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部農村扶貧劇,竟能火爆如斯。
自開播以來,《最美的鄉村》收視率連續6天霸榜TOP1,實時收視更是持續走高、屢屢破2,成功地刷新了大家以往對於主旋律農村劇的陳舊認識。
《最美的鄉村》將鏡頭對準了精準扶貧工作,以負責脫貧攻堅的基層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和返鄉創業大學生為主角,真正做到了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使用平民視角,真實反映基層脫貧人員背後的歡笑與淚水,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成長和夢想。
更可貴的是,《最美的鄉村》雖然鄉土氣息濃鬱,但絕無淺薄寡趣,雖然是主旋律,但風格幽默情感真摯,平凡真實中蘊藏生活歡樂,矛盾衝突中隨處可見生活笑點,詼諧而不失莊重,既有社會價值,又有群眾基礎,還具有時代意義,既能夠激勵人心、啟迪當下,也做到了雅俗共賞、老少皆宜。
在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節點上,《最美的鄉村》恰逢其時,亦成了2020年劇集市場最大的驚喜。
因為真實,所以可貴
不懸浮、接地氣、快節奏,是追劇觀眾對於《最美的鄉村》的普遍感受。
在《最美的鄉村》中,從主演到配角,這裡面每一個人物,幾乎都代表著某一類人群,都可以在生活中輕易地找到原型。
比如楊志剛飾演的唐天石是下鄉扶貧的鄉鎮幹部,嶽麗娜飾演的辛蘭是下鄉幫扶的第一書記,劉智揚飾演的石全有是大學生返鄉創業群體。而他們共同的願望一脈相承,都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想讓鄉村變得更美。
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這背後,這些扶貧工作者功不可沒。以辛蘭為代表的第一書記來說,截至2017年全國共有19.5萬名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這些人既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也是精準扶貧聯通上下的中堅力量。
但是扶貧不易,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雖然不會出現傷亡,但每個村的脫貧工作都有那麼幾塊「硬骨頭」,只有用心、用情、用力,甚至鬥智鬥勇,才能「啃」掉這些最後的硬骨頭,才能確保全面小康路上沒有一個人掉隊。
跟唐天石一樣,辛蘭一下鄉就遭遇了重重困難。比如,態度冷淡、不願意配合工作的村支書。
還有因酒致貧破罐子破摔的「滾刀肉」貧困戶。
需要說明的是,《最美的鄉村》扭轉了過去農村銀屏形象醜化的問題,劇中的鄉村人物或許有自私自利的想法,或許思想覺悟不高,或許滑稽、怪誕,但在扶貧代表的幫扶下,不管是思想還是生活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情感真摯,沒有一絲的調侃和嘲諷意味。相反,扶貧人員打動「硬骨頭」的過程,同時也是最打動觀眾的地方。
可以說,《最美的鄉村》是基層駐村幹部、農村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的縮影,整部劇以小見大,用基層小人物突出了大時代風貌。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最美的鄉村》有衝突、有矛盾,人物出彩、細節飽滿,但並沒有刻意極致化,不醜化,不拔高,不鼓吹,所有的故事技巧都建立在「真實」之上。
因為真實,所以可貴。也正因為這種「真實」,才引起了觀眾的廣泛共鳴,或許這也是農村劇的生命力所在。
不是熱點,勝似熱點
如果要問什麼題材的劇集最熱門,可能有人會說古裝、懸疑、甜寵,但可以預見的是,答案裡肯定不會出現「農村」題材。
廣電總局一直在倡導「小正大」,也一直在號召文藝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以現實題材為主體,把人民群眾作為藝術表現最重要的「主角」,做新時代的記錄者、謳歌者、建設者。而《最美的鄉村》正是這樣的作品。
因為在《最美的鄉村》之前,雖然業內不乏農村題材獻禮作品,但鮮有扶貧劇叫好又叫座的成功案例。甚至業內形成了一種普遍認識,那就是這類劇通常都不具備太大市場競爭力。
也正因如此,《最美的鄉村》收視如此火爆,才愈發令人驚訝。
事實上,「農村」「扶貧」雖然並非熱門題材,但《最美的鄉村》聚焦的「扶貧」故事和新農村建設主題,其實也算熱點話題。只不過此熱點非彼熱點,這不是那種明星八卦的熱點,也不是仙俠玄幻的獵奇熱點,而是社會變遷的熱點,是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民熱點。
《最美的鄉村》的火爆,就像一束光,讓行業看到了農村題材劇在市場上釋放出的強大的影響力,為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提供了生動經驗,也賦予了現實題材更多的希望和增長空間。
而《最美的鄉村》「最美」的地方還在於,它在探討扶貧和如何發展農村經濟時,始終注重挖掘鄉村傳統美德的現代價值,對於淳樸民情給予了高度的讚揚和嚮往。這也讓整部劇都洋溢著一股暖意,充滿了樂觀積極的態度,具有了激勵人心、啟迪當下的效果。
該劇播出以後,很多基層的扶貧幹部和工作人員都紛紛點讚,表達著認同和感動,甚至將《最美的鄉村》作為工作指導之一。
《最美的鄉村》證明,題材從來都不是一個精彩故事的決定性因素,怎麼去寫一個好故事,寫一個有真情實感的故事,寫一個有溫度的故事才是。
從「命題作文」到爆款劇集
「主旋律政策劇都能做成這樣,不服不行……」《最美的鄉村》播出後,有影視大V在微博上發出這樣的感嘆。
而《最美的鄉村》之所以火爆,一切都緣於它背後的主創團隊——長信傳媒。
《最美的鄉村》由中央電視臺、北京長信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影視傳媒責任有限公司、河北廣電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天津天視翔融傳媒有限公司、承德完美建信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幻想縱橫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內蒙古天寶吉祥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作為長信傳媒創始人,著名導演、編劇、監製郭靖宇不僅是《最美的鄉村》的監製,而且還跟楊勇一起擔任了總編劇,這無疑為劇集提供了品質保障。
這些年,因為《鐵梨花》《紅娘子》《打狗棍》《我的娜塔莎》《勇敢的心》等一部部傳奇年代劇的火爆,郭靖宇被譽為「傳奇劇王」,《最美的鄉村》是他首次創作農村扶貧題材的電視劇。
「凡是歌功頌德的故事,它都不敢說它是命題作文,我反倒敢說我是命題作文……」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郭靖宇曾坦率表示,《最美的鄉村》這個項目的緣起,就是「命題作文」。
很顯然,《最美的鄉村》這個命題作文完成得超出所有人的預料。
《最美的鄉村》採取了國內電視劇少見的三段式結構,用三個相對獨立又層層遞進的故事單元,三個不同身份的主要人物來引領三個扶貧故事。
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三段式結構並不討巧,很容易造成劇情的斷層,影響觀劇的代入感和連續性。
但是《最美的鄉村》卻完全打消了觀眾的這種顧慮。在最近播出的11集中,楊志剛飾演的唐天石故事告一段落,而嶽麗娜飾演的辛蘭接過扶貧接力棒,在不同的陣地上,將扶貧進行到底。
三段式結構反而避免了長篇累牘翻來覆去地講同一個故事,用順其自然的銜接、明快的戲劇節奏和高頻的戲劇衝突,讓觀眾時刻保持著觀劇的新鮮感和代入感。
同時《最美的鄉村》匯集了楊志剛、嶽麗娜、劉智揚、張子健、黑子、何雨虹等眾多實力派演員。這些主演的共同特點就是質樸、真實、鮮活,每個人都可以把角色演繹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
以現實生活作為內容底色,又有實力派主創傾情加盟,已經註定《最美的鄉村》是一部有質量、有溫度、有情懷的電視劇。
很多農村題材現實題材之所以不被市場認可,重要的原因在於創作手法錯位,缺少對生活本質的提煉、對社會發展的認知和對時代精神的把握。
而《最美的青春》很顯然走進了生活深處,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主創對鄉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飽含深情,於是才變成了深刻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所以才能夠激蕩人心。
這也正是《最美的鄉村》這個「命題作文」能夠熱播的關鍵所在,更加親民、更接地氣、更有煙火味,對現實有價值、對文化有傳承,具有了觀照當下、記錄時代的價值和觸動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