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後人,現在還留辮子穿龍袍,為了血統純正不跟漢人結婚

2021-02-08 娛樂快訊菌

距離推翻朝廷統治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很多發生在清朝的事,都離普通百姓的生活遠去,那些好的或者不好的,也都只是記載在書籍上。不過在清政府倒臺之後,那些皇親國戚的後人們都去了哪裡?當年他們在眾人的起義聲中,恐怕已逃竄到哪個地方去隱居了吧。在現代很少再聽說關於這些人的事,不過生活中還真有這麼個人,平時做事都非常高調,連穿著打扮都要跟清朝的一模一樣,平日裡只穿黃馬褂,連結婚都需要看看血統。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愛新覺羅後人,現在還留辮子穿龍袍,為了血統純正不跟漢人結婚。

這人是愛新覺羅的後人,名叫愛新覺羅州棠,早些年前,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份,過的都是和普通民眾一樣的生活,無論是吃穿還是打扮都非常的普通。不過自從知道他竟然是皇室的後人之後,自我感覺就立馬不一樣了起來,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了別人之上,認為自己比其普通的民眾來說是要高貴很多的。他和他的妻子還開了一間照相館,在照相館的大門口貼的對聯全都是滿文,別人進來不問兩聲都不知道上面寫的是什麼。

他本人如此也就罷了,連他的妻子和他的子女都是如此,平日裡穿的都是古代的服裝,額前那一塊頭髮都要剃掉,再留出一條長長的辮子,每天都要叫他的妻子為他綁起來,身上穿的是皇帝才能穿的龍袍。而他的妻子平日裡也是盤著頭髮,雖說頭髮已經花白了,但在髮型上他們是絕對不會讓步的。這位老大爺在50多歲的時候才開始這麼做的,到現在已經堅持了十多年。為了保證自己的血統傳下去是非常純正的,還特意找了一個滿族的女子做妻子,平日裡跟人介紹妻子的身份時,也是稱她為福晉。兩人平日裡吃一頓飯也是參考了古代皇帝的陣勢,明明就夫妻兩個人吃飯,桌上卻需要準備六七道菜,從冷菜到硬菜,從甜點到菜湯,還真是琳琅滿目。

不過可惜的是,兩人的生活中雖然那麼講究,但生出來的兒子可就不講究了,他們的兒子天生智力方面有點異於常人,大小夥子一個卻呆呆傻傻的。不過也好在這個兒子不太聰明,否則就不會跟著父母這麼穿衣服弄髮型了。這位愛新覺羅後人,到現在還留辮子穿龍袍,為了血統純正不跟漢人結婚,很多人以為他們一家是在博人眼球,但據這位老大爺自己說他只是在重振滿族文化,希望年輕人麼不要忘記老一輩的傳統。

相關焦點

  • 他是愛新覺羅後人, 50多歲坐實皇家血統, 留辮子穿龍袍過皇室生活
    他是愛新覺羅後人,50多歲坐實皇家血統,留辮子穿龍袍過皇室生活我們國家的古代歷史有幾千年,封建王朝的歷史也有兩千多年。
  • 滿清現存最大的皇室家族,至今仍穿黃袍留長辮,為保血統禁止與漢人...
    所有依靠著清政府庇護的滿清貴族們,為了生存下來不被漢人報復,選擇攜帶家眷逃往國外定居,或者靠著自己的本事在各行業謀生,還有一部分便是改掉了自己曾經引以為豪的姓氏,融入漢人居多的新時代大家庭當中
  • 他自稱正統大清皇室後裔,至今還留辮子,為保血脈拒絕娶普通女子
    他自稱正統大清皇室後裔,至今還留辮子,為保血脈拒絕娶普通女子在古代人們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對於血統是比較注重的,漢人,猶太人以及英國的貴族
  • 清朝滅亡時,許多漢人為何不願意剪去辮子
    對晚清的人而已,「忠清愛羅」和「忠君愛國」是重合的,愛新覺羅就是君,大清就是國,想要他們剪辮子,不但要靠華夷之辨,還要讓他們放棄對清朝的效忠,因此難度會比較高。林曾左李等人忠於清朝,不是因為清朝是女真人統治的,而是因為清朝是他們的祖國。
  • 大清亡了108年,皇室後裔至今留辮子,為保血脈純正拒娶普通人
    廣州的八旗子弟現如今的廣州就有一位這樣的奇人,他堅稱自己是清王室的後人,不僅自己留著清朝象徵著封建落後的「豬尾巴」,還讓自己的家人也和自己過著清朝的「古代貴族式生活」。這位奇人稱自己為愛新覺羅·州迪,他不僅自己留著一根長長的辮子,還自詡為滿清貴族的後裔,是多爾袞的十代孫。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州迪曾經拿出過一本「獨家」的祖傳族譜《愛新覺羅氏多爾袞家族譜》,信誓旦旦地說自己祖上都是當大官的,自己確實是多爾袞的第十代孫子。
  • 他是皇族後裔,至今不肯剪掉辮子,為了皇室血統純正不娶普通女子
    不過,雖然封建王朝已經不在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對皇族生活念念不忘,其中就有一個人自稱是溥儀堂弟,多爾袞的10世孫,是大清皇室的後裔。他穿著打扮至今保持著皇室風格,留著辮子,而且他為了皇室血統純正不娶普通女子這個人就是出生在廣州的周佑錢,他的父親生下了10個孩子,在他小的時候,稱呼他的父親為阿瑪,家裡也一直保持著皇室的傳統。
  • 大清亡了107年,仍有皇族後裔穿黃馬褂,為延續純正血脈拒娶漢人
    如今距離清朝滅亡距今已有107年了,但仍有皇族後裔留著大清的習俗,小辮子、黃馬褂,不娶漢族人為妻,這是怎麼回事呢?出品|奇聞史錄隨著清朝的滅亡,許多皇親國戚紛紛隱姓埋名這件事還要從裙帶關係講起。自古以來和皇帝或者妃子有沾親帶故的關係,就算是做奴才都高人一等。
  •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不剪辮子,只娶八旗女子,稱呼妻子用「福晉」
    在清王朝登上歷史舞臺之後,滿族人自視甚高,在他們眼裡,自己的血統是如此的高貴,是漢族人不可與之比擬的。即使到了現在,大清早就亡了100多年,還有愛新覺羅後裔覺得自己的血統極其高貴。愛新覺羅州棠就是這樣一個守著舊時代思想的人。他是愛新覺羅後裔,不肯剪辮子,為了保持血統純正,只娶八旗女子,結婚後,他不用「老婆」稱呼妻子,而是要用「福晉」這個字眼。
  • 愛新覺羅後代放言要住回紫禁城,乾隆的7世孫還敢穿龍袍祭
    愛新覺羅後代放言要住回紫禁城,乾隆的7世孫還敢穿龍袍祭「不切實際的思想,終究會被世人看穿」前言:雖然中國古代歷史非常輝煌,也出現了一大批有著強大實力的人才,但是歷史終究是過去,一個人不可能永遠的沉浸在歷史當中
  • 此人自稱清朝皇帝堂弟,至今留辮子穿黃袍,不屑娶平凡女子
    1912年,作為皇帝的愛新覺羅·溥儀寫下退位詔書,清朝正式滅亡,統治了中國近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正式退出歷史舞臺。皇室的隕落讓很多皇室後裔的生活過得非常艱難,為了生存四處散逃。現如今距離封建帝制毀滅已經過去百餘年時間,但皇室後裔卻一直是人們為之關注的話題。那麼這些皇族後裔們現如今怎麼樣呢?
  • 大清朝愛新覺羅後人,因搶不到火車票怒斥眾人:你們全都是奴才!
    曾經很多人以擁有愛新覺羅血液為榮,可是在清政府退出歷史舞臺之後,這些愛新覺羅後人又該何去何從呢?曾有一位愛新覺羅後人因為搶不到火車票,在火車站裡面怒斥群眾,不得不說這位愛新覺羅後人實在是太荒唐了,拜託,現在都已經是新時代了,你還以為是在清政府執政下的大清朝嗎!1.
  • 愛新覺羅後人因火車站買不到票罵人:全都是奴才!
    三百多年間,愛新覺羅家族開枝散葉枝繁葉茂,最巔峰時期愛新覺羅家族人數達幾十萬,這些人也以自己擁有皇族血統為榮,而在清朝退出歷史舞臺之後,愛新覺羅家族從帝王家族淪為尋常百姓家族
  • 清朝有漢人和滿人留辮子嗎?新疆和西藏等地的人為什麼不留辮子?
    清朝留辮子的不僅是漢人和滿州人,理論上在旗的旗人和不在旗的民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漢人都是必須留辮子的。當然,道士、和尚或天生禿頭者除外。在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旗人不僅僅是滿州人,八旗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不只是滿州人。
  • 滿清後人現狀如何?此人留長辮穿馬褂,被末代皇帝反對後仍不改
    迎來空前盛世的我國人民早已忘記封建時代的各種習俗,但有個人卻對清朝的文化念念不忘,甚至還保留著長辮、穿馬褂,被末代皇帝反對後仍然不改。這個人就是愛新覺羅·州迪,他還有一個漢人名字叫周佑錢,是父親為他取得。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身份可能不凡,因為家裡的東西大到書桌,小到一件飾品不僅精緻華麗,還都是黃色的。
  • 清朝現存的皇室後人,穿黃馬褂,為保血脈純正竟拒絕娶普通女子!
    清朝現存的皇室後人,穿黃馬褂,為保血脈純正竟拒絕娶普通女子!文/小辣椒到現在,清朝已經被推翻一百多年了,但是它始終是中國歷史中重要的一部分,畢竟它們維持了兩百多年的統治,在那個封建思想猖狂的時代,皇家貴族們為了維持自己血緣的正統性,幾乎不與外族通婚,而現如今,也有一個人,他說自己是清朝皇族的後代,過著與常人不同的生活,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多爾袞十世孫在廣州現世,留髮辮穿黃袍,為血脈純正選擇近親結婚
    而表兄妹結婚的現象多在明朝之前,明、清兩朝時已經明確禁止表兄妹結婚。 但我們去了解明清兩朝的歷史,其實表兄妹結婚的現象還是存在,不過很少,其存在的最大原因是家族出於政治考慮,並不是保持血統純正。
  • 大清亡了108年,仍有皇族後裔穿黃馬褂,為延續純正血脈拒娶漢人
    但是卻有這樣一個家族,他們表示,自己是多爾袞的後代,和普通人不一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愛新覺羅·州棠,他自稱為多爾袞的第十世孫子。雖然現在的漢服也比較的流行,很多人也會去敘起長發,穿一些帶有古代特色的服飾,但是這個家族卻不一樣。
  • 清朝男人為何留辮子?起初居然是為了晚上當枕頭!
    說起清朝人為什麼留辮子,這還得追溯到滿人文化。清朝起源於塞北,滿族人的祖先金人是女真族人,常年以遊牧打獵為生,所以他們也稱之為馬背上的民族。因為經常要騎馬、捕魚和打獵,為了方便,所以便有了剃髮結辮子的習慣,久而久之就衍生成為了生活習性。如此一來,白天穿山打獵之時沒有前額頭髮的遮擋,十分方便,晚上辮子還可盤起來當做枕頭使用。 除此以外,滿人還信奉薩滿教,薩滿教認為人體頭部頂上的髮辮跟天穹接近,是最神聖的地方,也是人的靈魂所在,所以他們倍感珍惜髮辮,即便在戰場上戰死也要帶回髮辮,因為那是信仰所在。
  • 生活在香港的愛新覺羅皇族後人,低調且有皇族範
    這是一個穿著黃色綢緞衣服,留著滿清傳統長辮子的男人,他的個人名片上寫著:清太祖十一世孫,香港愛新覺羅氏宗親會的會長,愛新覺羅·州棠。愛新覺羅·州棠在孩童時期,就被家中長輩告知自己是愛新覺羅的後人,他的身份放在當時的清朝也是極其尊貴的親王級別。在清朝滅亡後,他們一家人為了逃難,來到了廣州。
  • 憑什麼說客家人不可能是純種漢人?到底純種漢人在哪?
    認為客家血統純正的主要論據之一是,他們並沒有同贛、粵、閩三角區的少數民族通婚,諸如瑤族、畲族。  土著居民知道「若來者劫吾族之女子為婚,則吾族絕滅之日指日可待矣!」  本文也將從三次衣冠南渡入手,進行簡單的分析,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讀者一一指出:  由於戰亂,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次的大遷徙。  永嘉之亂是漢朝之後的第一次大遷徙。當時五胡亂華,西晉王朝的士族紛紛「衣冠南渡」,轉移到了江淮一帶。  他們為了生存,同當地的少數民族或多或少的進行了融合,這是王導和司馬睿定下來的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