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在成都市內有一家名叫饞愛善食的特殊外賣店,店裡的25名員工中,18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聾啞人有11名。切菜、打包、外送是他們每天的工作。
1月9日下午,剛完成了中午送餐任務的員工們在店裡休息,沒有嘈雜的說話聲,大家相互交流都用手語。餐廳負責人鄧如斌說,這家店的產品理念和品牌核心是由19歲女兒鄧綺珈設計的,不僅希望給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還希望通過努力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真正融入社會。對於起初遇到的與顧客交流不暢等問題,通過不斷摸索,他們研究出了一套適合聾啞人的工作方法,正因為如此大家外賣送餐過程都十分順利。
【同期】(餐廳負責人鄧如斌)
開始送餐都在嘗試,無聲人就是聾啞人來送餐,但是可能我們經驗也不豐富,也是在摸索當中,可能就存在很多問題的時候,像送餐出去了,半個小時送不到客人手上。首先會讓他去先熟悉所有的路線,路線熟悉了才開始送餐。(外賣員)找不到地方的話,會給我們發視頻或者照片,我們會告訴客人。他基本上都能很快解決一些實際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解說】今年44歲的歐小芳正在廚房擇菜,戴著助聽器的她可以簡單地跟記者交流,她說以前的工作比較累而且別人不願意跟她交流,現在到這家餐廳後心情變得好了不少。
【同期】(餐廳員工歐小芳)我老闆對我很好,我同事也對我很好,認識他們我的心情也變得好多了。以前不愛說話現在也喜歡說話,也喜歡跟他們玩,他們好可愛,我跟他們學會了很多手語。
【解說】餐廳裡不少殘疾員工都有著自己的工作筆記,記錄著配送信息以及工作過程。分菜、裝盒、打包、配送,28歲的遊陽是店裡5位「無聲」騎手之一。由於交流不暢,採訪便在一張紙上進行。當問到來這家店後有什麼收穫時,他在紙上寫道,「自信,變得更開朗,收入比以前多了。」
遊陽在填寫完配送單後,便要騎車為客戶按時送餐,從不熟悉路到使用導航避開擁堵,配送效率提高也深受顧客好評。
【同期】(顧客蒲金梅)他們是殘障人士,但是他還是和我們一樣,就是為了生活而奔波著,做著同樣的事情。雖然平時在送餐的時候會晚一些到,但是我們相對的就會理解他們。然後他們和我們溝通上有什麼問題,我們都是通過打字的方式來解決。同時我覺得他們是非常的不容易,也很可愛的。
【解說】餐廳負責人鄧如斌說,開辦餐廳不是為了博得大家同情,而是讓殘疾人真正融入社會。他們正在和殘疾人技能培訓學校合作,嘗試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可以培訓更多殘疾人適應社會。
【同期】(餐廳負責人鄧如斌)幫扶殘疾人就業只是第一步,真正最重要的是要殘疾人的收入穩定,工作穩定,在一個地方能幹很久。我們五年是希望解決500個殘疾人就業,2019年是計劃達到100個殘疾人(就業),我們會增加30個愛心點位,會有兩個無聲餐廳,所以說基本上我們是按照,我們自己的一種想法和設想來解決更多的殘疾人(就業)。
呂楊成都報導
責任編輯:【羅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