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芳窯行走官窯的老靈魂

2021-03-01 悠然

蔡曉芳

1974年,蔡曉芳首度以令各界驚豔的「寶石紅釉杯」,開啟了臺灣茶器創作的序曲。1984年,接受臺北故宮博物院委託,為新設之「三希堂」研製茶具後,「曉芳窯」名聲大噪。兩岸普遍尊稱蔡曉芳為「當代臺灣官窯主人」。

行走官窯的「老靈魂」

「曉芳窯」,一個載錄於國外旅遊指南中臺灣的「重要景點」。這個在臺灣北投地區因為陶瓷而逐漸成形的「聚落」被譽為「小故宮」。今年75歲高齡的蔡曉芳先生是「曉芳窯」的主人,被人親切地稱為「臺灣官窯大師」。他不是一個好的對話者,他不會渲染自己傳奇而又幸運的人生,甚至無法用語言準確地描述某件器物帶給自己的跨越時間的感動。蔡曉芳是那種天生就有著一顆「老靈魂」的人,中國五大名窯他樣樣精通,仿佛自己是一個親歷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見證人。科學家的頭腦,加上藝術家的審美和氣質,造就了這位中國的官窯大師,而他也開創出一系列深具文人品味與美學內涵的茶器,讓喝茶這件事更富有了深意。


宋徽宗式的瘋狂

1974年,一隻「寶石紅釉杯」在臺灣古董圈引起了一陣風波。這是蔡曉芳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帶著作品前往古董街,尋求鑑賞。「這是你做的紅釉杯?」幾乎所有的古董商都向他投來了疑惑的眼光。眼前的這個杯子,無論是器形或用釉均堪稱無出其右。蔡曉芳燒制的紅釉所呈現出深沉包辦的血紅色澤,將陶瓷的生命力鮮明地呈現了出來。更讓大家難以相信的是,這個「寶石紅釉杯」有別於景德鎮制器從拉坯、繪畫、燒制完全分工,各司其職,蔡曉芳則是從土質的選擇、篩選到造型、釉彩、燒窯等,全部一己之力完成。這樣的震撼,在當時的臺灣古董界簡直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許多古董商爭相出價。蔡曉芳信心倍增,決定創辦自己的工作室,全心投入創作。

然而,燒制過程卻常常陷入困境,紅釉是因銅元素的微妙變化產生的,燒制過程中,溫度、溼度的微妙變化,都可能讓銅元素發生不穩定性,進而影響色彩的變化,甚至在器物表面產生瑕疵。蔡曉芳希望從中國傳統找到一些啟迪,便前往臺北故宮觀察:「紅釉觀音瓶」情有獨鍾,每次都要在前面站上幾個小時,隔著玻璃仔細觀察和揣摩。蔡曉芳專注的眼神,引起了臺北故宮人員的注意。幾天後,故宮器物組組長董依華終於忍不住上前詢問。


蔡曉芳說明了來意,他的故事很快就在故宮中流傳開來。故宮方面經過商討決定,破例做了一件事情:讓蔡曉芳可以直接面對這件器物。在工作人員和警衛們的戒備下,「紅釉觀音瓶」從玻璃櫃中被小心地取出,擺在蔡曉芳面前。脫離了厚重玻璃的禁錮,瓷瓶的釉色和光澤都更加沁人心魄,蔡曉芳細細思量,若有所悟。

「那時候,就算拿出來了,我也是不能上手的,只能零距離地觀察它,但是這對於我來說已經算是最大的震撼了。」蔡曉芳說,就在那一天,他與幾千年前的寶物在時空上有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古時頂級制瓷工藝,大多已經失傳。現代人甚至難以想像,古時的工匠是怎麼伏在燒旺的爐火邊,度過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的。而蔡曉芳就像一個古時執著的工匠,窯洞裡最細微的聲響,都會讓他血脈噴張。


在「曉芳窯」的器物中,其如同玉或君子一般暖暖含光的特質,十足顯透出宋代以來相承的氣韻與風骨。他所附帶給觀者的,是一種文化,一種傳承以及一種生命的潛質,而此種種均來自於曉芳對陶瓷的堅持與執念。

當蔡曉芳複製的作品得到很多人認可之後,一個來自故宮的邀約擺在蔡曉芳面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希望仿製一批文物,讓古老器物可以更好地保存,並能探索一些失傳的技藝。蔡曉芳的出現,正與蔣院長的期待不謀而合。


在臺北故宮的庫房深處,蔡曉芳開始了面向浩蕩歷史煙波的徵程。一件又一件足以亂真的瓷器從蔡曉芳手中出現。從北宋的汝窯到元、明、清三代青花瓷,乃至清朝粉彩、鬥彩、孔雀藍、嬌黃、青瓷與各式紅釉,不一而足。他的仿製品也時常替代臺北故宮的真品前往境外參展。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是怎樣抵達這些古老秘密深處的。面對人們的好奇,蔡曉芳往往只是微微一笑,他說自己能夠仿製成功,同樣源於夢中的偶得。


相關焦點

  • 臺灣陶藝家: 蔡曉芳<行走官窯的老靈魂,漫談曉芳窯 >
    臺灣陶藝家: 蔡曉芳<行走官窯的老靈魂,漫談曉芳窯 > 雅翫文化 蔡曉芳
  • 臺灣陶藝家: 蔡曉芳<行走官窯的老靈魂,漫談曉芳窯
    蔡曉芳 1974年,蔡曉芳首度以令各界驚豔的「寶石紅釉杯」,開啟了臺灣茶器創作的序曲。1984年,接受臺北故宮博物院委託,為新設之「三希堂」研製茶具後,「曉芳窯」名聲大噪。兩岸普遍尊稱蔡曉芳為「當代臺灣官窯主人」。 行走官窯的「老靈魂」汝窯謀求的是「雨過天青雲破處」的微妙色彩,這充分表現了宋代皇室的特殊審雅觀。 「曉芳窯」,一個載錄於國外旅遊指南中臺灣的「重要景點」。
  • 超越時空曉芳窯
    超越時空曉芳窯剛開始接觸曉芳窯作品是2013年第一次就給震懾住了
  • 品·器|曉芳窯
    在我心目中曉芳窯的作品是一直無人超越的……臺灣,上世紀七十年代,經常需要組織將藏品作全球展出的臺北故宮,為了保護那些珍貴易損的珍貴瓷器,開始了一個特殊項目:尋找手藝高超的瓷器製造界人士,複製館內所保存的古代名瓷。正當館方四處尋找合適人選時,一位常出現於瓷器展區內的中年人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他就是蔡曉芳先生。正是這樣的機緣巧合,開啟了曉芳窯的仿古瓷現代傳奇。
  • 臺灣蔡曉芳(當代官窯之父)
    他是中國陶瓷界實至名歸的教父,他是幾千年來陶瓷領域最有名的督窯官,他是超級富豪、他是擁有粉絲量最多,粉絲分量最足的瓷藝明星、他就是——臺灣官窯「曉芳窯」的主人蔡曉芳。      按「曉芳窯」官方的說法,建窯至今,作品種類竟然多達一萬餘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放眼中國陶瓷史,那是絕對無人能夠望其項背。
  • 9999元史上最貴 魅族17 Pro曉芳窯藝術典藏版圖賞
    5月8日,魅族正式發布了新旗艦魅族17系列,包括魅族17、魅族17 Pro,而在標準版之外,魅族還帶來了一款「魅族17 Pro曉芳窯藝術典藏版」,售價9999元,成為魅族史上最貴手機(同配標準版4699元)。魅族17 Pro曉芳窯藝術典藏版在具體配置上和標準版基本相同,提供頂級的12GB內存、256GB存儲,5月25日10點開賣。下面來看官方帶來的圖賞。
  • 遇見蔡曉芳【臺灣曉芳窯】
    這次曉芳窯拍攝,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蔡先生的人格魅力,他溫潤如玉的性情,慈祥、儒雅的風範,執著忘我的藝術追求,都給了我們不可磨滅的印象。到臺北的第一天,我們被告知不能進曉芳窯拍攝,心沉了半截,但我們依然微笑著說「好的。」
  • 行走在山川之上,讓靈魂歇一歇
    人走得太快了,靈魂就疲憊了,就落到身後了,就跟不上生活的步伐了,就會生各種各樣的心病,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煩惱。▲山川流霧疲憊的靈魂也需要歇歇腳休息休息,也需要自由自在的放鬆放鬆,總拖著一顆疲憊的靈魂行走在生活的長路上,終歸是無益的不好的。
  • 微講堂 | 唯美的開片:宋代官窯瓷器
    官窯的釉色不像汝窯那樣具有恆定的標準和統一性,天青釉色在早期官窯中隱約可見。但後來逐漸擺脫汝窯的影響,器形不斷增加,釉色也變得更加「多姿多彩」,粉青、灰青、米黃、翠綠、月白等等,比汝窯更加活潑多樣。釉質感來說,有的完全失透,模仿金屬質感,有的似透非透,如脂似玉,有的通透晶瑩,像龍泉窯般肥厚,如此豐富多元的釉色,難以作為官窯的典型特徵。其實仔細觀察所能見到的官窯實物,就會發現,它們的釉面幾乎無一例外都開片。
  • 眾星璀璨——簡說千年官窯史!
    史料記載宋朝曾在汴梁和杭州設置官窯,但前者如今已難覓其蹤,後者出土之物也難以復原,於是我們說官窯,便從景德鎮說起。 元代 青花人物故事武松打虎罐 元代統一全國後,忽必烈王朝在景德鎮設置了專為皇家燒造瓷器的機構——浮梁瓷局,從此後直到清代,一套更為完整的官窯制度在這裡延續了六百多年
  • 真正的偽曉芳迷,遠赴臺灣購買曉芳窯之旅
    【正文】話說我是真正的偽曉芳迷,來臺的前一周,我都不知道蔡曉芳何許人也,因朋友所託,才開始了解曉芳窯。即便是在臺灣,蔡曉芳也鮮有人知,畢竟是小眾愛好啊。網上做了做功課,了解到曉芳是臺北故宮聘請的專家,當初專門研究仿製汝窯,因此有很多機會近距離接觸故宮裡的汝窯寶貝。仿製水平也公認最高。
  • 宋代官窯瓷器,看起來很美!市場價值更加美麗!
    所謂宋代官窯瓷,應是指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的統稱。據研究,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的窯址就是新近在河南汝州發現的張公巷窯遺址。該窯與燒造汝官窯的寶豐清涼寺窯相隔僅30多公裡,同屬汝州之地,年代也同在北宋,只是比汝窯晚一些,時在北宋晚期。歷來有「汝官不分」之說,我以為,說的就是此兩窯之瓷。
  • 「北宋官窯」與「傳世汝窯」之謎系列四上
    有些與南宋官窯開片一致,可以這麼說「北宋官窯」的釉開片源於清涼寺汝窯,經過改良和提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一種新的開片效果,而南宋官窯是延續「北宋官窯」的技術(包括有可能帶去工匠),繼續燒造「北宋官窯」型產品,即所謂的承「舊京遺制」。
  • 【大象視界】罕見南宋官窯的奇幻時空之旅
    (肯裡夫官窯盤),我們不妨先為朋友們呈現李移舟先生的序文:而南宋官窯,作為靖康之變後的產物,數百年後,則為乾隆皇帝所鍾情,這便是另一段奇幻的時空之旅了。餘如烏泥窯、餘杭窯、續窯,皆非官窯比。若謂舊越窯,不復見矣。也就是說,南宋官窯的窯址從記載上顯示有兩個——一個是「修內司」,一個為「郊壇下」。
  • 【大象視界】臺北故宮「貴似晨星」特展中的南宋官窯
    【大象視界】沈怡萱:南宋官窯收藏之路荊棘密布而又充滿樂趣大象說,宋瓷收藏如果選擇南宋官窯作為主攻方向,就算是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了。因為,有些門類的藏品,實在不是您有錢就可以買到的。就在前不久,大象特別去臺北故宮學習了「清宮傳世12-14世紀青瓷特展」。
  • 南宋瓷器之美-官窯雙耳六方瓶
    官窯瓷器分為北宋和南宋,南宋官窯瓷既繼承了北宋官窯、河南汝官窯等北方名窯的造型端莊簡樸、釉質渾厚的特點,又吸收了南方越窯、龍泉窯等名窯的薄胎厚釉,釉面瑩徹,造型精巧之精華。北藝南技的結合,創造了我國青瓷史上的頂峰。但南宋皇朝覆滅後,官窯被毀,工匠失散。
  • 官窯菸灰釉出戟象鼻耳瓶鑑賞
    當時的官窯瓷器生產流程也是如此。在總結和發揚康熙,雍正瓷器藝術的基礎上,乾隆瓷器無論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了歷史頂端。造型精美,色彩繽紛,圖案新穎,繁縟者多姿,簡約者含蓄,特殊品種亦為一代之奇。至於督陶官唐英對當時瓷器的傑出貢獻,更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的一段傳奇,留給後人包括本件茶葉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欖瓶在內的無數瓷器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