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第二屆北京市大學生節能節水低碳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北京建築大學落下帷幕,我校大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獲得北京市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4項,三等獎6項,優秀獎1項。
北京市大學生節能節水低碳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教育部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育部高等學校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聯合協辦,是北京高校共同參與的一項重大賽事。競賽本著「創新引領、科教融合、學生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立足北京市,以節能減排、節約用水、綠色發展為背景,旨在增強大學生的節能節水、低碳環保意識,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大學生科學素養和科研技能水平,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大學生的智慧與力量。
我校十分重視此次比賽,在教務處的支持下,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成立了以於彩虹教授、章麗萍副教授、徐東耀教授為主的競賽教練組,在「綠緣根與芽」社團的協助下,2019年9月開始即進行校內節能減排競賽的宣傳、動員、組織和選拔工作。2019年11月16日在理化樓305舉行了動員大會,副院長王建兵進行了動員,王啟寶教授進行了往屆情況總結和賽事分析,主教練於彩虹教授對賽事做了安排,並針對去年賽事獲獎作品進行了點評,章麗萍副教授對本次競賽和選拔賽活動進行了安排和布置。
由於今年比賽的特殊性,上半年新冠疫情期間,競賽教練組、各隊指導老師、參賽隊伍及綠緣社團學生毫不鬆懈,通過騰訊會議對學生進行多次指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多次修改完善。2020年11月,競賽教練組收集了所有參賽隊伍的作品申報書、說明書,邀請校內專家進行作品的函審,最終選拔了15組作品97名學生代表學校參加北京市比賽,涉及全校9個學院19個專業。
12月2日,經過大賽組委會的函審,我校8件作品進入北京市總決賽。在學校教務處、學工系統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於彩虹教授、章麗萍副教授召集專家和指導老師於12月5日在教學樓智慧教室進行了校內預答辯,對8組決賽作品內容、格式、PPT、創新等均進行了細緻的指導,學生們根據答辯專家的意見進行了作品的完善。12月9日、10日競賽於彩虹教授、章麗萍副教授組織8支隊伍在教學樓智慧教室進行了騰訊會議答辯的調試和模擬。
12月13日,決賽的開幕式在北京建築大學開幕,我校參賽學生環境2018級程希凝代表所有本屆大賽的參賽選手向大賽組委會宣誓:我們將嚴格遵守比賽章程,恪守比賽原則,在比賽中服從安排,遵守賽場紀律,尊重評委,尊重對手,愛護設備設施,文明比賽,賽出風格,賽出水平!
我校8組參加決賽的同學,通過網絡參加了答辯,同學們不畏強手,頑強拼搏,最終,由張凱老師指導的作品「分布式的光能驅動農村生活汙水一體化處理設備」(參賽學生:陳夢圓,陳湘宇,全佳寧,馬逸馳,王姝,曾小峰,王芙瑤)榮獲特等獎;由徐恆/王啟寶老師指導的作品「「廚其治剩」-廚餘垃圾自熱幹化與連續制肥裝置」(參賽學生:寇清爽,朱霖,李柏翰,胡敏敏,尚斯源,劉星彤,王佳惠)、由蔡衛濱老師指導的作品「甘氨酸廢水資源化工藝」(參賽學生:申瀚,莊春芮,程莉媛,趙利,張倩,馬辛泉,吳宣妮)、由趙偉老師指導的作品「一種節能高效化的地下工程智能管理系統」(參賽學生:李誠信,趙良辰,關英煊,張鑫潔,李千,丁俊竹)獲得一等獎;由章麗萍/侯嬪、張萌、林雄超、李吉輝老師指導的4支團隊獲得二等獎;由張香蘭、潘永泰、竹濤、王兵、袁寧、程琳琳老師指導的6支團隊獲得三等獎;由於彩虹老師指導的1支隊伍獲得優秀獎。
我校學子和指導老師克服上半年疫情影響造成的學生在校實驗或創作時間短的困難條件,充分依託先期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認真總結、撰寫競賽指導書,取得了優異成績。該項比賽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對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來 源/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