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對保持健康的頸椎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工具。「高枕無憂」可能是現代人最為質疑一個成語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高枕睡眠後常出現頸項僵直、頭暈、頭昏、乏力、越睡越累的現象。有鑑於此,有的人甚至開始不用枕頭了。但是這樣就會保證頸椎無恙了嗎?
高枕或低枕,這還真是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應該明確枕頭是作什麼用的。
枕頭的作用
一個理想的枕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夠使勞累一天的人們在睡眠之中,使疲勞的頸部肌肉、韌帶得到充分的休息。
如果我們把枕頭墊得高高的睡眠,這不符合頸椎的生理彎曲,由於受力關係的改變,高枕使頸椎過於前曲,頸部軟組織過度緊張、疲勞,易發生落枕。久而久之還會造成頸部的椎體產生病變,如生理彎曲變直、反張或成角畸形等。
這樣頸椎就失去了正常的生理曲度,造成失穩狀態,頸椎骨與關節、韌帶等就可能發生退行性改變。臨床上可出現頸、肩、背和胳膊疼痛無力及手指麻木等,頸椎病變嚴重還可導致大小便障礙和全身癱瘓。
一個理想的枕頭有3個關鍵
01枕頭的外形
橫截面要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或稱啞鈴型為佳,而側面看,應該是一個貼合頸椎生理曲度的弧形。枕頭中間凹陷的部位高度為自己的拳頭立起來那麼高,兩側突起的部位相當於自己一側肩膀的寬度。
這樣,人在平臥位的時候,頭枕在凹陷處,可以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能夠使頸項周圍肌肉韌帶及頸椎小關節處於最佳的松馳狀態,使之能夠消除疲勞,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調整,兩側的凸起還可對頭頸部起到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在側臥的時候,頭枕在一側的凸起部位,頸椎仍然能夠保持正直。
02枕頭的填充物
枕芯的填充物,也是影響枕頭舒適度的一個重要因素。過硬的枕頭受力不會變形,因此舒適性差。而過於鬆軟的枕頭,在睡眠過程中,枕形不易固定,不能對頭頸部形成有效支託,達不到保持頸椎生理曲度的要求。
理想的填充物,比如蕎麥皮或者木棉,由於其輕而鬆散,容易塑型,可以依據個人頭顱大小及頸部長短而決定枕形及高度。蕎麥枕可算是最傳統的枕頭。它的優點是枕芯軟硬適中,彈性適度,通風透氣,適合各種人群和年齡使用。
市場上的蕎麥枕頭雖然不少,但實際上蕎麥殼枕質量差別很大,大部分蕎麥枕頭實際上用的是蕎麥皮填充,而不是蕎麥殼,這樣雖然經濟,但透氣性就差很多,好的蕎麥殼乾淨衛生,不容易碎且透氣性好,具有防潮透氣、冬暖夏涼的特徵,適合於一年四季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製作枕頭的時候,蕎麥殼要儘量填充的滿一些,防止使用時間較長後過於鬆散,以致枕頭高度降低。
03枕頭放置的位置
枕頭放置的位置也有講究,適合頸椎曲度的枕形,應該沿頸椎曲度到頭後枕部形成高隆的曲度,這樣才能夠保持和適應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如果將頭後枕部枕在枕頭的最高處,頸椎懸空,頸椎形成過度屈曲,頸周肌肉、韌帶關節束處於緊張狀態,椎動脈的通路受阻,出現睡醒後頸項僵直,頭昏乏力的現象。
而枕頭墊的過於靠下,頭部空在枕頭外,呈下頜上揚、頸部後伸的姿勢,也不是一個舒適的體位。正確的位置應該是,枕頭弧度的最高點正對脖子正後方,而和後枕部相接觸的部位就應該低一些,軟一些,起到輔助作用,使得頭部和肩部都得到枕頭的支撐,枕頭的最佳長度則是超過自己肩寬10-15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