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一個孩子,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最難的事,莫過於輔導孩子作業。有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輔導個作業,一不小心,就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因此,有人說:輔導孩子作業,是檢驗親情的試金石!
據調查,
在中國約四點五二億戶家庭中,擁有超過一億的在校生,超過七成的家長,每天輔導孩子作業時間超兩小時,媽媽是輔導孩子的主力軍。全國有八成的媽媽,在每天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都十分暴躁。
八成的母親輔導孩子作業,都十分暴躁。也就是說:無論你是雷厲風行的「女強人",還是時尚的「辣媽」,或者是溫柔的「全職媽媽」,面對孩子的作業,你都可能變成咆哮的「母老虎「。
因此,輔導孩子作業,對於母親來說,任你是什麼高階段位,都可能被孩子的表現逼得崩潰。
01輔導孩子作業,太難了。
一位母親輔導孩子數學,母親教孩子「個位向十位借一。」
孩子認真地看著母親,問:要是十位不肯借呢?
什麼?母親聽呆了,接著氣急敗壞地說:十位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
不得不說,孩子的腦迴路太清奇,這是要把老母親氣死的節奏啊!
母親讓孩子拼寫詞語:公牛,孩子寫得是:工牛,母親問為什麼這樣寫?孩子理直氣壯地說:公牛,就是「工作的牛」啊。
孩子,你這解釋,讓母親無力反駁啊!
倒數是什麼?
倒數就是倒著寫,老母親被氣得無語了。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就"陪寫作業"這事採訪了1980名家長。
在「陪孩子寫作業是否頭疼」這個問題上:
84.0%的家長表示頭疼,(其中24.4%表示非常頭疼),
在被問及頭疼的原因:
排名最高的是孩子磨蹭;然後是孩子馬虎和老犯低級錯誤;還有一部分是煩孩子老教不會。
輔導孩子作業,對於孩子的表現,父母不但頭疼更心塞,有的甚至被逼得跳河。
劉女士在輔導孩子作業時,與孩子發生了衝突,一氣之下,劉女士就跳河輕生,
在消防人員解救她時,她一度拒絕救援,她哭泣著說:我太累了。
陪孩子寫作業,父母太難了,分分鐘都被逼得要崩潰。但鬧到要輕生的地步,不得不說是既心酸又無奈了。
02父母輔導孩子時的的情緒化,給孩子帶來傷害。
輔導孩子作業,已經成了大多數父母的最大的難事。但其實孩子的內心也是恐懼和緊張的,父母在輔導作業的不好的態度和情緒,對孩子來說,簡直是「噩夢」。
網上有一個熱門視頻,當被問到「用一個詞形容爸媽輔導作業時的態度」的問題時,「00後」的孩子們回答:「狠」、「兇狠」。
被問到「爸媽輔導作業時最常說什麼話?」
有的孩子回答這個問題:父母常說的「你動點腦筋行不行?怎麼這麼笨?,你是要氣死我嗎?」
「這麼簡單都不會,笨死了。」
還有的孩子說「最狠的話是沒有話,就是打,父母一巴掌直接打過去。」
其實,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父母的態度和情緒化,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你越說他、吼他,他越不會。
人的大腦有個前額葉。前額葉堪比大腦的「司令部」,掌管著記憶、思考、分析、注意力等等功能。
然而,當它處於極大的壓力下時,就容易出現短暫的短路,導致腦子裡一片空白。
這就像我們小時候上課,突然被老師點名提問,當站起來,感覺腦子一片空白,明明知道答案,卻說不出來。
所以,當父母暴跳如雷地輔導孩子寫作業時,他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父母的怒氣上。至於父母讓他做什麼,他們就無法集中注意力去考慮。
而且,父母暴怒的情緒,讓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的注意力會轉移到與父母的對抗上,形成惡性循環。孩子在學習上越來越沒興趣,甚至會陷入自卑、自我否定和懷疑中。
著名教育專家王人平說過:
「大多數家長是缺乏給孩子輔導作業的專業知識、教學方法和技能的;親子關係又讓父母習慣居高臨下、情緒化,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和耐心。」
03父母如何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做到心平氣和呢?
一、察覺到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的作業,讓自己到生氣、憤怒時,離開孩子一會兒,出去透個氣,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或做個深呼吸,或轉移一下注意力。
二、不必苛責自己,適當地發洩一下。
當很多母親在孩子面前沒有控制住脾氣,衝孩子發了脾氣,事後心裡很自責,讓自己感到不安。其實,有時候,脾氣上來了,如果強行控制,不但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好,而且,壓制久了,爆發起來危害更大,因此,可以適當地發洩一下情緒,但事後覺得傷害到孩子,要對孩子講清楚自己為什麼會發脾氣。
三、作為父母,允許孩子犯錯。
作為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的成長就是個試錯的過程,孩子犯錯是正常的,所以,當有了這個心態,孩子的犯錯,就不必大動肝火了。
兒童心理作家黃杏貞說過: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情緒智慧。
因此,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父母放下焦慮,多看到孩子的努力,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讓寫作業,成為孩子願意去做,並且樂意去做的一件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