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相親節目還是第一國綜

2020-11-15 印客美學



最近,不少戀愛網綜都頻繁上熱搜,小印很好奇,這年頭都興看人談戀愛了?


小印也在周圍朋友間做了個意見收集,發現談戀愛的綜藝受眾也太出乎所料了。


除了媽媽輩的中年婦女喜歡看,年輕的女生也喜歡看,甚至00後也難擋「看人談戀愛」的樂趣。


等等,你不是不想談戀愛嗎,嗑這種戀愛綜藝幹嘛?


單身怎麼了?!單身狗也需要補充糖分好嗎?!


別以為年輕人不愛看相親。

年輕人、中年人扎堆看人談戀愛


前幾天,《心動的信號3》最後一期,節目組搞了一次歷史性「大售後」——讓三季的素人嘉賓破次元壁相見。


於是當晚#心動的信號3 全員solo#成功登頂熱搜。


看到這條熱搜,小印一個爆哭啊


姚沐希和彭措還是分手了啊,明明在節目裡那麼甜……



果然「奇聞cp」(趙琦君&楊凱雯)才是素人戀愛綜藝天花板,連日常vlog都是滿屏的胰島素。



雖然素人戀愛結束了,不過沒關係,糖分不會缺席,我們有《女兒們的戀愛》!


這邊看盛況承認對金莎一見鍾情。



那邊嘆黃皓對蕭亞軒關心備至。



今天又是被姐弟戀甜哭的一天~



自1998年《玫瑰之約》開播之後,各種戀愛綜藝層出不窮,多樣的婚戀節目猶如一場圈地運動,將各個圈層的觀眾收入囊中,一條龍式的婚戀綜藝就此誕生。


相親類有《非誠勿擾》、《非常完美》、《新相親大會


婚戀教程類有《女兒們的戀愛》、《戀夢空間》、《心動的信號》


婚後相處類有《做家務的男人》、《妻子的浪漫旅行》


什麼?城市相親沒意思?


別急,農村相親節目《鄉約》你值得擁有。



只有中年人才看婚戀節目?還真不是。



以江蘇衛視全新婚戀節目——《新相親大會》為例,不僅在電視端,一舉奪得周日同時段收視冠軍、上半年新節目收視冠軍以及婚戀情感類節目收視冠軍「三冠王」;


在社交媒體端,截至2020年11月9日,#新相親大會#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達19.5億,相關討論73.4萬,多次登上熱搜,掀起全網相親話題大討論。



而且據數據分析,收看節目的觀眾中,適婚男女佔到了20%,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高校大學生。


所以,別再說只有中年人才看婚戀節目了,年輕人也一樣愛看。


十年前,《非誠勿擾》首播,成為江蘇衛視綜藝之王,掀起了一波至今都沒有衰落的、全民式的相親節目熱潮。


馬諾那句「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車後座笑」,一舉將它推向熱度之巔,而將這種拜金言論般向臺前的相親節目也一度成為眾矢之的。


如果這還不夠戲劇衝突,那就一家人齊上陣。《中國式相親》讓父母走向前臺,各種「毀三觀」言論層出不窮。



經過多年演化,單純的相親已經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想要更多元的戀愛形

式。


《女兒們的戀愛》將女明星的戀愛生活搬上臺前,明星以本人身份參加戀愛節目,觀眾也跟著他們的愛情經歷起起伏伏,誰還不是一隻「愛情寄生蟲」?



隨著韓國戀愛節目《Heart Signal》的熱播,素人戀愛真人秀又成了時下熱潮,騰訊的《心動的信號》、愛奇藝的《喜歡你,我也是》、浙江衛視的《遇見你真好》、湖南衛視的《戀夢空間》……各種類似綜藝扎堆出現。



從《非誠勿擾》「有請24位單身女嘉賓」到《心動的信號》「你只管說,我永遠會接你的話」,婚戀綜藝也從圍觀式的相親大會變成了體驗式的婚姻觀察。


雖然傳統相親節目依舊堅挺,但從各家推出的婚戀綜藝來看,戀愛觀察類才是目前大勢。


看別人談戀愛,爽自己?


難道僅僅是滿足自己的窺私慾嗎?


非也。


固然這其中有窺私獵奇的因素,但這20年婚戀綜藝演變史更多是折射了兩性在心理狀態和價值觀念上的變化。


不管是1998年的《玫瑰有約》還是2010年的《非誠勿擾》,都是速配類相親節目,最後有沒有牽手成功才是節目所看重的,而戀愛這個過程則被置後了。


即使後期出現過「九男追一女」的模式創新,男女之間還是沒有機會進行日常互動,只能基於職業、興趣、家庭背景這種「硬通貨」你來我往。


「一群年輕人在節目裡輾轉相親,

面對一地雞毛,

你很難感受到他們對愛情的信念感。」


而戀愛觀察類綜藝走的是體驗派的路子。


不管是《心動的信號》還是《女兒們的戀愛》都抓住了戀愛中的「曖昧」,從初見到認識,再到選擇、約會,每一個過程都有故事,嘉賓們不用考慮家庭、孩子、父母壓力,約會就是約會,喜歡就是喜歡。



戀愛是美好的,它不能量化。


現在的年輕人更看重的是交往的感覺。甜甜的小互動才能戳中粉紅泡泡。


想當初,在五六十年代,父輩們為了自主都要反對包辦,到了21世紀,怎麼還能進行條件連連看呢?


除了婚戀觀的變化,圍觀吃瓜也是戀愛觀察綜藝大行其道的原因。


俊男靚女各種暗戳戳的小動作、攪局者私藏的小九九、幕後觀察員們的推理分析……這不就是一場大型的懸疑偶像劇嘛。


這方面的代表作當屬《心動的信號》。


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男男女女彼此試探,本以為塵埃落定,沒成想還有攪局的「活體鯰魚」,持續送上神反轉和危機感。



小到廚房幹活,大到簡訊配對,從廚房修羅場到暗流湧動的餐桌,畢竟嘉賓個個顏值出挑、事業有成,誰也不想活在無人問津的角落,於是,激烈的正面競爭讓小清新純愛電影變成了一出驚心動魄的宮鬥劇。



羅曼蒂克式的戀愛,卻無時不刻不透露出愛情中那些難以言喻的因素:競爭、偽裝、虛榮……


但這種苦澀不僅不會勸退觀眾,反而會勾起他們「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八卦之火,在圍觀中一次又一次激起他們的「顱內高潮」。



棚外和棚內的雙重敘事也讓觀眾擁有了上帝視角。


以往的婚戀節目大多只為觀眾展現了一個視角,而近幾年的戀愛觀察類綜藝則通過觀察室的明星設置構建了多樣的視角。


棚外被觀察的嘉賓進行著自我展演,觀察室內的明星則對他們的行為做出評價和預測,雙方互不交流,因此,屏端的觀眾就擁有了唯一知曉全部事態發展的上帝視角。


《女兒們的戀愛》中,沈夢辰與杜海濤的親密行為就讓沈爸爸驚愕不已。



在第一現場的紀實拍攝,我們看別人怎麼談戀愛,粉紅氣球彌補我們的「愛情糖分」;在第二現場的觀察室解讀,我們看明星們各抒己見、預測嘉賓的行為走向。


一個感性,一個理性,這種「畫中畫」的節目模式就給了觀眾更多樣的解讀視角。


看節目的我們不僅在看戀愛綜藝,也在看明星脫口秀;不僅在看宮鬥偶像劇,也在看懸疑推理劇,更重要的是,上帝視角的我們得以縱覽全局,一窺所有的碰撞。


為何我們寧肯看別人談戀愛?


論「口嫌體正直」,沒有人比得過當代年輕人。


一邊說談戀愛麻煩,一邊又樂此不疲地在網上對愛情觀評頭論足。


一邊說「單身貴族」,一邊又希望能被丘比特之箭擊中。


美國社會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提出了「懶人行動主義」,指那些易於表達和分享,但缺乏真正實際行動的人。人們嚮往美好的愛情,也不吝於表達自己的愛情觀,但真要讓他們放手爭取,一個個卻又變成了「行動廢物」。


戀愛綜藝的火爆,恰恰折射了這種「懶人行動主義」。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原子化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我們看似擁有了更多自由表達的機會,但這種機會的獲得是以喪失人的親身性接觸為代價的。


而高強度的工作方式更是擠壓了年輕人的閒暇時間。


所以現代人是孤獨的,但這種孤獨不是魯賓孫那種無人相見的孤單,而是身處人群中的寂寞。


人們渴望異性,但又不希望異性打擾自己的獨立空間;人們渴望情感生活,但又倍感現實人際關係的複雜。



人們對感情問題越來越謹慎小心,戀愛領域的二八定律愈發明顯,20%的人談了80%的戀愛,而剩下的大多數人缺乏戀愛技巧,更缺少迎難而上的自信,只懂拱手被挑選,不敢放手去爭取。


是人都有情感需求,柏拉圖的《會飲》中阿里斯託芬的講辭寫到,具有性別的人都被分割後的「一半」,凡人終其一生都有著不懈的動力去找尋另一半,從而實現對完整的追求。「渴望和追求那完整,就是所謂愛欲。」



但現代人這種無處安放的情感該如何排遣?


婚戀綜藝就提供了一種「想像的解決方式」。


不管是配對式的《非常勿擾》還是體驗派的《心動的信號》,它們通過把愛情舞臺化,脫離了現實的愛情困境,也脫離了現實關係無聊沉悶的複雜性。


隨著節目的展開,屏幕裡那些被動的場合我們身臨其境,那些失落的情緒我們感同身受,人們在屏幕這端,以一種游離的形式,用最小的受損比,在娛樂中完成對愛情的再認知、再體驗、再思考。


從表面上看,現在的年輕人似乎越來越不想談戀愛了。


畢竟現在城市裡的娛樂方式很多,只要你願意,總能找到辦法打發空虛無聊的時光。


「為什麼要談戀愛?是手機不好玩還是愛豆不好看?」這句話已經不是一種反諷,而是很多年輕人真實的心聲。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對愛情本身沒有期待。


不論是速配式相親,還是明星組cp,亦或是戀愛推理,流水的婚戀節目形式背後,是鐵打的脫單焦慮和相親困境。


但是,正如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學習了就能掌握的生活技巧,我們在綜藝中的體驗也會隨著節目終了而結束。


所以,除非是鐵了心要當「寡王」,情感空擋的填補還是得自力更生呀。




相關焦點

  • 廣告比節目好看?由《新相親大會》第二季看相親綜藝困境
    在7月14日開播的《新相親大會》第一期中,壓軸登場的是以有著香港電競「王思聰」之稱的香港富家子、電競創業者「鍾培生」,在節目中孟非問他是否認識王思聰的時候,鍾培生說他認識但並不想噌熱度——但對於節目組來說,這個熱度是必須要用的,所以,無論是這一期的標題還是微博上關於節目的話題,都圍繞著這個來進行。
  • 千奇百怪的日本相親節目,是對日系性冷淡最後的倔強
    更不用說「相親家族」的《非誠勿擾》、《中國式相親》、《中國新相親》、《新相親時代》……這年頭,既有糖又有刀,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並存的婚戀綜藝,大家就是愛看啊。 尤其是「增產報國」的新歷史形勢下,促進婚育、推動二胎,更成為婚戀節目的社會使命。教人談戀愛這件事有多重要,在少子化已經影響國家未來的日本,文藝工作者更是為改善低欲望社會操碎了心。
  • 芒果TV《黃金單身漢》率先徵戰國內超前真人秀市場 穩坐垂直領域第一網綜
    網綜節目同質化嚴重,《黃金單身漢》如清流開闢新的戰場,為網綜市場帶來新鮮血液,綜藝細分領域又多一爆款節目,《黃金單身漢》穩坐垂直領域第一網綜。然而率先奔赴網綜戰場的《黃金單身漢》已然佔領2016年Q4第一爆款網綜以及戀愛綜藝網綜高地,首播便受到極大關注,當日點擊量突破1889萬,如今已過4300萬,播出當天佔瘋狂綜藝季首位,網綜排行榜第二位,其後相繼推出的類似節目或許難再超越。
  • 2018綜藝開年大打保險牌 衛視第一梯隊綜N代+新節目能否左右逢源
    2018年,衛視第一梯隊裡的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以及東方衛視、北京衛視幾檔新上的綜藝節目似乎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成績,它們之中是否會出現爆款,綜N代+新綜藝能否在總局和市場間雙贏?我們且來分析一二。進入3月份,度過春節檔,新的一年就此開始。各大衛視的電視劇、綜藝節目也精心布局。 作為新年開局,各大衛視都準備打什麼牌?
  • 倘若沒有這個男人的存在,國綜估計都要涼涼了
    相信不少網友也發現,國內有不少綜藝節目玩的套路跟模式都很喜歡&34;韓國的綜藝。不管是競技類的綜藝節目、美食類的綜藝節目,還是旅行類的綜藝節目,幾乎都不是國內節目組的原創出品!羅英錫導演的存在,是不是就沒有這麼多國綜了?
  • 國綜又陷「抄襲」風波,自力更生真的那麼難嗎?
    國綜的原創性不強,使得其無法像歐美和日韓綜藝一樣,成為一種文化輸出的商品。娛樂向綜藝更是其中的「重災區」。在日本的一檔綜藝節目上,也公開討論過中國電視臺對日本綜藝的複製,並點出了包括《快樂大本營》在內的五部國產綜藝。當這些節目的截圖流回國內,無論是對方電視臺,還是國內發現了抄襲行為的觀眾,卻都無能為力。
  • 中國人的相親節目,假得很
    那就相親吧。2018年,相親綜藝玩起了「代際相親」「沉浸式相親」乃至「夕陽紅相親」,並且用「大數據配對」等方式再次躋進中國人的話題榜單。2010年,某檔相親節目上,女嘉賓的一句「寧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笑」引爆了全中國,甚至入選了當年的十大流行語錄。這一年也成為了中國相親節目崛起元年。
  • 等了一年,這個最強下飯國綜,第五季終於來啦
    沒錯沒錯,說的就是這部,目前為止最強的下飯國綜!《拜託了冰箱第五季》《拜託了冰箱第五季》。小編本來想把去年推送上一季的時候的推文找出來,但是失敗了,因為畢竟一年過去了……《拜託了冰箱》是騰訊視頻獨家版權引進韓國JTBC電視臺,騰訊視頻出品的一檔明星美食脫口秀節目。節目由何炅與韓國Got7組合成員王嘉爾一起擔任主持。
  • 從王佳殺夫說起,相親節目是天堂還是地獄?
    當時的王佳已經通過節目吸引了一大批粉絲,這種疑似「被騙情騙色之後拋棄」的挫敗感,再結合她「希望讓親人放心」的心理,打擊之大可想而知。但參加相親節目對她的影響,後來就越來越明顯地顯露了出來——由於同上節目的其他女嘉賓或嫁入豪門,或做了代言,或發了唱片,收入頗豐。女人之間暗自攀比的心理,讓王佳開始失衡。
  • 這麼糊的國綜憑什麼9.3?
    上次肉叔寫一檔國綜,粉絲熱評高贊超過1500。「小糊綜被人看見了!!!」什麼國綜自來水這麼足?高分國綜《明星大偵探》的衍生節目《明星大偵探之名偵探學院》(以下簡稱《名學》)。誇張的是,《名學》一、二季都以9.3,和原版齊分,優秀程度穩如狗。微博綜藝超話No.1.視頻播放量已經超9億。
  • 比《非誠勿擾》還早的相親節目,這個節目才是相親節目的鼻祖
    可以說,《非誠勿擾》的橫空出世,彌補了當時電視節目中情感節目的空白,成為了相親節目的領頭羊,很快便火爆了全國,當時甚至給《非誠勿擾》冠上了「相親節目鼻祖」的稱號,而節目中的主持人孟非也隨著節目的爆火被觀眾熟知!
  • 爆火了10年的相親節目,你以為她們真是奔著相親結婚去的嗎?
    馬諾毫不猶豫地答道:「我還是坐在寶馬裡邊兒哭吧……」事後雖然有人闢謠說她當時表達的其實是「我感覺還是坐在寶馬裡比較酷吧」,這句話還是在短時間內引爆了輿論場,讓她成為「拜金女」的代名詞。相親?這個老土的詞,怎麼配得上我們新一代的潮流青年。然而2020,相親沒有被淘汰,反而剛需不減。
  • 2017第一季度衛視綜藝分析:文化類綜藝風頭足,老牌節目仍佔上風
    在文化節目外,湖南衛視新推出《嚮往的生活》,與浙江衛視《熟悉的味道2》一道,成為一季度有代表性的「慢綜藝」之作。此外,東方衛視的《中國式相親》、湖南衛視的《為你而來》都打出「代際相親交友」口號,讓婚戀類節目重回觀眾視野。
  • 《新相親時代》播出時間 孟非:時間證明相親類節目價值
    ­  3月25日晚,「國民月老」孟非攜《非誠勿擾》「姐妹篇」——《新相親時代》強勢登陸江蘇衛視,同時段收視穩佔第一,市場份額更是佔整個周日檔所有節目第一。作為一檔代際交友節目,《新相親時代》打破了以往相親節目裡單身男女孤身上陣的傳統,由父母臺前把關。
  • 年度最高分戀綜收官了,國產戀綜走到哪一步了?
    無論是早期電視綜藝佔據主流話語權的時代,還是近些年網綜崛起的新語境中,戀愛綜藝一直都是綜藝市場中的「剛需」。其節目模式也在持續的迭代升級,老牌棚錄相親節目聲量漸低,更符合Z世代調性的觀察類戀愛真人秀大行其道。嘉賓陣容實現了明星、素人、星素結合等多種方式的排列組合。
  • 2020年Q4待播節目20檔,創新引路,綜N代成收視保障
    對此,網友有很多的猜測,但基本上可以破除「收視率」這一影響因素,因為《歌手2020》即《歌手當打之年》的收視效果始終是同時間段第一。《我是歌手》是從韓國引進的模式版權,但是自從《歌手2017》開始創新模式之後,每一年都在節目的模式和形式上進行了創新,也許是因為原創四季後出現了創新瓶頸,而且總導演洪嘯將繼續製作《百變大咖秀2021》,精力無暇分身,因此才放下了綜N代而主打創新節目。
  • 相親節目有哪些?原來這些都是
    說到相親,肯定很多人都會牴觸,覺得自己通過相親這種方式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覺得有點丟臉,但是這種比較親民的相親節目還是不能阻擋它的來勢洶洶。因為這種節目以前沒有過,讓觀眾覺得比較新穎,很多電視臺的相親節目大火。
  • 票選榜單 | 2018,誰是最佳臺綜新IP?
    網綜的強勢擠壓下,各大衛視也推出眾多新類型節目,類型涵蓋音樂、表演、舞蹈、親情觀察、文創等領域,整體提升了電視綜藝的專業性、表現力以及豐富度。明顯的是,真人秀仍是當下較為主流的綜藝節目形態,創新的垂直題材開始佔據C位,文化紀實類節目也迎來了「口碑春天」。
  • 這檔10年前的相親節目,也太好看了!
    相親嘛,講究一個真實故事始於21世紀第一個十年前後。彼時,一波相親節目熱潮席捲了中國電視圈。縱覽神州大地,東有山東衛視《愛情來敲門》,南有湖南衛視《我們約會吧》,北有河南衛視《原來就是你》。而浙江,作為是中國單身率第六高的省份,自然不會放過這波機會 —— 2009年2月,浙江衛視也乘勢推出了《相親才會贏》。
  • 《中國新相親》:節目裡的相親方式真的靠譜嗎?
    近年來,我國單身人士不斷增多,很多人抓住了這一熱點,於是各種相親網站相繼問世,各種相親綜藝節目層出不窮。至於效果怎麼樣我們不得而知,相信很多圈內人也會說法不一。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大部分應該是從剛開始的新奇轉變到了今天的不以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