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葉紅,天下秋。圖/視覺中國
在古詩裡,紅葉大多帶著悲秋的情緒。
「楓葉荻花秋瑟瑟」,是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客的傷感;「西風吹老丹楓樹」,是納蘭容若對「千古興亡」發出的長嘆;「江楓漁火對愁眠」,則蘊含了唐人張繼自「安史之亂」後羈旅天涯的悵惘。
然而人們最願意提的,仍舊是那句充滿了精氣神的「霜葉紅於二月花」——試想,當葉不再甘心淪為花的陪襯,成片成片的楓林在山間舉起熾烈的火把,一路南下點燃大江南北,豈不正像是秋日裡一場聲勢浩大的南徵?
紅葉瘋了?楓葉紅了!
紅葉大軍的步伐,基本是隨著寒流前進的。
每年9月中旬開始,盤踞在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的冷氣團,因為海陸熱力差的作用而悍然南下,使得我國在秋、冬兩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成為了同緯度上最冷的國家。這些強冷的西北氣流,由於在過境時常常帶來大幅降溫的寒潮天氣,被俗稱為「西伯利亞寒流」。
▲南京中山陵楓葉。攝影/馬洪偉
當寒流來襲,以楓樹(槭樹)為代表的一類「秋色葉樹種」,隨著氣溫降低,逐漸開始分解葉片中的葉綠素,轉而囤積使之變紅的花青素,為度過寒冷而乾燥的冬天做足了準備。在經歷「風刀霜劍」之後,凌寒傲立的紅葉猶如一面面鮮豔的旗幟,遍插在群山之間,宣告著凜冬將至。
▲ 長沙嶽麓山愛晚亭楓葉。所謂「秋色葉樹種」,是指進入秋季或經霜後葉色由綠色轉成其他顏色,並能使整個樹冠顯得鮮豔而優美的觀賞樹種,多為落葉樹。 圖/圖蟲·創意
新疆阿爾泰山脈中段的喀納斯湖,正位於寒流南下的「關鍵區」中,進入我國的冷空氣有95%由此經過,因而這片在蒙古語中名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的土地,一入9月就開啟了賞秋模式,被譽為「上帝的調色板」。
▲ 秋天的喀納斯。所謂寒流的「關鍵區」,指的是東經70°-90°、北緯43°-65°的一片區域,95%的冷空氣由此進入我國,而喀納斯正處於這個區域內。 圖/視覺中國
在喀納斯湖畔,成片的西伯利亞紅松,在樺樹的金黃、冷杉的墨綠中延展出一條橙紅的通道,漸變的山色仿佛訴說著由青轉紅的歷程;而在河道兩岸的紅杉林,倒映在翡翠色的水中,行舟其上,入目每一幀都像一幅精美的油畫。
▲ 禾木村位於新疆布爾津縣喀納斯湖畔,冉冉升起的炊煙,形成一條夢幻般的煙霧帶,勝似仙境。圖/視覺中國
當秋色在阿爾泰山脈徐徐展開,紅葉並未停下步伐,而是隨著寒流從東、西、西北三路,繼續高歌猛進,紅遍天下。
▲ 阿爾泰山脈的秋色,金黃的林地蔓延向雪山。圖/視覺中國
東北,北國的「楓」景色名勝當冷空氣中的一支向東突進,在平曠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橫衝直撞,代欽塔拉蘇木的五角楓林,早在北京的香山變紅之前,就已如同紅色的海水一般蔓延開來,成片環繞在城北無頭山的周圍。▲ 草原上的五角楓林,樹下牛羊成群。「代欽塔拉」在蒙古語中意為」英雄的草原「;」蘇木「則是內蒙古自治區特有的鄉級行政區名稱。 圖/視覺中國
從北京通向黑龍江漠河市的111國道,就途經這片紅葉的海洋。從遠處望去,散落在草原上的五角楓樹如同一朵朵鮮豔的大蘑菇,樹下牛羊成群、牧馬來去,這是獨屬於十月草原的盎然秋意。▲ 代欽塔拉蘇木位於大興安嶺南麓,圖為列車穿行過深秋的大興安嶺。圖/視覺中國而越過蒼茫草原之後,東北三省成為了紅葉大軍的主戰場。▲本溪市桓仁五女山景區的最美公路,令人神往。圖/視覺中國
相比於本溪紅葉的鋪天蓋地,吉林蛟河的紅葉谷,則是一處隱於長白山餘脈間的秘境。從慶嶺鎮的解放村,到松江鎮的沿江村,在百餘裡綿延不斷的山水之間,紅葉林與白樺林交相輝映,猶如在素淨的宣紙上肆意點染著金黃與深淺不一的紅,有莊重的正紅、豔麗的橙紅、耀目的金紅、淡雅的桃紅……這些層次豐富的紅葉,來源於長白山中種類豐富的槭樹,一同打造出這片賞秋寶地。▲每到深秋霜降時節,紅葉谷景區整條山谷層林盡染,白樺林、五角楓紅白相映。圖/圖蟲·創意
看紅葉,你還擠在香山?在北京,秋意絕不是獨落在香山一家。
每年受西北季風的影響,北京的氣溫總是顯得飄忽不定,根據大數據統計,北京夏、秋、冬三季的比例,常年保持在2:1:3,可謂「秋脖子短」。郊外的楓林已經「先聲奪人」,傳來紅葉的消息,不知今天新一波到來的冷空氣,是否會催生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賞楓盛景?
▲北京市房山區的坡峰嶺景區石道蜿蜒,紅葉遍野。圖/視覺中國在懷柔區的喇叭溝門,有著北京最北的「紅葉童話」。當茂盛的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逐漸著上深秋的色彩,一片絢爛的秋天記憶湧上心頭。▲喇叭溝門原始森林,層林盡染,白樺參天。圖/視覺中國
而對於遊人來說,當舉世知名的長城與紅葉結合,便成為了一舉兩得的賞景地點。
▲此時的八達嶺長城,欣賞紅葉正當時!圖/視覺中國
在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古老的城牆蜿蜒在新生的紅葉之間。遠處,京張鐵路在山上呈現「人」字形的路線,歷經百年滄桑的青龍橋車站傲立一旁;近處,層層落葉鋪滿林地,元寶楓、黃櫨等相繼變色,行走在長城之上,仿佛乘一葉輕舟,渡過了紅葉的海洋。
除了八達嶺,懷柔區的慕田峪長城與密雲區的司馬臺長城,也是北國秋色中兩條豔麗的「多彩綢帶」。在這裡,人群相對較少,而景致分毫不差,到日近黃昏,絢爛的紅葉與落日的餘暉,一同為雄奇的長城鑲上了一條金邊,使得柔美與壯美在秋色裡達到了平衡。
▲西山森林公園。攝影/DCzhang
在西邊的海澱區,北京的西山為太行山的一支餘脈。作為離城區最近的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據說在城市的高樓之上,都能望見秋日裡山色的輝煌;而在西山的大覺寺中,無量壽佛殿前的「銀杏王」古木參天,傾瀉下它千年如一的金黃,與秋葉之紅、松柏之翠遙相呼應,分外妖嬈。
▲北京西山大覺寺千年銀杏樹。圖/圖蟲·創意
秋天的北京,是一座被紅葉簇擁著的城市。從最北的喇叭溝門、西北的八達嶺、東北的霧靈山,到西南邊的坡峰嶺,到處有可以賞楓的地方;縱然是在市區內,同樣可以輕易覓到秋色,在古老的地壇公園,在年輕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在各個大學的校園,甚至一條小胡同裡,都會遇見等待著變紅的樹葉,只消一場寒雨,就能點燃整個秋天。
▲北京三裡屯西五街的銀杏正當時。攝影/DCzhang
▲金秋時節,彩葉繽紛裝點古北水鎮。圖/視覺中國
▲地壇公園紅葉。圖/圖蟲·創意
年年歲歲「葉」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當北京的秋色漸起,不知你是否還記得與紅葉初見時的驚豔時光?
所謂「駿馬西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在詩人的筆下,江南總是與春天聯繫在一起。
然而,紅葉的到來同樣使得煙雨江南,呈現出一種別樣的「楓」情。當浩蕩的西北季風將手探向南國,在地轉偏向力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漸轉化為東北季風,一路南下,肅殺的秋意竟然也變得溫柔起來,融化在南國的山水園林之間。
☞ 左右滑動查看 ☜
▲棲霞山的楓葉與棲霞古寺。圖/圖蟲·創意
在南京,棲霞山上的楓林託出一片彌散的紅雲。從東山上的太虛亭向外望去,連綿的紅葉似錦若霞,遍棲於山間,帶有一種「江南佳麗地」特有的詩意風流;林中坐落著大大小小的古蹟遺址,則隱匿在「霞光」之間,見證著「金陵帝王州」的六朝滄桑。
這種感覺同樣浮現在明孝陵的石象路上——當行走在這條仿佛連通歷史的神道,兩旁是肅穆莊重的12對24尊石獸,或跪或立,夾道迎侍,走過全長615米的道路,就像經歷了一場盛大的典禮;而大片的銀杏與楓香樹,交錯點綴其間,作為這場盛典極具儀式感的布景,銀杏的金與楓葉的紅交相輝映,正如當年盛世王朝的背影。
▲明孝陵石象路。圖/視覺中國
到姑蘇城外,天平山以怪石、清泉、紅楓「三絕」而享譽於世。在明清以前,古人眼裡的「楓」,大多都指葉片掌狀3裂的楓香樹,楓香樹由於不耐寒,大多只在南方成活;而今天被稱為「楓樹」的,則為掌狀5裂的槭樹。天平山的楓香樹,正是在400年前,由範仲淹十七世孫範允臨自福建引種而來,至今「老而彌堅」,尤勝二月之花。
▲天平山。圖/圖蟲·創意
▲天平山高義園。圖/圖蟲·創意
而在蘇州賞楓,最動人的還是園林之內。拙政園的浮翠閣旁,青楓(即雞爪槭)、梧桐和柿子樹將樓閣團團圍住,每至秋日「浮翠」中同樣閃耀著金紅;在滄浪亭邊的山上,則種植了銀杏、石楠、楓香樹和枳椇,在亭外掛起一幅斑斕的畫。秋天的蘇州園林,正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大成之作。
▲拙政園楓葉。圖/圖蟲·創意
▲秋天,蘇州的留園,秋色爬上碧瓦飛簷。圖/圖蟲·創意
在江西婺源,一派「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之間,生長著連綿的楓林。如果能耐著性子等到深秋甚至初冬,眼見著楓葉一簇一簇依次變紅,這幅集山水、古屋、田園與楓林於一體的深秋水墨畫,才落下最後畫龍點睛的一筆,在這片「古徽州」的土地上放射出奪目的光芒。
▲江西婺源的秋色。圖/圖蟲·創意
而到安徽黟縣的塔川,楓葉不再是主角,散落在民居間的烏桕樹,才是這裡深秋最美的存在。歷經霜降後的烏桕樹,逐漸脫去一片黛色,轉而變作金黃,在西風長久的吹拂後,終於緩慢地變紅,如同一顆顆酒紅色的心,正是《西洲曲》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的相思模樣。
▲雨過天晴,陽光映射在輕霧繚繞的塔川田野上,秋色宛如仙境。圖/圖蟲·創意
假如寒流夠強勁,紅葉還會繼續南下,闖入群山環繞的貴州,將梵淨山這片佛國淨土染作一片「紅塵之地」。
▲梵淨山。圖/圖蟲·創意
而西南的四川盆地,由於被襁褓似的群山包圍,很難被冷空氣影響,卻依然擋不住紅葉的步伐,四川的畢棚溝、重慶的巫峽,都將在之後出現「神女紅葉」的身影。
▲四川巴中光霧山十八月潭。圖/圖蟲·創意
▲重慶巫峽。圖/圖蟲·創意
到廣東和廣西,同在北緯23度左右的廣東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廣西的德保紅葉森林公園,都是南國賞秋的妙處。到冬天,不用穿背心的廣東人,終於可以喝完早茶換上厚衣服,從容地去公園看紅葉了。
▲廣東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攝影/黃善祥
「所以,到底哪裡的紅葉最美呢?」
「當然是女朋友楓葉色的口紅啊!」
- END -
— 點擊下方圖片,跟風物君一起看看大好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