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沒有貶低任何行業,任何職業的意思,而是所見所聞並結合自身經歷的有感而發。
大學生,在上個世紀大學生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即使現在的農村,很多人也同樣認為考上大學意味著光宗耀祖,有了一個好的出路,即使大學生一抓一大把。有的人說是你的大學不夠好,有的人說是你不夠努力,也有的人說上大學沒用,大學生在給小學生打工,反正人各有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與道路,不過很多大學生確實存在著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毛病。
最近看新聞或者刷視頻的時候看到了這樣的消息,作為本科生選擇了進廠去流水線工作。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本科生」與「流水線工人」這兩個詞風馬牛不相及,本科生應該是坐在辦公室裡喝喝咖啡,敲敲鍵盤,看看報紙就能擁有高收入的人群,而流水線工人則是出賣著勞動力,日復一日地做著重複機械的工作,沒有任何出頭之日。似乎這兩個人群永遠不能相交。
在很多人眼裡,尤其是家裡人來說,上了這麼多年學卻選擇流水線的崗位做普工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也會被街坊鄰居看不起,殊不知身為子女的辛酸與無奈。現在的大學生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吃香了,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都有七八百萬,走在路上隨手一抓一大把大學生,作為剛畢業的不是很出名的大學生,你的薪資只有可憐巴巴的三千多底薪(浮動不大),有的人說薪資與一個人的能力,水平等相關,你的薪資低說明你不夠優秀,沒有那個價值,確實這樣,但至少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即使你工作了幾年也很難有上萬的工資,這是現狀。
所以有的人就會產生懷疑,尤其是當你畢業後發現工作不如意想要換工作時或者頻繁換行業時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真的一無所知,一事無成。為什麼有的大學生會選擇進廠做普工,因為迫於生活的無奈,我也進廠做過一段時間普工,原因是辭職後找了一段時間工作都不盡如人意,而生活開銷又不得不讓自己作出選擇。
很多人想不通或者覺得這樣做很傻,即使隨便找個工作也比在流水線工作強。可是當你面對著疫情,當你幾個月毫無收入,當你還要不斷的支出不斷的開銷的時候就會慌了,流水線確實枯燥,無聊,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可是在旺季的時候,流水線的小時工一個月收入沒有一萬,也有八千,而且包吃住。試想又有多少人能在一兩年內就達到月入上萬還不包括日常開銷。
靠勞動力賺錢的工作都不丟人,更丟人的是你畢業了幾年依舊拿著幾千塊的工資,依舊是一個月光族,賺的錢還沒一個普工多,不是不努力,很多時候努力不一定會有成果,也不是很多事情都會如同自己想像的那麼美好。所以大學生選擇短暫的進廠打工更多的是生活的無奈與社會的辛酸,因為在工廠可以短時間存到錢,雖然花費的是時間,耗費的是青春,可是當你摸著那乾癟癟的口袋時,面子又算什麼呢。
馬上又到畢業季了,今年的大學生更為艱難,預計有860萬大學生畢業,這八百萬人中又不知多少即使畢業了依舊沒有工作的,或許有些看法行為比較消極,但至少要有規劃,有的時候選擇大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