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覆滅後,14萬皇親貴族何去何從?至今還有人留著辮子稱八阿哥

2020-12-24 雲興說史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

01前言

時間在不斷地向前走去,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時間長可能中,湧現了無數的王朝,而他們也也見證了中華民族歷史的發展。中國的最後一個朝代是清朝,他是一個非常幸運,有極其不幸的朝代。他見證了歷史上的繁榮,同時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可怕的落敗。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清朝留下來的很多事情被我們當代人所銘記。曾經皇太極用自身強悍的實力,打開了通往中原的門戶,後來,皇太極的子孫開創了康乾盛世,可等待清朝的結局並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輝煌,而是滅國。

在清朝滅亡之後,曾經14萬的皇家子弟都去了哪裡?本以為這些曾經的皇親國戚消失在了時間的洪流當中,但是直到現在仍有人留著長辮子,並且自稱是八阿哥。

02跌落神壇的清朝

曾經見證過繁華的清朝,在辛亥革命之後被徹底推翻,辛亥革命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並不是標誌著人們思想的轉變,而是他將中國傳承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徹底推翻

我們不可否認,曾經的一些朝代確實將我們國力推向了世界之巔,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社會制度都是適合當下發展的,封建主義已經沒有辦法滿足清朝向前發展的條件。它充斥著很多漏洞。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漏洞,導致了清朝的覆滅。

在王朝覆滅之後,有一點是被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每個王朝都有著很多的黃金國器,根據不完全統計,清朝當時擁有14萬的皇家子弟,可是國家覆滅了,他們皇親國戚的身份已經完全消失,這些人賴以生活的靠山轟然倒塌,曾經他們不必為生活發愁,每天無所事事,社會地位崇高,被人們所尊敬,可是在一夜之間,他們的地位蕩然無存。有一些皇家子弟接受不了巨大的落差選擇了自殺,而有一些則繼續面對殘酷的生活。

03重回故裡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傳承當中,有一個習俗叫落葉歸根。在人去世之後,無論出於什麼情況,都要儘可能地把屍體運回到自己的家鄉。而在清朝覆滅之後,這些皇族很大一部分也回到了自己的家。清朝是一個為數不多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所以他們的姓氏和中原人們不同,一般王族當中的姓氏為愛新覺羅,他們的故鄉放到現在不是別的地方,就是我國的東三省一帶。

在清朝之前,東三省一帶存在著很多的少數民族部落,每年為了爭取食物,這些部落也會發生一定的衝突。可是我們如果追根溯源,他們也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清朝覆滅之後。在北京這些皇族已然待不下去,於是他們回到了自己的故鄉謀求穩定的生活。雖然自己的生活條件大不如前,但是生活卻比較平淡,安安穩穩。甚至有的一些皇家子弟通過自己的頭腦賺到了萬貫錢財,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元比以前要好。

04遠走國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朝代都有很多有志青年,包括清朝在內。當時的清朝很多官員看到了朝廷的落敗,他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在落敗中沉淪,而是想著拯救這個王朝,於是,他們開啟了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在這個時候很多思想進步的青年看到了國外的先進,在之後他們準備去國外看一看。

當年出國並不是那麼好出,而那些遠走國外的人,他們帶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金錢還有很多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為了能夠在國外生活下去,一部分人選擇把隨身攜帶的古董進行拍賣,這讓很多文物流傳到了國外,至今沒有被我們收回。

除了這些認清事實的人,還有一部分人依然活在曾經的夢裡。他們還認為,即使國家覆滅了,我依然是清朝的皇族。我依然有著比別人更高貴的血統。甚至他們還覺得自己現在的落魄。可能就是像越王勾踐一樣臥薪嘗膽,但他們的做法在普通人眼中。就如同跳梁小丑一樣,非常的可笑,讓別人廣為人知的就是愛新覺羅朱迪。

他是一個現代人,但是他卻留著和普通人有很大區別的長辮子。他對外自稱是清朝皇族,為了維持皇室的尊嚴,他把自己的家裡裝修的和皇宮一模一樣。而且他穿衣說話也有很多講,仍然保留著古時候清朝皇族的習慣。

05迷失在曾經的時代

除了愛新覺羅周迪之外,在遼寧省還出現過一個人,他對外自稱是清朝的八阿哥。而且他還幹了一件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事情。他花費巨資為自己續上了一個長辮。而且還登上報紙。賺足了觀眾們的眼球,他們的種種行為讓我們不得不懷疑是不是為了出名而選擇這樣刻意炒作。他們的真假我們也無從辨認,興許他們是真正的皇族,不過這種可能性往往並不是很大。

在當下社會,除了這些所謂皇族之外,的確存在著真正的皇族,其中有一個人叫啟功。他是真正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不過在日常生活中,他並沒有宣揚自己的身份,可能不了解他的人都認為他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民眾而已。但是,他卻有著非凡的成就,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也是紅學的發表人。在很多方面他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啟功之外,還有一個人可能我們更加熟悉,那就是那英,他是葉赫那拉氏的後人也是皇族當中的一員。

現在社會已經不存在皇族和非皇族,目前人人平等,沒有人可以特立獨行。時代在慢慢進步,人也要不斷地把眼光放得長遠,不要把自己還放在曾經的地位,夢有的時候已經該醒了。昔日的皇族現在已然成為普通人,可是有很多他骨子裡老祖宗的精神並沒有得到改變,依然傳承著非常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而在很多領域,他們也在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易經》

相關焦點

  • 清朝覆滅後,14萬皇家子弟在何處?有人至今留長鞭,自稱八阿哥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古代王朝。在清朝覆滅之後,14萬的皇家子弟在何處?這些人至今留長辮,還自稱8阿哥。流血與犧牲才能造就一個新的王朝,新王朝往往又會給人民帶來新的痛不欲生和家庭破碎。然而,古代社會的王朝就是這樣惡性循環、周而復始的運行,一個又一個王朝接踵而至,直到大清成為古代的最後一個王朝,而這個朝代對我國的歷史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 清朝滅亡,14萬皇家子弟今在何處?有人至今留長鞭,自稱八阿哥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它的統治前期經濟繁榮政治廉潔,不過在這一段風光的日子過去以後,這個王朝就迎來了的衰敗。國力和政治漸漸衰退,國家動蕩不安。當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退位之後,我國正式進入一個發展新階段。在清王朝數百年的統治被推翻之後,那些皇宮中的14萬的皇室子弟又何去何從?
  • 清朝覆滅後,14萬皇室成員何去何從?拉黃包車是一種謀生方式
    以清朝為切入口,來做出具體的講解。清朝覆滅後,14萬皇室成員何去何從?拉黃包車是一種謀生方式。清朝正式走向了滅亡之後,我們不禁感到奇怪的是,清朝的皇室成員一共達到了14萬之多,清朝雖然走上了覆滅的道路,但是這些殘存下來的皇室成員應該如何安置呢?首先我們先來大概敘述一下皇室成員為何能達到14萬之多的原因。
  • 清朝亡朝後,皇家大約有14萬人去哪兒了?現在還有人穿龍袍稱阿哥
    辛亥革命後溥儀退位,封建帝制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雖然此時的溥儀由於一些頑固分子的支持還能繼續在皇宮裡享受榮華富貴,但是其他皇室成員可沒有這樣的好運氣,沒有人還會心甘情願的供養他們了。失去皇室子弟這種特殊地位的他們從此成為了普通百姓,而且由於多年受到朝廷的供養,他們過的還不如普通的百姓。
  • 他是大清皇室後裔,至今留大辮子,要求住回紫禁城,曾大鬧火車站
    他是大清皇室後裔,至今留大辮子,要求住回紫禁城,曾大鬧火車站 1912年,溥儀退位,清朝統治結束,這也代表著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結束。溥儀成了一介平民,擁有皇室血統的人從此變成了平民百姓,他們有的改名換姓,有的沒改名但也退出了人們的視野當中。
  • 清朝為什麼要剃髮?為什麼要留辮子?辮子到底用來是做什麼的呢?
    清朝初期,統治者為了將漢人滿化,並頒發了剃髮令,要求各省地區剃髮留辮,這是清朝國策,不許妄議,必須執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一政策讓很多不肯留辮子的漢人也丟了腦袋,但是滿人為什麼要留辮子呢?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清宮劇是近些年來比較熱門的電視劇,其內容都是圍繞清室宮廷展開,要麼寫實、要麼戲說、要麼穿越,總會惹到無數觀眾的眼球關注,甚至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至今被人反覆細品的清宮劇也有很多。
  • 清朝最早剪掉辮子的人——程璧光
    很多人認為,清朝人主動剪掉辮子是在辛亥革命期間,其實早在辛亥革命前6個月,就有人帶頭剪掉了辮子,而且這個人還是清朝官員,他就是清末海軍新軍官員程璧光。畢業後上「揚武」艦當練習生。後歷任南洋水師「超武」炮船管帶、「元凱」炮船管帶、福建水師學堂教習、廣東水師「廣甲」快船幫帶等職。積功擢都司,調升「廣丙」艦管帶。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想必很多人都有同感:最初在電視中看到辮子頭時覺得有些古怪,可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加之主角光環的「加持」,竟然莫名覺得辮子頭還有些帥!那麼歷史上的辮子頭也像電視劇中那樣「別有一番風味」嗎?
  • 清朝男人為何留辮子?起初居然是為了晚上當枕頭!
    說起清朝人為什麼留辮子,這還得追溯到滿人文化。清朝起源於塞北,滿族人的祖先金人是女真族人,常年以遊牧打獵為生,所以他們也稱之為馬背上的民族。所以那會兒流傳著一句口號:「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起初漢人自是不從,這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不是輕易能夠改變的,所以他們奮起反抗。反抗有多激烈,那滿人統治階層的鎮壓就有多殘酷。那時的北京城處於一片腥風血雨之下,多少人頭落地,慘不忍睹!強權政策下,最終漢人也不得不接受滿清的統治,開始了剃髮留辮。
  • 趣談——清朝人為什麼要留金錢鼠尾?
    這幾年清宮劇方興未艾,早年瓊瑤阿姨的《還珠格格》全國大火,開啟了「辮子戲」的繁榮,熒幕上各色阿哥王爺們留著粗長的大辮子,綴以金絲紅綢線,再加上演員普遍俊朗的五官
  • 清朝不留辮子就要被砍頭,那麼「禿頭」和「地中海」咱辦?真相太搞笑
    清朝不留辮子就要被砍頭,那麼「禿頭」和「地中海」咱辦?真相太搞笑眾所周知,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 此人自稱清朝皇帝堂弟,至今留辮子穿黃袍,不屑娶平凡女子
    1912年,作為皇帝的愛新覺羅·溥儀寫下退位詔書,清朝正式滅亡,統治了中國近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皇室的隕落讓很多皇室後裔的生活過得非常艱難,為了生存四處散逃。現如今距離封建帝制毀滅已經過去百餘年時間,但皇室後裔卻一直是人們為之關注的話題。那麼這些皇族後裔們現如今怎麼樣呢?
  • 清朝的辮子:從「金錢鼠尾」到「牛尾巴」
    提起清宮戲,很多人都戲稱為「辮子戲」,因為辮子是清朝的特色,而且清宮戲的數量最多,從努爾哈赤一直拍到了溥儀
  •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啥用?跟我們想像的差太多,英國人看後都嘔吐
    貴族們走路時甩起的辮子非常瀟灑俊逸,再加上他們清秀的面龐,或是陽剛的樣子,讓人覺得清朝人配上辮子,簡直是天作之合。那一條烏黑髮亮而又柔軟細膩的辮子,也成了迷倒萬千少女的武器之一。但是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影視劇中的形象,真實的清朝辮子是什麼樣子呢?在清朝以前,中國自古都是有留一頭黑髮的習慣的。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女子:吐了,吃飯難以下咽
    然而漢族根深蒂固的「毛髮情節」卻在清軍入關後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清朝統治者遊牧民族出身,為了便於狩獵,經常會將頭髮剃光,沒有蓄髮的傳統。因此早在崇禎十七年,清兵入關時就頒發了《剃髮令》,規定「清軍所到之處,無論官民,限十日內盡行剃頭,削髮垂辮,不從者斬」。
  • 清朝有漢人和滿人留辮子嗎?新疆和西藏等地的人為什麼不留辮子?
    清朝留辮子的不僅是漢人和滿州人,理論上在旗的旗人和不在旗的民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漢人都是必須留辮子的。當然,道士、和尚或天生禿頭者除外。在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旗人不僅僅是滿州人,八旗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不只是滿州人。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女子看到後直接吐了,飯都吃不下
    在古代,一直有一個說法,叫「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相信很多人都挺過,所以在古代的人們基本是不會剪頭髮的,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留著一頭長髮,在當時不剪頭髮,不剃頭被看作是一種「孝道」的象徵,但到了清朝入關之後,這種象徵卻遭到了毀滅的打擊,因為清朝統治者是屬於遊牧民族出身,為了便於狩獵,經常會把頭髮剃光
  • 清朝人辮子令英國人噁心?滿清去入關之後,華夏禮儀之風盡喪失!
    古代還有一種刑罰,叫髡刑,這個刑罰就是將犯人的頭髮部分或者全部剃掉,這樣的刑罰對今天的我們而言,算不上是懲罰,反而可以省下一筆理髮費用,但是在古代,這可是讓犯人感到羞辱的一種懲罰。正因此,即使清朝開始,人們普遍需要剃髮,剃頭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這個行業由於與漢人的傳統衝突,被作為下九流的行業之一,是非常被人瞧不起的。
  • 他自稱正統大清皇室後裔,至今還留辮子,為保血脈拒絕娶普通女子
    他自稱正統大清皇室後裔,至今還留辮子,為保血脈拒絕娶普通女子在古代人們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對於血統是比較注重的,漢人,猶太人以及英國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