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節春節檔上映的《唐人街探案》第二部,之所以拍攝成本超過4億,很大程度是因為陳思誠選擇了和美國電影工會合作,陳思誠後來回憶起來也不免感嘆:「美國的人力成本比起中國實在太高了!」
其實陳思誠本可出於降低成本的考量,選擇不跟美國工會合作,但這樣就很難協調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找場地、群演乃至於封路。
由此,《唐人街探案2》也創造歷史,成為了第一個和美國工會全面合作的中國劇組。結果一跟工會合作,陳思誠才意識到美國的人力成本有多高了!幾乎幹什麼都要花比國內多幾倍的錢。
首先,光是沒有一句臺詞,只在那邊當人肉背景的群演,就要折合2000塊人民幣一個,要有臺詞的話,2000直接變20000!
其次,在美國沒有什麼996福報的說法,拍攝時間要嚴格按照工會規定,去掉前期溝通時間,實際拍攝時長一天不能超過6小時。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超時——不過按照工會規定,12分鐘以內罰1.5倍,超過12分鐘罰兩倍。雖然劇組有錢,但這樣的成本超支顯然也讓陳思誠難以承擔。
不過,雖然美國人要跟你討價還價,但是劇組的中國成員對於超時工作早已經習以為常。
為此,陳思誠跟劇組只能爭分奪秒,儘可能地提高拍攝效率,能一遍過絕不再拍第二遍,最終僅在47天之內就完成了拍攝。陳思誠還頗為驕傲的表示,讓美國人也見證了一回「中國速度」!
陳思誠回憶,在拍攝之前,能明顯感覺到這些老美還在心裡嘀咕:「這些中國人到底行不行啊?」但拍完後都對劇組的專業、高效豎起了大拇指!
事實證明,陳思誠的這次選擇是值得的,電影上映後,也在國內大賣34億票房,不但遠遠收回了成本,還賺得缽滿盆滿。
不過對於國內的資本家來說,美國的工會顯然並不是一個好東西,在紀錄片《美國工廠》裡,玻璃大王曹德旺就堅決地反對工會,在他眼裡,工會就是用來拖後腿降低工作效率的——不管它到底是為工人謀福利還是為自己謀私利,總之,曹德旺認為工會沒有存在的必要,反而變相保護了那些不努力工作的人。
而從《唐探》劇組跟美國工會的合作過程,再結合馬爸爸們的「996福報」以及最近西貝老總提出的「715」概念。
這不禁也讓我們思考: 相比美國,國內對於勞動者的權益保障還遠遠不夠,很多時候並非一定是工作量過大或者員工工作效率低才要超時工作,而是資方對於違反勞動法,讓員工超時工作習以為常,甚至引以為豪,所以才會出現很多明明正常上班時間能完成的事,一定要拖到加班加點。
但也有很多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是國情不同造成的,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現階段顯然沒辦法跟老牌發達國家比福利待遇,要想追上他們的發展水平,我們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拼搏。
況且在他們看來:西方國家的工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矯枉過正的階段,往往凌駕於企業之上,拉低生產效率,讓企業加速破產倒閉,最後還得請中國企業去「接盤」,這真的就對工人好麼?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