是將北部的比薩拉比亞地區交給了蘇聯。


圖為蘇聯的擴張,波羅的海三國在被佔領後,「自願」加入了蘇聯

得意洋洋的蘇聯人來到了芬蘭,要求芬蘭交出蘇芬邊界的部分領土。

芬蘭說:我不。

蘇聯認為自己伏特加喝多了,一定是聽錯了,於是又再問了一遍。

芬蘭說:就不。

蘇聯意識到這個小國家很有想法,不如跟我學做菜吧,啊不,不如讓我大紅軍來教你做人吧!

 

白色芬蘭紅色血

蘇芬戰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的。1939年11月,剛剛入侵了波蘭不久的蘇聯,轉向了北方的小鄰居。

史達林認為芬蘭這是在自尋死路,戰爭會在幾天內結束。蘇軍上下也是一片不屑,認為簡直是一次大炮打蚊子的行動,很多軍官將禮服和紅旗都準備好,等著在赫爾辛基舉行閱兵式時招搖過市。

戰爭是以蘇聯空軍的大規模轟炸開始的。大概是看到了德國閃擊波蘭的方式別具一格,蘇聯進行了拙劣的模仿。但是蘇聯轟炸的,大部分是芬蘭的平民區。大量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在戰爭開始的頭一天就葬身火海。


圖為芬蘭平民在躲避轟炸,右邊那個是大師兄麼?

隨後,蘇聯按照預定方案,開始向芬蘭境內推進,重點進攻芬蘭南部的曼納海姆防線。


圖為蘇芬戰爭時蘇軍的進攻路線,蘇聯:俺們就是人多,咋地吧!

曼納海姆防線,以芬蘭軍總司令命名,是一條沿著蘇芬邊界綿延一百多公裡的防線。蘇聯以坦克和步兵的集團衝鋒,向這條防線發動了進攻。

摧毀它,就等於摧毀了芬蘭人的自信心和尊嚴。

圖為芬蘭的戰爭宣傳畫,恆源祥,羊羊羊!(滾犢子)

大雪紛飛,並不能阻擋蘇軍的高昂鬥志。

但是地雷可以。

蘇聯人並沒有想到,厚重的積雪之下,是芬蘭人連夜埋下的數千地雷。坦克、士兵,在雪花的伴舞下,自由飛翔。倖存下來的蘇軍衝過雷區,卻要在齊腰深的積雪中面對芬蘭人四面八方的問候。這些問候有機槍、手榴彈,以及被稱作「莫洛託夫雞尾酒」的燃燒瓶。相當多的蘇聯士兵完全沒有發現芬蘭人在哪裡,已經前去向列寧同志報到了。

圖為芬蘭軍的防線,芬蘭士兵:你看不到我,看不到我~

蘇軍初步的進攻慘敗而歸。因為芬蘭人已經習慣了在零下30度的酷寒中,穿著白色迷彩,踩著滑雪板,在熟悉的山水間旋轉跳躍閉著眼了。而蘇軍不僅沒有認真了解芬蘭的地形,甚至連軍裝都還是鮮豔時尚的棕色。


圖為蘇芬戰爭中的蘇軍,右邊那個小哥提著便當(並不是)

芬蘭人清楚自己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但是輸,也可以有很多方式。芬蘭人選擇了其中最狠毒的方式來對待侵略者——在戰敗前,讓蘇聯人把血流盡。

於是從1939年12月,到1940年2月間,芬蘭軍隊開始了他們的懲罰行動。

考慮到人數上的差距,芬蘭軍往往是以小股部隊在夜間對蘇軍展開反擊。這些小分隊踏著滑雪板,悄無聲息的在山林間穿行。為了取暖,蘇軍燃起了火堆,等於在夜間大聲告訴芬蘭人:對面的朋友你們好嗎?所以對芬蘭人而言,在晚上找到野生的蘇軍並不是難事。


圖為芬蘭滑雪部隊,我的滑板靴,時尚時尚最時尚

除了小部隊的突襲,芬蘭還派出了比小分隊更小的個體——狙擊手。

大雪覆蓋下的森林和山地,是狙擊手做夢都能笑醒的娛樂場。西蒙·海耶就是那個笑得最久的人。


圖為西蒙·海耶,這不是本山大叔的帽子麼!(重點錯)

這個獵人出生的狙擊手,成了1940年冬天裡蘇軍最大的噩夢。短短三個多月裡,西蒙用他那把老舊的步槍幹掉了超過500名蘇軍官兵。篝火旁、小路上、樹林邊、營地內,處處都有可能成為西蒙的獵場。蘇軍第一次感覺到,在芬蘭,找個安全的角落,做個安靜的美男子,真的好難。


圖為蘇芬戰場的蘇軍,歡迎來到花樣作死大賽,

這位選手正在表演狙擊手面前舞紅旗(並不是)

芬蘭以最強勢的姿態,表達了自己的決心。但是蘇聯最終還是要搶奪屬於它的勝利。

 

榮譽屬於芬蘭,勝利丟給蘇聯

1940年3月開始,蘇軍以鐵木辛哥為司令,集結了近百萬蘇軍和數千輛坦克,再次對曼納海姆防線發動了進攻。


圖為鐵木辛哥,一休哥的俄國兄弟(並不是)

這時的芬蘭軍隊已經彈盡糧絕。蘇聯終於展現出強大的人力資源優勢,憑藉紅軍如潮水般的衝鋒,攻佔了曼納海姆防線,迫使芬蘭求和。戰爭以芬蘭的戰敗而告終。


圖為蘇軍的進攻,兄弟,你醒醒啊,把黨費交了再說啊!

儘管籤訂了不平等條約,喪失了部分領土,芬蘭卻以自己的行動,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掌聲。用邱吉爾的話來說,芬蘭已經為捍衛自由「做了能做的一切。」先後有4萬多芬蘭士兵埋骨於祖國的白雪黑山之間。截止戰爭結束時,芬蘭軍隊的彈藥已經全部告罄。蘇聯用事實證明,自己的士兵確實比芬蘭的子彈多。


圖為蘇軍的裝甲車隊,白色的車,萬一掉進雪裡,會不會找不到了?

(廢話)

作為侵略者的蘇聯,雖然如願以償的拓展了北部的邊境線,但卻幾乎淪為國際社會的笑柄。棕色軍裝在雪地中的作死表現、高唱軍歌然後被打得哭爹喊娘、面對西蒙·海耶時的懵逼,都成為茶餘飯後的熱點話題。高達60萬的傷亡,讓蘇聯總參謀部顏面掃地。


圖為被殲滅的蘇軍裝甲部隊,這是下了「向右看」的口令麼?

蘇芬戰爭看似結束了。但是芬蘭人決心收復故土的熊熊怒火,卻將這個熱愛和平的國家,推向了德國的懷抱。

與其點讚,不如關注

悅讀歷史,我們在路上

相關焦點

  • 蘇芬戰爭中的狙擊之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蘇芬戰爭中的狙擊之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作者:轅固小生戰爭之中總是會湧現出很多英雄,配合他們的事跡,流傳萬世。蘇芬戰爭中令紅軍聞風喪膽的狙擊手西蒙海耶,就在這場偉大的戰爭中創造了不朽的功勳。11月28日,蘇聯宣布芬軍在邊境挑釁,決定單方面廢除1932年締結的《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次日中斷了兩國外交關係。於是在二戰正式打響之前,同時也是日本開始大規模對中國進行侵略的第三年即1939年11月30日,蘇聯向著只有400多萬人口的小國芬蘭發動突然襲擊。這就是芬蘭與蘇聯於1939年至1940年間所進行的冬季戰爭,亦可稱之為芬蘭版的衛國戰爭。
  • 蘇芬戰爭,為何說是百年恩怨的了斷?誰是勝利者?
    我們今天要說的蘇芬戰爭就是這樣一個事件。應該說這場戰爭在20世紀,並不算一場特別重要的戰爭。但是因為它涉及許多複雜的歷史背景,從不同的視角來看,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再加上它牽扯到本身話題性就很強的蘇聯,所以也成為了一個相對熱門的小眾話題,今天桃花石雜談也來和大家一起談一談蘇芬戰爭的前前後後。
  • 當年的蘇芬戰爭,蘇聯為什麼不一舉吞併芬蘭?蘇聯還是明智
    1939年,當時的蘇聯在與德國瓜分完波蘭之後,便將矛頭對準了北歐小國芬蘭,並在隨後發動了蘇芬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蘇聯可謂是傷亡慘重,雖然說獲得了一部分的利益,但最後還是落得個聲名狼藉的下場。當時的蘇聯為什麼不選擇,直接一舉吞併芬蘭呢?
  • 二戰時期的蘇聯軍服:在蘇芬戰爭中吃虧,在蘇德戰爭中沾光
    ,逐漸被避彈外形流暢的 SSH-40 式頭盔取代 一場結局失敗的榮譽之戰 蘇芬戰爭是第一次在極寒地區展開集團化作戰的現代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升級前的序篇,軍服裝具和後勤保障也第一次成為影響戰爭進程的重要因素。
  • 二戰早期的蘇芬戰爭,究竟有著哪些料
    二戰早期發生的蘇芬戰爭,直至今日都引發著不少人的關注。確實,這場戰爭以蘇聯主動進攻芬蘭為開端,而又以蘇聯佔據芬蘭大片土地為終結,這個同二戰結束後蘇聯戰勝國的身份還是有些格格不入。畢竟按說,侵略者是德意日,包括美蘇在內的同盟國其實都是抵抗侵略者。
  • 蘇芬戰爭:芬軍演繹以弱敵強的經典戰例(圖)
    蘇芬戰爭是二戰爆發初期,蘇聯以要求與芬蘭締結互助條約並交換部分領土遭拒為由,對芬蘭發動的一場戰爭。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起至1940年3月12日止,歷時100餘天。芬蘭政府沒有拒絕,但作為交換條件,也要求蘇軍從邊界線另一側後撤同樣的距離,但該條件根本不能被蘇聯接受,幾小時後,蘇聯廢除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11月29日夜,蘇聯召回駐芬蘭的代表,蘇芬戰爭一觸即發。作戰經過蘇芬戰爭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 蘇芬戰爭的爆發到底是誰的過錯?只因兩國在一連串事件中矛盾激化
    如果說起蘇芬戰爭的爆發,很多人會把責任一股腦的扔到蘇聯的頭上,認為是蘇聯無信無義而入侵了芬蘭。通常來說,這也是西方史學界多年的結論,將責任歸結於蘇聯。但是事情的爆發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民族主義十分強烈的芬蘭未嘗也不是對戰爭的爆發毫無責任。今天我們則回顧那段歷史,在對歷史抽絲剝繭式的分析後,看看蘇芬兩國之間到底是如何爆發戰爭的。
  • 聖誕觀影指南:《遺落戰境》
    但,大家看看《遺落戰境》中弗裡曼大叔的造型,是不是看起來不像好人?大家可以去影片中尋找答案),而阿湯哥扮演的主人公傑克就是地球上僅存的人類之一。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我是傳奇》?然而《遺落戰境》中乾淨簡約的畫風絕對會讓你打消這個念頭。灰白的色調,明亮的光線,是導演科金斯基讓人一眼就能辨識出的畫面風格。他本人也說,「從《異形》開始,許多科幻片都喜歡走暗黑的風格,但我想把科幻片重新帶回到明亮的色調當中來。」
  • 電影:遺落戰境OBLIVION
    ,又多了一層文藝氣;而這個片子,和一般的科幻片的確不一樣,用看似乾淨簡單的畫面,所塑造了戰後末世的冰冷氣息,那種空礦蕭條清冷感,隨著廣角取景和拉伸,展現在眼前的時候,特別在IMAX的屏幕上觀看的時候,震感到讓人心悸!
  • [動作片] [遺落戰境][HDRip-MKV/3.44GB][英語中字] 電影 歐美 動作
    【對白語言】英語【字幕語言】韓文硬字幕【內容簡介】  在末日後滿目瘡痍的未來地球上,一段不斷湧現的昨日記憶帶領正為人類生存奮戰的主人翁,踏上一段救贖與發現之旅。  由於他的故事發生在本世紀末期,科金斯基深知他需要頂尖的設計團隊來打造絕對的未來感,但又要讓人相信這是離現在60年後的世界。他找來《創:戰紀》的重要成員來打造他所要的末日後世界。哈德森知道導演一定能夠完成這項巨大的挑戰,回憶道:「喬是說故事高手,這部片子之所以讓我感興趣進而加入就是它的故事。他的故事一路帶著讓觀眾,一下子讓你以為已經看出端倪,但下一刻又覺得不太對勁。
  • 第265期 [電影] 3.20G[遺落戰境]Oblivion.2013.BluRay.1080p
    時值2077年,經過數十年與外星人的爭戰,這些入侵者仍不放棄奪掠地球的剩餘資源。身為收集地球重要資源之龐大計畫的一員,傑克·哈伯(湯姆·克魯斯飾)擔任駐紮在人類已全面撤守的地球上的維安維修技師,他的任務也即將結束。  再過兩個期,他將離開這被戰爭摧殘的家鄉,前往遙遠的行星與已移居該處的倖存者會合。
  • Netflix版的《雪國列車》,人類最後的生存之道?
    因為氣候和戰爭的原因,世界變成一片冰凍的荒蕪之地。倖存的人類居住在一輛巨型列車之上。這輛長達1001節車廂的列車,永無止境地圍繞地球轉圈。列車內分為各個不同的等級。為什麼靠前車廂的人每天錦衣玉食?我太清楚了。因為我們下層車廂的人每天都活在奇冷無比的車廂中。在列車上我們可能比行走在雪地要好一點吧。多冷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我們唯一的任務就是活下去。上層人:這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餐廳,有教室,有酒吧,有圖書館。上層人們在闊大的空間恣意享受狂歡,或者享受寧靜,安心休息。
  • 《遺落戰境》:在我出生之前,我是誰?
    願意花時間看第二遍《遺落戰境》,不是因為湯姆克魯斯長得帥,而是看完後,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無法言喻的衝擊感。
  • 談一部被遺落的佳作——《遺落戰境》
    影片以硬科幻作為核心骨架,讓男主角在對自由,愛情,真相的探求過程中,不斷重新認識自己,也重新認識他所了解的世界,最終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對這個世界的救贖。除此之外,片中出現的兩個太空塔,49號和52號,除了編號不同,還完全有顏色區分。
  • 《遺落戰境》:一部因為譯名而被嚴重低估了的科幻電影
    電影名稱《Oblivion》為什麼要翻譯成《遺落戰境》,這完全是生造詞語好不好。既不能概括影片主題,也沒有對應的詞彙聯想表達意有所指。我特意找百度翻譯了一下,Oblivion的意思是"遺忘","淹沒","赦免"。影片的內容包含了這三個詞的中文內涵。阿湯哥被外星人洗腦抹去了記憶,遺忘。地球被輻射籠罩,淹沒。
  • 觀影《遺落戰境》:一部因為譯名而被嚴重低估了的科幻電影
    我特意找百度翻譯了一下,Oblivion的意思是"遺忘","淹沒","赦免"。影片的內容包含了這三個詞的中文內涵。阿湯哥被外星人洗腦抹去了記憶,遺忘。地球被輻射籠罩,淹沒。阿湯哥以複製人的身份重新回歸人類,赦免。具體應該翻譯成什麼名字好,我這水平不敢妄言。但是翻成"遺落戰境",除了覺得玄虛,真的覺得不好,不合適。
  • 二戰芬蘭俄羅斯戰爭電影,場面不輸好萊塢大片,真實感人
    該片講述了一隊芬蘭士兵在蘇芬戰爭中的故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稍微了解一點二戰史的人都知道蘇芬之間的戰爭。這部電影就是完整講述了蘇芬「繼續戰爭」的全過程,並且被三次翻拍成了電影。在1940年蘇芬冬季戰爭後,芬蘭失去了卡累利阿地區,其中包括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還割讓了巴倫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島,芬蘭灣中四個島嶼,部分薩拉區域,並將漢科半島租借給蘇聯作為海軍基地,租借期30年。對此,芬蘭始終耿耿於懷,在森林中訓練新兵等待時機收回領土。
  • 每周更新《雪國列車》【深度解說】神劇預訂~
    《雪國列車》系列解說視頻,每周更新一期,歡迎大家訂閱~【深度解說】《雪國列車》第三集: 搏擊之夜暗藏殺機!神劇提前預定!,早在1986年便獲得某漫節大獎,劇版第一集便採用了動漫畫手法介紹了雪國列車故事的背景:首先氣候變化了,戰爭讓世界變暖,最開始可能是一個物種的滅絕,到最後他變得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於是人類為了逆轉氣候變化,向大氣發射了某種生化飛彈,反而冰封了世界,企業家威爾福德預見了末日到來,他提前造好了方舟火車,有錢人躲進了這1001節車廂中,就像電影《2012》,而倖存的窮人,他們想要生存下去,現實照進,經過流血搏鬥
  • 專訪以「鬼片」聞名的導演彭順,這次拍了一部不一樣的主旋律電影《我的戰爭》
    以拍《見鬼》系列而聲名鵲起的香港導演彭順這次卻一改往日作風,首次執導戰爭片。9月15日,他將帶著最新作品《我的戰爭》正式與觀眾見面。
  • 經典系列影片之《雪國列車》一輛通往末日的列車
    當今年韓國著名導演秦俊昊通過影片《寄生蟲》拿下奧斯卡三項國際大獎時,眾多影迷都去搜索觀看這部亞洲第一部獲此殊榮的影片,小編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小編觀看完成以後,感覺這部影片比較諷刺現實特別真實,但是小編今天給大家安利的不是《寄生蟲》而是秦俊昊早期時候的一部經典電影那就是——《雪國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