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總導演王振濤、導演唐娟娟、總攝像林巖松、航拍師儲豔林一行專程到福州長樂蔣濱建工作室考察訪問,參觀蔣濱建的閩臺海防研究及馬江海戰研究成果,進行文化交流。
◆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總導演王振濤(左2)、導演唐娟娟(左1)、總攝像林巖松(左4)、航拍師儲豔林(左3)
王振濤總導演介紹了2017年6月開機的大型紀錄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情況,該片由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承制,共分四集,每集50分鐘,詳細講述了劉銘傳傳奇人生。
劉銘傳是守衛閩臺海疆、奮力抗擊法國侵略者的統帥,與馬江海戰關係密切,與福建福州關係密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展示了劉銘傳和來自福建的班兵在衛我海疆中的傑出貢獻。
◆蔣濱建向王振濤總導演(右)導演唐娟娟(中)介紹馬江海戰研究情況
◆王振濤總導演(右)導演唐娟娟(中)總攝像林巖松(後)認真觀看蔣濱建閩臺海防研究成果的部分文獻史料
近年來,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創作呈井噴之勢
近年來,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淮河》《中國文房四寶》《隱秘戰士》連獲佳績。紀錄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將由王振濤擔任總導演,此前王振濤還執導過紀錄片《大黃山》,近期創作的《錦繡安徽迎客天下》更是在網絡上獲得3.5億的點擊量。
由王振濤擔任總導演的《大黃山》紀錄片光碟封面
◆王振濤總導演向蔣濱建贈送《大黃山》紀錄片光碟
◆《大黃山》總導演王振濤
◆蔣濱建向王振濤總導演贈送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鄉思——福建長樂老照片選》
王振濤向蔣濱建贈送了由他任總導演,安徽電視臺與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聯合製作的6集高清紀錄片《大黃山》光碟,蔣濱建向訪問團贈送了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鄉思——福建長樂老照片選》。
大家饒有興致地觀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任享團隊在「天繪一號」03星獲取的福州長樂太空立體影像圖。觀看了清代初期的《福建海岸全圖》1800年的《福建防汛圖》琴江水師後裔93歲張長卿先生手繪的《清代福建水師沿海防禦圖》。
◆觀看福州長樂太空立體影像圖
◆觀看清代初期《福建海岸全圖》
◆觀看琴江水師後裔、93歲的張長卿先生手繪的《清代福建水師沿海防禦圖》◆王振濤一行觀看1800年的《福建防汛圖》該圖反映了乾隆末年福建十府二州六十二縣及臺灣全島的駐防兵力布防情況
王振濤一行對蔣濱建工作室研究成果給以很高的評價,讚揚工作室閩臺海防的研究工作,特別對該工作室千方百計通過海外徵集文獻,運用外國人及侵略者的權威史料來佐證馬江海戰史實,彌補研究空白表示讚賞。
◆1885年劉永福進攻越南的專用越南地圖(美國國會圖書館藏)
◆臺灣省首任巡撫劉銘傳(1836—1896)
◆龍旗飄揚的揚武艦--中法馬江海戰法國銅版畫 1885年
蔣濱建向安徽電視臺提供了該片急需的1885年劉永福進攻越南的專用越南地圖、馬江海戰海外圖片、1884年光緒皇帝批閱的《馬江海戰長門之役嘉獎令》及《劍與十字架——孤拔上將輝煌的一生》法語文獻的部分內容等一批珍貴的孤本文獻史料。並表示將繼續幫助查找,提供相關文獻史料,支持大型紀錄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製作。王振濤一行對蔣濱建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並邀請蔣濱建到安徽合肥市考察訪問。
◆法軍首領孤拔
◆法軍首領孤拔法文史料
◆馬江海戰法文史料
◆法軍侵佔臺灣法文史料
◆法國銅版畫馬江海戰
◆孤拔傳記中的馬江海戰
◆法酋孤拔漫畫
◆法酋孤拔死在澎湖的銅版畫
◆馬江海戰前夕,1884年7月11日,法艦安普黎號在長樂琴江附近的閩江邊擱淺,清軍派官員上艦慰問
◆法國馬江海戰油畫——法軍登陸羅星塔
◆1884年《申報》的《福州捷報》白描畫
此次王振濤一行到馬尾船政博物館和馬江海戰紀念館拍攝,航拍馬江外景,下一步將再次赴臺灣、赴廣西、越南等地取景。
◆王振濤一行在馬尾馬限山留影
據了解,紀錄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將摒棄簡單羅列個人事功的小格局,力求從大歷史的視角入手。把傳統社會的轉型、世界進程的一體化作為詮釋人物不可或缺的考量維度,引用最新的學術成果和史料,結合歐洲國家對中法戰爭的研究成果,在片中做到多視角、新解讀。力求以國際化表達方式,講好中國歷史人物故事,還原一個智勇雙全、力挽狂瀾、有血有肉劉銘傳。
◆2017年6月16日,開機儀式揭幕現場,左為安徽廣播電視臺臺長莊保斌,右為合肥市委宣傳部部長鍾俊傑
◆2017年6月16日,開機儀式揭幕現場,總導演王振濤展示的巨型書法
總導演王振濤說:用嚴謹的真實的史料,去證實,挖掘人生最本質、最真實的東西,因為真實,所以才能夠震撼人心,這是我們的追求劉銘傳紀錄片一個最根本的出發點。
◆總導演王振濤、導演唐娟娟、總攝像林巖松、航拍師儲豔林與蔣濱建合影
福建是清代海防的前沿陣地,康熙朝開始,為守衛臺灣,清廷實行班兵換防制度,從閩省各地抽派兵源前往臺灣駐防,漳州、汀州、建寧、福寧、海壇、金門六鎮,福州、興化、延平、閩安、邵武五協的58營中抽撥更戍入臺。福建在清治臺期間有70次調防換班,累計有70萬福建青壯年赴臺戍防,為維護海峽兩岸的和平做出大貢獻,這永遠銘刻在海峽兩岸的歷史豐碑上。
◆清康熙中期1684年後的《臺灣地裡圖》形象表示軍隊駐防(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
◆《臺灣地裡圖》局部圖
◆《臺灣地裡圖》中的澎湖列島
相信該片的拍攝及傳播,將對增進兩岸文化交流、拉近兩岸人民情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拉近福建人民與安徽人民的關係,傳播衛我海疆的正能量。
劉銘傳(1836—1896),安徽合肥西鄉人,是清末的一位將軍和大臣,淮軍重要將領,臺灣省首任巡撫。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位功勳卓著的傳奇人物,抗法保臺、建設臺灣,是臺灣的「近代化之父」。深受臺灣人民懷念。為紀念劉銘傳在臺灣的建設,他的雕像至今仍屹立在「二二八」和平公園內。以其名命名的機關包括位在臺北市的「銘傳大學」及銘傳國小,基隆市的銘傳國中,以及基隆市的「劉銘傳路」(在仁愛區愛七路、愛九路間)等。臺灣鐵路管理局也曾在1950年代初,將縱貫線北上2次對號特快車命名為「銘傳號」。
來源:蔣濱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