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魯·帕奧克斯的朋友們都有手機,12歲的他因此一直央求爸媽給他買一個,但家長始終不為所動。現在,連法律也站在父母這邊。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從今年9月3日開學起,全法國的學校將全面禁止3至15歲的學生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或是可聯網手錶等可以上網的電子產品。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報導稱,新法律不要求學生把手機留在家中,但在進入校門後,學生們必須把手機關機,放在書包裡、儲物櫃中,或是放在專門的保管處。對於不遵守規定者,法律允許學校沒收其手機直至當天放學,然後交給家長。
多年來,法國很多學校的校規中有在校園裡禁止使用手機的條款。現在,校規有了法律依據,老師可以更加理直氣壯地要求學生遵守校規。該規定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競選宣言之一,於今年7月成為法律。RFI稱,這是迄今為止針對孩子手機上癮問題的最嚴厲措施之一。
《華爾街日報》稱,帕魯的母親薇拉莉就是因為這層顧慮才遲遲不讓兒子有手機。「孩子的心智還沒成熟到可以用手機,有些成年人也不行。」
據RFI報導,此次新法實施活動的口號是「學校是讓你學習的地方,而不是讓你玩手機的地方」。法國教育部確信,手機「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妨礙他們集中精力,破壞學習氛圍」。已有研究報告證明,禁用手機確實可以提升學業成績。據法新社報導,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在研究了91所英國學校的16歲學生後發現,有手機禁令的學生考試成績比未受禁令影響的學生高,提升的分數相當於每周多上一小時課的效果。
法國教育部長讓-米歇爾·布蘭克此前表示:「技術開放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接受其帶來的全部影響。」她把校園手機禁令譽為「21世紀的法律」,認為它將改善法國1200萬學生的紀律。布蘭克表示:「我們並非在排斥科技的進步,而是希望不要被科技牽著鼻子走,確保人類是科技產品的主宰者,而這一切都要從教育做起。」
面對青少年的手機上癮問題,法國輿論在激烈探討,世界各國均高度重視。根據美國市場調查機構eMarketer的統計,2017年美國12至17歲年齡段青少年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高達79%,較3年前增長近20個百分點。法國的數據更高:2014年法國同一年齡段的青少年中僅59%擁有智慧型手機,2017年這一數字攀升至86%。
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此前已出臺對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的禁令,但不如法國全面,成效也未如預期。紐約市早在1988年就禁止公立學校學生在校使用手機,2006年進一步收嚴規定,加大了沒收學生移動電子設備的力度。但由於規定很難真正落實,加上學生和家長反彈強烈,因此2015年新年伊始,紐約市長白思豪就撤銷了相關規定。
如今,美國人為法國同行叫好。參與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相關研究的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經濟學教師路易斯-菲利普·貝蘭德對法新社表示:「法國實施的校園手機禁令一定會對學生有幫助。根據我們的研究,單靠老師執行禁令根本不可能,像法國那樣全面嚴禁在校內使用手機,才是合理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