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相比3月份,上升了0.1%。
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就算疫情得以控制,由於疫情失業的人,仍然在增加。
據小編了解,2019年我國的失業率在5%-5.3%。2018年失業率在4.8%-5.1%之間。
所以,這次疫情真的是讓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成為無業游民~
就業乃民生之本,更是社會發展和國家穩定的基石。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城鎮調查失業率的知識吧~
1、什麼是城鎮調查失業率?
城鎮調查失業率,是一個反映城鎮失業人口,佔勞動力人口比率的國際通用指標。
國家統計局,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全國每月在城鄉抽取調查樣本12萬戶(住宅),覆蓋我國所有地級城市、近1800個縣(市、區、旗)。
近萬名調查員入戶調查,使用PAD現場錄入數據,網絡平臺直接報送。城鎮住戶數據匯總後,形成「城鎮調查失業率」。
也就是說,只要你住在城裡,就有可能成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的樣本。
2、怎樣分辨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
按照國際勞工組織推薦的統一標準,國家統計局採用國際通行做法定義:
就業人口:年滿16周歲,為取得報酬或經營利潤,在調查時點前一周內(通常是每個月的3-9日)從事了1小時及以上勞動的人員。
失業人口:年滿16周歲,在調查周內未從事任何未取得報酬或經營利潤的勞動,也沒有處在就業定義中的暫時未工作狀態,在3個月內採取了某種方式尋找工作,如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可以在2周內開始工作的人。
勞動力人口= 就業人口 + 失業人口
非勞動力人口:勞動力人口之外的16歲以上人口。
3、你是不是失業率裡的一份子呢?
勞動力市場是動態變化的,勞動力人口和非勞動力人口可以相互轉換。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一些就業人口失去工作,因疫情沒有找工作,就成為非勞動力人口;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這些非勞動力人口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尋找工作,找到工作後上班的就成為就
業人口,暫時找不到工作的就成為失業人口。
小編在疫情期間,也差點成為這6%裡的一份子,為國家失業率做貢獻。
但是,無論你現在有工作,還是沒有工作。經歷這麼多事之後,就會清楚,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