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石頭
當地時間4月2日,因寫公開求救信披露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的疫情,該艦艦長布雷特·克洛澤遭到免職。而在3日的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都在轉發這樣一個視頻:在克洛澤背著行李獨自下船時,艦上官兵一邊鼓掌,一邊高喊他的名字向其致敬。
值得注意的是,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是現役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中作戰次數最多、實戰經驗最為豐富的一艘航母。能夠擔任這艘航母的艦長,必然非常優秀。而這位艦長在寫求救信時,也一定非常清楚,公開疫情的後果。即便如此,他依然選擇公開求救,為了挽救艦上受感染的船員,不惜放棄自己的名聲和地位,實在是勇氣可嘉。
布雷特艦長被解職所引發的爭議還在繼續發酵,儘管軍方並未過多解釋被解職的原因,但水兵和家屬們始終聲援和支持這位艦長,抨擊五角大樓,認為他不惜犧牲自我,挽救全體官兵的生命,是真正的英雄。不知道,在送別艦長的時候,水兵們會不會朗誦美國詩人惠特曼的那首《船長!我的船長!》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始終嚮往地平線的另一端,渴望在大洋中尋找到自由與財富。於是,湧現了無數探險者,他們與大海搏鬥和抗爭的故事,被後人們世代傳頌。
眾多傳奇般的故事的起點,往往都來自一位船長,和他的水手們。船長,這是個極其特殊的職業。在歷史長河中,優秀的船長往往是悲壯的探險家,是徵服大海的英雄,或是稱霸大洋的海盜。在波濤洶湧面前,在顛簸和孤獨之中,船長永遠是全船人的希望,給予水手們力量和勇氣。當人們把夢想和信念寄托在一艘船之時,只有船長,才能完成人們的終極夢想。
電影把船長們的傳奇故事搬上銀幕,還有什麼比徵服星辰與大海,更讓人熱血沸騰的事情呢?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銀幕上的偉大船長。
《加勒比海盜》
為什麼海盜船長都是獨腿獨眼,肩膀上有一隻鸚鵡呢?這個形象源自1926年的美國電影《黑海盜》,從此以後,海盜船長有了統一的裝扮。過去銀幕上的船長形象,要麼是兇神惡煞的強盜,要麼是正義凌然的俠盜。時間久了,看慣了獨眼獨腿,難免審美疲勞,直到2003年,《加勒比海盜》橫空出世。
《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的最大看點,就是由著名影星約翰尼·德普主演的傑克船長,他塑造了一個煙燻妝,蘭花指,娘娘腔的廢物船長。之所以說傑克船長是廢物船長,是因為在電影中,很多事情自己都搞不定,就連他最愛的「黑珍珠」號,也幾經易主,經常被死對頭佔據。
於是,傑克船長不得不依靠亦敵亦友的其他幾位主角,並肩打怪升級,逢兇化吉。整個系列電影,可以稱得上《傑克船長和他朋友們的冒險故事》。所以,再危險的環境,再兇狠的敵人,都無法威脅到傑克船長,他實在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海盜船長。
這可能是影史上少有的現象級反英雄人物形象,喜歡他的影迷和在電影中想掐死他的海盜一樣多。傑克船長雖然名滿天下,但仇敵和債主眾多。可整個系列電影中,出現無數亦正亦邪的船長,又有哪個海盜船長能夠像傑克船長一樣如此風流不羈,蠢萌又搞笑呢?
當第五部《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上映時,片中德普出演年少時的傑克船長,儘管主要是CG特效起作用,但依然讓無數影迷驚呼,紛紛表示要為他生猴子。
一路瘋瘋癲癲,滿世界亂跑,在江湖各方勢力中全身而退,追求自由和大海。有誰的內心不曾像傑克船長一樣,渴望踏上一場又一場奇妙的冒險之旅呢?
《怒海爭鋒》
另一位傑克船長的故事就很一本正經了,而且戰場雙方都是正規軍。
《怒海爭鋒》的故事發生在拿破崙時代,講述兩艘軍艦之間的較量。那個時代的海戰戰術,跟在陸地上排隊槍斃的戰術沒差太多,都需要軍艦抵近射擊,看誰火力更猛,誰先被擊沉。
在第一回合的較量中,英軍「驚奇號」面對強大的「地獄號」,能大難不死,實屬僥倖。對手火力迅猛,擁有44門大炮,還有更為先進的結構設計。若是換成《加勒比海盜》中的傑克船長,早就揚起主帆,溜之大吉了。
創造奇蹟往往都需要一根筋的人,《怒海爭鋒》中的這位傑克船長在第一次失敗之後,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堅持打贏這場實力懸殊的海戰。羅素·克勞當年出演此片已近40歲,算不上小鮮肉了,所以形象上更符合傑克船長那種固執倔強的老船長作風。只有傑克船長見過英國海軍的傳奇人物納爾遜將軍,並成為納爾遜的自來水,負責向水手們講述傳奇人物的英雄事跡。
正是在納爾遜將軍精神感召下,傑克船長依靠自己的海戰經驗,加上全體水手的意志,讓只有28門炮的「驚奇號」一路逆風翻盤,一舉擊敗對手。這樣的結局固然毫無懸念,但這大概是最為詳實地介紹拿破崙時代海軍日常生活的電影了,而且沒有愛情戲份和女主角打擾,基情戲內容豐富,這是一部十足的男性戰爭大片。
《菲利普船長》
「犯我美利堅,雖遠必誅」,這大概是電影《菲利普船長》的主題。雖然電影也順便探討了「索馬利亞」海盜產生的根源,但這並非電影所關注的重點。電影的主題是一貫地向世界展示美利堅強大的國力,以及對每一位美國公民生命的高度重視。
這大概是美軍歷史上最昂貴的一次解救人質行動,光是美國海軍就有一艘驅逐艦和一艘兩棲攻擊艦前往出事海域,海豹突擊隊和通訊衛星一併上陣,全都瞄準大洋上這一葉扁舟。軍方情報部門也沒閒著,很快就搞清了四名海盜的姓名和所在村莊,方便談判時攻破對方心理防線。
最終結局無非是一招制敵,狙擊手三槍拍案驚奇,解救美國建國百年以來第一位被海盜劫持的公民。耗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為了救一個人,這還不算完。還要同樣費時費力拍一部主旋律電影,大打宣傳牌,這才能真正體現美利堅的英雄主義情懷。
能夠孤身一人面對海盜劫持,依然保持冷靜,沉著應對,這位菲利普船長的人生經歷值得大書特書一番。不過,現實中的菲利普船長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英雄,他的船員們也不認為他是一個英雄,只覺得正因為船長個人的錯誤判斷,導致貨輪遭遇海盜襲擊。
可當主角選定湯姆·漢克斯的時候,無論導演和編劇如何淡化船長身上的個人英雄主義,都無法抵擋湯姆·漢克斯自帶的美式英雄氣場。主角光環加成,讓船長和海盜之間的較量顯得一邊倒。觀眾們心裏面很清楚:放心,湯大爺這段肯定死不了。
《獵殺紅色十月》
在人們印象中,船長的形象似乎就應該是一個帥氣的白鬍子老頭。如果找來世界上最帥的老頭來扮演船長,那麼這個人選必須是肖恩·康納利。不過在這部電影中,船長大部分時間不在水面之上,而是潛入海底。
作為美國最為忌憚的蘇聯颱風核潛艇的艦長,指揮「紅色十月」號潛艇,滿載20枚核彈頭,前往北大西洋進行演習。中途居然調轉方向,擺脫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達拉斯」號的跟蹤,直奔美國海岸線,計劃遊覽美國東海岸。這樣一系列耀武揚威的騷操作,自然來自指揮經驗豐富的帥老頭艇長。
故事背景假定在1984年,正值美蘇冷戰,進行軍備競賽的高潮時期。帥老頭艇長此舉擺明了是要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美蘇雙方一片驚恐,畢竟大多數時候都是口頭威懾,沒想過真開打。如果不是知道該片的原著作者是湯姆·克蘭西,還以為是由歷史上真實叛逃事件的改編。
作為一部好萊塢拍攝的虛構+臆想作品,《獵殺紅色十月》表現出的氣場卻非常蘇聯化,人物造型也非常符合俄式審美,再加上鋼鐵洪流氣息的音樂,除了艇長大部分時間裡都在說英語有點違和。同時,以現在的眼光看來,《獵殺紅色十月》的特效非常落後,但別忘了這是1990年拍攝出來的電影。
影片始終讓觀眾們沉浸在多重懸念之中,氣氛的緊張和壓抑如同自己也被困在潛水艇之中。雖然身居要職,但老頭還是因個人原因堅持叛逃,並展示出了一個世界頂尖核潛艇指揮官高超的指揮才能,完成這項周密而大膽的逃跑計劃。
要知道,叛逃計劃只是艇長的個人意願,並不是所有水兵都想叛逃,還有內奸實時監視。整個計劃稍有不慎,可能就滿盤皆輸,甚至引發核戰爭,毀滅全人類。這大概是影史上最為冒險的叛逃,也只有最勇敢,最智慧的船長,才能完成這樣的壯舉。
《鐵達尼號》
《獵殺紅色十月》畢竟是虛構的,真正有著「世界上最有經驗的船長」美譽的,屬於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歷史上著名的鐵達尼號郵輪的船長。
儘管造成了世界上最出名的海難,但責任並不完全在船長身上,這一點在電影中也有體現,白星航運公司的董事主席伊斯梅多次催促船長全速前進,以期提前到達美國,讓公司從中獲利。史密斯船長不得不接受命令,同時,他更相信這艘巨輪的安全性,畢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郵輪。而且,在鐵達尼號出海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客輪奧林匹克號的指揮官,也是史密斯船長。
在擔任鐵達尼號首航指揮官之前,史密斯船長有著豐富的指揮經驗,還曾被徵召成為皇家海軍指揮官,參與了第二次布爾戰爭。因在戰爭中的表現,受到英王愛德華七世授予的獎章。戰後,史密斯船長成為白星艦隊的海軍準將,受命擔任白星航線上所有新客輪的首航船長,而白星公司的主要目標,是不斷刷新紀錄,擁有世界上最大客輪。這樣一來,任憑誰來當船長,都會不相信世界上最大的船能夠沉沒。
這位功勳卓越的船長,計劃完成鐵達尼號的首航之旅後就退休,萬萬沒想到,鐵達尼號為他的職業生涯畫上句號。正如電影中的一幕,在鐵達尼號即將沉沒之際,他向船員們下達最後的命令後,走入艦橋,與這艘豪華客輪一同沉入冰冷的大西洋。
面對毀滅,船長本有生存的機會。而且在海難發生時,其實並沒有婦孺優先這樣的逃生規則,但史密斯船長,與船上那些堅持讓女人孩子先上救生艇的男人們一樣,相信責任高於一切。史密斯船長最終選擇與船同存亡,完成了他作為一名船長的最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