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是屬於情竇初開的少女心和中年男人的。
在荷蘭,這個北歐城市,清新而淡雅的雲朵下面飄著文藝的浪潮。裡面住著一位畫家維米爾,他畫了一幅曠世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的背後卻有一段曖昧不明的往事。
曖昧是森嚴制度和禮教下面突出的一種適可而止的愛慕,新鮮又乾淨,不染雜質,帶著初戀般的慌亂和心動,貯藏在寧靜的夜裡。這裡的曖昧倒進了牛奶與蜜糖,充滿了浪漫和遐想。
葛麗葉是畫家維米爾家的女傭,她裹著頭巾,努力操持家務。她曾打掃房間,擦拭家具,慢慢的和僱主維米爾接近。維米爾和她談論畫作的構圖、色彩、顏料,把熱切的目光投向她。
初戀,懵懂而充滿挑逗,葛麗葉年輕而純潔,白皙的肌膚、渾厚的嘴唇、纖細的耳垂,處處散發著情慾,眼神凝望、低眉順眼、簌簌流淚、刺破耳垂,好似象徵著初戀、初夜、初吻、哺乳、孕育、生命……
維米爾善於捕捉高光、光影變幻,他畫過拾麥穗的女人,寄藍色信件的女人,等等各種各樣,凸顯了荷蘭當地廣闊而稀薄的天空下勞動人民的繁衍生息。然而這幅《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作品,卻獨樹一幟。
有一種燒腦叫腦交,維米爾望著毫無瑕疵的少女葛麗葉,儘管他已經有六個孩子了,卻絲毫不影響他的熱望。他著迷於她的身形,和光影交錯中凸顯的陰影,甚至她富有生命力的目光。
欣賞,是不帶私心的,曖昧,是不帶誘惑的。他發乎情後,為她創作了漂亮的畫像,包括給她戴上了平時妻子戴的那對珍珠耳環。偌大的珍珠耳環,仿佛象徵著性慾,在裸露的陽光裡面顫動人心。
焦躁,執著,迷茫,五味雜陳也許最好能用來形容葛麗葉的遭遇,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經歷什麼。她只是無法移開目光,無法不依賴和挽留這位畫家。他們相識和相知,並且度過了漫長的一個又一個下午。
簡陋的畫室,贊助商的苛求,妻子的歇斯底裡,嶽母的逼迫,各方的壓力促成了畫作的誕生。裡面的少女在黃藍兩色調中間轉換,她的渴望是那麼明晰可辨,集中的展現了她對畫家的愛慕和依戀。
但是畫家在完成畫作以後,便讓她離開了家,從此以後再不相見,還回贈了一對珍珠耳環給葛麗葉。這代表了什麼?代表了他的舉動和決定。對他來說,葛麗葉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靈感的來源。
而葛麗葉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被辭退,並且終止了這段看似戀愛的短暫關係。她心痛過嗎?我想更為心痛的是畫家,他是可悲的,對葛麗葉來說,卻不曾有什麼遺憾。
那種不言自明的好感和呼之即來的壓迫感,推著她往前走——曖昧就是這樣一場成疾成災的症候,不能自控的發生,又輕描淡寫的過去,在瞬間的交匯已經說明了其中的意義。
很多時候,不需要什麼具體的解釋,在淫亂之外,在禮教之外,在金錢之外,還能有什麼?不需要成本的曖昧,就像是花香,聞之則香,淡淡回味,就像文藝作品,被買賣和估價,都是後來的事情了。
那晴朗的天空,葛麗葉和彼得曾經交好,甚至在畫完畫以後,她忍不住想要宣洩一下,去找了彼得,他們熱情擁吻,但是她也不願意承認自己喜歡他。原本她拘束又侷促,和他也保持距離。
那種曖昧,多麼不可得,痛苦而壓抑的情感總是被拋諸腦後,不被計算在考慮範圍內,於情於理都鬧得不歡而散。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仿佛被消費了一番卻什麼也未曾失去。
不禁想起若即若離的關係,在這樣的關係中,那個心如鐵石的笑面人,或是那個忽冷忽熱的熨帖人,想要好好曖昧,就要維護好曖昧的邊界。
沒錯,曖昧也是有界限的,和其他行為類似,並不是你想曖昧就曖昧,想牽著別人鼻子走或者換取利益就可以的,曖昧是一種無罪,是一種輕狂,稍不留意就會犯罪,也會不可收拾。
那些曖昧高手都是怎麼處理的呢?他們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享受當下,不問由來,單純的欣賞彼此和共同進步,還能落下一個博愛的名號。
藝術家都是博愛的,不僅僅是藝術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遇到曖昧,能不能打一副好牌?在所有的隱喻後面,都有著沒必要追究的情和理,曖昧是夏至未至,是波光粼粼,關係著人類最微妙的情緒,你能捕捉並好好利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