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鄉情和親情不可辜負——訪電視劇《最美的鄉村》總編劇楊勇

2020-11-18 騰訊網

對話

■編者按

近日,由郭靖宇監製,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巨興茂、來牧寬聯合執導,楊志剛、嶽麗娜、劉智揚等領銜主演的精準扶貧題材電視劇《最美的鄉村》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持續熱播,收視率屢次破2,高居收收視率榜首。各個層面收看、熱議該劇成為熱潮,機關幹部、鄉鎮幹部、普通群眾都對該劇給予了很高評價。該劇是中宣部2019年度中央文化產業引導資金(重大項目方面)重點扶持項目,國家廣電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度脫貧攻堅題材重點跟蹤劇目。現在,該劇的第二個單元故事正在播出,收視率一路飆紅,故事也越來越精彩。在該劇熱播之際,我們採訪了該劇的總編劇之一、河北省作協副主席,承德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楊勇。

《最美的鄉村》於2020年6月6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並在央視網、騰訊視頻、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同步播出。

於梟:楊勇老師您好,我們知道您是最近央視大火電視劇《最美的鄉村》的總編劇,很榮幸邀請到您參加這次訪談,請您簡單地介紹一下這部作品吧。

楊勇:你好,非常感謝大家對電視劇《最美的鄉村》的關注和支持。首先請允許我,借這個機會對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文聯、河北省作協,承德市委市政府、承德市委宣傳部、承德市廣播電視臺還有很多對拍攝這部劇給予大力支持的單位,承德市寬城縣、灤平縣、平泉市和所有支持創作和拍攝這部劇的單位以及我親愛的老鄉們,我也代表總編劇靖宇老師向大家表示感謝!

《最美的鄉村》取材於以承德為代表的河北省脫貧攻堅戰線上黨員幹部的先進事例,是中國北方鄉村脫貧致富歷程的一個剪影。脫貧減貧是關乎民生福祉的大事,承德地處燕山山脈深處,一度有六個國家級貧困縣,幾百個貧困村,承德的脫貧模式在全國脫貧攻堅戰役中具有非常典型的意義,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最美的鄉村》正是以承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過程中湧現的優秀的鄉鎮幹部、包村第一書記、返鄉創業優秀青年人才和自強不息的承德人民為創作原型,進行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記錄了貧困地區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上下同心「挖窮根、走富路、奔小康」最美的奮鬥故事。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帶領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出列,基層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功不可沒。為此,創作這樣一部電視劇,我和郭靖宇老師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開始謀劃的時候,我們就做好了思想準備——這一次又是一場硬仗,我們要繼續發揚「塞罕壩精神」,啃下「硬骨頭」,寫好新時代的脫貧故事,生動展示出黨和人民小康路上的「脫貧精神」。

於梟:在演職人員表上,我們看到總編劇有兩位--您跟郭靖宇老師。我很好奇,編劇的創作工作一般都有很強的個人色彩,如果兩位編劇同時參與創作的話,過程中出現爭議怎麼辦?您兩位都是如何處理的?

楊勇:郭靖宇老師和我是老搭檔了,他一直激勵、引導著我。我們倆作為這部劇主創團隊的核心,從2017年7月就開始謀劃設計電視劇《最美的鄉村》的故事主題、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然後陸續開始了採風採訪。在查閱搜集大量文稿素材的同時,先後採訪了有關貧困縣的組織部、扶貧辦,貧困鄉鎮村以及幫扶企業,還有扶貧辦幹部、扶貧工作隊員、鄉鎮基層幹部、基層老黨員、貧困戶代表等很多人。他們當中,有的人拋家舍業奮鬥在扶貧一線,有的人脫貧致富過上了幸福生活,有的人在工作中鞠躬盡瘁、因公殉職,他們的事跡令人感動、令人振奮、令人動容。這些都成為了我們進行創作的豐富材料和靈感來源。

在創作過程中我們也經常交換意見。當然,分歧、爭辯多多少少肯定是有的,但藝術創作這種東西就是要碰撞才會有火花,真理越辯越明,對不對?靖宇老師在《最美的鄉村》開機儀式上說,我們倆經常在劇本上「針鋒相對」,多少誇張了些,但是也差不多。我覺得為了堅持藝術標準的「針鋒相對」並不是壞事,這種爭辯實現了我們兩個創作思路上的互補,也促進了劇本質量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很感謝靖宇老師。

於梟:那您認為電視劇《最美的鄉村》的主要看點在哪裡?您在創作本劇劇本的過程中做了哪些全新的設定?

楊勇:看點和設定的話,我想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故事講述打破了一個主線故事講到底的結構,而是按照脫貧攻堅主題,編創了不同主角、不同內容、不同背景的三個故事,無論是故事內容、演員還是拍攝場景,都各有不同、獨具特色;二是故事創作很接地氣,創作素材都直接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無論是採訪還是創作,我們都是在一線進行;三是故事生動鮮活,脫貧攻堅的過程就發生在當下,而我們劇作反映的也是當下,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帶著泥土、帶著當下農村新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四是攝製團隊強大,本劇主創和演員團隊是獲得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最美的青春》班底,有著非常豐富的拍攝經驗。

於梟:作為《最美的鄉村》的編劇,您覺得電視劇《最美的鄉村》達到了原創劇本的要求了嗎?如果為本劇的拍攝效果打分,您會打多少?為什麼?

楊勇:正在播出的電視劇《最美的鄉村》非常好的演繹了劇本故事,達到了劇本要求。一部精益求精的劇本,一個歷經創作拍攝《最美的青春》磨礪班底,當然還有很多演員也都是優中選優,加上省市的大力支持,這個劇拍攝、製作精良,達到了一個更高更新的水準。可以說,從監製、導演、演員到拍攝的各個環節,每個人都在用心用情演繹新時代的脫貧故事,演的到位、拍的到位、後期剪輯製作到位,我和靖宇老師都很滿意。如果打分的話--打分這樣講的話,其實我希望來交給觀眾。如果自評打分,我覺得是九十九分。如果有遺憾,那我們留給最美的系列下一部故事來提高。

於梟:翻看您的創作經歷,從電視劇《鎮長》到《代理縣長》到《最美的青春》再到《最美的鄉村》,我發現您在創作中對基層建設和農村扶貧格外關注,您是對這方面工作有非常自信的經驗,還是覺得在這類題材的創作中能特別激發的您的靈感?

楊勇:應該說是情結使然。我在農村出生,對農村生活非常了解,對以往農民的貧困處境也深有感觸。說個題外話,我在剛畢業的時候,特別想當個村長、鄉長或者什麼其他基層幹部,因為我覺得,我,還有中國廣大的貧困農民,都有強烈的改變貧困生活的意願,而且這種意願十分迫切。承德山區以前有一種勞動活動叫做「撿山杏」,意思是在已經收穫過山杏林裡拾取主人家遺漏的、丟棄的果實或果核。我老家那個貧困村的婦女們就在這個時候去撿山杏,賣了錢供孩子讀書或貼補家用。我的母親在一次帶我撿山杏的過程中,不慎滑下山坡,手臂、大腿都擦傷了,即便受傷,母親也要安慰受驚的、幼小的我。這件事成為了我腦海裡最為深刻的記憶。後來畢業參加工作,我一直希望分配去做個村官,想要為改變家鄉的面貌作出努力。工作後,我更多時間在縣裡、市裡,儘管不能直接投入到脫貧攻堅一線,卻一直保持著對農村脫貧工作的熱切關注,也接觸和了解了不少脫貧攻堅的故事素材。我那時想,如果工作已經決定了我不能親身參與到脫貧攻堅中去,那麼我就用文藝作品的方式鼓與呼,用這種方式為這偉大的進程盡些許綿薄之力吧。

你剛剛提到《鎮長》《代理縣長》《最美的青春》還有《最美的鄉村》等劇作,我創作這些劇的目的都是為了讚美和宣揚那些在國家基層建設和農村扶貧攻堅工作中做出貢獻的集體與個人。這些作品不僅裡面寄託了我長久以來的農村情結,也為撫慰了我個人力量難以實現的農村脫貧致富的中國夢。這也正是激勵我不斷創作的精神力量。

於梟:作為同樣農村出生的人,您說的話我也深有感觸。當年華北平原這邊也有跟「撿山杏」類似的農業活動,我們這邊叫做「撿花生」。秋收後,平原上的老幼婦孺凌晨前後去收過的農田裡撿花生,經常撿到天亮也撿不滿半籃子,凍得人都站不穩。生活條件改善也不過最近十幾年事。在中國北方,這種對貧困的印象是一種集體記憶。廣大農村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始終是擺在執政者面前長期的、也是相當有難度的工作。在《最美的鄉村》一劇中,這些問題、這些艱辛、這些困境都是如何展現和處理的?

楊勇:如何平穩推進解決三農問題,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單就我在創作《最美的鄉村》的採訪經歷來講,貧困地區難以脫貧的原因是多樣的,導致家庭、個人貧困原因也往往是多重的,每人每地都不一樣。有的地方缺少特色農業產業支撐,有的人因為老弱病殘失去了勞動能力,有的家庭經濟因為一場大病就成了貧困戶。

貧困地區當地的村鎮幹部,也不願意被「貧困帽子」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中有很大一批人有覺悟、有激情也有能力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展現出的敬業精神也很值得欽佩。我的同學就有11位在鄉鎮一線工作,有8位是鄉鎮一把手。鄉鎮工作很忙很繁雜,他們要做的還不僅僅是扶貧工作,還有地方方方面面的其他工作,畢竟上面千根線、下面一針穿。對貧困群眾而言,他們也是有意願、有動力擺脫貧困的。當然,在部分幹部群眾的思想中,也多少存在思想保守、目光短淺的問題。這些在《最美的鄉村》劇中都有詳細的展現。本劇還對對基層幹部在核實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實施扶貧脫貧的精準施策,對村民「智、志」雙扶激發動力,對落實黨和國家扶貧政策一盯到底等過程中,艱辛付出、無怨無悔的作為進行了充分展示。同時,也展示了不同層面、不同貧困程度的村民在脫貧攻堅中的思想和行為表現。

於梟:您對電視劇《最美的鄉村》的介紹,不禁令人聯想起十七年文學以來的鄉土文學或農村題材小說,比如《創業史》《平凡的世界》還有《天高地厚》《金谷銀山》。《最美的鄉村》需要處理的鄉村問題似乎與這些小說差不多,但從十七年文學至今,中國農村的「中國經驗」已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反映和描述中國農村的語言和方式也隨之不斷更新。您在創作《最美的鄉村》的過程中有遇到類似的問題嗎?梁生寶或孫少安式的人物在當下還有更多闡釋的可能嗎?

楊勇:我過去喜歡讀嚴肅文學,看電視也是更多看的是主旋律劇目。《最美的鄉村》首先是電視劇,然後我們也根據劇本改編成了長篇小說,相信很快就會出版和大家見面。我覺得《最美的鄉村》,從文藝的角度是在向經典文學致敬,從當下發展是在向新時代致敬。該劇無論是故事和臺詞語言都是現在進行時,具有新時代的特點,但大地的根脈、對土地的感情是一貫的。正如你所講的,《最美的鄉村》是在用文藝的手法記錄展示我們這個偉大的新時代的歷史性的進程,特別是該劇刻畫了黨的基層幹部,是為時代立傳、為時代畫像。比如青山鎮黨委副書記唐天石,他同時也是退伍兵轉業到地方的優秀人物;比如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新聞女主播、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石全有,他們都是新時期基層優秀扶貧幹部的和返鄉青年人才的代表,樹立了各具特色不相同的人物形象。同時,他們每個人發生的故事都可以是一部獨立的長篇小說,包括對劇中的一些副線人物都有開掘的空間,比如老退伍兵、老支書邢鐵山,退伍兵、新支書盧振興等,他們每個人都各有精彩的故事值得挖掘。你提的後一個問題,涉及到了我將來的新創作,我就暫時不展開講了。

於梟:在《最美的鄉村》之前,國內這幾年涉及農村題材的、反映脫貧攻堅的主旋律影視作品也不少,但普遍反響不佳,很多遭遇了收視冷場。然而《最美的鄉村》在開始放送後收視率一直穩中有升,在競爭激烈的黃金檔始終名列前茅,您認為這種反差的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楊勇:主旋律影視劇,不僅要傳遞正能量,也需要講好故事。為了收視率刻意趨附快餐文化、低俗文化,只能適得其反。我覺得有溫度、接地氣、有人間煙火味,才是我現在和將來追求的——這就必須要深入生活。《最美的鄉村》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接地氣、情節緊湊,乾淨利落、不拖拉。正是因為咱們這部劇的主要人物原型來自基層,故事來自基層,來自鄉村,生動鮮活,帶著田間的泥土、沾著大地上的露珠。所以創作起來,故事就非常接地氣,富有人情味,這也是觀眾喜歡看的原因吧。也藉此機會,代表靖宇老師向全國的觀眾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於梟:最後一個問題,《最美的鄉村》雖然只播了十幾集,但故事節奏緊湊、人物形象豐滿,大家對後續劇情都很期待。今天您有沒有什麼關於劇情走向獨家消息可以劇透給觀眾朋友們?

楊勇:哈哈,這個我還是別說了,劇透對認真追劇的觀眾不公平。我可以說的是,我們對這部電視劇的品質非常有信心,《最美的鄉村》這部劇一定是值得大家繼續追下去的。總之,希望大家繼續多多關注和收看我們這部電視劇,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和支持我們國家的扶貧事業、關注和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最後,再次衷心感謝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作協,河北省文聯對我、郭靖宇以及本劇的支持!謝謝!

人物簡介

楊勇,男,1976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承德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河北省作協副主席(兼)。出版有長篇小說《拒絕理由》《功勳樹》《最美的青春》等作品,先後擔任《鎮長》《代理縣長》《塞罕壩上》《最美的青春》《最美的鄉村》等影視作品編劇。歷獲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第二十六屆中國長篇電視劇飛天獎,全國農村題材長篇電視劇優秀作品獎,第九屆、第十屆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第二十五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電視劇原創編劇提名獎等獎項。擔任編劇的電視劇《鎮長》《最美的青春》以及當前熱播的《最美的鄉村》均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

相關焦點

  • 連續劇《最美的青春》總編劇楊勇:唯有祖國和信仰不可辜負
    唯有祖國和信仰不可辜負——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青春》總編劇楊勇訪談錄8 月21日下午,由中國電視劇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專家們認為,該劇突出情節細節、衝突矛盾的解決,生動展示了塞罕壩精神,深刻詮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眾多現實題材劇中脫穎而出,值得點讚。孫建軍:看完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後,有種感悟,整部劇自始至終貫穿著一種「信念」,這種「信念」應該是一種信仰吧。
  •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講扶貧助脫貧,好劇為好山好水好物「帶貨」
    這段視頻在抖音和快手上線後,分別獲得90萬次和111.6萬次播放量。 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之一,由郭靖宇監製,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巨興茂、來赫執導,楊志剛、張子健、嶽麗娜等演員領銜主演的精準扶貧題材電視劇《最美的鄉村》正在央視一套熱播。十天來,該劇收視率屢破2%的同時,「承德」二字在社交媒體的可見度日益提升。
  • 《最美的鄉村》講述扶貧路上最美故事
    由郭靖宇監製,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巨興茂、來赫執導,楊志剛、嶽麗娜、劉智揚領銜主演的電視劇《最美的鄉村》將於今晚(9月26日)在天津衛視開播,該劇以黨和國家新時代「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重大歷史使命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三位青年共產黨員,他們分別在不同情勢下,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投入到扶貧攻堅工作中的故事
  • 《最美的鄉村》在線研討會:彰顯大時代精神完成帶貨垂直探索
    6月20日,由郭靖宇監製,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巨興茂、來赫執導,楊志剛、王離湘認為《最美的鄉村》有三點值得研究和關注:一是它把握了時機,二是突出了全面建設小康,脫貧攻堅的主題,三是工作團隊傾注的心血,創作了一個藝術精品。
  •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完美收官——用「繡花」功夫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完美收官——用「繡花」功夫講好脫貧攻堅故事電視劇《最美的鄉村》海報。因而,創作這樣一部電視劇,讓主創人員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寫好這部新時代的脫貧攻堅故事,生動展示黨和人民小康路上的『脫貧精神』。」該劇總編劇之一楊勇表示。
  • 從「命題作文」到爆款劇集,《最美的鄉村》「美」在哪裡?
    該劇播出以後,很多基層的扶貧幹部和工作人員都紛紛點讚,表達著認同和感動,甚至將《最美的鄉村》作為工作指導之一。《最美的鄉村》證明,題材從來都不是一個精彩故事的決定性因素,怎麼去寫一個好故事,寫一個有真情實感的故事,寫一個有溫度的故事才是。
  • 新時代田園勵志扶貧影視劇《最美的鄉村》約您6月6日央視一套...
    6月4日,由郭靖宇監製,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巨興茂、來赫執導,楊志剛、嶽麗娜、劉智揚領銜主演,於毅、句號、何政軍、曹翠芬、葦青、任帥特別出演,張子健、王奎榮、賈宏偉、黑子、趙恆煊、楊昆、何雨虹、戴向宇、肖茵、齊歡、高睿菲兒、楊紫彤、馬亮、孫仲秋、趙曉坤、馬赫、於洪州、王奕盛、牛北壬、顧靖、
  • 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受歡迎,再現塞罕壩造林奇蹟
    主旋律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受歡迎,再現塞罕壩三代人造林奇蹟青春奮鬥史,真情實感更動人  「塞罕壩」是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為了恢復百年前的高嶺美景,三代塞罕壩人歷經55年的艱苦造林事業,最終造出了112萬畝的世界最大人工林。
  • 喝一口孟婆湯,讀懂忘情;看李子柒、鄉村小喬,讀懂鄉情
    這段視頻,人們熙熙攘攘,擠破頭要喝一碗孟婆湯,都想忘掉煩惱或者忘掉一段情,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或許都被情所傷過,哪管這湯到底是否真的管用?可見人們現在生活壓力承受之重,青年男女為情傷有多深。而另一邊的視頻不如現場如何火爆,而是在靜寂小山村裡。
  • 《最美的鄉村》| 主旋律劇中的愛情,才值得最好的樣子
    《最美的鄉村》是由郭靖宇監製,巨興茂、來牧寬聯合執導,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楊志剛、張子健、嶽麗娜、趙恆煊、劉智揚、何雨虹領銜主演的當代農村劇《最美的鄉村》劇中也穿插演繹了每個主角身上的婚姻和愛情故事,今天我會從三個人物的愛情故事中
  • 郭靖宇團隊又來了,新劇《最美的諾言》未拍先火,提前鎖定央視臺
    《最美的青春》,雖然是一部任務劇,但是在央視一套播出後,深受觀眾的喜愛,中間因為一些原因停播了,但是並沒有阻擋觀眾的熱情,甚至有不少觀眾打電話諮詢。不出意外的話,《最美的鄉村》的收視率能夠進入央視的前十名,讓人不得不佩服。
  • 郭靖宇又來了,「最美系列」再出新劇!提前鎖定央視上星厲害了
    相信很多觀眾都深有體會,現在一部劇能播出實在是太不容易了。主要是審核比較嚴格,加上主演的演員還有時不時作妖的,讓一部片子就好端端黃了;另外各類題材競爭壓力大,也是阻止作品播出的客觀因素。播出本身就不容易了,更別提想要上星播出了。
  • 六月定檔新劇——主推《十日遊戲》《國家行動》《最美的鄉村》
    6月6日《最美的鄉村》是由郭靖宇監製,巨興茂、來牧寬聯合執導,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楊志剛、張子健、嶽麗娜、趙恆煊、劉智揚、何雨虹領銜主演的當代農村劇。從郭導的《鐵梨花》、《打狗棍》、《大秧歌》來看,郭導能力不差,只要不去宣揚什麼詭異的「傳統美德」,劇的質量還是有保障的。通過這部「扶貧紀實式」電視劇,我們可以了解新農村的發展歷程以及取得的成就,這比官方新聞中的介紹生動有趣的多,有意公考、考研,喜歡農業劇的朋友可以關注了解一下。Ps.小小的誇一句這款海報,非常符合一句詞「在希望的田野上」,配色生機勃勃。
  • 《最美逆行者》總編劇順利甩鍋肖戰,粉絲從中做了「幫手」?
    通知下達後報名人員多是男司機,劇中領導詢問有沒有女同志參加,沒人回應。隨後點名「徐大姐」,但這位徐大姐以家中尚有老小為理由拒絕,這時另一女同志李文麗才站起來表示願意參加。,卻成為了一部抹黑女性的電視劇,甚至事情越鬧越大被多位觀眾舉報停播。
  • 首部抗疫題材電視劇《最美逆行者》:展現抗疫一線的平凡英雄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最美逆行者》總出品人慎海雄出席並為首播揭幕。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王強、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以及有關方面負責人出席發布會。該劇製作方代表,總編劇、藝術總監郭靖宇,藝術總監白一驄,導演巨興茂、鄒曦,主要演員陳數、王志飛、於毅等主創人員參加發布會。
  • 同樣寵妾滅妻,美人心計裡的劉啟和獨孤皇后中的楊勇誰更值得原諒
    所謂寵妾滅妻,就是把妾室的地位抬得比正室還要高,甚至讓妾室凌駕在正室之上,結局往往有兩種,要么正室被休棄,要么正室被活活氣死、虐待死。在電視上,還真的有這種例子,在《美人心計》和《獨孤皇后》中各有一個太子,把小妾寵到了天上,卻把妻子氣得半死不活。
  • 武義「村晚」上演親情鄉情大團圓 鼓樂聲代替爆竹聲
    「對於村民們而言,『村晚』是鄉愁鄉音的呼喚,是一場鄉情親情的大團聚。熱鬧的晚會為大家搭建了交流平臺,歌曲是自己演唱的,節目是自己編排的,很多節目裡說的是自己村子裡的事,彼此的距離也就拉近了。」武義縣文化館黨支部書記、研究館員唐桓臻說。  「村晚」之所以受歡迎,不僅在於年味十足,還因為形式多樣、求新求變。大田鄉徐村連續38年舉辦「霧山之春」春節聯歡晚會,每屆都不同,年年有亮點。
  • 郭靖宇監製《最美的青春》央視一套今日播出 王奕盛踏雪迎風而來
    郭靖宇監製,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由郭靖宇監製,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巨興茂執導,劉智揚、何雨虹、王奕盛等主演,高明、張光北、安澤豪、李光復等友情出演的綠色青春劇《最美的青春》,今晚將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間播出,王奕盛飾演的張福林與其他上壩人一起為觀眾,真實再現塞罕壩造林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奮鬥精神。
  • 電視劇《澳門人家》火了 總編劇是邵陽城步人
    「該劇從小人物和小家庭著手,將人物命運串聯家國時代,反映了澳門回歸祖國後發生的巨大變化。故事很生動,每晚八點我都守著電視機收看,一集也捨不得錯過。」12月20日,電視劇《澳門人家》的熱心觀眾、城步儒林鎮新田社區居民楊曉蘭如是說。
  • 深情詠唱我們的最美鄉村
    山巒疊嶂,大河奔流,高速公路在深山裡蜿蜒而上,一望無垠的田地披上了青紗帳……這是希望的田野、最美的鄉村,是養育了我們,又讓我們牽掛和奮鬥的家鄉。10月1日,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集結9位導演、近百名演員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