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文化|當騎士老了,除了老舊的車,還有一幫朋友/不老騎士

2021-02-08 復古機車控

紀錄片《不老騎士》片段▼

Talk 1 這17位來自臺灣各地的老人原本彼此不認識,有的是本省籍、有的是外省籍,各自有不同的職業和宗教信仰,放在大歷史的光譜下,卻又有奇妙的交集。

TALK 2 這些老人既是小孩、也是哲學家。片中一個爺爺曾對華天灝說:「你就是六十年前的我,我是六十年後的你,我看到你就像照鏡子一樣。」

TALK  3 在這些老人家身上,華天灝也看見臺灣社會逐漸失去的人情味。由於他們的人生經驗裡沒有手機和網絡,他們習慣透過直接、有溫度的方式展現對人的關心。

TALK  4 拍片子時華天灝只有26歲,他的想法非常單純,只覺得爺爺、奶奶們很疼愛自己,而他又想知道他們的故事,他就憑著這樣的執念一路拍下去。「如果當時有任何雜念,這部片子的情感就『不對了』!」

參加「不老騎士」活動的老人家在旅途中歡呼雀躍

「人生七十才開始!」這是一句在臺灣流行多年的廣告詞。流行的原因不只是因為這句話好聽好記,而是因為這句話忠實反映了臺灣進入高齡社會後,許多中、老年人對人生狀態的想像與期許。

臺灣是全世界高齡化最快速的地區,有250萬左右的老年人口。高齡社會下的各種議題,包括老齡照護、老年生涯規劃、消除老齡人口汙名等,成為近年來臺灣社會的共同焦慮與難題。

有鑑於社會大眾對於老年人的想像仍然局限於「病」與「弱」,2007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首創了「不老騎士」活動,邀請17位老人參與臺灣年輕人流行的「機車環島」,沒想到活動記錄在2009年剪接成50分鐘紀錄片後引發熱烈迴響,開啟上百場校園巡迴座談,甚至登上誠品書店紀錄片銷售冠軍,劇組因而決定在今年將90分鐘版的紀錄片搬上大銀幕。影片上映短短十天,該片便打破2004年紀錄片《生命》以三個月創下的票房記錄,成為臺灣影史最賣座的本土紀錄片。

紀錄片《不老騎士》導演華天灝

饒舌青年與不老騎士的邂逅


2007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為了打破臺灣社會對老年人的迷思,創辦「不老騎士」活動,邀請老年人騎機車環島。原本基金會擔心,老年人對這樣熱血的活動會敬而遠之,沒想到活動開辦後,報名人數遠高過預期。

基金會後來選出17位平均81歲的老人,這17位老人有2位曾罹患癌症、4位需帶助聽器、5位患有高血壓,大多數健康狀況不佳,但都對機車環島躍躍欲試。為了記錄他們的「騎士精神」,基金會同時徵求側拍環島活動的導演,當時入選的人便是前L.A.四賤客成員華天灝。

華天灝雖是影視科班出身,學生時代卻曾闖進演藝圈當歌手。大學時他參加由許常德擔任評審的民歌比賽,深受許常德賞識,成為旗下L.A.四賤客的成員,以」longman」為藝名,和其它團員在2001年發行了一張臺語rap專輯。雖然這個團體已經解散,但當時在臺灣小有名氣。之所以「星途知返」,華天灝坦承是對盜版興盛的臺灣音樂前景不再看好,同時也發現:拍片通常是「一群人」的事,而音樂只要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他希望和更多的人進行互動和創作。

結束音樂生涯後,華天灝專注在影視界耕耘,曾擔任《練習曲》等電影的劇照師,並成立旋轉牧馬工作室。2006年,他看了楊力州拍攝的紀錄片《奇蹟的夏天》,第一次感受到紀錄片的魅力。

華天灝說自己是標準的「好萊塢兒童」,從小習慣好萊塢電影的敘事模式,一直以為紀錄片必定是粗糙、無趣的。《奇蹟的夏天》活潑、逗趣的風格打破他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他因此認為,紀錄片得先要好看、才能夠達到溝通議題的作用。因此,他在爭取不老騎士的拍攝機會時,告訴基金會執行長:「我想拍一部好看的片!」這句話打動了基金會,讓華天灝得到這個拍攝計劃。

老人們交錯的時代剖面

華天灝形容,片中的每一個老人都是「時代的剖面」,這17位來自臺灣各地的老人原本彼此不認識,有的是本省籍、有的是外省籍,各自有不同的職業和宗教信仰,但看似陌生的17個人,放在大歷史的光譜下,卻又有奇妙的交集。

片中的樹發爺爺在日本殖民臺灣時期,曾奉命擔任日本神風特攻隊的教練;德玉爺爺當時則是國軍。兩人在旅途中聊起往事時,德玉爺爺曾笑道:「60年前我若遇到他,我得殺了他……上次見面時搞不好是戰場。」然而經歷60年的家國動蕩,過去他們是戰場上的敵人,如今他們是人生路上的戰友,同以臺灣人的身份環島,讓德玉爺爺摟著樹發爺爺笑道:「我們兄弟一笑泯恩仇!」

將亡妻照片放在機車前環島的桐伯則讓人看見老夫妻的情深意重,同時也體現了白手起家的臺灣小企業主精神。桐伯年輕時窮苦,和太太白手起家開制服店,後來在太太的幫助下成功開了工廠。年輕時桐伯常騎機車載老婆去收帳,一次騎車時,桐伯的太太曾問:「桐仔桐仔,我能讓你載多久呢?」桐伯承諾她:「如果八十歲我還沒死,我一定騎車載你。」沒想到等不到桐伯八十歲,桐伯的妻子就提早離世了。

為了實現承諾,這次桐伯報名不老騎士團,將妻子的照片放在機車前,每日出發前悉心擦拭遺照,還惦記著妻子愛花,常常在機車上插滿鮮花。出發前,劇組曾跟著桐伯到亡妻墳前上香擲筊(道教一種向神靈或已故者問卜的儀式),問太太是否還願意讓他載去環島?結果一舉擲出聖筊,爺爺流著淚堅定地說:「這才是我老婆!這才是夫妻!」在場拍攝的工作人員看著這情深意重的一幕,也跟著在鏡頭後哭成一團。

談紀錄片的拍攝倫理


除了記錄動態活動的困難,如何在拍攝過程中降低老人家的心防也讓華天灝花了不少心思。片中的老人們一開始對鏡頭都不太自在,華天灝因此循序漸進,一開始只敢問一些日常問題,有時甚至不拿攝影機,藉由不斷聊天,慢慢和老人們建立默契。他形容:「爺爺們不是在跟攝影機講話,而是在跟拿攝影機的人講話,你建立的關係會決定他們在鏡頭前的樣子。」

華天灝也花了一些心思拿捏拍攝倫理。片中的不老騎士團團長清炎爺爺年輕時是個警察,自命一生都是人民保母的他,是個極度認真負責的長者。然而環島第一天,87歲的他身體就出了狀況送醫院。到醫院時,負責任的清炎爺爺對於耽誤行程自責不已,在病床上不斷掉眼淚。

當時華天灝擔心鏡頭會讓病中的團長受辱,不敢直接將攝影機帶進病房。經過許久的觀察和探問後,他才慢慢將鏡頭移進病房,在不傷害團長尊嚴的情況下,讓觀眾看見清炎爺爺令人心疼又敬佩的精神。

以「老」為鏡可以長智慧


華天灝說,社會大眾總將老年人定義為沉悶、無聊的一群,然而這次環島讓他發現,老人們因為青年志工的陪伴,加上結交來自不同生活圈的同齡朋友,所展現的活力遠遠超過一般年輕人。他因此認為只要社會願意給老人家空間,老人們可以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朝氣。

華天灝也形容這些老人既是小孩、也是哲學家。旅途中,老人們常常像小孩子一樣,遇到想堅持的事,會很任性地鬧脾氣,到遊樂場和海邊時,比年輕人玩得還瘋,有的還愛偷吃冰淇淋。但很多時候他們又像哲學家,對生死和名利的態度豁達淡泊。片中一個爺爺曾對華天灝說:「你就是六十年前的我,我是六十年後的你,我看到你就像照鏡子一樣。」這個「對鏡」的過程讓華天灝體會到過往難以領略的生命高度,這也成為他後來面對各種執念時,最有力的警醒。

在這些老人家身上,華天灝也看見臺灣社會逐漸失去的人情味。由於老人家的人生經驗裡沒有手機和網絡,他們習慣透過直接、有溫度的方式,例如幫人挾菜或拍拍肩膀,展現對人的關心。反觀現在的社會,華天灝開玩笑說:「當朋友可以透過facebook祝我生日快樂時,就沒有人會真的祝我生日快樂了!」這些老人讓他明白,人和人的互動應該更直接,不要因為科技的泛濫而讓生活失去溫度。


好奇的初衷成就《不老騎士》的成功


從一開始只有15分鐘的活動紀錄,意外成為臺灣紀錄片史的票房冠軍,《不老騎士》的成功對華天灝是個徹底的意外。華天灝認為這部片之所以能打動這麼多觀眾,是因為純粹的好奇和愛。他說拍片子時他只有26歲,他的想法非常單純,只覺得爺爺、奶奶們很疼愛自己,而他又想知道他們的故事,他就憑著這樣的執念一路拍下去。「如果當時有任何雜念,這部片子的情感就『不對了』!」華天灝說。

意外成為紀錄片導演後,華天灝也體會到紀錄片是非常重要的社會資源,因為比起看新聞報導,紀錄片更能夠讓觀眾同理一個族群、時代或議題。他也認為拍紀錄片對影視工作者來說是一種重要的訓練方式,因為拍攝者必須走進拍攝對象的人生和故事中,透過互動帶出好的故事,這也能夠訓練拍攝者的感受力。

未竟的路途

訪談結束後,華天灝隨性地拿起吉他,自彈自唱起紀錄片的主題曲,一面讚嘆著:「這首歌真的很美、很好聽……」這首後來由陳昇和新寶島康樂隊翻唱的主題曲《路途》,是旅行的過程中,劇照師林佑丞所創作的。華天灝說,那時候他和劇組拍片拍累了,就會窩在車上談吉他,也因此將沿路的感受寫成了這首臺語歌。

華天灝說,《路途》這個歌名提煉出他想透過紀錄片傳達的精神。他想告訴大家,老人環島的旅程也是人生的旅程,有困難、有疾病、有歷史、有風景、有愛情、有生死,人生就是路途,一直在往前進。就像2007年的環島旅行雖然結束了,但他和「不老騎士」們的人生路途仍然持續著。這段期間片子上映了、片中三個爺爺離開人世了、有些爺爺繼續照顧孫子、有些爺爺陪他到世界各地參與影展……每個人都還在人生的路途中,每個人都是人生的騎士。

華天灝:

紀錄片導演、歌手

1981年生於臺北,前「L.A.四賤客」音樂組合成員。2002年創辦旋轉牧馬工作室,開始從事紀錄片、宣傳片、廣告等各種影像製作。現為廣告導演、監製,他的紀錄片《不老騎士》在今年成為臺灣影史最賣座的本土紀錄片。

作者/楊乃甄

Migrate Tnet

主理人 | 元木

遷徙在大自然四季的山河湖泊,創造人與自然的生活藝術

LET THE RETRO CULTURE INTO LIFE

機車生活|她和他的摩託車

機車文化 | HONDA Cub,此生一定要有一輛幼獸


車友投稿|不分車型,誌同道合說走就走

機車漫展|經典的美不分時代

機車露營|NICEDAY森林露營(1#Chopper/3#Modern Classic)

機車露營|三名臺灣小排機車愛好者的營地生活

機車露營|60年代的MINI COOPER與營地

機車露營|切諾基7250與柯基犬

相關焦點

  • 機車党進,KTM為何「叫好不叫座」?老騎士做了分析和點評!
    機車党進,KTM為何「叫好不叫座」?老騎士做了分析和點評!第三就是這款車可能就是價格要高一點下面通過一位車主咱們想起來聊一聊。車主點評本人十月買390入門 十一月買老款690進階 十二月入手1290sdr。說ktm坐高的朋友 你們非得雙腳後跟著地才能安心騎嗎?
  • 你是不老騎士嗎?
    很多人都看過上面這兩張圖片,一種傷逝,一種情懷,還有不老的激情。很多人都被大眾銀行這部廣告片所感動,然而真實的故事和那部紀錄片更讓人動容。當你80歲時,還有多少勇氣去做夢?千陽君很喜歡《不老騎士歐兜邁環臺日記》這部紀錄片,一群平均年齡80歲以上的老人,騎機車環臺灣,追求年輕的夢想,完成未竟的承諾。這是臺灣紀錄片的又一佳作,與大家分享,同事帶來崔慈芬的《你是不老騎士嗎?》,希望大家喜歡。
  • 野錄視頻 | 騎士非「歧視」,帶你走進機車文化
    很多不騎機車的人對機車的印象無非是兩種:一、覺得機車很酷炫;二、覺得機車很危險。其實在機車的世界裡,也有兩種類型的騎手:騎士和玩機車。對於騎士而言,機車是一種文化、信仰和情感;玩機車的騎手更注重在機車的改裝上面。但不管有什麼區別,他們都是愛機車的一群人。每當有人站出來為機車打抱不平的時候,總會有些異樣的聲音繚繞在耳邊。「自從一輛摩託在我家門口摔得七零八落,我就知道騎摩託的沒一個好下場!」「騎個摩託還有什麼精神寄託?別把自己整那麼高尚!」
  • 假面騎士機車介紹
    腰帶、機車、騎士踢可以說是假面騎士最重要的三個特點,尤其是每一位假面騎士的機車絕對是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 不老騎士:17位81歲老人的致青春
    這則3分鐘長「夢騎士」廣告片早已風靡網際網路請在WIFI環境下點擊收看,流量土豪可隨意該短片改編自臺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於2007年11月23日,發起的【挑戰八十、超越千裡——不老騎士摩託車環臺日記】活動。17位平均81歲的不老騎士環島歷時13天,走過1139公裡。
  • 機車騎士信仰之騎者品質
    我喜歡騎車的原因很多,除了喜歡機車的靈動性和咆哮的排氣聲浪,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騎者的品質,也就是我們一直找尋的信仰。可能騎士的精神在當今的社會寸步難行,但是它存在就有合理之處。參加騎士的聚會,總是自來熟,一起討論機車的種種問題。面對騎士會有莫名的信任感和親和力。這些都是汽車一族做不到的行為和舉動。每一個愛騎車的人,無論是踏板還是大貿車都是一樣的,機車界流傳的話:騎士不分高低,坐騎不分貴賤。無論是土豪還是家庭貧寒的,只要你騎車了我們就是一類人,一個圈子的人。
  • 不老騎士、不老夢想
    人生的道路上,有高也有低,有風吹有雨打,但是我們依然要走下去……人會老,夢想不可以!有一天當你80歲,你還有多少做夢的勇氣?《看見》 不老騎士(上)《看見》 不老騎士(下)《不老騎士》他們中有遵守承諾,帶著亡妻照片環島的情深丈夫;有男扮女裝誘捕日本兵的抗戰勇士;還有二戰時敵對的雙方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兄弟……貧窮病痛,異地漂泊,夢想打拼,親人離別、愛情諾言……人生種種挫折和美好,得到和失去,他們都經歷過。
  • 2016大理機車日 全國機車騎士集結號!
    要麼帶著你的態度來耍,要麼讓你的拉風機車孤芳自賞。大理想國在此向世界各地的機車騎士發出熱血召集貼!年齡不是藉口,性別不帶歧視,職業不分高低,地域不再區分……只要你熱愛機車文化,並擁有一輛帶牌摩託車,統統都可以來報名!
  • 地球上最騷的機車騎士:這 TM 才是刷爆朋友圈的玩法
    男士們的穿衣風格早就跟機車文化分不開,去巴黎、米蘭、東京街頭走一圈,不難發現打扮時尚的機車騷老頭子。看看這些紳士騎士們,如何做到穿西裝和飆車兩不誤。Duncan Quinn,男裝設計師,羊毛西裝 + 輕量級復古機車。
  • 實力圈粉機車騎士!WEY 坦克300亮相保定,在線出圈
    本網9月23日訊 什麼是騎士精神?在遙遠的後冷兵器時代,騎士精神是一種站在孤高的峰頂,任由風左右襤褸衣衫的風度;是拍一拍滿是土灰的鎧甲,抬起沾滿血漬的臉,微笑,凝望遠方的神氣之情。而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騎士精神」代表了一種自由、個性、獨特的態度。你問可否再具體?
  • 【機車攝影】攝影師鏡頭下的臺灣機車騎士...
    一臺灣攝影師在臺灣省南投縣到彰化縣的139縣道上拍了近千張騎士的騎行照片,大家可以細品下看看臺灣的車友們在跑山路的時候開啥車。       因為臺灣省保護本土摩託車企業,所以所有的進口大排售價都很高,包括咱們這常見的小黃龍300,到臺灣省也得是比大陸貴不少,但因為機車文化深厚,所以年輕人仍然會拿出存款選擇自己一臺心儀的大排。
  • 機車亞文化 | 解讀美國機車黑幫的服裝文化
    他們追求自由,反對主流文化,忠於組織,是現代的「條頓騎士」。獨樹一幟的風格對朋克、重金屬、皮革亞文化與賽博哥特等亞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美國亞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期就來聊聊機車黑幫和他們馬甲背後的小秘密。
  • 不老騎士:17位81歲老人的青春壯舉視頻
    忘掉年老,忘掉孤單,忘掉病痛,忘掉所有的缺憾與不完美,也忘掉其實很快就要與這個世界告別。只為年輕夢想,只為快意一回。重陽前夕,10月11日,壹基金#公益映像節#展映了一部臺灣紀錄片《不老騎士》。報哥也在邀請之列。
  • 做個「不老騎士」:夢想當實現
    想要越來越快樂,最好的方法是懷抱夢想,因為夢想是最好的百憂解。和時間賽跑,我們永遠都是輸家,那就一定要去做還沒做過的事,去追還沒追到的夢,才能雖敗猶榮。 朋友包場請我們看電影,入場前,朋友還貼心地為大家準備了紙巾,提醒大家想哭就哭,千萬別憋著。此話一出,幾位酷酷的朋友答道:「我是標準的鐵石心腸,看電影從來沒哭過。不信,我們來賭一把。」怎料,說這話的人,賠慘了。
  • 機車玫瑰啟動儀式為中國女騎士加油
    親愛的機車玫瑰女騎士們,大家好!「機車玫瑰」主辦發起方摩託歐耶代表舍利致辭關於「機車玫瑰」創立的初衷以及發展願景,主辦發起方的代表舍利表示:「如大家所見,我也是一名女騎士,按駕齡算是老司機。我們應該嘗試去做些改變,那麼「機車玫瑰」正是基於這樣的初衷應運而生,它的目的在於打造一個女性專屬的摩託車文化圈 。讓女騎士不再是男性摩託車文化下的附屬,它有機會成為一個獨立、強大並且極富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群體!機車玫瑰打破了俱樂部的界限,這個稱號中包含著我們對女騎士的欣賞,讚美和敬意。
  • 盤點平成假面騎士的主騎騎士機車二,你記得哪一個?
    盤點平成假面騎士的騎士機車二,你記得哪一個?假面騎士Faiz自動馬人 最高時速: 380km/h 最高出力: 450馬力假面騎士Faiz所駕駛的越野型摩託,編號「SB-555 V」。按動汽車上Φ標記可變行為具有AI的機器人『Battle Mode』進行戰鬥。其車輪可作為盾牌以及格林機關槍。
  • 一句話惹惱機車騎士!臺灣摩友吐槽玩車爆怒語錄
    只要有熱情,誰都能跨上重型機車!穿裝備一定是去飈車啦!騎士穿著人身裝備相當帥氣,但有時會被眾人誤會成要去競速、飈車,但事實並非如此,人身裝備的用意是為了在意外發生時,能夠多一道防護,減少意外所產生的傷害,因此穿上了裝備不等於要去飈車,反而是為自己增添更多保障!
  • 假面騎士01超全集,三大形態與機車介紹
    和假面騎士新十年不同的地方在於,假面騎士零一的皮套絲毫不會給人花裡胡哨的感覺,雖說簡潔但質感強烈,因此也是受到了不少粉絲的喜愛。而在假面騎士零一超全集中我們也是看到了零一相關皮套的三視圖,給人的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因為是超全集的緣故,這裡也是介紹了假面騎士零一的機車。實際上我們會發現從假面騎士鎧武開始,東大媽對於機車就沒有過往那麼重視了。
  • 【機車攝影】攝影師鏡頭下的臺灣機車騎士...(後篇)
    一臺灣攝影師在臺灣省南投縣到彰化縣的139縣道上拍了近千張騎士的騎行照片,大家可以細品下看看臺灣的車友們在跑山路的時候開啥車。前段時間發了前篇,今天發後篇,想看前篇的請點擊【機車攝影】攝影師鏡頭下的臺灣機車騎士...
  • 人生80才開始,17位不老騎士的詩和遠方
    歲面對詩和遠方還有多少做夢的勇氣去完成那說走就走的旅行?不久前,椿齡薈的長者在一起觀看了一部名為《不老騎士》的紀實電影。觀影之後,長者們深受觸動,感慨良多。那麼,你是否也想知道電影中的不老騎士們,都有哪些不平凡的故事,在環島之旅中,都經歷了怎樣的困難,又收穫了什麼?《不老騎士》講述的是寶島臺灣的17位長者,為了圓一個夢,騎著摩託車開始了13天的環島之旅,去完成那長達1139公裡的旅程!