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斯科塞斯在2019年,拍攝了一部黑幫史詩級別的電影《愛爾蘭人》,一些網友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很高,甚至將它列為繼《教父》系列之後,又一部黑幫電影的高峰。
的確,馬丁斯科塞斯的這部電影通過一個黑幫的視角,為我們揭示了美國的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秘密真的也好,假的也罷,只要是有人講述,就會吸引很多人關注。大家似乎對於揭秘很感興趣,這種感興趣似乎超越了秘密本身。
馬丁斯科塞斯的那部電影說的是一個傳奇黑幫大佬背後交雜的多股勢力之間的角力,看上去確實是很宏大,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吸引力。
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並不足以與這幾位主演的演技相抗衡。之所以大家評價很高的原因還是在於給馬丁斯科塞斯面子。畢竟,這位已經垂暮的導演在現代電影體系中的那種不自在,只能通過一兩部絕唱來找平衡,這一點,昆汀的《好萊塢往事》如出一轍。
而我們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影片描寫的是同一件事情,只不過這一件事情對於我們來說更能夠引發共鳴,別誤會,這種共鳴並不是說要你去當黑社會,而是說這是一種由下而上的躍升感組成的電影,這樣的電影,很大程度上會讓很多人覺得舒服,這種舒服是一種接地氣的舒服。因為它足以抵擋主演不是那麼知名而引發的觀眾的錯愕感。
《殺死那個愛爾蘭人》一定意義上是一部悲壯的史詩級別的黑幫電影,這樣類型的黑幫電影的價值感就在於用一種近乎於英雄的方式來為我們講述故事,最終這個故事會有一個英雄一般的結局。這與馬丁斯科塞斯的理念是不一樣的。前者帶給大家的是一種揭秘感,而本片帶給大家的則是一種英雄悲壯的氣息,這種氣息一定意義上跟那種揭秘感是共通的。
兩位導演都通過營造這樣一種感覺或者是氛圍,從而能達到最大限度地降低主人公犯罪讓大家產生的那種不適感。簡單說就是「洗白」。通過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或者是人物的悲壯氣息,以此來達到對於人物負面形象的弱化。從結果看來,這種目的達到了。
《殺死那個愛爾蘭人》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愛爾蘭裔人,在黑手黨叢生的地區如何從一個不知名的勞工,最終成長為一個警方和黑幫都視為眼中釘的黑手黨大佬。且黑幫屢次刺殺都不能成功。就在大家覺得他是一個殺不死的人的時候,他卻以一種傳奇式的方式死亡。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然而這個故事本身並沒有太多的波折,之所以大家覺得這故事顯得很刺激,很有趣,原因就是在於本片將一些人心中的那些酣暢淋漓的犯罪心理通過主人公的行為合理地展示了出來。
丹尼格林本身就是一個壞人,這個屬性是確定的,同時也是毋庸置疑的。如何讓這個壞人發揮人格魅力和如何讓這個壞人的人格魅力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區分一部好的黑幫電影和一部優秀的黑幫電影的最大參考點。
大家覺得挺好的黑幫電影一般都會給壞人一個解釋,這個解釋可以是壞人為什麼變壞,也可以是壞人變壞後是不是單純的只有壞。
通過對於壞人行為的合理性解釋,我們就能給壞人一些別的標籤,比如說這個人是比較誠實,比較有愛心等等。當這樣的通常只有好人才具備的的標籤被投射到壞人身上後,壞人這個人設就有了反差,於是,留給觀眾的印象就深了。
這是一種方法,如果將這種方法做到極致之後,就如同本片一樣,我們所看到的人物的故事的傳奇性以及人物的個人性格魅力都已經登峰造極。這個時候,人物的行為的犯罪性便被淡化了,幾乎所有人都會忽視人物本身就是一個壞人的事實,轉而是為人物靈光乍現的一種「英雄式」的行為搖旗吶喊,進而讓這種行為成長為坊間傳說。
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使用的也是這樣一套邏輯。他通過對於人們比較關心的未解之謎來進行最大程度的合理化解釋,最終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這與本片所用的吸引觀眾的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僅僅是用黑幫電影的觀點來衡量這兩部作品的話,本片毫無疑問更優秀,因為《愛爾蘭人》一定程度已經給一個黑幫大佬進行了徹底的拔高,這種拔高可以稱之為鍍金。大家可以想一想,杜月笙為什麼會有傳奇性,原因還是在於參與了民國時候的政治,否則的話,他再厲害也只是一個黑幫大佬罷了。
而本片中的丹尼格林,僅僅就是一個黑幫大佬能達到的勢力的頂峰,當然稍微差了那麼一點點,因為再往上就成了《愛爾蘭人》了,那樣就無法觸發羅賓漢這個開關了。於是,他的勢力範圍停留在了大家能想到的傳奇性邊緣,最終的死亡與之呼應,而本片的人物馬上升華,變得優秀也在情理之中了。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