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大家都聽說過自閉症,但不知道大家對它有多少了解?
12月23日是錯襪日,關愛自閉症患者的日子。今天,我就來談談有關自閉症的問題。
自閉症的特點
很多人聽說自閉症,大概是聽說了愛因斯坦、梵谷都是自閉症患者的故事。其實愛因斯坦不是自閉症,是否是阿斯伯格症候群也沒有定論。阿斯伯格症候群是孤獨症的一種,但不像自閉症,沒有語言和智能障礙,只是興趣比較狹窄,不愛社交,行為比較刻板。從愛因斯坦的表現來看,他的情商非常高,社交能力也很強,所以,這個阿斯伯格症候群存疑。
另外,大家可能看過有關自閉症的電影《雨人》,湯姆·克魯斯演的雨人的弟弟,正常人,影帝達斯汀·霍夫曼演的自閉症患者,一位天才,能夠過目不忘,而且心算速度極快。
中國也有一位雨人,周瑋,跟電影中的雨人幾乎一樣,周瑋有語言障礙,跟人社交比較困難,但數學能力超群,有非常強的速算能力。
自閉症患者一般說來,行為單調、重複,有社交障礙,缺乏同理心,也有的人缺乏語言能力,行為怪異。
在醫學上,把自閉症患者認為是大腦的一種發育障礙。就是說,由於大腦構造不一樣,所以,他們對刺激的反應就跟我們不一樣。
比如,有些患者特別怕很大的聲音,覺得異常吵鬧,所以,他們會害怕社交,害怕party,因為聲音太大。
一般自閉症患者會被認為同理心,其實有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一般自閉症患者不會用常規的表達方式來表達。比如,高興,我們就會笑,他可能就舉著雙手大喊。第二,有些話或者動作,就能引發我們普通人的反應,但對於自閉症患者來說,有可能他沒有任何感覺,那些動作和語言在他看來沒有任何意義。
自閉症的糾正
自閉症是個終身疾病,需要終身有人陪伴。相對來說,越早發現,越早幹預,結果就會好很多。
所以,家長要對孩子的行為比較關心,要注意跟其他同齡孩子的比較。一般常見的問題是孩子不說話。中國古代有個說法叫貴人語遲。有些孩子說話發育晚,但家長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觀察其他的細節。
比如,能不能通過眼神、肢體動作來跟人交流?跟人能不能眼神對視?會聽得懂其他人的指令嗎?會跟著指令做嗎?愛玩什麼玩具?怎麼玩?等等。
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就需要去醫院檢查來確診。
自閉症的孩子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意思是這些孩子來自另外星球,他們雖然有眼睛、耳朵,但聽不懂我們的話,說不了我們的話,孤獨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怎麼才能把他們拉出自己的世界?只有更多的愛、更多的陪伴、更多的幹預,讓他逐步改善說話能力、功能性能力。
自閉症現在有很多康復中心,很多是自閉症家長開辦的,那裡面的工作人員比較專業。
有些自閉症孩子會對音樂、繪畫或者數學,或者其他感興趣,那就要從這些方面入手,通過這些東西,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和外部進行溝通。
除了康復中心,更重要的是家庭。因為自閉症的訓練需要極大的耐心,別人一分鐘學會的東西,他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所以,父母一定要投入很多精力,而且這是個長期的過程。因為這是一個終身疾患,不可能行為有些改善,就認為患者就痊癒了。
我上次聽了一位自閉症患者的演講。自閉症患者他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很多表現跟其他人不一樣,於是,他會偽裝,假裝跟普通人一樣。這個偽裝是有壓力的,時間久了,他沒處發洩,可能就會傷害自己。所以,對於自閉症患者,需要家人終身的陪伴。有些患者能正常融入社會,但還需要家人的關愛。
另外,社會也非常重要。現在自閉症的糾正中,非常提倡融合教育,就是讓自閉症患者進入社會,適應社會。因為,如果讓自閉症的孩子跟自閉症的孩子一起上課,他們從哪裡模仿、學習正常的行為和思維呢?只有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裡,給他們一個有針對性的練習,他們才可能越來越接近普通人。
特別的愛
自閉症孩子因為沒有辦法跟人溝通,他內心的情感激烈、充沛,需要找出口,所以,有時候會自殘,有時候會傷害他人,而且往往他的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比如大喊大叫等等。
這對於家庭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前幾年,我國拍了一部電影《星星的孩子》。媽媽是個普通女工,爸爸已經離婚走了。我們要去看自閉症的家庭,很多都是單親家庭,因為很多人覺得壓力太大,想放棄,所以離婚。那位媽媽帶著這孩子,吃了很多苦頭,中間三番五次都想遺棄這孩子,最終沒有。
現實生活中,估計很多自閉症家長都有過這種念頭,要遺棄孩子,要跟孩子一起死。但最終他們都選擇了堅持。
一方面,自閉症的康復需要大量的錢,一方面,訓練自閉症孩子需要極好的內心和飽滿的精神力。所以,這些家長都非常偉大。
我們社會和政府對這些家長應該給予一定的幫助,讓他們有點依靠,不是那麼孤立無援。
在另一方面,剛才也講到了,自閉症孩子最好生活在正常的社會裡,到正常的學校上課,這也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的寬容和愛。
我想,愛他們,也就是愛我們自己,讓我們的社會更為溫暖。
襪子不一樣,愛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