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漢人和滿人留辮子嗎?新疆和西藏等地的人為什麼不留辮子?

2020-12-23 月揚說遊戲

清朝留辮子的不僅是漢人和滿州人,理論上在旗的旗人和不在旗的民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漢人都是必須留辮子的。當然,道士、和尚或天生禿頭者除外。

在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旗人不僅僅是滿州人,八旗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不只是滿州人。被編入八旗滿洲的也不完全都是土生土長的滿州人,還包括早年間被俘或依附滿洲、被編入滿洲包衣牛錄的漢人、蒙古人、李氏朝鮮人等等。比如曹雪芹家族,他們就隸屬於滿洲包衣牛錄,雖然是漢姓、祖上也是漢人,但在清朝他們卻被歸入了「滿洲人」序列,只不過是「低人一等」的滿洲人——包衣阿哈!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則是清太宗皇太極將較早依附滿洲的蒙古人和漢人編制而成的。換句話說,旗人並不都是滿州人,其中還包括較早依附滿洲的蒙古人、漢人、李氏朝鮮人等等,也就是所謂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和八旗滿洲的部分包衣阿哈。

所謂「剃髮易服」的前世今生

早年間,女真人、包括後來的改的滿洲人並沒有固定髮式,您願意留什麼髮式全憑自願。如果您願意,女真人、滿洲人留明王朝的那種長發也是允許的。雖然清太宗皇太極曾經頒布過「剃髮令」,奈何阻力太大、很快便被皇太極下令廢除了。直到清軍入關之後,清世祖福臨在紫禁城二次「登基」時,漢班中的很多漢臣、包括一部分出身漢軍的大臣,還依然留著明王朝的那種長發!

後來,一個叫孫之獬的漢奸,為了討好滿洲新主子、向攝政王多爾袞提出了「剃髮易服」的建議,被多爾袞採納並以清世祖福臨的名義昭告天下、頒布了清王朝的第二個「剃髮令」。至此,「剃髮易服」才被無限上綱上線、提高到了是否效忠清王朝的高度,於是便有了所謂「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說法。

但是,「剃髮易服」彼時主要還是針對原明王朝的漢人,對於八旗內部要求並不十分嚴格,尤其是八旗滿洲和八旗蒙古。至於八旗滿洲的包衣漢姓和八旗漢軍,這些人根本不需要滿洲主子說話,一個個都搶著「剃髮易服」表忠心呢!除此之外,對於外藩蒙古和尊清王朝為宗主的李氏朝鮮等等,清王朝並沒有明確要求——「你願意「剃髮易服」表忠心,咱不攔著;你不願意,咱也不強求。」總而言之,一切全憑自願。

新疆和西藏沒有「剃髮易服」是怎麼回事

清王朝入關之初,被南明政權和各地的反清勢力搞得焦頭爛額、疲於應付,哪裡還管得了什麼新疆、西藏?在清王朝基本站穩腳跟之後,新疆和西藏才逐步投入了清王朝的懷抱。新疆主要分為了外藩蒙古和回部兩大勢力,回部的待遇基本參照外藩蒙古,西藏的待遇也基本參照外藩蒙古和回部。換句話說,清初時清王朝對於新疆和西藏的管理非常鬆散,基本也就享受了一個宗主待遇罷了,並不直接管轄具體行政事務。更早的時候,甚至連這個宗主待遇都相當「勉強」。

後來,因為噶爾丹、羅卜藏丹津、阿拉布坦和大小和卓等勢力的出現,清王朝才逐步加強了對新疆地區的控制並派駐了伊犁將軍等等。但在「剃髮易服」這件事上,清王朝獨立於對新疆地區基本還是參照了外藩蒙古,並沒有強制要求。至於西藏地區,清王朝的管轄與新疆地區類似,這一點從駐藏大臣的設置和駐藏大臣權力的不斷增強就能看得出。至於後來的駐藏大臣淪為象徵性的「擺設」,那已經是晚清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清王朝對西藏地區的影響力還是相當大的!但是,清王朝給西藏的待遇也基本參照了外藩蒙古,因此同樣沒有「剃髮易服」方面的強制要求。

綜上所述,清王朝的所謂「剃髮易服」,主要還是針對原明王朝的漢人,對於八旗滿洲和八旗蒙古並沒有那麼嚴格。對於外藩蒙古、回部、西藏和李氏朝鮮等等,更加沒有強制要求,一切全憑自願。說白了,清王朝最擔心的還是原明王朝的漢人會反清,所以才搞出了所謂「剃髮易服」。對於其他方面的勢力,清王朝在「剃髮易服」方面並沒有太在意,因為對於其他方面的勢力而言,「剃髮易服」這個東西的意義其實並不大……

相關焦點

  • 清朝為什麼要剃髮?為什麼要留辮子?辮子到底用來是做什麼的呢?
    清朝初期,統治者為了將漢人滿化,並頒發了剃髮令,要求各省地區剃髮留辮,這是清朝國策,不許妄議,必須執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一政策讓很多不肯留辮子的漢人也丟了腦袋,但是滿人為什麼要留辮子呢?
  • 清朝男人為何留辮子?起初居然是為了晚上當枕頭!
    但是到了清朝,滿人執政,號稱騎在馬背上的民族統治了中原大地,滿頭青絲的傳統也因此被改變。 說起清朝人為什麼留辮子,這還得追溯到滿人文化。清朝起源於塞北,滿族人的祖先金人是女真族人,常年以遊牧打獵為生,所以他們也稱之為馬背上的民族。
  • 清朝不留辮子就要被砍頭,那麼「禿頭」和「地中海」咱辦?真相太搞笑
    清朝不留辮子就要被砍頭,那麼「禿頭」和「地中海」咱辦?真相太搞笑眾所周知,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 清朝滅亡時,許多漢人為何不願意剪去辮子
    對晚清的人而已,「忠清愛羅」和「忠君愛國」是重合的,愛新覺羅就是君,大清就是國,想要他們剪辮子,不但要靠華夷之辨,還要讓他們放棄對清朝的效忠,因此難度會比較高。林曾左李等人忠於清朝,不是因為清朝是女真人統治的,而是因為清朝是他們的祖國。
  • 清朝的「辮子」,其實在早期還是有其作用的,只是在後期走歪了
    清朝的辮子文化,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也算是獨樹一幟,畢竟獨此一家,也因此就算到了今天「辮子」依舊為人所詬病。但我今天要說,其實「醜陋」的辮子,恰恰是滿人的智慧。可能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會引發許多人「不悅」,但事實就是事實。清朝的辮子其實便是為了行軍打仗而留的,也許很醜陋,但遠比同時期漢人的蓄髮更具實用性。
  • 愛新覺羅後人,現在還留辮子穿龍袍,為了血統純正不跟漢人結婚
    距離推翻朝廷統治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很多發生在清朝的事,都離普通百姓的生活遠去,那些好的或者不好的,也都只是記載在書籍上。
  • 清朝人辮子令英國人噁心?滿清去入關之後,華夏禮儀之風盡喪失!
    她忍住惡臭繼續去看,發現從那個清朝男人的辮子裡爬出來了許許多多的蟲子,還掉下來很多黑黑的汙垢。看到這裡,那個英國女人再也看不下去了,回去之後她一連幾天都吃不下飯。清朝的時候,是不是所有的男人的辮子都是這麼髒這麼臭呢?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漢人歷來都有蓄髮蓄鬚的傳統。這裡我要岔開提一下。
  • 清朝男人的辮子有多髒,很多人一年也不洗,解開裡面全是蝨子
    男人留辮子,是清朝特有的產物。滿清入關後,為了摧毀漢人對清軍的反抗,就強制要求漢人改變髮型,統一留辮子,所謂「留頭不留髮」,以此來區別你是否真的歸順清軍。和我們只電視裡看到的不同,清朝人的辮子一開始並不是那種「陰陽頭」。最早的辮子叫「金錢鼠尾辮」,整個腦袋的頭髮全部都剃掉,只在腦袋後面留下一個銅錢那麼大一點的頭髮,然後辮成一個小辮子。
  • 清朝人「辮子」究竟有多髒?英國女子:噁心到吐,根本吃不下飯
    滿清入關之後,就頒布了剃髮令,所有男人人都必須留金錢鼠尾辮子,如果在後面多留了一些頭髮,甚至都會被砍頭,當時剃髮令非常嚴苛,為了穩固滿清的統治,當時留法不留人,因此滿大街都開始留細長的辮子,直到民國時期才開始禁止留辮子,其實清朝統治者之所以強迫所有人留辮子,就是為了削弱漢人的反抗意識。
  • 從金錢鼠尾到陰陽頭,滿清辮子變化史
    說句難聽的無異於衣裝齊整的人走到大街上看到裸奔的人一樣。滿清入關之後,曾經推行了兩次要求漢人剃髮的命令,此令一下舉國譁然,從士民到官員各個階層堅決反對,畢竟這「金錢鼠尾」頭屬於蠻夷造型,與漢人的衣冠有著極大的區別,更何況漢人們更把頭髮上升到了文化和道德角度,《孝經》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啥用?跟我們想像的差太多,英國人看後都嘔吐
    貴族們走路時甩起的辮子非常瀟灑俊逸,再加上他們清秀的面龐,或是陽剛的樣子,讓人覺得清朝人配上辮子,簡直是天作之合。那一條烏黑髮亮而又柔軟細膩的辮子,也成了迷倒萬千少女的武器之一。但是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影視劇中的形象,真實的清朝辮子是什麼樣子呢?在清朝以前,中國自古都是有留一頭黑髮的習慣的。
  • 趣談——清朝人為什麼要留金錢鼠尾?
    但在當年,少女宮娥們眼中的「金錢鼠尾」並不醜,事實上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審美情趣,楚王好細腰、大唐以胖為美、魏晉時期流行陰柔風美男子(似乎現在也是)...那麼,清朝為什麼要留「金錢鼠尾」這種別具特色的髮型呢?這其實和一個傳說有關。女真本來只喜歡扎辮子,這就跟漢人喜歡束髮一樣,其實形式是一樣的,垂馬尾和朝天束之間本來沒多大區別。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近些年來,關於清朝的電視劇接連上映,比如說《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都是很不錯的宮鬥劇,即便是現在,依然還有人重複地看。不過大多數清朝劇,講述都是後宮的爭鬥,還有皇帝的有一些故事。
  • 金錢鼠尾骯髒不堪,連洋人都大呼噁心,清朝男人多久才洗一次辮子
    清朝未入關之前,中國男性的頭髮都處於天然狀態,飄逸柔順。但滿人一入關,一切都變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簡單粗暴一句話:頭髮剃掉!這讓漢人是極度吃不消的,這不止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滿人的髮型讓漢人接受起來實在不容易:髮型樣式賊難看!清朝髮型為何稱為金錢鼠尾?又為何一定要中原百姓皆剃髮呢?
  • 清朝的辮子:從「金錢鼠尾」到「牛尾巴」
    啊,還是咆哮帝,不過跟乾隆時期爾康的髮型一樣嘛,其實,小編想說,你們都被騙了,因為清朝的髮型是在不斷演變的,《孝莊秘史》說的是皇太極時候的事情,屬於入關前,竟然搞了這麼多頭髮,難道他們不想要命了嗎?清朝男人的辮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樣子。順治是滿清入關第一位皇帝,那一時期,是對辮子要求最明確、最嚴格的時候。
  • 清朝髮型真是「陰陽頭」嗎?別被電視騙了,他們的髮型其實是這樣
    看了那麼多清宮劇,你有沒有想過,清朝的髮型真是看到的那樣嗎?
  • 清朝的辮子有多醜?真的不堪入目,原來我們被清宮劇騙了這麼久
    很多人都想穿越到清朝,主要原因是覺得清朝人的服裝髮飾很好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清朝辮子是怎麼樣的呢?歷史上真實的辮子並沒有影視劇中的那麼好看,就算現在的小鮮肉也很難駕馭。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看到所有的清宮劇基本都是以兩耳和頭頂為分界線,前面剃光,後面留髮,在腦後梳成長長的一根辮子,大概是清宮劇看得多了已經成為審美習慣,也或許男主形象塑造過於真實,讓我們感覺清朝男子的髮辮絲毫沒有影響心中的地位,甚至還有一點酷酷的時尚感。
  • 清朝男人都留有辮子,但為何人們都說它又臭又髒,難道他們不洗頭
    清朝的女人裹小腳,以畸形為美;清朝的男人剃一半頭髮,留著一半長辮子,以另類為美。對於清朝的上流人士來說,辮子有人打理著或許還會好一點,但對於那些底層群眾來說,狀況就不太一樣了。他們的辮子往往會散發出一種可以令人作嘔的味道,這其實與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條件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朝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不知從何時開始,清宮劇開始在電視上「霸屏」,雖然近來有減少的趨勢,但還並未徹底絕跡,與其他年代的電視劇相比,清宮劇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劇中所有的男性都留著「辮子頭」,俗稱「陰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