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霽琛
編輯/重案組之虎曹達華
2010年,內地電影年度總票房首次突破百億。
九年之後,吳京、沈騰、黃渤這三位演員作為主演的個人總票房已經突破了百億。,
天空中鈔票在飛舞,有人看得到有人看不到,有人抓得住有人抓不住。
毫無疑問,這三位演員以及選擇與他們合作的投資人們都心明眼亮且眼疾手快。
他們抓住了鈔票。
作為演員,想要抓住鈔票,先得贏得觀眾的心。
要想贏得觀眾的心,得有真本事。
三位百億影星,各有各的特點,放在一起看,能找出太多不同。
但相同點是,他們都不是流量明星,都沒有龐大的粉絲群體,都沒有營銷什麼人設,也都不算年輕了。
他們是明星,但他們首先是電影人,是演員。
而且是頂級演員。
「百億影星」是個很「危險」的稱號,高處不勝寒的道理,我們都懂。
但這三位的硬實力,足夠讓他們不那麼恐慌。
帥才吳京
距離《戰狼2 》上映的日子,才過去了580天。
不到兩年的時間,吳京的快速崛起讓很多觀眾都始料未及。
把時間倒回到四五年前,提到吳京,我們腦海中浮現出的大概是這些詞語:
打星、功夫、童年回憶。
他演過很多動作片,但在第一部《戰狼》上映之前,甚至很少有人稱他是「動作巨星」。
畢竟,中國不缺「動作巨星」,吳京再怎麼能打,論資排輩,也得排到成龍和李連杰後頭。
吳京懂得求變。
15年,吳京自導自演的軍事戰爭動作片《戰狼》收穫5.25億票房,取得了成功。
有人說吳京運氣好,拍一部電影,竟然就補上了一大片市場的空白處。
很多人不知道,吳京早在08年就做過導演,拍過一部叫《狼牙》的動作片,最終只拿到了幾百萬的票房。
拍攝《戰狼》,用了吳京七年時間。
他試過錯,也用心琢磨過。
他知道自己想要取得真正巨大的成功,走不了成龍和李連杰的老路。
吳京選擇自己開一條路。
他目光如炬地發現了軍事類型片背後的可能性,並且付出了全力一搏。
《戰狼》之後,就是《戰狼2》。
巨大的成就和漫天的質疑同時到來,吳京一邊懟人,一邊做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戰狼2》的確不夠完美,但它意義非凡。
56億票房的背後,是對中國電影工業的一次試煉。
很快,吳京的「幸運」再次到來,《流浪地球》上映。
這部今年春節檔的爆款電影,主演是吳京,投資人裡也包括吳京,一時間,又讓吳京處在了焦點。
這一次,謾罵和嘲諷變少了,讚譽多了。
他自己單打獨鬥,能製造奇蹟,幫扶後輩,也能完成一段佳話。
在三位百億影星中,吳京的演技中規中矩,不算極佳。
但他是最特別的一個。
助力開創了兩個國產片新類型的吳京,是真正的「帥才」。
一個吳京的崛起,連帶的可能是千萬個吳京的出現,某種程度上看,他可以說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助推器之一。
和他做著相似事情的人還有一個,叫做徐崢。
也希望徐崢能早日加入「百億俱樂部」吧。
將才黃渤
在三位百億影星中,黃渤作品最多,作為一線演員活躍在影視圈的時間也最長。
論獎項,他是金馬影帝,也是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帝。
論觀眾緣,在太多觀眾心裡,黃渤這個名字,就是電影品質的保證。
這是一部部好電影積累出來的信任。
他塑造的角色,總是能打動到觀眾。
你看寧浩「瘋狂三部曲」的後兩部和《心花路放》,黃渤演了三個「耿浩」,都是小人物,都被逼到了絕境,都在努力和命運做著抗爭。但三個「耿浩」雖然相似,又有諸多不同。
《瘋狂的賽車》裡,耿浩的關鍵詞是「不服」,他曾經是個賽車手,卻因為意外離開賽場,變成了運海鮮的司機,他不服,這種「不服」貫穿全片,黃渤在演的時候始終「憋著一口氣」,這讓影片最後釋放的時候一切都變得格外舒爽。
《心花路放》中,耿浩的關鍵詞是「不甘」,「不甘」和「不服」不同,「不服」是「我相信我能贏」,「不甘」是「我不敢相信我會輸」,在這部電影裡,黃渤將角色的頹喪全都演了出來,沒有了狠勁,多出了睏倦。
在《瘋狂的外星人》中,耿浩這個角色更複雜了,他是個符號性的角色,背負著寧浩諷刺的重任,於是,黃渤的表演更加外放,更為誇張,但這在本就荒誕氣質強烈的電影中,顯得格外和諧。
黃渤把三個「耿浩」的差異全都演了出來,沒人會覺得這三個角色是同一個人,但人們都記得塑造這些角色的人是黃渤。
這就是黃渤的厲害之處。
他的演技足夠出色,他的辨識度也足夠明顯。
導演們一定喜歡黃渤這樣的演員。
他能扛得起票房,又不會喧賓奪主。
他的表演,永遠都能夠最大程度的為導演的風格服務。
在寧浩的電影中如此,在管虎的電影中也是如此。
去演周星馳的電影,演陳可辛的電影,也妥妥帖帖,即插即用。
他能演商業片,也能演文藝片。
能讓你笑,也能讓你哭。
所以,如果說吳京是「帥才」,黃渤則可以說是「將才」。
他也許沒有推動著整個行業在發展,但作為演員,他已經把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做到了極致。
一個演員,總是能把戲演好,能把角色塑造到觀眾心坎兒裡去,已經足夠。
去年,黃渤也嘗試做了導演,拍了《一齣好戲》,作為處女作,他完成得相當不錯。
或許導演黃渤在未來還可以登上更高的巔峰。
奇才沈騰
沈騰和吳京、黃渤比起來,顯得很不一樣。
他的業務範圍沒有那麼廣,標籤更簡單。
他是一個喜劇演員。
助力他成為百億影星的作品,全部都是喜劇電影。
喜劇電影好賺錢,但喜劇電影不好拍。
國產喜劇最容易「尷尬」。
編導有責任,演員也有問題。
演喜劇,很多演員都控制不了自己表演的力度。
比如鄧超,演《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這樣的電影,極為出色,細膩動人,一演喜劇,就糟糕透頂。
有人說,喜劇演員和演員不是同一種生物。
想演好喜劇,需要獨特的天賦。
沈騰無疑有這種天賦。
他是一個奇才。
在中國演員裡,很難找到比沈騰更容易讓觀眾笑的人。
大家都說,他是一個長在笑點上的男人。
看上去,這好像是玄學,但其實都有門道。
寧浩說沈騰特別有親和力,特別自然,所以適合演喜劇。
換句話說,沈騰演戲,沉得住氣,能保持在自己舒適的節奏上。
這靠的是與生俱來對喜劇的敏銳度,也和多年的舞臺劇訓練離不開關係。
好演技是磨出來的。在開心麻花十多年,沈騰演過太多角色,了解抖包袱的技巧,更知道如何與觀眾打交道。
很多人覺得,沈騰是一夜爆紅。
春晚上的郝建和大銀幕上的夏洛,似乎都是命運送給他的禮物。
命運哪有如此慷慨?
以沈騰的天賦和對表演的敬畏,沒有郝建,還會有懷建,沒有夏洛,也會出現冬洛。
我一直記得他在《歡樂喜劇人》上對卓別林的致敬,高級而不媚俗,幽默而具有力量。
沈騰是真正的好演員。
好演員當然配得上高票房。
對了,他還曾經是軍藝的校草,雖然真偽難證。
也許靠顏值,他也有機會成為流量巨星。
但如果那樣,就太可惜了。
一些思考
當三位演員正式進入「百億俱樂部」這件事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時,大家也發現了問題:
都是男性。
我不是女權主義者,我無意藉此機會譴責「男權社會」,我也不覺得「沒有女性百億影星」和女權有多大關係。
但我還是想為女演員們說幾句話。
我們現在的電影市場,留給女演員的空間真的太少了。
年輕女演員還有偶像片可以演,年紀大一些的呢?
四十歲以後的女演員,似乎就很難得到更多的好資源了。
在吳京黃渤們事業到達新巔峰的年紀,女演員們卻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這值得深思。
其實市場遠沒有我們想像得那樣「狹隘」。
很多人怕講述小人物真實故事的電影拿不到高票房,《我不是藥神》出現了。
很多人怕科幻片在中國沒有市場,《流浪地球》出現了。
當很多人怕讓女演員擔當商業類型片主演會撲街的時候,也許同樣是杞人憂天。
或許,女戰狼、女藥神、女飛行員,也同樣可以動人。
觀眾需要的其實是更多的選擇。
更多更好的選擇。
推 薦 閱 讀
期待你分享到朋友圈
加小編微信dypc5252,進電影爬蟲用戶交流群
獲取及時的電影資訊,獨到的觀點,線下活動信息
還有更多福利哦~
ಠᴗಠ
喜歡,就點一下「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