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視界】堪比日本皇家的名門,留下了怎樣的稀世寶物?

2021-02-13 大象世界

今天我們一起關注的是9月11日-13日舉行的廣東崇正春拍。

說到崇正拍賣,相信很多朋友首先會想到的關鍵詞便是眾多來源顯赫的生貨!如五年前轟動一時的九藤書屋專場,一直到後來的吳湖帆周煉霞詩稿、端木蕻良舊藏等等,從高大上到小清新,每一件藏品背後的故事都值得細細品讀。而即將舉行的崇正春拍上,將會出現兩件茶道神品,都出自於極為顯赫的日本名門望族!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其中一件的基本資料吧:

LOT1604 

南宋 龍泉窯粉青釉紙槌瓶

來源:京都福村祥雲堂

神戶寺崎雅章舊藏

西園寺家族舊藏(雪江堂)

H: 21 cm

RMB: 8,000,000-12,000,000

在日本珍藏的中國藝術品中,相當部分的國寶級珍品,都和茶道有關,在這背後,自然離不開作為日本古代社會統治階層的追捧。被譽為日本茶祖的榮西禪師(1141-1215),於1168年和1187年兩次入宋,回到東瀛後,榮西禪師以茶治好了鎌倉幕府將軍源實朝的熱病,來自於中國的點茶之法開始在掌握日本最高權力的上層武士階層中流行了起來,而我們曾經多次為朋友們介紹過的室町時代第八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興起了將唐物融入日本傳統的東山文化,開啟了日本上層社會追逐唐物的新風尚。一直到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茶道在政治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唐物茶道名品更是受到了上層武士們的瘋狂追捧,為了一件茶道名品,不惜攻打一座城池或者是丟掉了自己的性命,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早在2008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上,出現了一個有史以來最具禪意的專場拍賣—— 【逸翠凝芳-日本藏宋瓷及古畫】專場,整個專場只有兩件拍品,一瓶、一畫,但卻生動還原了一個最純正的日本茶室。最終,這隻帶有日本老出版的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拍出了6752萬港元。這種在茶室之內布置一瓶一畫的組合,大約源於日本的室町時代(1336-1573),正是唐物茶具開始在日本風靡的年代。由中國傳入日本的抹茶道完全承襲了唐宋時期的中國茶道傳統,當時的茶室流行一種名叫"床之間"的壁龕。專門供奉這樣的一件花瓶、一幅畫的組合。這樣的壁龕應源自於佛教,在日本,它呈現出了「禪茶一味」的新境界而被發揚光大。因此,在日本,不僅僅茶道所用茶盞備受重視,布置茶室點睛之處的花瓶,自然也極為講究。

被評為日本「國寶」的8件中國古代陶瓷

在日本傳世的八件被評為「國寶」的中國古代陶瓷中,茶盞佔到了5件,而花瓶則有三件,全部都和茶道有關,這些名品的傳承,全部都可以至少追溯到15-16世紀的室町時代後期到戰國時期。因此,這些年來在市場上拍出過千萬元甚至數千萬元的龍泉花瓶,往往都在日本有著顯赫的傳承經歷。

201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南宋 龍泉粉青釉紙槌瓶

成交價:4285萬港元

201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上的這件南宋龍泉粉青釉紙槌瓶拍出4285萬港元的高價,其傳承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戰國時代的蜂須賀家,為豐臣秀吉奪得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蜂須賀正勝的封地便是在阿波國(今四國德島縣),正勝之子蜂須賀家政(1558—1639)熱衷於茶道,諸多文獻都提到了他與茶道宗師千利休(1522-1591)的往來。到了十九世紀明治維新後,這件國寶級的龍泉瓶為同樣出身於四國的小室信夫(1839-1898)收藏。

2016年北京保利秋拍

南宋 龍泉梅子青摩羯耳盤口瓶

成交價:1265萬人民幣

這件曾在北京保利拍出1265萬元高價的龍泉瓶,其曾經傳承的家族則是在神戶以西的「中國地區」的松江藩,松江城在1611年(慶長16年)竣工,到了十七世紀,越前松平家的松平直政被任命為松江藩主,這件龍泉瓶便是為松江藩松平家的第七代藩主松平治郷(1751-1818)舊藏,作為一代藩主,松平治郷更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茶道家,其茶道齋號「不昧齋」。

崇正春拍拍品

相比較四國的蜂須賀家或者是松江藩的松平家,崇正春拍上的這件南宋龍泉紙槌瓶的傳承家族更加的顯赫!其舊藏者,正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德高望重的西園寺家族。

本品傳承

紙槌瓶配有老木盒,並保存有一份昭和十一年(1936年)的買賣領收證。記錄了當年一位名叫「寺崎雅章」的人士以「金叄拾圓」在「福村祥雲堂」主辦的展會上購入該器,而從裝著這份證明的信封上有可發現,這位寺崎雅章供職於著名的「後藤回漕店」,後藤回漕店是日本的一家老牌船運公司,戰前航線遍及亞洲,以船運貿易為主。

而通過島田流一郎給寺崎雅章的信可以看出,賣方則為大正、昭和時期的著名畫家「中野草雲」。之後,這件南宋紙槌瓶則流入了西園寺家族收藏,西園寺一家三代兩位貴族在日本影響達百年之久,成了日本近代史上最德高望重的貴族之家。

 西園寺公望(1849-1940)

西園寺公望(1849-1940)出生於日本貴族「九清華」家之一,為公卿德大寺公純的次子,後來過繼給了另一家「九清華」望門貴族西園寺家。一生活到92歲高齡,歷經江戶、明治、大正、昭和四個時期,先後輔佐了從明治到昭和三代君主。

1882年,西園寺公望隨伊藤博文赴歐洲考察立憲制度,遂與伊藤結為政治盟友。1884年述位伯爵。他於1906年至1908年、1911年至1912年兩次組閣,並任總理大臣。1919年作為日本首席全權代表,出席巴黎和會,回國後述位公爵。上世紀二十年代,西園寺公望成為僅存的元老,甚至有權決定首相人選。他倡導社會改革,削減軍事開支,反對軍國主義,狂熱的右翼分子對他十分忌恨,曾幾次企圖謀殺他而未遂。

西園寺公望(1849-1940)上款的吳昌碩書法

而作為一位標準的日本貴族,他對日本傳統的和歌、對家傳的琵琶技藝竟然並不感興趣,但卻能夠朗誦漢文詩,對中國古籍更是鑽研極深。西園寺公望最後的住所在靜岡海濱,名坐漁莊,是從姜太公坐而垂釣故事來。姜太公名「望」,恰好與西園寺公望同字。他的室號為「陶庵」,即是取自欽羨陶淵明之意。四十七歲時西園寺公望刊行《陶庵隨筆》,記人記事的風格都是明清散文一路。西園寺公望一生和不少中國的文人政要交往甚密,也對於中國藝術品的收藏頗豐。有的是從家族傳承下來,也有的則是自己的傾心收藏,而且他把對中國藝術品的熱愛影響了家族幾代人。

西園寺公一(雪江堂)

西園寺公望的孫子西園寺公一(1906—1993)也是近現代日本外交史上的一位名人。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末和整個60年代,中國報紙上出現頻率最高的日本姓名就是西園寺公一。新中國建立後,西園寺公一一直從事中日友好工作,是日中友好協會創始人。鄧穎超曾為《西園寺公一回憶錄》作序,當中說道「為了爭取中日關係正常化,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做了大量中日民間友好工作,周恩來同志譽他為「民間大使」,曾十六次,在《人民日報》上,被中國政府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大家也按中國的習慣親切地稱他為「西公」。

本紙槌瓶附桐木盒蓋內鈐有「西園寺雪江」白文印一方。

西園寺公一更是一位熱衷於中國藝術品的收藏家。雪江堂是1963年由西園寺公一創立,並用其夫人西園寺雪江的名字命名,1965年,「雪江堂」獲中國政府特別許可,大力推動兩國非官方的文化交流活動,購進了齊白石百餘件作品,「雪江堂」一度擁有近千幅齊白石的作品,成為了海內外銷售齊白石作品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平臺之一!

作為日本近代史上最具盛名的家族,西園寺家的歷史則更加顯赫,西園寺家是日本最牛家族之一——藤原家的分支。藤原家可是在平安時代(相當於中國宋朝)手握國家核心權力的(天皇卻不再掌握實權),堪稱是日本歷史上最高貴的姓氏之一。平安時期的公卿藤原公實(1053-1107)官至正二位權大納言,其第四子藤原通季(1090-1128),官至正三位權中納言,為西園寺家公認的始祖。

平安末期,源賴朝(1147—1199)創立了武士政權鎌倉幕府,藤原通季的曾孫藤原公經(1171—1244)娶了源賴朝的侄女,官至從一位太政大臣(只比最高級別的關白低一級),可謂位極人臣了。藤原公經在京都給自己的家族建造了一個府邸,這個府邸的名字就叫西園寺。從此,這個藤原家的旁支就改姓西園寺了。

西園寺家族留下的另一個文化遺產可謂全球聞名,這便是日本旅遊的象徵之一——京都金閣寺。金閣寺的前身便是鎌倉時代這位西園寺公經(藤原公經)(1171—1244)所建造的宅邸,經過了鎌倉末年南北朝戰亂,到了室町幕府時代,該宅邸一度荒廢,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1358-1408)在應永四年(1397年)將其改造成修禪的場所,由於義滿將舍利殿修築得金碧輝煌,當時的人就已稱其為「金閣殿」。後又歷經歷史風雨,最終演變成了今天日本旅遊的熱門景點——金閣寺。

到了室町時代-江戶時代,西園寺家一度沉寂,而從藤原公經(1171—1244)改姓直到近代,西園寺公望(1849-1940)算起來是西園寺家的第三十七代當主了。

在看過了傳承的歷史,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崇正這件龍泉青瓷瓶本身的迷人之處。這種器型十分的高級,前文中我們所提到的龍泉青瓷拍賣世界紀錄的創造者——2018年佳士得秋拍拍出4285萬港元的,就是這種南宋紙槌瓶。

左圖:崇正春拍本品

右圖:201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4285萬港元

紙槌瓶以其獨特的造型素來被視為宋代陶冶中具有最高審美價值的器具之一,真正代表著宋代「官窯」的審美,從北宋汝窯到南宋官窯都有燒制,可謂一脈相承。

印尼井裡汶沉船出水玻璃瓶

左圖:北宋藍色磨花高頸玻璃舍利瓶,1966年浙江溫州慧光塔出土

右圖:唐末五代貫休佛畫

紙槌瓶的原型很可能脫胎於九至十世紀的伊斯蘭玻璃器,如印尼井裡汶沉船出水的玻璃瓶、內蒙遼陳國公主墓出土的玻璃瓶等,都是可以比對的文物標本。但到了宋代,這種更古老的器型被創造性的演變成了瓷器花瓶,而且幾乎都出現在了帶有官造背景的窯口中。

左圖:北宋 汝窯粉青紙槌奉華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右圖:北宋 汝窯粉青紙槌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如今所存世的兩件完整汝窯紙槌瓶傳世整器全部都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但從清涼寺遺址出土的實物來看,這種紙槌瓶應該大部分是盤口的,但在數百年傳承中,盤口損壞,成為了直頸。

汝州張公巷窯出土的紙槌瓶

前文中提到,這種紙槌瓶幾乎只出現在有官造背景的窯口中,如北宋定、汝、官窯,皆有出品,和汝窯有著極深淵源的張公巷遺址也有出土(張公巷窯有北宋官窯、金代官窯等不同說法),宋室南渡之後,南宋官窯、龍泉繼相製造。

北宋至南宋早期的紙槌瓶偏瘦、雋秀高挑,南宋中晚期則敦厚樸實,尺寸不高,盤口圓鈍,脖頸偏粗,整器拙樸敦厚,崇正這件當屬後者。

南宋 龍泉窯青瓷鳳耳瓶  國寶 日本和泉市日本和泉市久保惣紀念美術館藏

如今公私藏品中龍泉花瓶比較多見的,便是上圖的這種帶有盤口雙耳瓶,當為從紙槌瓶演變而來,而這種雙耳瓶的形制,卻從未出現在汝窯、南宋官窯等窯口,其出現的年代也較晚,因此,紙槌瓶的級別無疑要更高!

南宋 官窯紙槌瓶 浙江省博物館藏

不過在宋代,這種花瓶並沒有「紙槌瓶」這一叫法,而統以「官窯瓶」稱之。據宋代周密《武林舊事》卷二「禁中賞花」條記載,每逢賞花季節,宮中修內司負責裝點布置,陳列的器物中提到有「官窯定器」。到了明代晚期,尚雅嗜古的士大夫才為該瓶取名「紙槌」,並一直為後人沿用至今。高濂的《瓶花三說》,袁弘道的《瓶史》均推薦瓷器以宋代官、哥二窯紙槌瓶作為首選。

南宋 龍泉紙槌瓶 (底部帶乾隆御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臺北故宮藏有一件為南宋龍泉窯青瓷紙槌瓶,盤口鑲銅扣,圈足露灰胎,器型露胎均與崇正本品相同。瓶底鐫乾隆御題詩云:「邵局由來勝處州,官窯臣庶敢輕留?即今廟市貨一二,宋制更誰遵守不。釉色全消火氣鮮,碌青卵白潤成瓀。若論紙硾傳官式,應與澄心時並傳。」詩文中表露出乾隆皇帝對於此瓶鍾愛有加,而乾隆還點出該瓶即名為「紙錘」,在乾隆皇帝眼中,這隻龍泉窯紙槌瓶被品鑑為南宋官窯出品,完整傳承了北宋的官樣器型。

細細欣賞崇正這件南宋龍泉紙槌瓶的細節,無論是其近乎完美的造型比例,還是其嬌嫩欲滴的誘人粉青色,都呈現了宋代官造瓷器的巔峰工藝水準。除了前文中我們所提到的佳士得4285萬港元的南宋龍泉紙槌瓶外,近些年如此高級別而又傳承有序的南宋龍泉紙槌瓶便再未所見了,崇正這件品相完美,又是歷經西園寺家族珍藏的珍品,極為值得期待。

崇正春拍還將呈現一件同樣由西園寺家族遞藏的南宋油滴茶盞,我們不妨先一起看看視頻:

LOT1603

南宋  建窯黑釉油滴天目茶盞

來源:傳高龍山謝德院報恩寺舊藏

西園寺家族舊藏

H: 6.3 cm; D: 12.2 cm

RMB: 900,000-1,500,000

南宋 建窯黑釉油滴天目茶盞

在北宋時期,建盞作為宋代宮廷御用之物,代表了一代藝術皇帝宋徽宗的審美,也印刻了「供御」和「進盞」作為宮廷使用的專門「Logo」,這在其他窯口的宋瓷中,也是難以見到的。


宋徽宗  文會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採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於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然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大小,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小則受湯不盡。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

——宋徽宗《大觀茶論》

南宋 五百羅漢圖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宋時禪僧尤奉茶事,飲茶以靜神養身,宋人飲茶,先刮茶餅取粉,微烘細磨後篩煉提精,繼著少水調攪,再注水並以筅擊拂至起湯花,以花多且久不散者為上。範仲淹在《和章岷從事鬥茶歌》中詠建盞「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

而建盞在日本被稱為「天目」大約也源自於宋代,宋代日本高僧聖一國師圓爾辨圓到徑山寺留學求法,歸國時把天目山徑山寺茶宴等飲茶風俗和建盞帶回日本,之後,建盞成為了日本茶席上的神品,競相追逐。

《君臺觀左右帳記》,別名《御飾記》,成書於十六世紀前期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中國美術史著作,對於建盞的價值這樣記載到:

「曜變,是建盞之最,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是僅次於曜變的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

——(日)《君臺觀左右帳記》

有朋友做過換算,如果以當時黃金在日本的購買能力計算,一隻曜變建盞大概價值700多公斤黃金,油滴盞能換5000匹絹大約相當於350公斤黃金,以現在的黃金價格來算,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一億多人民幣。

崇正的這件油滴也是十分典型的日本老包裝,彰顯出其非凡的傳承經歷,器藏絲質錦囊,內設特製絲墊,置密封桐木盒,歷近數百年洗禮,完整保存至今。

這件油滴天目盞在西園寺家族代代相傳,其記錄可追溯傳為高龍山謝德院報恩寺之物,報恩寺大谷派,也稱「東本願寺派」,日本佛教淨土真宗支派之一。

京都東本願寺

本願寺從13世紀下半葉創立至今,已經經歷了24代當主,在十六世紀的日本亂世,本願寺僧兵甚至成為了可以左右政治局勢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總部「石山本願寺」便位於今天的大阪城,後來統一天下的德川家康(1543-1615)或許是為了防止本願寺的勢力再次做大,刻意將其分立,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東本願寺,便是德川家所另立的。

高龍山謝德院報恩寺 供物帳

到了明治十四年(1881年)六月,東派根據祖廟所在地地名改稱大谷派,擁有主寺一萬,門徒百萬。從提供的報恩寺供物帳來看,高龍山報恩寺所藏,高僧舍利、法器、茶器等法物,種類十分豐富。

南宋  油滴天目  國寶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茶道是中日兩國文化源遠流長的紐帶,日本大阪市立東洋博物館藏有一件油滴天目茶碗被列為「國寶」,足見天目茶盞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天目建盞作為一隻茶碗,在一千年裡完美展示了其超乎自然與人性的包容:神秘的燒造技術(油滴)、茶之契合(大觀茶論)、宗教連接(報恩寺佛器)、中日外交使命(東渡日本)等等,其承載的歷史與文化的厚重,其價值已經遠遠超越了器物本身。

崇正春拍的這件油滴,釉色褐黑,鷓鴣斑紋呈金銅色,光照之下,亮彩耀眼,您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託襯宋時點茶擊拂茶水後,所得茶麵細沫,白黑相映,瞬息變幻,美妙至極。

廣東崇正2020年春季拍賣會

預展時間:9月11-12日

拍賣時間:9月13日

展拍地點丨廣州香格裡拉大酒店(琶洲會展東路1號)

支持現場競投、電話委託競投、崇正在線網絡同步拍 

詳情請詢:020-83344380、83394856   

相關焦點

  • 【大象視界精製視頻】明軒:一間屋,一場拍賣
    這也是【大象視界】首次發布我們的幕後工作照。陳丹青筆下的春宮畫在當代人文空間有著怎樣的感官體驗,而徐累筆下的明代家居元素和真正的明式家具放在一起,又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對話?真正的人文藝術或許並沒有那麼明顯的古今之分,只要我們心中有美的存在,明軒的"一間屋",等待你來體驗。
  • 【大象視界視頻日本尋寶季】吳昌碩藝術風靡日本之謎
  • 【大象視界】偏遠小城深藏的驚人寶藏,日本為什麼總創造市場奇蹟?
    2020年美協秋拍東瀛遺珍專場大象曾經不止一次的和朋友們說過,日本是中國本土以外保存中國藝術品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也是過去幾年裡出現撿漏機會最多的國家,同樣沒有之一,在日本,很多毫不起眼的鄉下小拍,都會出現驚天大貨,如前年香港中漢拍出7467萬港元的康熙青花萬壽尊,就出自於同年的日本鄉村小拍,當時幾乎以無底價起拍,最終成交價也僅僅只有1.05億日元
  • 【大象視界】細川家族:一個七百年日本貴族的收藏傳奇
    今天的【大象視界】我們一起來關注即將開拍的新一輪日本拍賣季,整個4月中旬,從京都、大阪到東京,一連串的拍賣好戲即將拉開序幕。
  • 【大象視界】歷史地位堪比汝窯?來這裡盡覽建盞之美!
    ——北宋  陶谷《清異錄》8月上旬,內地藝術品拍賣的焦點將全部聚焦到了杭州,西泠印社和浙江南北兩大春拍,這也是新冠疫情近半年來內地的第一波線下大拍,而在杭州春拍的同時,還會有一些高水平的展覽同步舉行,今天大象就帶朋友們一起去先睹為快8月3日在杭州吳山古玩城成蹊堂舉辦的【和光同塵——建窯黑瓷藝術展】,展覽將會持續到8月23
  • 【大象視界】明軒「一間屋」裡意想不到的「奇趣」
    名門的寵物 一間屋裡不僅僅有著紀大才子的大菸斗,更有兩隻來歷非凡的萌寵物。中國養犬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而到了宋代,皇家蓄犬之風尤盛,宋太宗趙光義蓄有一條羅江犬,據《古今詩話》所載,太宗此犬,靈通非常,情深忠義:「太宗不豫,此犬不食。及上仙,號呼涕泗,瘦瘠。」
  • 【大象視界】孫中山和日本前首相犬養毅不為人知的「奇特」互動
    我們在湛然春拍上所見的這件「奇品」書畫便留下了兩個人的有趣互動。我們只能說,有一些歷史片段仍然在那個血色的年代給今天的我們留下了一些彌足珍貴的人情味,這已經彌足珍貴了。 不管如何,如今仍然稱得上是毀譽參半的犬養毅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情結,我們最後再舉一個有名的事例吧。 一代棋聖吳清源到日本學棋,得到了犬養毅的幫助。吳清源的伯樂,日本著名棋手瀨越憲作為了吳清源赴日找犬養毅幫忙。
  • 【大象視界東京現場即時視頻】經典傳承:被日本茶人視若珍寶的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直接影響到了高麗的思密達青瓷,也被日本人大量的收藏甚至仿造,但是在海外,鼎盛時期的南宋梅子青一直被模仿,但卻從未被超越。 在日本公私美術館和財團藏購的中國古陶瓷中,據大象的不完全統計,只有8件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其中有三件便是龍泉青瓷!
  • 【大象視界】落花流水!唯美的宋代流行怎樣的古琴?
    到了唐代,劉禹錫在膾炙人口的《陋室銘》留下了「可以彈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唯美生活境界。 這次的中貿【天籟】專場,出現了兩床年代在唐宋之間的超級古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宋代流行的琴文化和絕美的宋琴。
  • 【大象視界】在一個800年的「臨時」黃金茶室品茗賞花的奇妙感受
    大象曾經在微信朋友圈為朋友們做過一個有趣的PS實驗,日本茶道中,壁龕呈現的一瓶一畫,可都不是隨便什麼「唐物」都適合的,即便是頂級的藏品,也需要融入茶道的氛圍才是。 這件南宋龍泉花瓶的堪比「國寶」級文物的難得之處在於:
  • 【大象視界視頻】從行醫世家到頂級藏家,探訪葉承耀的收藏之路
    昨天的【大象視界】我們通過一個當天拍攝當天製作的"即時視頻"在蘇富比藝術空間和大家一起欣賞了一場全球頂級的明式家具特展。
  • 【大象視界】東京攻略!東京中央春拍亮點現場全景掃描
    東京中央香港首拍上的抹茶道展示我們曾經多次為朋友們介紹過日本傳統茶室的經典布置,大象曾經造訪過日本皇家寺廟大德寺,在大德寺茶室體驗抹茶道,他們所懸掛的還真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國宋元繪畫!如今要在日本的拍場淘到一張宋元繪畫,自然也絕非易事,大象在這裡為朋友們挑選出這次東京中央即將呈現的兩幅大約是接近元明之間的古畫,已經是茶室難得之選了。
  • 【大象視界】龍泉青瓷在日本的八百年不朽傳承
    這件南宋龍泉窯的馬蝗絆可能是大象所能想起的最早傳入日本的龍泉名品。根津美術館大象每次到東京,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便是根津美術館了。大象最近一次去日本,則是造訪了東京另一家頂級的私人美術館——松岡美術館。
  • 【大象視界】安思遠專場現場圖文攻略(四)(佛像篇)
    1981年,好友兼重要客戶克利斯蒂安·修曼去世,安思遠斥巨資將修曼收藏的東南亞-喜馬拉雅藝術全部收入帳下(相當部分應該叫做回購),至1990年安思遠將部分修曼舊藏高價拍出,但留下了一些他個人最為中意的,這件觀音像便是其中之一。無需過多的言語,相信任何人都會被他挺拔的身姿和近乎完美的面相所深深吸引。當然,如果從收藏家的挑剔眼光看,它的鎏金或許算不上完美,但相信這一定是夜場上最令人期待的藏品之一了。
  • 【大象視界】罕見南宋官窯的奇幻時空之旅
    今天我們繼續來關注的是大保利春拍,我們繼續關注的是在內地拍場形成絕對一家獨大之勢的保利古董板塊,在之前我們已經為朋友們介紹了兩大專題:【大象視界
  • 【大象視界】臺北故宮同款國寶「翠玉白菜」驚現華藝秋拍
    今天我們繼續來關注華藝國際秋拍,之前的兩期推送中,我們分別關注的是【靜觀】和【物外】兩大專場的部分精彩藏品:【大象視界】開眼界
  • 【大象視界】哎!日本人竟然比我們更懂得中國古硯?
    每次東京中央拍賣,大象個人最為喜愛的有兩個部分,可能這兩大專場拍品的絕對市場價值並非最高,但是卻最能體現日本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承源流,這便是——茶道和文房。前一篇我們為朋友們細數了日本茶道具對於中國歷代工藝美術的追摹:【大象視界】你想不到!這些茶道美物的創意靈感源自3000多年前的中國!今天,我們則一起來說說文房。
  • 【大象視界】仙女洗澡!實物揭秘舊王孫溥儒的情感世界
    臺北是大象個人十分喜歡的一座城市,相比較北京或者香港,臺北給大象的感受是保留著更多優良的中華遺風和傳統的文化氣息,但相對而言,臺北的拍賣行規模普遍不算大,但卻都極具特色,其中,大象個人最喜歡的一家臺北拍賣行,可能要數——沐春堂。
  • 傳說終證:打開法門寺地宮石門,滿室稀世珍寶,猶如夢回唐朝!
    時光荏苒,猶如白駒過隙,唐朝繁華一夢距今千年有餘,大唐盛世的點點餘暉也只能從詩詞和部分遺蹟中窺得一二,可以想像出當時華麗的光華凝結出盛唐怎樣的耀眼奪目!昔年曾向五陵遊,子夜歌清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裡不知秋。
  • 【大象視界】剛剛,金立言博士「窯火丹青」個人收藏展開幕了!
    我們知道,金立言先生的父親金申老師是當今中國著名的佛像文物鑑定專家,這樣的家學淵源,使得他從十幾歲開始涉足收藏領域,所以,四十歲的金立言,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在古玩鑑賞界的資深人士了,而以大象對於金立言先生的了解,他的勤奮和努力,絕對是在業界公認的,所以,一個能夠有機會從小涉足專業領域的名門之後,還比大多數人更加的勤勉,難怪年僅四十歲,就有著如此不菲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