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
01前言
時間在不斷地向前走去,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時間長可能中,湧現了無數的王朝,而他們也也見證了中華民族歷史的發展。中國的最後一個朝代是清朝,他是一個非常幸運,有極其不幸的朝代。他見證了歷史上的繁榮,同時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可怕的落敗。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清朝留下來的很多事情被我們當代人所銘記。曾經皇太極用自身強悍的實力,打開了通往中原的門戶,後來,皇太極的子孫開創了康乾盛世,可等待清朝的結局並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輝煌,而是滅國。
在清朝滅亡之後,曾經14萬的皇家子弟都去了哪裡?本以為這些曾經的皇親國戚消失在了時間的洪流當中,但是直到現在仍有人留著長辮子,並且自稱是八阿哥。
02跌落神壇的清朝
曾經見證過繁華的清朝,在辛亥革命之後被徹底推翻,辛亥革命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並不是標誌著人們思想的轉變,而是他將中國傳承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徹底推翻。
我們不可否認,曾經的一些朝代確實將我們國力推向了世界之巔,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社會制度都是適合當下發展的,封建主義已經沒有辦法滿足清朝向前發展的條件。它充斥著很多漏洞。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漏洞,導致了清朝的覆滅。
在王朝覆滅之後,有一點是被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每個王朝都有著很多的黃金國器,根據不完全統計,清朝當時擁有14萬的皇家子弟,可是國家覆滅了,他們皇親國戚的身份已經完全消失,這些人賴以生活的靠山轟然倒塌,曾經他們不必為生活發愁,每天無所事事,社會地位崇高,被人們所尊敬,可是在一夜之間,他們的地位蕩然無存。有一些皇家子弟接受不了巨大的落差選擇了自殺,而有一些則繼續面對殘酷的生活。
03重回故裡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傳承當中,有一個習俗叫落葉歸根。在人去世之後,無論出於什麼情況,都要儘可能地把屍體運回到自己的家鄉。而在清朝覆滅之後,這些皇族很大一部分也回到了自己的家。清朝是一個為數不多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所以他們的姓氏和中原人們不同,一般王族當中的姓氏為愛新覺羅,他們的故鄉放到現在不是別的地方,就是我國的東三省一帶。
在清朝之前,東三省一帶存在著很多的少數民族部落,每年為了爭取食物,這些部落也會發生一定的衝突。可是我們如果追根溯源,他們也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清朝覆滅之後。在北京這些皇族已然待不下去,於是他們回到了自己的故鄉謀求穩定的生活。雖然自己的生活條件大不如前,但是生活卻比較平淡,安安穩穩。甚至有的一些皇家子弟通過自己的頭腦賺到了萬貫錢財,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元比以前要好。
04遠走國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朝代都有很多有志青年,包括清朝在內。當時的清朝很多官員看到了朝廷的落敗,他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在落敗中沉淪,而是想著拯救這個王朝,於是,他們開啟了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在這個時候很多思想進步的青年看到了國外的先進,在之後他們準備去國外看一看。
當年出國並不是那麼好出,而那些遠走國外的人,他們帶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金錢,還有很多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為了能夠在國外生活下去,一部分人選擇把隨身攜帶的古董進行拍賣,這讓很多文物流傳到了國外,至今沒有被我們收回。
除了這些認清事實的人,還有一部分人依然活在曾經的夢裡。他們還認為,即使國家覆滅了,我依然是清朝的皇族。我依然有著比別人更高貴的血統。甚至他們還覺得自己現在的落魄。可能就是像越王勾踐一樣臥薪嘗膽,但他們的做法在普通人眼中。就如同跳梁小丑一樣,非常的可笑,讓別人廣為人知的就是愛新覺羅朱迪。
他是一個現代人,但是他卻留著和普通人有很大區別的長辮子。他對外自稱是清朝皇族,為了維持皇室的尊嚴,他把自己的家裡裝修的和皇宮一模一樣。而且他穿衣說話也有很多講,仍然保留著古時候清朝皇族的習慣。
05迷失在曾經的時代
除了愛新覺羅周迪之外,在遼寧省還出現過一個人,他對外自稱是清朝的八阿哥。而且他還幹了一件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事情。他花費巨資為自己續上了一個長辮。而且還登上報紙。賺足了觀眾們的眼球,他們的種種行為讓我們不得不懷疑是不是為了出名而選擇這樣刻意炒作。他們的真假我們也無從辨認,興許他們是真正的皇族,不過這種可能性往往並不是很大。
在當下社會,除了這些所謂「皇族」之外,的確存在著真正的皇族,其中有一個人叫啟功。他是真正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不過在日常生活中,他並沒有宣揚自己的身份,可能不了解他的人都認為他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民眾而已。但是,他卻有著非凡的成就,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也是紅學的發表人。在很多方面他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啟功之外,還有一個人可能我們更加熟悉,那就是那英,他是葉赫那拉氏的後人也是皇族當中的一員。
現在社會已經不存在皇族和非皇族,目前人人平等,沒有人可以特立獨行。時代在慢慢進步,人也要不斷地把眼光放得長遠,不要把自己還放在曾經的地位,夢有的時候已經該醒了。昔日的皇族現在已然成為普通人,可是有很多他骨子裡老祖宗的精神並沒有得到改變,依然傳承著非常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而在很多領域,他們也在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