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尤呢呢,作為一個常常需要外出辦公的家居博主,終於在一眾數碼博主的種草下入手了蘋果全家桶。
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我為蘋果全家桶購買的配件,純乾貨分享因此優缺點都會直接點出,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並且在文章最後我會和大家聊聊,作為一個數碼小白,從Windows換成蘋果全家桶後的這段時間的使用體驗和好用的功能分享,相比於專業數碼博主的分享,相信我的體驗更能貼合大多想換系統的小白用戶。
配件分享
首先配件的選購上我主要分為了四大類,分別是保護性配件、充電類設備、舒適度裝備以及收納性裝備。
一、保護性裝備:
作為全家桶來說保護性配件自然就是各類保護殼了,針對手機、iPad以及mac的不同特點我專門配置了不同類型的保護裝備。
1、手機保護殼:
手機作為一款需要天天隨身攜帶,並且基本拿在手中使用的設備。是三者中最容易摔壞的,因此對於手機來說防摔保護性能就是我最看重的。
作為決色的老用戶,我的iPhone12使用的是決色經典款防摔手機殼,長期使用汗漬腐蝕金屬邊框的漆已經脫落,並且摔過很多次變成「敘利亞」成色了。但是完全不影響其可靠的防摔性。
因此iphone13一到手,我就立馬又買了決色的經典款防摔款手機殼,畢竟applecare 還是挺貴的。可以看到設計上用的是最新的第四代Multi-ap防摔系統,模擬了汽車對人的保護,在手機殼的背部一圈使用合金吸能邊框作為支撐,四角都有防摔氣囊,並且正面還高出屏幕1.4mm的經典設計。
同時手機殼的開孔尺寸都十分的精準,沒有遮擋或者裸露太多,貼合性也很好。即使套上了手機殼也不影響無線充電。並且手機殼底部還有轉音孔獨家專利設計,音樂在外放時也能獲得更好的播放效果。
按鍵手感方面決色手機殼雖然是多層結構設計,但是靜音鍵依然很好開、關,音量鍵調節反饋也精準及時。
目前iPhone13和iPhone12同樣採用的直角邊框設計,長時間使用真的硌手。還好這次入手的是基礎款尺寸不大,而且這款手機殼側面也加入了斜邊設計,經過我一年多的使用個人感覺手感並不會很笨重。
不過要是你預算充足,其實我還是更推薦這款決色變形王,高顏值,有調調,非常吸睛。
更為關鍵的是這款手機殼是我見過唯一自帶雙支架功能的保護殼,有大小兩個金屬框可以作為支架使用,不論橫屏豎屏都能很好支撐。
孩子吃飯時在也不必手忙腳亂的找手機支架,小框一立就是橫屏支架。刷抖音、看菜譜、視頻通話都可以展開豎屏支架,隨處一放即可立住手機。絕對真硬核的手機殼,顏值+雙支架功能性拉滿,對於想解放雙手,隨時隨地橫豎屏看手機的朋友非常適用。
2、ipad 保護殼
和手機殼不同iPad 保護殼除了要兼具防摔外,支架功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就入手了這款億色保護殼,內層是防摔設計,外層是磁吸支架。就是使用後太厚了,裝不裝套完全兩個手感,不過厚就厚點吧保護性好就行。
除了保護性能不錯外,關鍵外殼部分可以作為磁吸支架使用,利用的是磁吸原理和官方套一個樣,平板可以橫放使用,也可以豎放使用,甚至還能倒下畫圖,目前看來便利度和穩定性都還不錯。
缺點就是外層磁吸套的質感很一般,建議廠家把外側皮的質感提高一下,雖然不需要用真皮,但是摸起來得像才行吧,不過價格低性價比確實不錯。
3、mac 內膽包
最後mac的保護需求就是防劃傷,而劃傷一般都是隨身攜帶或者放在包裡時導致的,其實日常使用並不會傷到它。因此為了保護mac我入手的是內膽包,這樣既能起到保護效果,使用時也可以還原其本身的質感。
而之所以選擇這款moft內膽包,是因為它還具備支架功能,這樣外出使用電腦可以更舒適,目前有兩個角度可調節。
但是彈力層設計個人感覺有點雞肋,因為一般沒誰會往內膽包裡塞充電頭之類的吧,還不如換成全皮的質感能好點。至於邊緣沒有做弧度到不是這款的鍋,我買了兩個不同品牌內膽包,發現新款14寸放進去邊緣都是不是很貼合,估計都還沒來得及針對性開發。
這裡要注意雖然這款內膽具備支架功能,但主要還是偶爾使用需求,長期使用還是需要金屬支架的。
二、充電類設備:
聊完保護性配件,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充電類設備。主要包含充電頭、拓展塢、充電寶以及磁吸車充。
1、充電頭:
原裝充電頭是我第一個更換的配件,因為我最多的需求就是外出攜帶使用,原裝頭不但體積太大,而且功能也不多。因此我就換了這款體積更小的貝爾金氮化鎵充電頭,放進包中也更加方便。
除了體積小外這款充電頭有兩個PD快充頭,可以同時給電腦與手機充電,一個口支持45-60W,一個口支持18W。實測60W充電頭給電腦充電時大概一小時可以充50%的電量,而18W給手機充電時半小時就可以充50%。
2、充電寶:
除了電腦的充電外,蘋果手機的續航才真的令人堪憂。但是傳統充電寶接線使用十分麻煩,因此這次我就入手了一款可以磁吸充電的摩米士充電寶,使用時直接吸在手機背後即可,有殼也不要緊,再也不用受「線」制。
可以看到吸力還是挺大的,用力甩也甩不掉,如果不追求續航可以選擇5000mAh的更加輕薄。
並且這款充電寶的容量也夠大有10000mAh,充電速度方面有線20W,無線15W,並且還能有線、無線同時給兩個手機充電十分方便。
當然除了蘋果手機外,具備無線充電的耳機以及華為、三星品牌的新款型號也可以用其進行無線充電。
外觀尺寸上這款充電寶尺寸為102*63*19mm,整體是金屬磨砂質感,只有13pro的一半大小,即使是13使用也不會遮擋鏡頭。
3、拓展塢:
除了充電頭外我還入手了一款貝爾金的拓展塢,這款拓展塢我並不是為了外出使用,而是為了可以用mac為核心組個多屏的實用的桌面。外出使用新款macbook pro的接口已經完全夠用了,但是想要組個功能強大的桌面還是需要藉助拓展塢。
選擇拓展塢一定要先了解自己電腦接口的協議,例如我這款14寸mac是雷電 4 全功能接口,所以想發揮出電腦的全部能力,拓展塢就需要有雷電4接口。當然如果你電腦本身的接口如果等級低,那麼拓展塢的上線就按照你電腦接口來即可,高了也是浪費。
這裡要注意能支持雷電4和兼容雷電4是兩個概念,如果實在搞不懂可以看看拓展塢是否能滿足 4K 60Hz 視頻輸出,如果達不到基本可以判定就是USB協議和雷電4沒關係,當然價格也能判斷雷電4基本要千元價位段了。
我的計劃是兩個32寸橫屏搭配一個27寸的豎屏,而這款拓展塢的雷電4接口不但可以實現3屏拓展連接,而且單屏最高還持8k超清顯示,雖然我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能沒有哈哈。
接口數量方面貝爾金這款拓展塢具有12種接口,完全能滿足我的使用需求,不過要注意這種拓展塢是桌面使用的,雖然可以同時滿足我傳輸、顯示、供電等多種需求。但是為了滿足拓展塢自身用電和其他外設用電需求,這類拓展塢都會有個比較大的電源轉換器。
這裡插一句,我目前外出辦公也是三屏使用的,效率真的是大大提高,後邊我會詳細聊到。這裡有一點要注意,大家在入手拓展塢時一定要看看是否支持M1 Macbook,很多老款拓展塢是不支持M1晶片的。
供電方面這款拓展塢可以實現高達90W的電力傳輸,並且數據傳輸速度也夠快,達到了40Gbps,比USB3.0要快8倍,直觀點的比較就是10G文件僅需3秒出頭。
4、磁吸車充:
如果有車的朋友還可以入手一個磁吸車充,這樣架手機時「啪」的一下就可以吸上,可以看到吸力還是很可以的,即使是遇見顛簸也沒有關係。
而且作為手機支架的同時還能進行最高10W的無線充電很是方便,但是要注意,如果你的手機殼不是磁吸設計的,而且略厚那麼戴著殼是無法吸住的。
三、舒適度設備:
能提高使用舒適度的設備主要包括鍵盤滑鼠、2代筆、支架以及硬碟等設備。
1、滑鼠:
因為我需要長時間辦公,並且涉及到大量的打字和剪視頻需求,因此鍵盤滑鼠對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蘋果原裝滑鼠確實用不習慣,因此這次入手的是羅技MX Anywhere3這款滑鼠。之所以沒選擇更多人推薦的MX Master3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需要滑鼠更便攜。
而這款滑鼠在功能性上基本沒變化的同時,便攜性要更好,而且續航可以長達70天,使用起來絕對的省心。
同時它還可以支持三臺設備配對,僅需底部輕點即可切換配對設備。目前我除了macbook pro外還有個thinkpad 偶爾需要使用時也不用再換滑鼠,僅需輕點底部按鍵即可直接使用。
不過最牛的我認為還是這款滑鼠可以在多臺電腦間移動,並可以在不同電腦間複製/粘貼文字、圖片或文檔。這裡注意這是兩臺獨立並且不同系統的電腦,並不是簡單的副屏和主屏間的複製/粘貼。
除此之外,這款滑鼠還可以輕點切換電磁滾輪的模式,能隨心切換為段落模式和疾速模式。不過對我來說更重要的其實是出色的傳感器設計,因為這樣我無論在哪裡辦公都可以擺脫滑鼠墊,直接在桌面、沙發甚至玻璃檯面上使用。
當然這款滑鼠的自定義按鍵也十分豐富,通過側面兩個小按鍵和滾輪的配合可以大大提高辦公效率,不過我現在還在摸索階段,後期找機會和大家詳細分享。
2、鍵盤
同樣為了便攜,鍵盤我也選擇了不帶數字鍵盤的羅技MX Keys Mini,長度比14寸的MAC還要短一些,並且也是超薄設計,攜帶十分方便,並且如果關閉背光續航可達5個月,也屬於一款不用操心的實用配件。
手感上球形凹面設計的按鍵,配合啞光塗層,使用手感十分的舒適,並且在敲擊時按鍵的回彈和鍵程也很流暢自然。
細節上這款鍵盤還增加了智能背光,在環境光比較暗,並且手放上去時會自動開啟背光。
除了基礎功能外這款鍵盤還增加了語音聽寫、表情符號以及麥克風開關三個智能按鍵。我覺得最有用的就是語音聽寫按鍵,識別率還是挺高的,同樣也支持三臺設備的切換。
3、ipad筆
iPad筆我就直接買的正版的二代筆,這樣可以磁吸充電,使用上方便了很多。
而且日常使用時還支持雙擊切換橡皮擦,並且能感受筆鋒的輕重,細節方面還是要比第三方的筆要優秀許多。
4、電腦支架:
為了長期使用的需求,我的電腦還額外配了一個綠巨能金屬支架,支撐性很好很穩定。並且收納起來也就薄薄的一片,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重,便攜性上還是差了點。
5、ipad支架:
這款海備思平板支架顏值、高度都很合適,缺點就是底部橡膠容易掉,再就是豎放平板時穩定性較差。
6、硬碟:
硬碟上我使用的是這款東芝4T容量的硬碟,沒啥特點就是便宜簡約,你也可以看看威騰電子、希捷我是感覺差不多,哪個優惠大買哪個就好。
當然後期也在考慮要不要買個傳輸速度快,並且防摔的,但是價格一下就貴了太多還在猶豫中。
四、收納裝備:
最後來和大家聊聊的就是收納這些裝備的背包,買背包時我就兩個需求,一是收納能力強,二是背負系統好。
我之前的小米背包收納其實做的還是不錯的,但是背負系統可以說完全沒有,長時間背著筆記本和各種配件真的要命。
所以這次入手的背包時我首先關注的就是背負系統,因此這次入手的osprey背包其實是個專業的戶外登山品牌,也就是俗稱的小鷹背包。因此背負系統很給力,採用的是EVA泡沫填充肩帶和背板,背在身上有明顯的減負效果。
收納和顏值上這款包屬於隱客系列,同系列的雙肩包是唯一入駐蘋果商店的雙肩包品牌,可以說這個系列就是專為apple設計的。我也是從蘋果官網找到這個品牌的,這裡說個配件選購小技巧,大家可以從蘋果官網找配件然後再去買同品牌產品性價比特高。
可以看到這款包能同時放下我的mac pro、ipad pro、拓展屏以及各類配件,並且在能裝的同時看起來也並不臃腫,特別適合日常以及通勤的需求。
內部分隔的細節也不錯,不但有基礎的筆記本倉和平板電腦倉,而且數據線、筆袋都有專門的設計,從而保證使用時包內不亂東西好找。最為細節的就是肩帶內藏彈力卡包,不僅可以放入需要隨手拿取的公交卡,個人覺得塞個耳機盒也是十分方便的。
使用方面這款包不是單單雙肩背,還可以手拎和單肩挎,不論男女各種場合使用我覺得都挺合適的。這裡注意兩種肩帶時都可以收藏起來的,因此使用時並不會有多餘的帶子散落在外邊。
全家桶的使用感受:
好了接下來我就和大家簡單聊聊,作為小白用戶的我切換系統後的實際使用感受。
首先文檔的整理沒想像中區別那麼大,說白了還是各種新建文件夾啊,我直接把windows所有文檔用硬碟拷過來繼續用完全沒區別。不過這裡要注意,硬碟到手後不要存任何東西,先在mac上格式化一下才能使用,有資料的硬碟別亂試。
其次日常操作其實也就是學習下觸控板使用,常見的觸控板手勢圖我給大家放到這裡了。而且蘋果直營店都有各類的免費現場課程。我去了兩次後日常使用就完全沒問題了,別的地方不知道反正青島的基本沒人去,我兩次都相當於一對一免費教學。
並且對於我這種真電腦小白來說,使用了mac後再也不必應對各種尷尬彈窗和也不知道哪裡捆綁來的無用軟體。日常使用和不需要關機,扣上電腦就能隨時走。
最後下載軟體沒必要非得app store,直接APP官網找mac版下載使用即可,刪除也簡單直接拖到廢紙簍。
實用功能推薦:
入手全家桶後,個人感覺對我使用感提升最大的有以下幾點。
1、隨航功能:
簡單說就是ipad無需接線直接作為副屏使用,去年開始我就雙屏辦公了效率大大提升。而我現在外出辦公基本是三屏辦公,而且接線還更少了,不過隨航功能ipad無法豎屏隨航。
目前的我的使用是主屏幕寫腳本/剪視頻,副屏放基礎資料、iPad隨時查資料,效率真的大大提升。
2、接力功能:
這個功能簡單說就是可以在不同設備上隨時繼續你的工作,比如手機刷網頁到一半,可以ipad或者電腦繼續打開直接看剛剛瀏覽的頁面。備忘錄編輯到一半也可以換設備繼續使用。
3、連續互通:
這個功能可以實現手機複製的文本可以在電腦粘貼,當然反之亦然。甚至ipad標記的內容也可以直接傳給電腦使用。
4、智能熱點:
之前我蘋果手機給電腦提供熱點時常常會連不上,但是通過智能熱點功能,電腦去連手機熱點的穩定性就高多了,並且也不必去輸入密碼。
5、隔空投送:
這個功能其實不必多說,就是蘋果設備之間可以直接互傳圖片、文檔、視頻等內容,無需網絡速度也不慢十分方便。
其實除了以上功能外,還有通用控制、相機、電話、簡訊互通以及自動解鎖等各種互通的功能,不過目前對我來說用處不算大。
總結:
最後我認為其實mac的使用難度其實並不比windows高,只是因為我們在上學期間都在學windows,所以覺得沒有使用難度而已。
如果你發現你的辦公需求蘋果全家桶真的都能滿足,那麼不妨去店裡上個一小時到免費體驗課體驗一下再做決定。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大家如果還有任何疑問歡迎評論區討論,畢竟我也不是專業數碼博主,當然也歡迎點讚關注,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