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表演學員班排演畢業大戲,馮遠徵:誰走我都心疼

2021-01-08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12月25日晚,由北京人藝表演學員班14位青年演員出演的「畢業大戲」《北街南院》進行了彩排演出。

學員班版《北街南院》劇照。攝影:李春光

2019年12月16日,北京人藝表演學員班正式開班,在1043名報名者中有800餘人參加考試,最終有15名學員正式入選,除一名學員中途離開外,14名在北京人藝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學習與實踐。此次,由學員班班主任嶽秀清挑選的「畢業大戲」《北街南院》是2003年北京人藝委約作家王儉在北京「非典」肆虐期間創作的一部充滿濃鬱京味風格的話劇作品。據了解,《北街南院》由學員班助教、北京人藝青年演員、導演閆銳執導,在修改了原作第一幕的基礎上,閆銳將14名學員分成數個小組,按組別分段創作。在保留疫情大背景的基礎上,更是以「14天」小院經歷為時間主線,由學員自己重新編入全新的故事情節,再由導演進行修改,給予最終意見。這版《北街南院》幾乎可以被看做「北京人藝表演學員班」專屬創作版,從舞臺設計到人物表達,均無不強烈散發著年輕人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導演閆銳在現場執導。攝影:李春光

濮存昕、馮遠徵、龔麗君、嶽秀清、唐燁等多名任教老師前來觀看了此次彩排演出。演出開始前,他們與全體學員在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內留下了一張充滿特別意義的畢業照。

2019級北京人藝表演學員班畢業照。攝影:王小寧

濮存昕曾在線上給全體學員進行了十餘天的臺詞訓練課,之後還親自開班組織學員進行表演片段訓練。在濮存昕看來,學員班的孩子們能夠將自己的時間計劃好,拿出一年的時間加入學員訓練班非常不容易,這一年時間,無論對他們的現在還是未來,無疑是非常好的提高表演能力的機會。濮存昕覺得,從學員的角度,無論戲曲、芭蕾還是音樂,在任何一門藝術領域,演員訓練都已形成機制,但在話劇的院團卻不常見。「這一次學員班的經驗,讓我們第一次面對教學,到底標準是什麼?辦法是什麼?怎樣改變才算合理?都處於摸索階段。 『學海無涯』不是一句套話。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哪怕到了自己這樣的年紀,也還在不斷地思考,有什麼門可以推,還有什麼空間可以進步,而現階段學員班最重要的還是基本功培養。」

學員班版《北街南院》劇照。攝影:李春光

對於一路伴隨學員成長,一年前還是演員隊隊長、如今已經升任北京人藝副院長的馮遠徵來說,他真的是跟學員們感情最深的人。馮遠徵覺得,自己並非是學員伯樂,而是扶他們上馬走一程的人。面對結業,最終還是要有「甄別」,學員中有人將告別北京人藝。馮遠徵表示,自己不會參與最終的考核打分。「他們每個人在我心目中分量都很重,如果有人要離開的話,並不代表他們不好,可能只是不適合人藝,但是我表態不打分,是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像我自己的孩子,誰離開我都非常心疼。」馮遠徵透露,在一年的時間裡,他們嚴厲批評過學員們兩次,時刻提醒每個人最終有「甄別」,不要自己飄飄然。甚至有時氣到說出,「你們都被濮哥、龔姐姐、唐燁老師寵壞了。」馮遠徵認為,人藝開設表演學員班的標準不是為了選男、女主角,而是按照行當來選,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也沒有全是英俊小生,這些演員要符合未來人藝舞臺的需求。

在學員班的班主任嶽秀清看來,她從這些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執著與努力,但作為班主任,她也時刻提醒著他們要堅持。「堅持其實很重要,這些學員當中,有很多人來之前已經排過很多作品,但進到人藝就要犧牲自己的所有時間,也失去了生活來源。一年來,每個人都有飛躍性的提升,從舞臺上展現,包括塑造人物的能力都有了蛻變式的提高,作為班主任非常欣慰。」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人藝學員班上演畢業大戲 馮遠徵:「哪個走我都心疼」
    原標題:誰能留下即將揭曉 馮遠徵稱不參與最後打分:「哪個走我都心疼」學員班的這齣畢業大戲是誕生於「非典」時期的《北街南院》。班主任嶽秀清選擇這部戲,是因為這部戲的背景與當下的疫情相似,又能讓學員有展示空間。人藝青年演員閆銳作為導演,帶領學員將這部大戲改成小劇場版本。
  • 人藝2019級表演學員培訓班結業:不負友誼、不負自己
    結業式簡單而隆重,北京人藝院領導班子悉數出席,北京人藝副院長馮遠徵主持,北京人藝院長任鳴,學員班班主任嶽秀清,劇院授課老師藍天野、呂中、濮存昕、唐燁等人都在現場發言寄語,一方面對於學員們順利結業表示了祝賀,對一年來學員們在課程學習上的努力給予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望,希望學員們能夠在今後繼續發揚人藝精神,保持不斷學習的熱情與動力。
  • 北京人藝2019級學員班結業 多位表演藝術家寄語學子做好演員
    中國網1月4日訊(記者 秦金月) 今天上午,北京人藝2019級表演學員培訓班迎來結業儀式。14名學員為期一年的學習正式結束,他們一年當中的收穫與成長不僅用一部畢業大戲《北街南院》體現在當下的舞臺上,還將在未來給人更多期待。與此同時,北京人藝也在這個過程中探索出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 北京人藝2019級表演學員培訓班上午結業
    今天上午,北京人藝2019級表演學員培訓班迎來了結業儀式,14名學員為期一年的學習正式結束。他們一年當中的收穫與成長,不僅用一部畢業大戲《北街南院》體現在舞臺上,還將在未來給大家更多期待。北京人藝副院長馮遠徵說道。「因材施教、育人育教、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是我教學以來的三點理念。」首次參與教學就擔任班主任的嶽秀清坦言擔子不輕,她把14位學員的特點都了解、分析後,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進行分類指導,讓演員學演戲之前學做人,尊重自己的角色,以北京人藝的標準要求自己。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藝學員班培養的演員,她把這種傳統帶到了2019班,讓學生們在創作中學會思考,在生活中立德修身。
  • 馮遠徵:希望《杜甫》成為北京人藝「別樣」的古裝大戲
    來源:中國新聞網「這一次的創作中我們確實進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希望能把《杜甫》做成跟從前不一樣的古裝大戲。」在北京人藝2019年原創大戲《杜甫》中兼任導演、主演,馮遠徵在「累」之外,感受更明顯的是自己身上的重任。作為北京人藝年度首部原創大戲,話劇《杜甫》從題材選擇到舞臺呈現都一直備受矚目。
  • 人藝19表演學員培訓班結業 藍天野寄語:做演員可以玩物但不要喪志
    院長任鳴、副院長馮遠徵、班主任嶽秀清,與藍天野、呂中、濮存昕、唐燁等任課藝術家一道送上寄語,而藍天野一句「做演員要多點興趣,琴棋書畫、花鳥魚蟲,可以玩物,但不要喪志」,看似隨意,實則道出了表演的真諦:生活中沒點興趣,做不好演員。學員與老師合影從力推表演學員培訓班,到為學員主持結業儀式,北京人藝副院長馮遠徵將自己受益於人藝學員班的這份經歷完全回饋給了劇院。
  • 馮遠徵履新北京人藝副院長4個月:能當主演,也必須能跑龍套
    其實馮遠徵自己便是前輩「尊重年輕」的受益者,23歲那年,他還是學員班的一名學員,便有幸進入到《北京人》劇組,也正是那次演出之後,他才覺得自己和人藝終於「合槽了」。「我也是從那時才意識到,很多表演上的東西,尤其是人藝的表演風格,在舞臺上才是最能感受和學習的。」  去年,馮遠徵出版了自己的表演理論總結,取名為沒有任何彎彎繞的《馮遠徵的表演課》。
  • 履新北京人藝副院長滿4個月 馮遠徵2020年從「能」開始
    其實馮遠徵自己便是前輩「尊重年輕」的受益者,23歲那年,他還是學員班的一名學員,便有幸進入到《北京人》劇組,也正是那次演出之後,他才覺得自己和人藝終於「合槽了」。「我也是從那時才意識到,很多表演上的東西,尤其是人藝的表演風格,在舞臺上才是最能感受和學習的。」去年,馮遠徵出版了自己的表演理論總結,取名為沒有任何彎彎繞的《馮遠徵的表演課》。
  • 北京人藝學員班停課不停學,老師濮存昕、馮遠徵給他們點讚
    3月9日,北京人藝學員班在會議軟體上進行了一次特殊的「雲匯報」,向劇院領導和老師們展示了《正紅旗下》和《窩頭會館》兩部京味兒作品的劇本朗讀;3月10日,北京人藝著名演員濮存昕又為學員班做了一次「雲講座」,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大家都覺得還不過癮,還有許多問題想要向前輩請教……學員班會議群和微信群裡濃濃的學習氛圍
  • 北京人藝表演學員培訓班結業,藍天野呂中提表演建議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2021年1月4日,北京人藝2019級表演學員培訓班結業儀式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菊隱劇場舉行。本次結業儀式由北京人藝副院長馮遠徵主持,北京人藝院長任鳴、表演學員培訓班授課老師濮存昕、嶽秀清、唐燁等攜14位學員及北京人藝表演藝術家藍天野、呂中共同出席活動。
  • 看戲| 人藝學員班的畢業大戲《北街南院》
    1000多人報名、800多人參與考試、最終錄取15人,2019年12月16日,北京人藝打破體制壁壘的表演學員培訓班開班;今年12月25日,除一人離開外,14人以一臺「畢業大戲
  • 馮遠徵:誰都會表演,但不是誰都能當演員
    新京報:除演員隊之外,去年年底成立的學員班至今已有一年,這一年來對於人藝的新一代,他們在你培養下又發生了哪些改變?馮遠徵:他們不是改變而是蛻變,甚至這一年下來,我眼中的他們——「女孩都變漂亮了,男孩更加帥氣了。」我所指的漂亮,不單單是容貌,而是氣質上的變化,內在的變化進而帶動了外在的變化。
  • 馮遠徵 2020年從「能」開始
    其實馮遠徵自己便是前輩「尊重年輕」的受益者,23歲那年,他還是學員班的一名學員,便有幸進入到《北京人》劇組,也正是那次演出之後,他才覺得自己和人藝終於「合槽了」。「我也是從那時才意識到,很多表演上的東西,尤其是人藝的表演風格,在舞臺上才是最能感受和學習的。」去年,馮遠徵出版了自己的表演理論總結,取名為沒有任何彎彎繞的《馮遠徵的表演課》。
  • 馮遠徵:誰都會表演,但不是誰都能當演員丨2020娛樂年度人物
    新京報:除演員隊之外,去年年底成立的學員班至今已有一年,這一年來對於人藝的新一代,他們在你培養下又發生了哪些改變?馮遠徵:他們不是改變而是蛻變,甚至這一年下來,我眼中的他們——「女孩都變漂亮了,男孩更加帥氣了。」我所指的漂亮,不單單是容貌,而是氣質上的變化,內在的變化進而帶動了外在的變化。
  • 馮遠徵攜人藝「雲劇場」四主創做客北青「後臺」
    可以說,人藝的鐘聲有種魔力,讓演員瞬間神聖感升騰。《八美圖》後欲排女版《譁變》話劇舞臺大男主的戲佔壓倒之勢,女主領銜的本就不多,更不用說全女班了。此次《八美圖》劇本朗讀的消息發出後,女演員報名踴躍,再加上導演韓清,劇組可謂不折不扣的全女班。馮遠徵表示,如果今後有機會搬上舞臺,舞美設計等各工種最好都是女性主創。
  • 北京人藝:巍子為錢離開,王姬無戲可演出走,何冰堅守了30年
    在那裡,似乎沒有老人,50出頭的何冰是小何,往70走的濮存昕是小濮,快到60的馮遠徵是小馮。一般人形容北京人藝有個形容詞,叫做人才濟濟,但其實人藝總共也只培養過8期學員。在人藝就連口頭表演都不會有。但這三十年,不是每個人都等得起。有些人一開始就放棄走人藝這條艱難的路,也有人中途才離開。江珊在畢業的時候,選擇放棄進入人藝,去籤了一家新加坡的唱片公司。
  • 馮遠徵:表演是在自己身上淘金
    人藝門口的保安大哥提起馮遠徵,不像是在說一個有名氣的演員,而是單位裡的某個老同事。演員馮遠徵升任北京人藝副院長之後,在院裡的時間變多了,會也多了,要操心的事更多了。但在他心裡,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是演員,這個身份到什麼時候都不會變。
  • 馮遠徵:戲比天大
    「1985年4月19日」,他脫口而出,這是他參加人藝學員班考試的日子。排練廳裡坐著許多「大腕」考官,朱琳、朱旭……都是馮遠徵的偶像,讓他「激動得腦袋發蒙」。彼時的他,曾苦練四年跳傘卻無緣進入專業隊,又錯過了高考,在北京龍潭拉鏈廠當臨時工,和幾位工友一起業餘學習表演——儘管老師勸相貌並不出眾的他「還是回去做拉鏈吧」。他先後報考北電、中戲均失利;柳暗花明,最終,人藝的大門向他打開了。
  • 馮遠徵:穿牆而過,更新表演
    何美:我從1999年就開始追北京人藝的話劇了,那時候寒冬臘月與同學們從北京師範大學騎車到首都劇院,看完了再一路騎車討論回宿舍。北京人藝的舞臺演出作風嚴謹,美工繪景、服裝道具等工種都很敬業和專業,就連背景幕布都能帶來藝術享受。
  • 馮遠徵:絕不允許綜藝標準的表演出現在人藝舞臺
    不同時代,每個人對「美」都有不同的評判標準,但究竟什麼是「美」?實際上,古今中外早有章法可循。而對表演的審美章法,即由成千上萬部優秀作品,無數優秀演員的表現積累而來。那成熟的表演應該具備什么元素?年輕人想要成為演員,怎樣才能不走彎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演員馮遠徵,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教授劉中哲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分享專業老師對「好表演」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