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張文暉
簡介丨日本專修大學地理學碩士,地域系統論專攻。擅長日本相關城市發展以及地域研究類課題,對海洋產業、食品產業、動漫旅遊等領域有深入研究。
繁榮的城市商業,帶來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標準化配置。看來看去,總是那些熟悉的品牌和布局,要如何才能走出條條框框,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吸引力呢?
東京作為一座已臻化境的成熟都市和成長的年輕都市,大型商業設施林立,「如何玩出新花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本期【知識簡報】與大家分享一個新複合商業設施樣板案例——東京中城日比谷。我們一起去看看,它是怎麼將商業玩出新花樣的。
東京
中城
日比谷
(Tokyo Midtown Hibiya)
東京中城日比谷,是繼中城六本木之後,三井不動產的又一力作。日比谷是一座集合了寫字樓、購物商場、藝術文化等功能的大型多功能複合式商業設施,整個建築地上35層,地下4層,其中1-7層被作為商場使用。
日比谷於2018年3月開業,作為複合式購物中心,代表了近來日本商業發展的最新潮流,不僅將辦公、購物以及藝術結合起來,不少新店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跨界經營方式,目標是在未來能為東京打造出「國際商業&藝術文化都市」的形象。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Wpcpey
1
讓跨界來顛覆傳統商業
在東京中城日比谷,很多店鋪不再只局限於自身的領域,而是用跨界的方式,將原本看似不應該同時出現的業態結合在了一起,衍生出了全新的體驗,提升了商業的吸引力。
1)Lexus Meets——買車、購物、美食、體驗全能!
雷克薩斯在這裡開了一家新穎的體驗店LEXUS MEETS。體驗店分為汽車展示、購物、餐飲三大區域,汽車展示區在店內最中央,提供新車展示、售賣等基本項目。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Wpcpey
STEER AND RING是店內的購物區域,包圍著汽車展示場地。這裡將伊勢丹百貨精選的生活雜貨,根據不同的場景陳列出來,包括「日常」、「周末和假日」、「工作日」等主題,商品從各種園藝作品,到碳纖維製成的公文包、VIFA音響等,傳遞著雷克薩斯的生活方式理念,讓人們在看車的同時還可以購物消費。
店內還設有美食餐飲區域——THE SPINDLE,人們在看車的同時可以在這裡休息、談論事務。整個空間的照明設施也被設計成了雷克薩斯車頭的格柵造型。此外,店內還有可以愉悅駕車體驗的TOUCH and DRIVE,通過店內的平板設備,可以選擇預約試駕體驗。工作人員會根據時間和要求,為顧客制定專屬試駕計劃。顧客可在商場外的日比谷公園附近試駕體驗,時長可達90分鐘。
2)Billboard Cafe & Dining——將咖啡+音樂進行到底
Billboard Cafe & Dining是與美國音樂公告牌(Billboard)攜手開辦的音樂+美食主題餐廳。
這是Billboard Live繼大阪梅田店以後的日本第二家店。為了突出音樂主題,在牆上裝飾了約200張黑膠唱片,室內空間有吧檯區、沙發區、座位區,另外還有4個包間可供選擇,並且這4個包間還對應了4個知名音響品牌來完成音樂的構建,包括哈曼、Technics(松下)、B&O和TOA。店內正中間還設置有DJ臺,有專業DJ播放流行樂曲,讓音樂充分烘託咖啡店內的氛圍。
2
商業突破空間局限,展示戶外街區
東京中城日比谷最為知名的就是其商業的場景化。這裡將整條集市街都「搬」進了商場,打破了傳統商業的標準化與模式化,讓人們像是在戶外逛街一樣。
中央市集街——在商場裡逛復古老街
中央市集街由日本知名創意大師南貴之策劃,以日本百年老牌書店有隣堂為中心,打造成了一條有「市集感覺」的多元生活方式結合的街區,把原本在街道上的店鋪裝進購物中心裡,將城市中的市場、街角、小巷等景觀,在783平米的空間中集中表現出來。
南貴之的策劃理念是:打破傳統商業中心裡「不管走到哪裡,看到的樣子基本都大同小異」的狀態,成為「即使毫無目的也能安心駐留的場所」。所以,在高端商業品牌入駐的同時,還為這裡帶來了昭和時代城市中的「煙火氣」,使之成為所有人都可以來的商業中心。
街頭書店與雜貨鋪。最核心的有隣堂書店,用外面一整面牆作為書架,來突出書店的主題,就像是在東京市中心的「書店街」神田町的街道一樣。而書店內部空間,則像是一個雜物集市,有許多來自各地的雜貨和服飾。並且,每一個物品賣出後,都會在原位置換上一件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商品,充滿了隨性感。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Wpcpey
街頭居酒屋。在中央市集街中,還有日本人最喜歡的居酒屋,一字排開的櫃檯座位與開放式的坐席,充滿了昭和時代街頭風情,完全想像不出來,這是在一個現代化購物中心裡的餐飲店。
車站式便利售貨亭。這裡還有一個車站便利亭式的售貨櫃檯——「FreshService」,售賣包括有隣堂的圖書雜誌、熊本的茶咖啡品牌AND COFFEE ROASTERS以及各種各樣生活用品。
街角美髮店。在市集街的正中間,還有一間很有復古感的美髮店「理容HIBIYA」,外觀上完全是昭和街頭風。在美髮店內等待時,可以觀看經典漫畫《骷髏13》全卷,進一步烘託了這裡街頭生活化的感覺。
街頭帳篷快閃展示空間。這裡還有使用軍工帳篷作為快閃展覽的空間——「Tent gallery」,並且經常會承辦一些臨時性的沒有固定空間的創意展示。
3
將藝術融入商業特質,展現城市精神
東京中城日比谷除了商業足夠跨界以外,還充滿了藝術元素,尤其是一些經典的大型藝術品,既突出了中城日比谷的國際化、藝術化主題,也有意在向東京這座城市的精神靠攏。
1)結合城市精神,演繹城市未來感
在東京中城日比谷的前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巨大的怪獸哥斯拉雕塑,以電影《哥斯拉》劇情為背書,不僅彰顯著東京的現代科幻精神,以及日比谷的時代創新精神,也是在為商場中的東寶影城做宣傳,是標誌性的城市景觀。
圖片來源:flickr@Dick Thomas Johnson
2018年4月,前廣場上舉辦了「非同尋常2020展」,展示作品是以田徑選手為原型製作而成,而地面上則是畫出了田徑跑道,重點寫上了「2020」,寓意著東京這座城市正在以準備起跑的運動員姿態迎接東京奧運會的召開。
2)結合在地特質,激活人氣與關注度
為了提升人氣和關注度,並充分將藝術內涵展現出來,2018年4月,東京中城日比谷在戶外的日比谷舞臺廣場上,舉辦了由宮本亞門導演和大澄賢等50人團隊表演的大型開業藝術秀。
整個盛大的表演的吸睛點是是一個巨大的「Flora」少女雕塑,展示了一個盛裝出席舞會的時尚少女形象,既符合了日比谷原址鹿鳴館的明治時代華麗社交場所的盛景,也傳遞了現在日比谷的時尚感。尤其是「Flora」少女的眨眼動作瞬間,被賦予了幸運的寓意,因此吸引了眾多少男少女前來抓拍,為中城日比谷的人氣起到了巨大的宣傳作用。
中城日比谷是近幾年東京市中心城市更新的主要項目之一。事實上就商業內容本身來講,目前國內新銳的重要商業設施相對於日比谷中城這樣的項目來說並無二致,無非是類街區、拼首店和融入地塊文化。重要的是,我們從這一類的商業設施中能注意到的規律——那就是體驗感與生活感的貫穿,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地使用跨界、混搭的業態來實現。未來,大都市中心的新銳商業中,類似美食+音樂、購車+餐飲等組合將會逐漸普及,而便於實現跨界混搭的「主題+」模式,則是未來商業的普遍標配。
·E/N/D·
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權必究。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影像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