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沒有買過商業保險的人喜歡說這樣的一句話:我有社保,不要買什麼保險。一句簡單的話,反應出了:有社保,在疾病面前,擔心什麼。孰不知,在國家強制性繳費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都有社保。有社保的人,才是正常人,但不是該驕傲的人,因為在茫茫人流中,每一個從你身邊過的人,都有社保。真所謂,無知就是無畏,說這句話的人,更多的是不了解社保。
很多人喜歡說社保,其實社保包含的部分很多,如:生育險,養老險,失業險,醫療險。而我們更多接觸到的是社保中的醫療險,買個藥,刷社保卡,看個病,刷社保卡,用的是社保中的醫療費用。而醫療險是: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保險險制度,是不盈利的全面基礎的保險制度。既然是基本醫療保險,就說明社保在治病醫療方面受到了一定的範圍。
社保的四不管
社保有四不管,雖然這個問題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了,但是很多人仍然不知道社保有這樣的幾個特點:起付線之下,不管;封頂線之上,不管;自費藥,不管;自付部分,不管。
如果曾經住院治療,這四個問題或許都會碰到。
起付線是我們住院時,醫療費用必須達到社保規定的額度,達到這個額度,才能用社保來報銷,具體的起付線情況,各地不相同,想要深入了解,可以到當地的有關部門諮詢。
封頂線說的是,住院治療費用超出了一定額度後,超出的這部分需要自己承擔,社保不報。具體的情況,也是各地不同。
自費藥不管,真正社保能報銷的藥品數量只佔到整個藥品類目的1.4%,進口藥,特效藥不在社保的報銷範圍之內,用一句話說:能報銷的藥不治病,能治病的藥不報銷。
自付部分,醫療耗材等。
上面就是社保的四不管,作為基礎醫療保險,要惠及每一個公民,在當下各種病症高發的時代,僅僅靠社保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是強人所難,所以,國家相關的領導人也在宣導商業保險,讓民眾提高對商業保險的認知。
社保:我啥時候說過能看大病?
很多人覺得有了社保之後,看病,治病就不再是難題了,可現實情況是:我們經常在朋友圈裡看到各種各樣的眾籌,有的需要的費用幾萬,有的幾十萬。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社保是先行墊付,然後報銷,另一方面,社保上有封頂線,超過的部分不報銷。所以,家庭經濟一般的人,要麼找人借錢,要麼通過眾籌平臺籌集醫療費。
即便是這樣,很多人還是覺得社保可以管大病。我曾經面見過一位腦溢血的客戶,他說我這個病就是社保報銷的,這位客戶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社保中有一項:大病醫療補助。雖然有大病醫療補助,但是這個補助名額有限,需要申請,一般的家庭想要申請下來,有一些難度。畢竟,僧多粥少。如果想要真正治好大病,一定要有商業保險。
舉個例子,子宮肌瘤,如果是社保,最後的結果是肌瘤沒了,子宮也沒了;如果有商業保險,肌瘤沒了,子宮仍然是我們人體的一部分。
綜上,大病,社保可以管,前提是能拿到補助名額;同時,也可能要承擔身體器官的移除。
社保助陣小能手:商業醫療保險
社保的特點決定了能管的範圍有限,一些小病,社保可以幫我們解決,但是遇到真正的疑難雜症,有商業保險和沒有商業保險就是生死線的問題了。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全國縣醫院,把人治死的平均費用是4.7萬,所以到縣醫院看病5萬保額就夠了。這份費用,可能恰好到社保的封頂線。
拿當下人們恐懼的癌症,有能力確診的醫院是大醫院,一般的醫院,受技術人才和醫療器材的限制,很難查出。即便能查出來,決定治療方案的並不是醫院,而是我們能拿出多少錢來。如果是5萬,癌症能治好嗎?
舉個例子,當前癌症治療方法中的質子重離治療方案,病人經過治療後,兩年生存率高達96%,但是這種治療方案不在社保中,也就是社保不管。質子重離子治療癌症的效果好,費用也高,一個周期下來30萬,僅僅是一個周期的費用,已經將很多人拒之門外了。
如果僅有社保,普通家庭面對幾十萬的費用,怎麼辦?好消息是,現在市面上很多保險公司將這項治療方法:質子重離子承保了,有百分之百報銷,有按照80%報銷,並且有的醫療險能進行墊付,也就是即使我們沒有錢,只要有這種類型的醫療險,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費用墊付。
今天身體健康的你,請先把百萬醫療險抓住
商業保險作為社保的補充,想要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根本的要求是我們買商業保險,身體一定要健康。社保不管我們的身體是什麼狀況,都可以買。而要買商業保險中的健康險,首先我們得是一個健康體。
社保是國家強制性,非盈利的全民基礎醫療,後面是國家,而商業保險背後是公司,作為公司,要考慮盈利。我們買保險的目的是轉移風險,保險公司賣這份保險的目的是為了盈利,而非健康體的客戶,在買某些險種時,保險公司要承擔風險,所以會有拒保、加費承保或者責任除外等情況。
躺在墓地裡的人不一定是老人,很多重大疾病患者的年齡越來越年輕了,35歲到40歲之間,也成為了重大疾病理賠最高的年齡階段。很多人說我身體很好,沒必要花錢買保險,但是,疾病不會通知我們什麼時候回來,病不挑人,也不挑時間。
我們今天身體健康,正是上天讓我們買保險轉移風險的機會,如果等到某天生病住院,面對巨額的醫藥費時,再考慮買保險,這時候就晚了。
有錢是選擇住哪家醫院,沒有錢,在大病面前,是殯儀館和回家的選擇。
朋友和我開玩笑:有社保,決定你留哪個,想選擇好點的醫院還得看看家裡有沒有礦;有商業保險,我只要治病,好醫院,好醫生一個都不能缺。
問題的關鍵是:每年掏幾百元或者一千多元,給自己和家裡人買個百萬醫療險,是不是個難事?如果死都不在乎了,還在乎這點錢嗎?反過來說,不願意花這點錢時,生死就靠家底。
在大病面前,誰會給我們兜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