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6名家長起訴一家演藝經紀公司,要求其退回所有「演出培訓」費用,揭出砸錢造「童星」的內幕:一次面試花費數千元,往返某外省市電視臺排練請假一個月,參加一次演出耗資數萬元……
據6月14日中國經濟網
近年來,隨著市面上各類綜藝娛樂節目的熱播,尤其是網絡平臺為吸引眼球、增加流量,將目光瞄向未成年人,越來越多的小演員、小主持人進入觀眾視野,與之相伴的,催生了魚龍混雜的「童星經紀公司」。
據報導,在「童星貼吧」之類的論壇上,每天都有十三四歲的青少年上傳自己「未P圖」的照片和視頻,還附有年齡、身高、體重、愛好等「求關注」,有的連姓名、住址等都公之於眾。
一方面,青少年的思想比較活躍,富於夢想,有的心懷明星夢,渴望走上演出行業,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當下的網紅經濟,讓人覺得成功比較容易,似乎拍一次視頻,露一次臉,就有可能在網上走紅,也蠱惑著一些孩子投身其中;
還有家長望子成龍成鳳的願望迫切,捨得花錢培優,以為這是投資教育……
種種因素疊加,讓各種「童星培訓」大行其道。
據報導,湖南長沙的顏女士在女兒讀幼兒園時,遇到了某童星培訓公司的宣傳人員,先後支付了6.5萬元的相關費用,另一家長更是花費超過10萬元,從未見孩子參拍的電影播出。
類似花錢打水漂的還大有其人,法學專家為此建議家長們「認清現實」。
無論是花錢造童星,還是上其他的天價培訓班,都是家長在按自己的願望在為孩子安排人生,未必是孩子的真正興趣。
即便是要圓明星夢,也是個漫長的過程,要靠個人的知識、才華、能力的長期磨鍊,不是花錢就能速成的。
不是說不能追求成星成名,但想要成功,並沒有捷徑可走,在任何行業都要靠堅持不懈地充電,才能保證續航裡程的不斷延長。
在讀書的年紀,還須好好讀書,在性格塑造、興趣開發的年紀,也不妨讓孩子順其天性,而不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任何教育焦慮下的拔苗助長,都可能會適得其反。
究竟有多少「童星」是真的享受他們的「童星」生活?
從好萊塢到華語娛樂圈,一個又一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擺在眼前,但還是有很多家長們一門心思地往童星培訓的坑裡跳。真正把家長們推進坑的,是孩子的「美好未來」,還是星爸星媽虛榮的「光環」呢?
雖說成名要趁早,但是成名的代價並不是誰都能承受的,「未來星爸星媽」們,當你們決定為了成名而犧牲小朋友的童年時,還請先做好這個選擇題。
「童星培訓」套路
面試是幌子 培訓費萬元起步
「您家孩子這麼漂亮,像個小明星一樣,我們有節目錄製,還有一個名額,帶孩子去面試一下吧。」在朝陽大悅城門前,幾個年輕人看到父母帶著孩子便會上前搭訕。
孩子可以參加節目錄製,也可以讓孩子有機會走上明星路,並且參加節目等都是免費的。這樣與童星星探的偶遇,在許多大型商場附近時常上演。
禁不住「星探」的誇讚、明星夢、免費錄製的誘惑,一些家長留下電話並約好試鏡時間。
試鏡後,負責面試的老師則表示孩子有明星的潛質與天賦,參加其機構組織的培訓班,表演、模特等不同的培訓會讓孩子得到更加系統的訓練。
記者調查發現,「童星星探」都背靠著一家培訓機構,面試只是為了日後培訓的幌子。能否錄製節目仍有很多未知數,而錄製的節目多是自製短片。在合同籤訂中也有一些模糊設計,使得家長在維權中存在困難。
偶遇
誇讚孩子漂亮
免費錄製節目
周末的午後,朝陽大悅城門前幾個年輕人看到帶著孩子的家長,便湊到面前對孩子進行一番誇讚。
「小朋友長得好漂亮啊,我們正好是傳媒公司,需要這樣的小朋友去參加電視臺的節目錄製。」一名自稱是童星星探的年輕人湊到劉女士身邊,第一次碰到星探,又被一番誇讚後,劉女士挺興奮,留了聯繫方式,並加了對方微信。
同樣的劇情在藍色港灣也曾出現,叢女士在這裡也「偶遇」了童星星探。
「這孩子氣質真好,一看就能歌善舞,很有明星相。」一名「童星星探」蹲下身子,一邊說著話一邊把一個小玩具塞到叢女士5歲的女兒手中。開始自報家門,自稱為傳媒公司星探,發掘漂亮的孩子參加節目錄製,並且錄製是免費的。「您可以帶著孩子去試鏡,我覺著這孩子試鏡沒問題。」
叢女士在小區的媽媽群中談起遇到的星探,詢問是否要去試鏡。一下子引燃了媽媽群的談論熱情,許多家長在大型商場門前、玩具店門前遇到過類似的經歷。關鍵詞都極為相似,「星探」、「漂亮」、「小明星」、「電視臺節目」、「免費」。
一名家長表示,6歲的兒子也曾被「星探」瞄上,其自稱傳媒公司正在儲備小演員,有機會免費參加節目錄製,所剩的名額已經十分有限。「這孩子這麼有靈氣,完全可以去參加一下,也能讓孩子增加見識。」
禁不住「星探」的推薦,這名家長也留下了電話,並互加了微信。「反正是免費試鏡,錄節目也免費,那就約著去試試唄。這個『星探』說的也挺藝術的,試鏡成功與否都可以視為一種社會實踐,讓孩子多參與其中,還給看了官網上很多孩子參加節目錄製的視頻和照片。」
慫恿
老師登場動員
培訓一萬起步
留下電話後,「星探」便會給家長發去面試通知的簡訊,約好時間與地點。
「星探」在商場、遊樂園等地不斷地物色小朋友後,無一例外地被邀請去影視公司、傳媒公司試鏡。
叢女士的女兒對著一臺大攝像機,進行了一分鐘自我介紹後,又連唱帶跳地表演了一段節目。表演結束後,一名老師拿著一個記錄本來到了叢女士與女兒面前,跟她聊起孩子在表演中的優點和缺點。「這個孩子很可愛,形象也好,很有天賦和表演欲,也有一些基礎,但是並不系統。孩子還有些怯場,如果參加了培訓,性格就會有很大的改善,可以向演藝的方向發展了。」
老師拿出了公司培訓後的小演員表演的節目給叢女士觀看,邊看邊指出女兒與小演員的差距。
在這家位於國貿附近的影視公司宣傳牆上,到處貼著小演員們拍戲的照片。宣傳牆上還貼著培訓老師的照片與簡歷,幾乎都有著七八年的教學經驗,並且是專業院校的科班畢業生。
在介紹了這些信息後,老師開始說起了重頭戲。「有了天賦,也需要後天進行培訓包裝,有合適的節目就會讓小演員出鏡。」
這名老師列出的課程最少包括36個課時,包括曲藝培訓、肢體訓練、臺詞訓練等,費用最少為一萬三千元。
離開培訓機構,叢女士在與上課家長閒聊時發現,在這家機構中,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被「星探」在公共場所偶遇後帶到這裡的。
在叢女士看來,「星探」對所有的家長都說孩子具有潛質和天賦,而想錄製節目是需要參加培訓才能做到,但是什麼時候可以出鏡,卻語焉不詳。
一家在勁松附近的影視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孩子需要面試,面試通過後才能有培訓出鏡的機會。「不能通過面試,連培訓的機會都沒有。」
調查中,一家童星網的工作人員則開出了十幾萬元的費用,這包括培訓、包裝以及宣傳。
套路
面試是個幌子
自製短劇交差
一家在常營附近的傳媒公司在招聘「童星招募童星籤約」的職位。
記者以應聘者身份與其取得了聯繫,在經過兩次身份信息確認後,一名經理向記者介紹工作性質。
這名經理表示,工作的性質主要是開發童星市場,向家長主動推薦公司業務,招募童星。在大型商場、遊樂場外發現孩子,讓他們參加面試,最終的目的是讓他們能參加公司的培訓。
「你的工作就是銷售,領到公司最終籤約了,就可以拿到提成,做得好的一個月可以拿到一萬元左右。」
當記者詢問如何選擇目標人群時,這名經理介紹著經驗,對於目標人員的選擇很重要,首先要發現那些穿著漂亮的孩子,並對孩子進行誇讚,這樣父母就很開心。「還要強調正規的影視公司,與很多衛視合作,有很多機會去免費錄製節目。穿著好的孩子,家裡應該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願意為孩子在這方面投入。」
對多家打造童星的傳媒公司調查後發現,在其宣傳中都會聲稱為「某衛視的演播廳」、「與某節目共同招募小演員」等信息。
在一些傳媒公司的網站中,有自製劇的展示,六七歲的兒童戴著假髮扮演老年人,三四分鐘的錄製中,三名小演員扮演著不同角色,完成了短劇的拍攝。
一名影視業內人士表示,聲稱與電視臺合作會更加吸引家長的眼球,但是最終能否出鏡則很難說,或者聲稱是主要演員,但是參與錄製時只有一兩個鏡頭而已。
一些公司自己會弄一些自製短劇進行拍攝,掛在官網上就算是讓孩子參與節目錄製了。面試其實是個幌子,讓家長覺得孩子通過層層選拔勝出後的不易,進而願意為孩子表現出的天賦投入。
「承諾與現實基本上兩碼事,弄到公司來,交了錢後家長說了就不算了,這也是一些童星培訓機構慣用的套路。從免費試鏡,到最終的培訓、演出形成了童星包裝的產業鏈。」
提醒
合同設計模糊
家長維權困難
輸入「童星、培訓」關鍵詞,童星網、童星緣、童星站等打造童星的網站就會出現。
在一家公司網站中,「童星推薦」在顯著位置,羅列著該公司小演員參與的電視節目、電視劇等拍攝的照片。並稱該公司以提高兒童演員的表演技能,全面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從中發現影視新星為目標。
在童星培訓機構的不斷出現後,相應的合同糾紛也不斷出現。
北京京禧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洋表示,打造童星抓住了家長心中「明星夢」的心理,一些公司在合同設計之初就留下了對自身有利的模糊地方和空間,使得他們在操作中彈性空間很大。
當家長在發現口頭承諾與現實不符,打算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時,卻發現在合同中規定得十分模糊,使得家長維權困難。而商家則利用這樣的空間獲得利潤,造成孩子與家長精神與財產上的損害。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在青少年的培養中,家長不能採取過於功利的方式進行,仍需遵循孩子成長的正常路徑。
童星培訓反映出一些家長不理智的心態,也反映出社會整體的氛圍對一些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
希望孩子可以通過某種捷徑獲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很多機構的承諾與實際不相吻合。
許多打著製造童星為名的培訓,實際上背後的初衷就是利用家長的心理而達到收費賺錢的目的。
在一家培訓機構中,網站中的海報上輪番播放著十幾個孩子朝氣蓬勃的笑臉,照片下面不斷閃爍著「下一個童星就是你」的字樣。點擊進入後,便是招募信息,小學員可參與劇場的演出、運營、宣傳等豐富的社會實踐,為優秀學員提供走向國際舞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