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視界】臺北故宮「貴似晨星」特展中的南宋官窯

2021-02-14 大象世界

2月23日,大象發布了滬上收藏家沈怡萱先生在朵雲軒舉辦的南宋官窯展特別報導,引起了朋友們的熱烈關注。

【大象視界】沈怡萱:南宋官窯收藏之路荊棘密布而又充滿樂趣

大象說,宋瓷收藏如果選擇南宋官窯作為主攻方向,就算是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了。因為,有些門類的藏品,實在不是您有錢就可以買到的。

就在前不久,大象特別去臺北故宮學習了「清宮傳世12-14世紀青瓷特展」。臺北故宮所展出的,都是館藏的清宮傳世品;而沈先生作為民間私人藏家,其南宋官窯收藏以出土殘器和修復件為主,所以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所相似的是,這些年,無論是像沈先生這樣孜孜以求的個人藏家還是臺北故宮的研究員團隊,都對南宋官窯進行了十分艱苦而深入的研究。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說,這一百年來,有關南宋官窯的權威著作屈指可數,但隨著杭州老虎洞窯址等重要的考古發現以及科學研究手段的升級,我們對於南宋官窯的研究已經有了明顯的更新和升級。今天,大象就在臺北故宮的所見所聞和朋友們做一個簡單的分享。

臺北故宮「貴似晨星」特展圖錄

南宋官窯大約最早記載見於南宋葉寘《垣齋筆衡》:

「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後苑,號邵局,襲故京遺制,置窯於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澄泥為範,極其精緻,油色瑩徹,為世所珍。後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矣。餘如烏泥窯、餘杭窯、續窯,皆非官窯比。若謂舊越窯,不復見矣。」

也就是說,南宋官窯的窯址從記載上顯示有兩個——一個是「修內司」,一個為「郊壇下」。

杭州郊壇下窯遺址上的南宋官窯博物館

20世紀初,在今杭州市南郊烏龜山發現了郊壇下官窯遺址。該窯址坐落在杭州市上城區。東北距皇城兩公裡,西面緊鄰八卦田,窯址三面環山。1956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窯址南部進行了首次發掘,1985-1986年,南宋臨安城考古隊又對窯址進行了全面的考古發掘。後來又進行科學挖掘,發現大量實物資料,並在窯址上建立了南宋官窯博物館。而「修內司」窯址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一個謎。

老虎洞窯遺址

到了1996年,位於杭州市鳳凰山麓的老虎洞遺址被挖掘後,很多謎團開始變得漸漸清晰。在老虎洞窯址發現了一個刻有「修內司窯」銘的蕩箍,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認同,老虎洞窯便是傳說中的南宋官窯「修內司」窯址。

目前,我們仍然無法完全確定南宋官窯兩大窯址的始燒和終止的時間,但從兩個窯址均出土十二世紀到十三世紀早期的青瓷作品看,兩大窯址燒窯的時間明顯重疊。

同時,在兩大窯址出土的瓷器標本完全能夠看出它們和河南清涼寺汝窯的傳承關係。而老虎洞窯址所出土的元代地層瓷片和傳世哥窯基本相仿。傳說中的北宋官窯是否存在?哥窯和南宋官窯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南宋官窯和龍泉窯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有關南宋官窯,還有很多的有趣話題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探討。

我們還是一起來看看大象在臺北故宮特展上所拍的照片吧。(現在終於可以拍照了,哈哈)

南宋官窯葵花式套盒(H:9.3cm,16*16.9cm)

這件套盒的器形大約能追溯到更久遠的漆器產品,也能說明南宋官窯和清涼寺汝窯的傳承關係。在河南清涼寺窯址可以發現方形、圓形和葵花形的類似瓷片出土,此外,老虎洞窯址有類似的瓷片標本出土,而在韓國的高麗仁宗王陵出土有方形樣式的套盒,成為了思密達拷貝宋代青瓷的一個明證。

南宋官窯  青瓷弦紋尊(H:14.9cm  D:23.8cm)

這件為仿漢代的銅尊,汝窯、定窯等窯口都有燒制,在北京故宮和大英博物館都有該器形的汝窯存世整器,體現出南宋官窯承襲北宋汝窯的燒制背景。該器滿步冰裂紋,底部則是有12個支釘。

南宋官窯青瓷簋(H:12.7cm,D:17.5*19.5cm)

南宋官窯中的仿古銅器型,這種對於《宣和博古圖》的追模或許體現了南宋上下復興北宋文化的思潮。

 南宋官窯  青瓷貫耳壺(H:38.2cm)

這件有可能是目前所見器形最大的南宋官窯整器,在郊壇下窯遺址也有出土類似器形的瓷片標本,同樣體現了南宋官窯追模《宣和博古》銅器的風採。

南宋官窯 青瓷尊(H:25.9cm)

同樣是一件模仿青銅器器形的重器。

南宋—元  官窯青瓷琮式瓶(18.8cm)

南宋官窯的一個經典器形,模仿古代的玉琮。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上海龍美術館也都藏有相同器形的藏品,在郊壇下和老虎洞都有類似標本出土,該件則更接近老虎洞窯產品。一直以來,對於琮式瓶的用途一直有花器和禮器的兩種不同說法。

南宋 官窯 青瓷弦紋瓶(H:21.2cm)

這件一不小心被乾隆皇帝在底部刻上了御製詩,顯示乾隆皇帝將其認定為修內司官窯。臺北故宮的研究認為,該器形應該是對於古代玻璃器的模仿。

南宋官窯 青瓷印花龍紋洗(H:4.7cm  D:18cm)

這件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曾經在乾隆51年收入《珍陶萃美》多寶閣,而乾隆皇帝將它認定為了汝窯。乾隆皇帝看來是汝窯、官窯傻傻分不清楚了。

南宋官窯  青瓷蔗段式洗(H:5.8cm,D:18.7cm)

底部有12個支釘,露出的是灰黑色胎。釉面有灰、棕、透明三種開片。

南宋 官窯青瓷 劃花蟠螭盤(D:12.8cm)

如今所見存世南宋官窯絕大部分都為素麵,劃花的作品極其罕見,就連兩大窯址都鮮有發現,極其值得研究的一件珍稀之作。

南宋 官窯青瓷龍紋盤(H:4.3cm,D:18.5cm)

又是一件極其少見的品種,帶有印花龍紋的南宋官窯!


南宋 官窯青瓷 菱花式洗(H:5.3cm,D:18.2cm)

十分精彩的一件,體現了明代曹昭《格古要論》中對於修內司官窯:「色青帶粉紅,濃淡不一,有蟹爪紋,紫口鐵足,色好者與汝窯相類」的鑑賞觀。底部為七個支釘。

南宋官窯 青瓷花式洗 (H:4.3cm,D:17.8cm)

十二瓣花口洗,盤心還有淺刻一朵折枝花,底部為七支釘,露灰色胎。在幾乎同時期的高麗青瓷中,存世相類似的器形。

南宋 官窯青瓷菊花式盤(H:4.3cm,D:17.8*18.5cm)

31瓣菊花式盤,臺北故宮研究認為該器形同樣出自於古代的金銀器,有多層施釉痕,底部八個支釘。

南宋 官窯青瓷盞(H:5.3cm,D:13.2cm)

十分特別的一件南宋官窯器,造型奇特,一眼看去不知道其用途。而根據專家介紹,它的中心部位可能配製有模製的小人,注水後,碗內的小人會緩緩升起,呈現對飲狀的有趣場景。是古代人利用浮力原理而製造的別具趣味的特殊酒具。

南宋官窯青瓷葫蘆瓶(H:18.6cm)

十分罕見的葫蘆瓶,釉色清亮,墊燒,胎薄,表面呈現了三道接痕。

再看過了臺北故宮的藏品後,我們還是簡單的梳理一下近幾年拍賣市場上出現過的南宋官窯。

近十年來,拍賣市場上所能見到的學術界較為公認的南宋官窯整器大約不會超過5件。

其中,2008年中國嘉德上拍一件南宋官窯琮式瓶拍出2070萬元,為上海龍美術館藏購。

2015年香港蘇富比上拍一件南宋官窯八方盤口瓶,拍出1.1388億港元。

2015年12月香港蘇富比的一次小拍上,一件疑似宋代水盂從5萬港元起拍,最終激烈競價到140萬港元落槌,落槌之際微信朋友圈不少朋友發出感嘆,原來這件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南宋官窯啊!(撿漏的機會往往就在眼前,但誰能真正抓住呢?)

拍場上的南宋官窯同樣堪稱「貴似晨星」,甚至於有一些國際拍行拍出數千萬元級別的類似窯口瓷器,其年代是否到南宋,市場和學術界都還會存在一定的爭議。

看過了臺北故宮「貴似晨星」展美美的圖片,我們期待傳說中的南宋官窯下一回在市場上的驚鴻一瞥吧!

最後允許我們作一個預告,由【大象視界】和臺灣典藏中文版聯合推出的臺灣行之藏家訪談系列將在3月份陸續和朋友們見面,敬請期待。


【大象視界】精彩分享

相關焦點

  • 【大象視界】罕見南宋官窯的奇幻時空之旅
    今天我們繼續來關注的是大保利春拍,我們繼續關注的是在內地拍場形成絕對一家獨大之勢的保利古董板塊,在之前我們已經為朋友們介紹了兩大專題:【大象視界
  • 【大象視界】剛剛,金立言博士「窯火丹青」個人收藏展開幕了!
    南宋  官窯 灰青釉穿帶貫耳壺高:15cm來源:中國嘉德,2004年5月17日,「瓷器玉器工藝品」,編號1993。著錄:《瓷中佳趣》,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頁84-85,圖19,2015年。黃驥:《康熙窯高溫銅紅釉瓷》,《迤邐形色—十七世紀單色釉特展》,頁5 --22,插圖21,北京正觀堂藝術品有限公司,2017年。
  • 南宋官窯膽瓶成交價達1272萬!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在剛剛結束的人間異珍:奇 ‧ 趣的專場中的高古瓷上,南宋的官窯膽瓶成交價竟達到1272萬港幣!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一次的成交情況吧。投壺器形、釉色眾多,可比二例,稍小,分別施淺青灰釉及淺青釉,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錄於《故宮藏瓷:南宋官窰》,香港,1962年,圖版8及9;另一例,淺青釉,寶蓄上海博物館,曾展《中國歴代陶磁展》,西武美術館,東京,1984年,編號50;又一例,屬戴潤齋舊藏,釉層稠厚,灰色泛青,售於倫敦佳士得1970年10月12日,編號75;尚有一例,釉面朦朧,見青灰色,售於紐約蘇富比2005年3月31日至4月1日
  • 【大象視界】臺北故宮同款國寶「翠玉白菜」驚現華藝秋拍
    今天我們繼續來關注華藝國際秋拍,之前的兩期推送中,我們分別關注的是【靜觀】和【物外】兩大專場的部分精彩藏品:【大象視界】開眼界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故宮文華殿現在是陶瓷館,有四五件常設汝窯展品,包括最著名的三足樽和三足承盤。陶瓷館展品400多件,精選自故宮35萬件陶瓷館藏,我感覺是全球展示陶瓷類別最全的常設展……連商周白陶都有,其他官窯民窯品種就不說了。
  • 【大象視界|臺灣行】探訪雙清館主洪三雄的漆器王國
    洪先生介紹說,它和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一件器形幾乎相同,所不同的是,北京故宮那件佛教四大天王之法器,即劍、琵琶、傘及蛇,寓意「風調雨順」,而這件所刻星辰、龍紋燭、蓮花和禾穗,則是有「五穀豐登」之意,兩者為同一系列的作品,「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或許正是當時嘉靖皇帝祭天所用!
  • 典藏專輯丨郎世寧的清宮奇幻之旅:臺北故宮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概介
    「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早在2007年,臺北故宮就曾舉辦過「新視界·郎世寧與清宮西洋風特展」;該次展覽之主軸,較偏重在歐風東漸如何形塑盛清宮廷繪畫西洋風的過程,因此涵蓋的畫家人數較多,展出畫作的時間跨幅亦較長。
  • 【大象視界】一輪大餐過後,香港馬上還有一場小清新的宋瓷拍賣
    【大象視界】1170萬美元!紐約佳士得「價值連城」的建盞刷新世界紀錄!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定窯梅瓶(右圖)宋代定窯劃花的梅瓶,拍場上還真的沒有怎麼見到過,北京故宮藏有一件37公分高的定窯劃花的大梅瓶。有關溪口窯,學術界一直都有各種討論,而如今的一種主流意見是,在北宋滅亡後,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杭州,一直到紹興十三年(1143年)郊壇官窯的建立,龍泉窯溪口窯長達五六年的時間都承擔南宋小朝廷宮廷用瓷的主要任務!所以,溪口窯也稱得上是南宋的官窯了! 南宋 龍泉官窯小杯
  • 典藏專輯 公主的雅集:臺北故宮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特展
    蒙元皇室中不只有公主參與書畫的收藏活動,公主的女婿元文宗(圖帖睦爾)成立了奎章閣,與學士文臣們觀覽圖籍、參與藝術鑑藏,使用「天曆」「奎章」收藏印。元順帝(妥懽帖睦爾)也有「宣文閣寶」印,都曾有重要的宋元書畫收藏。 此次臺北故宮「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藏文化」特展將展出43件書畫,多屬宋元時代的精品。
  • 【大象視界】和故宮「撞臉」的何朝宗觀音領銜海派佳趣夜場
    繁忙的北京拍賣季終於告一段落,今天我們開始為朋友們關注12月中旬上海的一系列秋季大拍,首先我們探訪的,是滬上一家專業的古董新軍——得佳趣,春拍時我們曾經介紹過,「得佳趣拍賣」創始人及合作夥伴,都是國內知名古玩收藏團體《佳趣雅集》的資深會員,記得2015年佳趣雅集創立之時,曾經舉辦過一個特展
  • 【大象視界】堪比日本皇家的名門,留下了怎樣的稀世寶物?
    左圖:崇正春拍本品右圖:201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4285萬港元紙槌瓶以其獨特的造型素來被視為宋代陶冶中具有最高審美價值的器具之一,真正代表著宋代「官窯」的審美,從北宋汝窯到南宋官窯都有燒制左圖:北宋 汝窯粉青紙槌奉華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右圖:北宋 汝窯粉青紙槌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如今所存世的兩件完整汝窯紙槌瓶傳世整器全部都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但從清涼寺遺址出土的實物來看,這種紙槌瓶應該大部分是盤口的
  • 臺北故宮裡的「麗人行」,唐宋仕女畫作10月集結「她」特展
    從傳唐代張萱 《明皇合樂圖》、周昉 《內人雙陸圖》到宋代李公麟《麗人行》、錢選 《招涼仕女》,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公布了即將於10月初開幕的特展「她——女性形象與才藝」的展件清單。澎湃新聞獲悉,此次特展按照主題及年代,選展七十一組件書畫精品,在內容上將分為「群芳競秀」與「女史流芳」兩大單元。
  • 大宋五大名窯之官窯 一直被模仿 但從未被超越 中國陶瓷最高成就
    宋代官窯瓷器代表著中國陶瓷藝術的最高成就,屬於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有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其中南宋官窯又分為「修內司官窯」亦稱「內窯」和「郊壇官窯」。北宋官窯與汝官窯的燒造差不多同出一地,時間上幾乎是先後銜接的,皆為宮廷御用窯,所以,這兩個窯口的瓷器多有相似之處,但還是有所差別的。南宋先有修內司官窯,品質上乘,後在郊壇下另立官窯,品質上卻大有不如。
  • 【大象視界】明軒「一間屋」裡意想不到的「奇趣」
    大象在現場用微距鏡頭拍攝,內髹各色彩漆,色調豐富,加之品相完美,絕對近年來所見同類中的上品。曹員外家用的,自然都是精品了。長期以來市場對於空白期官窯的價值都被低估,但對於空白期官窯的研究卻從沒停滯。空白期,又稱黑暗期,在景德鎮瓷器歷史中泛指明代正統、景泰、天順(1436年-1464年)這段時間,歷經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和奪門之變復闢的變故,至今未發現三朝時期帶官窯年款的瓷器存世。因此,對於這三朝的瓷器,讓人有諸多值得研究的領域。
  • 春節觀展之臺北|「鳥譜」、花香、古玉,臺北故宮年味濃
    臺北故宮北院,來禽圖特展展場內臺北故宮北院「亞洲探險記特展展場」,汪正翔攝澎湃新聞了解到,新春喜慶二月,臺北故宮北部院區有花果禽鳥和鳴的「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見證東西文化交流經絡的「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及第二展覽區的重量級印象畫派特展「悠遊風景繪畫—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更即將進入尾聲;南部院區則是以鄭問家喻戶曉的三國漫畫為主題
  • 2018中國書畫展覽頂級陣容 臺北故宮展26件晉唐宋元精品
    如果你近3個月會在臺灣,一定要去一趟臺北故宮博物院。大家是否還記得臺北故宮博物院去年舉辦的一場「國寶」展?2017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以34件國寶級書畫,11件重要古物向觀眾完美詮釋了何為「國寶」,並向觀眾推介古物分級制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雅昌專稿】臺北故宮用45件書畫告訴你,什麼樣的文物才是「國寶」?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卻對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所知甚少,這次去臺灣恰逢201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臺北故宮舉辦了「典範與流傳-範寬及其傳派」特展,並展覽了故宮真正的天字第一號國寶《溪山行旅圖》,同期,北京故宮也舉辦了「石渠寶笈特展」,與《溪山行旅圖》堪稱雙壁的《清明上河圖》以及《伯遠帖》等重量級展品展出,為一時兩岸文化盛事。藉此機會,我覺得應該寫一點東西以正視聽。
  • 【大象視界】宋氏家族舊藏極罕見郎世寧真跡驚現臺北拍場!
    郎世寧的傳世作品實在太過稀少,而且絕大多數都留存於兩岸故宮等國家博物館中,民間極少出現,那麼臺灣拍場出現的這件郎世寧的作品,究竟是否靠譜呢?大象這裡要說,不僅僅是極其靠譜,更是一件題材特殊,寓意深刻,並且能夠和清宮檔案記載確切吻合而又傳承顯赫的珍品!我們不妨先一起來看看它的基本信息:
  • 臺灣故宮推出「皇帝的鏡子」等春季三大特展
    原標題:臺灣故宮推出「皇帝的鏡子」等春季三大特展  新華網臺北4月1日電(記者李寒芳、曹典)既不用對影貼花黃,也無暇常對明鏡臺,除了「正衣冠」,皇帝與鏡子有怎樣的緣分?臺北故宮1日舉行記者會,講述自即日起所策新展「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等春季三大特展。
  • 典藏專輯丨故宮90,與時俱進: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馮明珠院長
    光輝10月,聚焦為「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天保九如:九十年來新增文物選粹特展」雙特展。馮明珠細說:「郎世寧來華300年適逢本院建院90周年,應該也要好好來紀念他,特精選郎世寧相關文物一百組件展出,除了院藏,還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以及義大利熱那亞馬丁尼茲養老院商借了11件畫作。故宮博物院截至今年七月底共典藏有69萬6344件冊;相較原初承繼清宮舊藏,新增近10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