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留辮子的不僅是漢人和滿州人,理論上在旗的旗人和不在旗的民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漢人都是必須留辮子的。當然,道士、和尚或天生禿頭者除外。
在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旗人不僅僅是滿州人,八旗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不只是滿州人。被編入八旗滿洲的也不完全都是土生土長的滿州人,還包括早年間被俘或依附滿洲、被編入滿洲包衣牛錄的漢人、蒙古人、李氏朝鮮人等等。比如曹雪芹家族,他們就隸屬於滿洲包衣牛錄,雖然是漢姓、祖上也是漢人,但在清朝他們卻被歸入了「滿洲人」序列,只不過是「低人一等」的滿洲人——包衣阿哈!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則是清太宗皇太極將較早依附滿洲的蒙古人和漢人編制而成的。換句話說,旗人並不都是滿州人,其中還包括較早依附滿洲的蒙古人、漢人、李氏朝鮮人等等,也就是所謂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和八旗滿洲的部分包衣阿哈。
所謂「剃髮易服」的前世今生
早年間,女真人、包括後來的改的滿洲人並沒有固定髮式,您願意留什麼髮式全憑自願。如果您願意,女真人、滿洲人留明王朝的那種長發也是允許的。雖然清太宗皇太極曾經頒布過「剃髮令」,奈何阻力太大、很快便被皇太極下令廢除了。直到清軍入關之後,清世祖福臨在紫禁城二次「登基」時,漢班中的很多漢臣、包括一部分出身漢軍的大臣,還依然留著明王朝的那種長發!
後來,一個叫孫之獬的漢奸,為了討好滿洲新主子、向攝政王多爾袞提出了「剃髮易服」的建議,被多爾袞採納並以清世祖福臨的名義昭告天下、頒布了清王朝的第二個「剃髮令」。至此,「剃髮易服」才被無限上綱上線、提高到了是否效忠清王朝的高度,於是便有了所謂「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說法。
但是,「剃髮易服」彼時主要還是針對原明王朝的漢人,對於八旗內部要求並不十分嚴格,尤其是八旗滿洲和八旗蒙古。至於八旗滿洲的包衣漢姓和八旗漢軍,這些人根本不需要滿洲主子說話,一個個都搶著「剃髮易服」表忠心呢!除此之外,對於外藩蒙古和尊清王朝為宗主的李氏朝鮮等等,清王朝並沒有明確要求——「你願意「剃髮易服」表忠心,咱不攔著;你不願意,咱也不強求。」總而言之,一切全憑自願。
新疆和西藏沒有「剃髮易服」是怎麼回事
清王朝入關之初,被南明政權和各地的反清勢力搞得焦頭爛額、疲於應付,哪裡還管得了什麼新疆、西藏?在清王朝基本站穩腳跟之後,新疆和西藏才逐步投入了清王朝的懷抱。新疆主要分為了外藩蒙古和回部兩大勢力,回部的待遇基本參照外藩蒙古,西藏的待遇也基本參照外藩蒙古和回部。換句話說,清初時清王朝對於新疆和西藏的管理非常鬆散,基本也就享受了一個宗主待遇罷了,並不直接管轄具體行政事務。更早的時候,甚至連這個宗主待遇都相當「勉強」。
後來,因為噶爾丹、羅卜藏丹津、阿拉布坦和大小和卓等勢力的出現,清王朝才逐步加強了對新疆地區的控制並派駐了伊犁將軍等等。但在「剃髮易服」這件事上,清王朝獨立於對新疆地區基本還是參照了外藩蒙古,並沒有強制要求。至於西藏地區,清王朝的管轄與新疆地區類似,這一點從駐藏大臣的設置和駐藏大臣權力的不斷增強就能看得出。至於後來的駐藏大臣淪為象徵性的「擺設」,那已經是晚清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清王朝對西藏地區的影響力還是相當大的!但是,清王朝給西藏的待遇也基本參照了外藩蒙古,因此同樣沒有「剃髮易服」方面的強制要求。
綜上所述,清王朝的所謂「剃髮易服」,主要還是針對原明王朝的漢人,對於八旗滿洲和八旗蒙古並沒有那麼嚴格。對於外藩蒙古、回部、西藏和李氏朝鮮等等,更加沒有強制要求,一切全憑自願。說白了,清王朝最擔心的還是原明王朝的漢人會反清,所以才搞出了所謂「剃髮易服」。對於其他方面的勢力,清王朝在「剃髮易服」方面並沒有太在意,因為對於其他方面的勢力而言,「剃髮易服」這個東西的意義其實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