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起,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牽頭,聯合湖南、浙江、江蘇等11家省級衛視創製的大型紀錄片《長江之戀》在東方衛視播出。
展現中華兒女對母親河長江的戀戀深情,一直是文藝作品的一個母題,其中就包括兩部經典紀錄片《話說長江》《再說長江》。時間跨越了30多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偉大進步,長江流域沿岸地區舊貌換新顏,人們對於長江生態建設的理念也發生了轉變,提升到新高度。於是,講述長江流域人民的奮鬥歷程,展現中華民族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的又一部紀錄片新鮮出爐。六集紀錄片《長江之戀》是聚焦新思路、新做法下的新長江的創新之作,也是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巨製。
「在過去幾十年中,長江曾出現很多環保危機。這部片子就是聚焦大保護政策下長江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中華兒女如何反哺母親河的故事,同時強調我們與長江更深層次的情感互動。」《長江之戀》總導演劉麗婷說。
紀錄片《長江之戀》從人物、細節入手,力圖展現長江沿岸地區人民「共飲一江水」,但孕育了人們對長江不同的眷戀之情和故事。與此同時,不僅回訪經典紀錄片《話說長江》《再說長江》的故事和場景,還尋訪社會變遷、綠色轉型中的鮮活故事。比如牧區的第一個大學生——沱沱河畔的吐旦旦巴,從青海民族大學畢業後回到長江源頭三江源地區,開始保護環境和野生動物的事業;金沙江邊,嚴梁和他的6000多個同伴,踏上了「為綠色而戰」的天然林保護之路;長江入海口,顧玉亮和同事們用了19年時間,在崇明島邊的灘涂「青草沙」上,為上海人民找到了優質的水源地。
為了給長江沿岸這些變化和故事尋找理論支持和學術背景,主創團隊走訪了近百位水文、水利、地理、氣候、動植物、歷史、經濟、人文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包括十幾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其中有最早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院士、被稱為「三峽之子」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鄭守仁院士、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仲志餘等。
據悉,《長江之戀》全部採用4K拍攝,並採用了阿萊頂級攝影器材,在視覺上力求呈現最美的「長江之戀」,為當代中國積累、保存真實、珍貴的影像素材。在前期策劃時,節目組針對紀錄片的預設結構設計了特別的拍攝模式,拍攝被分成故事、採訪和空鏡三大快,並分別制定了最佳的拍攝方案。
《長江之戀》於8月26日至9月30日每周一晚21:30在東方衛視、8月31日至10月5日每周六晚21:00上海紀實頻道全國首播,隨後該片還將擇時登陸湖南、浙江、江蘇、安徽等30多家省級衛視及地方臺。
中國視協新媒體
總編輯:王軍強
責任編輯:倪嘯
網絡編輯:南君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