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中央五周年秋拍預展的現場,我們看到了一組涵蓋宋元明各個年代的龍泉青瓷,據大象深入了解的情況,這批青瓷大部分出自京都的一個世家。我們在預展現場巧遇香港古董鑑賞家翟建民老師,請他為我們普及一下龍泉的基礎知識!請看我們的視頻!
自古以來,日本人對於產於浙江的龍泉青瓷有著特殊的偏愛,以至於對於不同的龍泉青瓷,日本人自己都給與了自己的「冠名」,如把散布著褐斑的龍泉窯青瓷命名為「飛青瓷」,把南宋時代的粉青色龍泉青瓷稱為「砧手「,元明時期青綠色的龍泉青瓷為「天龍寺手」,明末與清的青瓷為」七官手」。
龍泉青瓷的燒制始於五代,盛於南宋,其之所以得以風靡海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泉窯地處浙江南部甌江流域,有溫州港口便捷的出海通道。南宋時龍泉窯業迅速發展,瓷窯擴展到龍泉附近的十多個縣的廣大地區,形成一個龐大的窯系。那一抹誘人的梅子青色便很快成為了南宋對外貿易的暢銷產品,而這種暢銷持續了數百年。1975年,在韓國西南部的新安海底發現一艘元代沉船,打撈出1萬多件瓷器,其中龍泉青瓷佔了9000多件,可見龍泉青瓷在當時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龍泉青瓷直接影響到了高麗的思密達青瓷,也被日本人大量的收藏甚至仿造,但是在海外,鼎盛時期的南宋梅子青一直被模仿,但卻從未被超越。
在日本公私美術館和財團藏購的中國古陶瓷中,據大象的不完全統計,只有8件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其中有三件便是龍泉青瓷!(兩件宋代,一件元代)
說來很奇怪,在日本被列為「國寶」的中國古陶瓷,幾乎全部是宋元茶道具!而明清官窯瓷器卻是一件沒有!其中原因,一方面,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頂級的清代瓷器大多都流向了歐美。日本所積澱下來的還是老窯瓷器為主。另一方面,日本的茶道興盛於十六世紀室町時代末期的戰亂年代,對於面對刀光劍影的武士而言,茶道或許能夠讓他們獲得在亂世生存所難得的一方寧靜,茶與刀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和諧的統一了。而在武士、貴族之間進行的茶會儀式中,那些精美的中國瓷器成為了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徵,因此,不少留存在日本的龍泉青瓷都伴隨著許多戰國年代的傳奇故事。
接下來就請朋友們跟隨大象一起欣賞一下留存在日本的精美龍泉青瓷和其背後的故事吧!
南宋龍泉「千鳥」香爐
高6.4cm 口徑9.1cm
重要文化財
名古屋德川美術館藏
這隻南宋龍泉青瓷香爐為經典仿古造型,是日本流傳的龍泉青瓷中最有傳奇故事的一件。在日本戰國時期,它曾經為多位歷史名人所珍藏,並演繹出了諸多精彩故事來。千鳥香爐起初是今川家的家寶,1560年桶狹間會戰,號稱「東海第一弓」的大名金川義元數倍兵力攻打織田氏,卻被年輕的織田信長奇襲討死,之後義元之子今川氏真為保生存,居然把「千鳥」獻給了織田信長(把珍貴的茶具獻給自己的殺父仇人,杯具啊杯具),後來,信長將其犒賞有功之臣,最終,它為戰國時代另一霸主豐臣秀吉所有。
有關它的故事,其中的一則「千鳥掩月」的傳說十分風雅,相傳一日明月之夜,蒲生氏鄉去拜訪細川幽齋(兩人都是織田信長麾下有名的家臣),蒲生提出了想要欣賞幽齋珍藏的「千鳥香爐」的請求。但幽齋卻不太情願地取出給氏鄉觀賞。日後,氏鄉請教著名的雅士裡村紹巴,為何那天幽齋不太高興,紹巴笑答:幽齋是真正的歌人!《清見海岸》和歌中描述:「清見海岸的雲毫不猶豫地衝向浪尖,遮掩住明月的可是那成群的千鳥。」你在明月之夜提出賞「千鳥」是不合時宜的,所以幽齋不悅。
而另一個更有名的故事是,1594年夏,大盜石川五右衛門潛入伏見城的太閤豐臣秀吉府邸,試圖刺殺秀吉,但石川一不小心觸碰到了太閤府邸中的千鳥香爐,香爐鳴叫,五右衛門因此敗露被捕慘死。在《信長之野望》系列和《太閤立志傳》系列等日本戰國類的遊戲中,這件青瓷成為了玩家競相追逐的寶物了。
如今,這件帶有傳奇色彩的名件保存於德川美術館中。
南宋龍泉「馬蝗絆」茶碗
高9.6cm 口徑:15.4cm
重要文化財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南宋龍泉窯的馬蝗絆同樣十分有名,根據江戶時代的儒學家伊藤東涯1727年所撰寫的《馬蝗絆茶甌記》記載,1175年左右,平安時代末期文武全才的貴族平重盛向浙江省杭州的育王山布施黃金,作為回禮,佛照禪師以本茶碗回贈之,其內側放置著鋪飾緞子的中國制漆器圓盒,可為佐證。
到了室町時期,它成為了足利將軍家的傳家家寶。據記載,足利義政獲得此物之際,因為有些裂痕,因此便用金屬將裂痕補住。破裂的部分呈現出如蝗蟲般的姿態而獲此名。另有一說,因鋦釘形狀像大螞蝗,日本人稱其為螞蝗絆。可能是後一種說法更靠譜一些吧。相傳足利義政得到此物十分鐘愛,甚至派遣使者攜帶此碗來到我國,懇請當時的大明皇帝照原樣再賜一個,可遍訪龍泉各窯,已再仿不出如此釉色的物件(明朝的時候龍泉窯已經開始沒落了,當然燒制不出宋代如此可人的顏色啦),因此,只能回去給它打螞蝗補丁啦!近千年來,儘管它有所殘缺,但溫潤的色澤,如月的皮膚讓無數人心馳神往。
元代龍泉「飛青瓷」玉壺春瓶
高27cm
國寶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這件是流傳日本的龍泉青瓷中十分有名的,也是日本人認定的國寶級中國古陶瓷中唯一一件元代的。前一篇的【大象視界】我們曾經介紹到,日本人很重視茶道,而在茶室中,在正中位置所掛書畫和插花用的花瓶是最為重要的門面,因此,三件日本國寶級的龍泉青瓷無一例外全部都是茶道所用的花瓶,而日本人認為最為合適的花瓶高度大約就在28-32公分。
元代龍泉窯青瓷上流行塗點褐斑的裝飾技法,所施褐斑多為快速隨意塗點,日本人稱之為「飛青瓷」。飛青瓷深受日本茶道界人士的喜愛與珍視。這件的飛青分布十分具有藝術美感!
它曾經就是我們昨天所提到的江戶時代的大阪豪商鴻池家的傳家寶,如今藏於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南宋龍泉「青磁下蕪花生」直頸瓶
高23.5cm
國寶
東京ARUKANSYUURU美術財團藏
這個是日本藏三件龍泉國寶的另一件,這件直頸瓶在日本被「青磁下蕪花生」,「下蕪」是形容瓶的腹部象扁蘿蔔形,和同時期的南宋花瓶相比,它的線條比例精準,造型端莊,稱得上是當時「御貢」的一件青瓷,類似的藏品全球存世只有兩隻,稱得上是南宋時期龍泉窯的極品!
南宋龍泉「萬聲」鳳耳瓶
高33.6cm
國寶
大阪府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藏
這是三件「國寶」級龍泉的第三件了,在所有傳世的宋代龍泉窯青釉鳳耳瓶中,可能這件是最為出眾的一件,標準的粉青色釉,色彩純正。龍泉窯的重要性,大約就是年代(宋代)、釉色(粉青)、器形(日本人最看重的是30公分左右的茶道用花瓶)和傳承(是不是古渡傳世的)四項了,如果四個要素都達到了頂級,那就是國寶啦!
日本人給它取了一個十分雅致的名字——「萬聲」,如果舉辦茶會正好碰上牡丹或芍藥季節,這樣的花瓶應該是最上選的茶席花器,青玉般的粉青釉與粉嫩的花色互相輝應,帶雙鳳耳的直頸將貴氣的大花以優美盤口託出,有如一幅宋畫出現在賓客眼前,這樣的意境值得讚嘆「萬聲」吧!陽明文庫所藏另一直鳳耳瓶被定為重要文化財,名曰「千聲」,「千聲」相比「萬聲」自然遜色一籌啦。
南宋龍泉鳳耳瓶
高28.8cm
重要文化財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這件也是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藏品,據記載大約是室町時代末期傳入日本,為丹波青山家族流傳下來的,儘管不如「萬聲」和「千聲」兩隻那麼有名,也稱得上是宋龍泉窯最鼎盛時期製作的作品。
南宋龍泉牡丹唐草文深缽
高19.5cm 口徑22.0cm
重要文化財
靜嘉堂文庫藏
這件也是我們最近反覆提到的戰國猛將山中鹿之介之後——鴻池家族流傳下來的一件名品。與類似的龍泉青瓷深缽曾在奈良郊外有過出土記錄,由此可見,數百年前,日本到底進口了多少這樣的龍泉青瓷,而這樣一個被悉心對待並且得以完整保存下來的作品可以說是一個稀有案例,同時也成為了一筆珍貴的文化財產。
南宋龍泉「大內筒」
高18.3cm 口徑8.0cm 底徑6.6cm
重要文化財
根津美術館藏
這件筒花生同樣稱得上是日本茶道界的一件名品,極簡的造型,上等顏色的青釉,冰裂紋的開片,銘「大內筒」說明它是周防大內家流傳下來的,那它在日本的流傳歷史至少應該追溯到16世紀早期了。
南宋龍泉「筍花生」
高29.6cm 口徑8.3cm 底徑12.0cm
重要文化財
根津美術館藏
「筍花生」意思是從首部到身部飾有數條凸出的弦紋,有一點像筍形的意思。在天文23年(1554)《立花(りっか)図巻》的批註中可見就可以看到「筍花生」的提法,「筍花生」這一名稱應該是在室町末期就有的。從日本海域的沉船考古發現,早在14世紀就有此類龍泉作品外銷,而這件傳世品釉色同樣十分頂級,它為十七世紀第四代將軍徳川家綱賜予堀田正俊,此後由佐倉堀田家流傳下來的。
我們剛才已經提到,判斷一件龍泉青瓷的價值,主要看四方面,年代(是否到宋代)、釉色(粉青,梅子青還是豆青)、器形(日本人最看重的是30公分左右的茶道用花瓶)和傳承(是不是古渡傳世的)四項了。
在東京中央五周年秋拍現場,香港古董鑑賞家翟建民先生為我們現身說法,講述了龍泉青瓷不同的顏色。大象在這裡拍幾張照片給大家看看。
LOT2301
宋龍泉蓮瓣紋碗
H:7cm; D:17cm
JPY: 1,500,000-2,000,000
RMB: 75,000-100,000
LOT2302
宋龍泉蓮瓣紋碗
H:7cm; D:17cm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00,000-150,000
翟建民老師在現場為我們講解,同樣是南宋的蓮瓣碗,顏色同樣有著微妙的差異。由於預展現場光源十分複雜,即便大象團隊用專業的攝影器材,也能難將顏色拍準確,因此,請大家將就著看看。前方一隻是顏色等級較高的梅子青,而後一隻則只能稱為豆青了,因此,它們的估價也有差異。當然,欣賞龍泉窯的美,還是應該去現場看實物!
LOT2310
南宋 青瓷蓮瓣紋碗 (一對)
H:5cm;D:13cm×2
JPY 1,000,000-1,500,000
RMB:50,000-75,000
這對小碗拍賣行只定為明代似乎並不太準確,預展現場翟建民老師對於他們的顏色推崇備至,應該就是南宋高等級的「粉青」色了,只可惜它們的器形只是小碗,如果這種顏色配上的是那種30公分左右的花瓶,絕對就是日本國寶一級的名品啦!(當然我們之前也反覆提過,要評為國寶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優秀的傳承記錄!)
LOT2322
明中期 龍泉刻花葫蘆形罐
H:19.5cm
JPY 850,000-950,000
RMB 42,500-47,500
明代以後,龍泉窯就漸漸開始沒落了,因此,明代的龍泉窯很少能看到宋代那種清脆的顏色。這隻葫蘆罐翟老師在現場特別提到,因為這樣的器形在中國本土極少發現出土記錄,應為明代中期日本向中國訂製的茶道用具。
【大象視界】戰略合作夥伴
9月2日-5日,東京中央五周年秋拍,大象團隊在現場視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